優秀作文需要注重細節描寫,使文章生動而有趣,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優秀作文是對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和概括的一種重要寫作形式,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那么,如何寫一篇出色的優秀作文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一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一直以來盼望到來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就別提多高興了。晚上,媽媽就開始開始為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弄著紅蘭,過不了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真的香透了。沒多久,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再蒸。聽媽媽說明天才蒸,我就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
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
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斗呢,真是有趣。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二
三月,春光明媚的三月;三月,春暖花開的三月;三月,草木萌發的三月。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三月里,什么都顯得富有朝氣。
現在絕對到了春天,春光煥發的太陽公公將溫暖的陽光鋪在大地上,加上富有生機的萬物,是多么的詩情畫意。天氣轉暖,什么樹啊、草啊的,全都抽出芽探出頭了。
看那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冬青,蒼翠欲滴的葉子長出了小嫩芽。它們像一夜間拔地而起的竹筍,那么多,那么嫩;一片片嫩葉卷曲而成,那么奇,那么怪。院中的幾棵高大修長的柳樹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條條新枝上長滿了小柳葉和像小玉米一樣的東西,也許就是它讓漫天飄“雪”的吧!花園中被修剪得二十厘米高的月季也抽出了鮮紅的成卷的葉子。小草當然不甘示弱,從一片片枯黃葉子中鉆出來,形成一片片“綠洲”,有的草成團成簇的鉆出來,好似戈壁沙漠中孤立無援的仙人掌。
《基礎訓練》中有一首詩歌——《三月,和春天一起出發》,大地萬物都在蘇醒成長,我們也朝氣蓬勃地努力學習吧!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三
平昌,這座默默無聞的小城,孕育著我,讓我的'靈魂與它相連。不管走到哪里,我永遠是平昌人;不管外面景色再美,平昌的佛頭山在我心中最秀麗;不管香珍海味在美味,也比不上家鄉的一碗清茶。
佛頭山,雖沒有文人墨客的揮筆題詞。也不像泰山那般高俊,讓人一覽眾山小,但是它依然可以讓人“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它順應著春夏秋冬的變化而變化。也與中國傳統節日同步,古老而不呆板,莊重又不失風趣。
那里還有抗日英雄紀念館,抗日故事綿綿不斷的浮現在眼前。沿著路抗日壁畫讓人再讀歷史,愛國之心猶如壁畫的刻印,深深的刻在心中。
登上山頂,平昌這座小山城的風景一覽無余,眼球卻已被巴河吸引去了,不禁讓人陶醉其中。
思緒從巴河飄了回來,黃昏已經來了,天邊幾朵火燒云,懶洋洋的飄游著,悠閑的俯視這座城里的人們。太陽打著哈欠,伸著懶腰下山了。曇花一現的黃昏美麗景色悄然而逝。月亮姐姐似乎早已等的不耐煩了,不及待的出來了,幾個星星,淘氣地眨著眼睛。
下山去,又是一番景象,彩色的燈無處不在,使人置身于魔幻的城堡中,游客們下山了。攢動的人頭,足以看出景色的秀麗。
這只是平昌的冰山一角。她的美麗大方,她的慷慨善良,她的有趣可愛……他不出名,但也并非默默無聞。她用她的乳汁養育了所有的平昌人,我想要感謝你,平昌。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四
清晨,小雨淅瀝淅瀝地下著,太陽也藏到了云后面。今天是三月十五,是我們這一年一度的`古節,所以特別盛大。我穿著一身新衣服,頗有些過年的感覺。
下午,活動開始了!首先開始的是我們學校的軍樂隊。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的。每個拿樂器的小妹妹都穿著一身白白的衣服,鞋也是白的,他們是站在最前面的。她們的后面是舉彩旗的小同學們。她們每個人都穿著紅上衣,黑色的健美褲,白色的鞋。共站了四行,左邊的兩行把旗朝左斜,右邊的兩行把旗朝右斜。站在最后面的就是同前面的女同學一屆的男同學了。他們拿著號,當他們吹時,自己的嘴兩邊都鼓了起得出來,他們一定下了不少工夫才把號吹好的。因此才會有許多的觀眾觀看他們的表演。
今天的第二個特色就是鐵棍了。幾年里,我總是看別人在那做事,自己在那里吃西,看熱鬧,好不會享受!但是在今天,我也和同學們找了些事做。我們在鐵棍和軍樂隊的前面,舉著廠里的門旗。兩個人兩個人地輪,這兩個人累了,就由另外的兩個人。每個廠的鐵棍都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不信?你看這個鐵棍,上面有三個化了妝的小孩,個個都是由戲子一筆一筆化出來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那么完美。那些孩子后面有好多燈,數也數不過來,但它并不亂,而且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我覺得最精彩的就屬那些敲鼓的叔叔阿姨們了。開始敲時,那個總指揮在最前面揮舞著他手中的指揮旗,(指揮旗)說著只有他們才能懂的話。緊接著,在后面的一個敲鼓的叔叔立刻會意,敲了起來。剛開始比較慢,聲音也比較低,接著,越敲越快,越敲響,所有的鼓手都一起敲了起來,阿姨們也拍了起來,但是她們的動作分成了兩組,一組拍,一組停,和聲非常好聽。我們舉著旗站在她們的前面不到一米的地方,那聲音,震得我們耳朵疼,心也怦怦直跳,那氣勢如同安塞腰鼓一般,氣壯山河,回聲在四周回蕩,久久不息。
歡樂在繼續著,如果你也想看,那就來這吧,我給你當導游。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五
我家門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樹。媽媽曾經跟我講過,是我剛出生的時候爺爺栽下的,當時種下的時候還是一棵不起眼的小樹苗了。如今已經長的都高過我家陽臺了,枝繁葉茂的!
媽媽說小樹變成大樹了,小朋友現在也變成大朋友了啊!
但是在這十年里長大的遠遠不止大樹啊!好多東西都跟著更新改造。就比如說我家門前的公交車吧,媽媽說以前出門的話都要自己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的,根本想不到十年后的今天會有公交車能夠到達家門前的。現在出門的話搭公交很方便了!
原來家鄉的公交車也在跟著我一起長大啊!
媽媽說我們現在上的那所學校也是跟著我一起成長的,也是媽媽小時候上過的那所學校,以前叫東莊小學”。
媽媽回想著以前的那所學校說:“那時的學校是很低的平瓦房,又低又潮濕,操場也是泥地的,等下雨的時候就不能在戶外活動了。”說著媽媽慷慨地嘆了口氣。想想如今我們現在學校是高樓大廈了,即高大又明亮,操場也是很大很大的水泥地面了,不光是下雨天還是下雪天,照樣可以玩耍!
原來家鄉的學校也伴隨著我一起成長了!
媽媽說還有高速公路,現在我們家周圍就圍繞著一條像巨龍一樣的高速公路。每天都會有不停地汽車來來回回。媽媽告訴我這條高速公路叫做——滬寧高速。是可以直通往上海的。可不是,上次我們去看世博會的時候爸爸就是往這條高速公路上去的',真是很方便的,沒多少時間就到了上海!
原來高速公路也伴隨著我一起成長啊!
你看我們的家鄉在這十年里的變化是不是很大啊。我愛我美麗的家鄉吳中,我愛和我一起長大的小樹,公交,公路還有學校!
我想:等我長成大男子漢了我也要為我的家鄉——吳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六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后,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七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三月三”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發源地在東方黎族自治區的高灘坡。遠古以來,黎族青年男女于三月三日便從四面八方匯集于此。他們身穿盛裝,歡歌跳舞,談情說愛,別有一番情趣。
“三月三”傳到萬寧南橋黎族苗寨后又有一番情調。這里的黎苗同胞除開展各種活動外,三月三也是紀念已故親人的日子。這天還有一個特色是精心調制“三色飯”。所謂“三色飯”就是用三種植物和米混合在一放在三個鍋里煮成紅黃黑三種顏色的飯,然后再把這些干飯混合起來,拌勻,就成“三色飯”。據說這種飯吃了能清涼解熱,且象征著和平、團結和富強。
三月三晚飯后,小伙子和姑娘們便聚集到指定的場地,跳竹竿舞、射箭、放粉槍等活動。成人吃飯時,鄰居之間都把飯菜搬到一起,相互品嘗節日的菜肴。這時,家家戶戶端出山蘭酒,盡情痛飲,一醉方休。更深夜靜,竹林遠處又傳出對歌的諧音,那是青年男女互吐愛慕的心聲。
改革開放使黎苗同胞的生活得到提高。每逢三月三鄉政府往往精心安排好文娛、體育活動。對弘揚山區文化和建設兩個文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八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嫩江縣,嫩江的對岸就是內蒙古大草原。
春天,經過冬天的寒冷,干枯的樹木被春風一吹,終于發芽了;經過冬天的寒冷,厚厚的冰面,被風一吹,終于破裂了;經過冬天的寒冷,漫天冰雪融化了,露出了油亮的黑土地。家家戶戶大人,孩子都出來了,深深地呼吸著這春天香甜的空氣,小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充滿了活力。
夏天,田野里的莊家一大片,一大片的。一望無際的麥田,被微風一吹,像綠色的海洋。大森林里,樹在夏天里長高了,葉子長得十分濃密,像一把大傘,時時刻刻地為勞動的人們遮著炎熱的太陽。知了停在樹上唱著歌,好像在贊美夏天呢!樹下是一片片的大草坪,一眼望去,像一塊綠色的地毯。
秋天,農民豐收的季節。有香甜的金黃色的苞米;有醇香的榛子;大大圓圓的黃豆;酸甜可口的藍莓;雨傘似的蘑菇。
冬天,大地是一望無際的白色,地上鋪著厚厚的白雪,像一條無邊的毛毯。嫩江的冰雕里面有五顏六色的燈光,冰雕的形狀不同,每個都是晶瑩剔透的,有一些雕是人,人穿著絢麗多姿的服裝,神采奕奕的笑臉,構成了冰雪世界的春天。
我最喜歡的季節是冬天。雖是冬天也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比如,冰上的滑滑梯,下面是冰,有一個用布和棉花做的滑板,我感覺還挺好玩的。還有冰上陀螺,小朋友們非常激烈地比誰的陀螺轉的久。這個陀螺一般是用木頭做的,下面就是一塊鐵釘,只要用力抽下,那陀螺就能轉兩三分鐘,小朋友們就這樣激烈地比賽。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的美!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九
我的家鄉在寨里,那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真是令人陶醉!清晨,都會聽到鳥兒們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著動聽的歌。在秋天的田野里每時每刻都會聽到農民的歡聲笑語。家鄉雖然是山美、鳥美,但是河水卻不美。
小朋友,你們瞧!河水變得渾渾的、黃黃的,我到河邊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我發現河里沒有魚、蝦、水草也奄奄一息了。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我頓時感到非常痛心。我看到旁邊有個放羊的老爺爺就過去問:“這水羊還能喝嗎?”老爺爺說:“牛羊如果長期喝這河水,會腹脹而死,而且也不能澆地了。如果澆地地面上就覆蓋了一層細沙,就不會長莊稼了”。我回想原來的河。那時水清澈、魚蝦成群、人們可以用河水澆地,飲牛羊,方便極了。當陽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溪水清流,給我們家鄉增添了無限生機。我跑呀跑呀突然看見一位阿姨正想把一大袋垃圾扔進河里。我親切地對她說:“阿姨,你不能把垃圾扔到河里的,這會破壞環境的。”阿姨不屑于我的勸阻,就把垃圾扔到河里,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氣沖沖地走了。今天,為了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我覺得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有約束力的村規民約,已是迫在眉睫的了。我想能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醒大家:
一、不能亂砍伐木,以免洪水倒來的時候,造成山體滑坡或泥石流。
二、節約每一滴水,不要讓大地流淚。
三、不能亂扔垃圾,一點紙屑也不要亂扔,要把個人衛生做好。
四、不能把垃圾倒入水溝或小溪,應該要護好水源。
小朋友,你能做到嗎?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
我的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它沒有城市的繁華,但是他比城市里更美更有趣,一年四季都會有不同的樂趣。
春天,太陽公公變暖了,把整個世界都照亮了。小溪里的冰融化了,嘩嘩地唱著歡快的歌;高高的蒼山又變得翠綠起來;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帶著美麗的花朵一起來了,花朵開心地笑了起來。柳樹非常愛美,在微風中梳著自己的長發;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也來參加這美麗的盛會。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夏天,太陽公公變得暴躁起來,像一個大火球,烘烤著大地,把我們熱得汗流浹背。就連知了也被熱得躲在樹叢中不停地叫:“熱死啦,熱死啦!”密密麻麻的荷葉像雨傘一樣為小溪遮擋住陽光,荷花開得正艷,像美麗的少女,亭亭玉立。夜晚,天空繁星點點,像亮晶晶的鉆石,又像調皮的孩子在眨眼睛。田野里,螢火蟲打著燈籠飛來飛去,青蛙唱著歡快的歌,蛐蛐也不甘示弱,高聲的和著,他們就像在開一場大型的音樂會。晚風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人們忙著收割莊稼,果園里也豐收了,碩果累累,壓彎了枝頭。他們仰著紅紅的笑臉,似乎在說:“我最甜,快來摘我呀!”田野里、果園里到處充滿了機器的轟鳴聲和人們的歡笑聲!這時候,小動物們也忙著收集食物準備過冬,小青蛙呱呱的叫著,似乎在說:“我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
冬天,鵝毛大雪漫天紛飛,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雪停了,孩子們穿著棉衣,往外跑。他們堆著奇形怪狀的雪人,圍著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充滿生機的家鄉!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一
春節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過年時人們張燈結彩,貼對聯、放煙花、拜年等,其中我最喜歡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趕到了老家,剛進家門,爸爸就幫爺爺貼對聯,媽媽幫奶奶包餃子,我和妹妹則玩的不亦樂乎,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這時,代表團圓喜慶祝福的煙花便飛上了天空。
爸爸和爺爺把一個特大號的煙花搬了出來,媽媽和奶奶捂著耳朵看著天空,妹妹和我拿著小煙花看著天,爸爸拿著平板電腦給煙花攝像,爺爺在那一動不動地專心等待煙花飛上天,全家人都非常激動。突然,嘭的一聲,煙花碩然綻放在空中。
煙花時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開;時而像彩蝶飛舞、巨龍騰飛;時而像火樹爛漫、虹彩狂舞。巨大的煙花在空中綻放,花瓣如雨,紛紛跌落,看得我目不暇接。人們似乎觸手可及。小孩在院子里歡呼著,跳躍著,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于他們,整個世界隨著它們的綻放而光彩。
這時,我突然想:煙花剛剛點燃時是那么不起眼,但當它飛到一定高度時瞬時會向人們展現最美麗的一面,這讓我悟出的一個道理:再渺小、再不起眼的東西,只要經過堅持奮斗的過程,終將綻放它的美麗。
我不僅喜歡放煙花,也喜歡看村里人給祖母拜年。
拜年就是先右手握拳,左手包住右手,彎腰鞠躬,反復做兩次,表示對年齡大的祝福;然后跪在地上磕頭,這表示對年齡大的人的尊重。這樣反復做兩次后,爺爺會給他們發煙、倒酒,當然我也不例外,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之后,這些人會家家戶戶給年齡大的或長輩拜年。
我的祖母96歲,是這個村里年齡最大的,所以,大年初一,人們都先給外祖母拜年。那天,拜年的人魚貫而入,有時屋子里擠不下了,一部分人就到院子里拜年,整整一上午,屋子和屋外的地板都被抹得干干凈凈。可惜,他們不管怎么拜,不管拜年的人有多少,祖母都看不見,因為祖母已經雙目失明三十年,我真喜憂參半,喜的是祖母得道這么多人的祝福,憂的是祖母的世界一片漆黑。
我之所以喜歡回老家過年,就是想看到五彩繽紛的煙花和健康長壽的祖母以及給祖母拜年的場面,因為這些場面在城里很難看到,城里的年除了年夜飯和春晚,再什么也沒有,沒有農村的年有味,沒有農村的年喜慶,沒有農村的年紅火。
而這幾年,回農村過年的人越來越少,拜年的人也越來越少,盡管拜年的人很多,但比起前幾年還是減少好多。現在的人幾乎只追求名利和金錢,把回家和親人團聚拋在腦后,只是在短信里發一條祝福的消息,卻不回家,害得身在農村的父母包了一大堆餃子,做了一大堆兒女愛吃的菜,卻只等來了一個短信或一個加班的電話。
我看到過好多這樣的短息,也看到過收信人滿臉的皺紋與傷心的眼淚。
這次回老家,我感受到了年的喜慶和快樂,也看到了盼子不歸的孤獨,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希望所有在外的子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等待成為遺憾。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二
每次從市場上經過,看見一堆堆碧綠的小根菜,就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思鄉的沖動。小時候挖野菜是我和小伙伴的主要營生。
在我的家鄉,這種野菜被我們叫做“大腦瓜”。在每年的清明前后,地上的小草剛剛泛綠,就像古詩里所說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小柳樹剛剛發出鵝黃的小芽。地里的小根菜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探出了一丁點兒頭偷偷地瞧著。而我們這些小伙伴卻早已行動起來。放學后,每人都提著籃子,拿著鏟子,三個一伙、兩個一群地在地里慢慢地尋找。不知是誰驚呼一聲:“看我的‘在腦瓜’最大!”呼地一下,大伙都圍了過來,嘰嘰喳喳地說笑一通,不服氣的說:“等我一會挖的,一定比你的大!”又嘻嘻哈哈的各自散去。等到屋頂的炊煙裊裊升起來,田里田外就會響起大人們的呼聲:“二丫,回家吃飯了。”“秀兒,趕緊回來。”“哎!知道了。”我們一邊答應著,一邊往家趕,不一會兒,家家的餐桌上就多了一份碧綠碧綠、而又白白凈凈的小根菜。
兒時的記憶中,史是最一愛吃這小根菜的,辛辣無味。但挖小根菜的感覺,卻每年都在清明時節從我的內心深處升騰起來。每次講給兒子聽,他也總是一種向往的神情,因此,總想再去挖一次小根菜。
今年的.清明,我終于如愿以償。我帶著兒子,回了他姥姥家,找到了小時候挖小根菜的工具。兒子歡呼雀躍地走在前面,兒時的感覺又在我的心里升騰起來。晚餐時,一邊看著兒子吃著小根菜,一邊說好吃,心里不由感嘆道:“兒子,你哪里知道,是這野菜把你媽媽養的這么大的。”
野菜里不多的營養滋潤著我弱小的生命,也讓我秉承了野菜的堅韌與頑強,所以,無論現在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快快樂樂地面對。是野菜的苦澀讓我知道了什么都是甜的。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三
從我記事起,我常常聽媽媽說,在我的家鄉有一條美麗的河——-攔河壩。
當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時,河邊的柳樹便開始梳理那長長的頭發,柳枝上長出了點點嫩芽,青青翠翠的。在春風的吹拂下,遠遠望去一棵棵柳樹宛如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舒展玉袖,翩翩起舞。
夏小伙火火地趕來了,這時的河邊十分熱鬧啊!大人們在河邊一邊在河邊洗衣。洗菜,一邊大聲說著身邊的趣事和閑談。孩子們有的是跟著大人來的,有的是小伙伴相約而來的,他們在河岸上嬉戲玩耍,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河邊的大樹下,還有一些喜歡垂釣的叔叔爺爺們,他們抱著魚桿在樹下靜靜的垂釣。
秋阿姨駕到了,河岸上枯黃的樹葉猶如一只只蝴蝶在秋風中翩翩起舞,然后依依不舍的落入河中,隨著河水一道開始了新的旅程。
冬爺爺邁著沉重的腳步來了,還帶來了很多禮物——他大大方方地送給大地一床潔白的棉毯,送給迎風傲雪的梅花公主一件素裹的銀裝,還給攔河壩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冰鎧甲。
這就是媽媽家鄉的攔河壩,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家鄉人的心中……。
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吧!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吧。從今后,我們要不亂扔垃圾,愛護身邊的環境,長大后,我要把家鄉往日的攔河壩找回來,把家鄉建設的更加美好,就像人間的“天堂”!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四
春,邁著冬天遠去的步伐來了。一切都變了,大地蘇醒了,小草偷偷伸出它的腦袋,花了綻開了美麗的笑容,柳樹姑娘在微風中甩著她那又綠又細的長頭發。孩子們看見了,馬上動手做起了風箏,拿到綠綠的田野上去放風箏了,這時不由得讓人想起“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放眼望去,田野一片新綠,農民伯伯們也開始忙綠起來了。山上的白菜花、白刺蓮,滿山紅爭相開放,就屬白刺蓮最淘氣了,它盤在了松樹上,向遠處一望,感受春天的氣息。
天氣變熱了,夏來了,它給人的感覺是那么熱情奔放。可以到河邊捉河蚌了,還可以去釣小魚了,這是孩子們最快樂不過的事了。正午太陽照在水面上,河面像魚鱗一樣閃著銀色光芒,山上的茶果熟了,可以榨油了。哦!還有三月果,野花紅這些果子也熟了。山上少不了人們的身影,這些果實裝飾著整片大山,給人一種活躍的感情,魚兒在水面爭相跳出。傍晚,漁船來了,讓安靜的湖面又多了幾分熱鬧。晚上坐在河邊唱著小調,看著月亮,這可真是一種享受。
秋,一個豐收的季節,山上又呈現出一片金黃色的顏色,遠遠望去像皇宮的宮殿一般。這是什么呢?走進一看大家正在忙碌著摘果子呢!一個個桔子發出誘人的香味,像一個一個小太陽。再近一點原來是大家在收割小麥,麥浪滾滾真是可人吶。這時也不由得有些悲涼,樹葉紛紛落下,像天女散花,不過細想。還真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嚴寒的冬天向這個地方逼近了,這不能打敗我們家鄉的衛士——松樹,松是耐嚴寒的象征,一年四季它像人們伸出綠色的保護傘。有時碰上下雪更是一番熱鬧,正趕上過年,大家穿著新衣服出來了,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小河顯得那么平靜,魚兒們也沒怎么躍出水面了。想必是在家過年吧!這時可以去劃船,感受冬天的氣息。
我愛我生機勃勃的家鄉我愛我充滿活力的家鄉我愛我豐收的家鄉我愛我寧靜的家鄉。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五
“山外青山樓外樓”五岳有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它們景色獨特,富有文化內涵,我家鄉的山也別有一番景象。
我家鄉的山名為金山,因為那里有金礦。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從早到晚都各有一番景象。
早上,天剛剛亮,公雞開始報曉了。這里,云霧升起來了,正環繞著金山,猶如仙境一樣。每每這時,總會從山中傳來一首山歌。這是哪兒傳出來的呢?哦!原來是辛勤的人上山砍柴呀!隨著云霧的消散及山歌的收尾,人們也陸續起床了。
中午,正是金山最熱鬧的時候,花草樹木邊說話邊沐浴著太陽的溫暖,花兒還不斷散發著芬芳,使金山彌漫著芳香。動物們也很活躍,在天上飛的,在地上跑的,最有趣的是燕子和百靈鳥,它們開了場“演唱會”,風吹樹葉的聲音為它們伴奏,落葉為它們作背景,由此一來,這歌聲,倒更像一首小令。在金山上小草向我們招手,花兒向我微笑,其樂融融。另外,山里頭的動物,對我們也非常友好,很親近人類,我們也不去傷害它們,大家和平相處。
晚上,人們總按捺不住,總想上山上看星星,我也不例外。一次,我吃過晚飯,箭一樣沖上山頭。那里有塊石頭,我喜歡躺在上面看星星,它們一閃一閃的,猶如一雙雙眼睛正注視著大地。月亮的光輝揮灑在金山上,使夜晚更加幽靜。
我的山。
我家鄉的三月三(專業16篇)篇十六
在我的家鄉,有一條常年不息的小河。
在春天里,河水輕盈,“汨汨”的沿著一望無際的原野,順著巍峨險峻的山勢,唱著歡樂的歌,跳著輕快的舞,向前奔去。小河的水“嘩啦啦—嘩啦啦—”地流淌著,歡樂的節奏,就像大自然的音樂家在彈奏著悠揚的鋼琴曲,我和我的小伙伴,不由得搖搖擺擺地跳起了舞。
在夏天里,每當滂沱大雨之后,山洪猛發,匯入雄河,頓時,它像一群瘋狂奔騰的黃膘馬,萬千只飛蹄擊出“噠噠噠”、“轟隆隆”的聲音,以不可阻擋之勢奔向碧玉湖,河水的聲音越來越大,“嘩—啦啦,嘩—啦啦”,河水偶爾被突起的石塊撞的支離玻碎,瞬間又合攏再一起,繼續前行著。風拂過激蕩的河水,發出蕭蕭的鳴叫,伴著“嘩嘩嘩、唰唰唰”的水聲,就像狂奔的野馬群在平原上掀起的黃沙,呼嘯嘶鳴,又像出山的猛虎震天動地的吼叫,這聲音沖進了林子,在林子里蕩起了陣陣的回音。
到了秋天,小河靜靜的'流淌在果園的旁邊。果農們歡樂的笑聲,蕩漾在小河,小河的“嘩嘩”聲,好像在說:“恭喜!恭喜!你們終于收獲了!”這聲音在果園里散開,使每個果農都有了笑容。
到了冬天,小河早已凍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在冰上玩,打雪仗,可好玩了。
的小河,愛小河四季不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