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古詩的作文篇一
古詩里的春天是那么優雅,你看,那兩只黃鸝在綠色的柳枝上好像在談情說笑,空中高飛的白鷺自由自在,那不正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嗎?簡直妙不可言。詩中的春天,像孩子的童年那么美好。
詩中的夏天更是美麗。那荷花上時有一兩只蜻蜓玩耍,我仿佛穿越時空,看見楊萬里在荷塘邊欣賞荷花,他陶醉在美景中,寫下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中的荷花是一個小仙女,帶著魔法把夏天變得更加閃亮耀眼。
詩中的秋天是一位臉上有著燦爛笑容的姑娘,輕輕地撫摸我的臉蛋,偷偷笑了一下。你看這田里勞作的農民臉上灑滿汗水,他們是多么辛苦,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是一片收獲的喜悅。
詩中的冬天,寒冷中透著一股堅強。在邊疆作戰的戰士馳騁疆場,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戰士們的血灑在潔白的雪上,真讓人是為戰士們擔心呀!他們的愛國之心在這冬天繪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
詩中的四季是那么美麗,各有各的特點。一首首詩,需用手去書寫,更要用心去體會。
清明古詩的作文篇二
改寫古詩《鄉村四月》
浦城電力學校四年級一班
喬銳哲
初夏,南宋四大宗師之一的翁卷,清晨在鄉間小路上欣賞四月的風景。
詩人獨自走到高山上,看到群山和遠野綠綠的,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像一架綠色的大梯子。稻田里的水色,折射出天空的光輝,展現出獨特的田園風光,讓詩人心曠神怡。
蒙蒙細雨中,傳來一兩聲詹妮弗的啁啾,雨水一滴滴落下,把樹葉洗得更亮,雨滴在樹葉上發出美妙的聲音,詩人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中。
農村四月,人忙農活,沒人閑,村里冷清。人到哪里都見不到人?有人采桑養蠶,有人在農田插秧……畫個農民干活的圖。
詩人欣賞著四月的鄉村美景,看著在他面前工作的人們,用偉大的詩歌唱出這樣一句詩:青山綠水,
秭歸聲中雨如煙。
四月份農村閑人少。
養蠶才種,田才種。(講師:余縣儒)
清明古詩的作文篇三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秋天的夜隨著落葉凋零,泛黃的世界一點一點隨風漸遠。
你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只見漆黑的夜殘月如鉤,使你的心更加寂寞憂愁。
深院緊鎖,院中只有與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這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的正是纏繞你心頭的別離愁緒。思緒的紛繁復雜無法理清,愁情像一團亂麻,無始無終,越理越亂。
你展不開的眉頭,解不開的心鎖,好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閉眼失眠,拾起往日遺失的夢。
你,從一個“幾曾識干戈”的風流皇帝淪為階下囚,備受欺辱,整天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又在心頭徘徊。
風揚起塵土,泥土清香沁入心田,情緒一點一點沉淀。紛亂歲月,再次讓你痛苦。昔日的繁華與歡樂已如夢遠逝,黑夜里,你左右徘徊,可是一切都是漫長無盡的等待。
紛亂人世間,你的詞寫出了沉重,寫出了惆悵,寫出了人生的疼痛,寫出了世間的滄桑。
今日,殘月依舊如鉤,秋夜依舊寂寞。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別離愁緒依舊纏繞在心頭。
清明古詩的作文篇四
我最喜歡《明日歌》這首古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幕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告訴我們,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做完,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我卻有過一回“明日復明日”的事,我來跟你們說說吧。
那天,是星期五,我放學后一回到家,就把書包扔在地上,要出去玩。媽媽問:“你不寫作業了?”我高興的回答:“今天是星期五,明天再做吧。”說完,我走出了家門。
星期六了,早晨媽媽上班去了,我自己在家玩,心想:“作業咋辦啊?沒事,下午再做吧!”下午了,吃飽了飯,又有點困了,于是又在心里勸自己:“先睡會午覺休息休息。作業還是明天再做吧。”
結果星期天要給爺爺過生日去,這下我著急了:完了,完了,這可怎么辦呀?只能下午做吧。下午了,我做起作業的時候,沒想到那么多作業,哎呀,只能熬夜加班了。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該做的事一定要提前做完,能今天做完的不要拖到明天。
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明日復明日”哦!
清明古詩的作文篇五
星期一早讀時,老師讓我們背《小學生必背古詩20首》里面的11、12、13首古詩。哎呀,實在太多了吧!老師還說一星期背完這3首。
我讀了好幾遍,就給媽媽背了起來:“《送兄》。別路云初起,離亭葉正稀……”哎!后邊是什么來著?不行,想不起來了。媽媽給我提示了一個字“所”,噢!“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耶!終于想到了。
開始背第二首,咦?怎么回事?第二首古詩的名字想不起來了啊!只記得內容是:“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還是媽媽提醒我,名字是《中秋月》。好了,不說了,趕緊背第三首。
第三首。“《照鏡見白發》,張九齡……”咦?現在怎么改了,光知道名字不會背內容了?嗚嗚嗚……真是古詩帶來的煩惱啊!
媽媽說:“你怎么臨到跟前又雞飛蛋打了呀?”
“不行,我不想背古詩了!嗚嗚嗚……真的……真的不想背了呀!”
“不行,繼續背!”沒料到媽媽的態度異常堅決。
媽媽,你這是想背死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