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提高教學效果而制定的具體方案。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策略的選擇。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一
教學內容: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學目標:
1、和復習筆算乘法。
2、能夠利用乘法筆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和復習筆算乘法。
1.做和復習中的第1題。
指名不同的學生讀出每個算式,并說出得數.。
2.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再說一說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
二、和復習口算乘法。
讓學生口算下面各題.。
20×450×314×21000x×56×30。
×4500×3140×2800×6320×3。
讓學生豎著口算每一組題目.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每一種口算乘法應該怎樣算.接著讓生口算第3題。
三、課堂練習。
2.做和復習中的第5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學生根據豎式說得數是怎么樣算的。
3.做練習七中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指導.然后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七中的第2題.。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并把得數寫在教科書上。
四、數學游戲。
教師先說明游戲的內容并把2、3、4、5、6寫在黑板上并舉例說明一個數,把這個數連續乘2、3、4、5、6的意思.然后說一個14以內的數并宣布游戲開始,讓全班學生一起。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二
教學內容: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學目標:
1、整理和復習筆算乘法。
2、能夠利用乘法筆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筆算乘法。
1.做整理和復習中的第1題。
指名不同的.學生讀出每個算式,并說出得數.。
2.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再說一說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
二、整理和復習口算乘法。
讓學生口算下面各題.。
20×450×314×21000x×56×30。
200×4500×3140×2800×6320×3。
讓學生豎著口算每一組題目.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每一種口算乘法應該怎樣算.接著讓生口算第3題。
三、課堂練習。
2.做整理和復習中的第5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學生根據豎式說得數是怎么樣算的。
3.做練習七中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指導.然后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七中的第2題.。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并把得數寫在教科書上。
四、數學游戲。
教師先說明游戲的內容并把2、3、4、5、6寫在黑板上并舉例說明一個數,把這個數連續乘2、3、4、5、6的意思.然后說一個14以內的數并宣布游戲開始,讓全班學生一起。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三
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5,6題。
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問題。
內容: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合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教科書第70頁例2主題圖:
三年紀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啟發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來估算。
4、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是三位數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既可。
1、完成教科書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教科書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同上課開始時呈現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4、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這節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和解決問題。
多位數乘一位數是《數學課程標準》數與代數領域“數的運算”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基本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計算,并能選取恰當的策略進行乘法估算;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打下基礎。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加、減法,在此基礎上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能夠準確領會教材的層次和緊密銜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題前后的聯系。
口算乘法(1課時)。
筆算乘法(7課時)。
數字編碼(1課時)。
郵政編碼的結構和含義;身份證號碼蘊涵的信息和編碼的含義;給學生編學號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選取恰當的策略進行乘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1.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明白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能夠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重難點。
重點。
1.掌握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3.運用乘除混合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2.掌握連續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3.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方法。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并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各自特點。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中位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與概括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與意識。
3.思想教育目標: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4.經驗目標:在已有平均數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統計量知識的基礎上,對比認識中位數并了解中位數的優點。
教學重點:中位數的意義以及求中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中位數意義的理解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要運用中位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中位數與平均數各自特點的理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在比較中引出問題。
1、情景創設:
出示:五年級兩個班參加數學比賽學生成績統計表一班姓名李明張紅王麗張桐吳洪袁濤蘇林平均分得分92.6二班姓名王濤李玉李強張明許麗朱輝周磊平均分得分90.5生:從表中提供的平均數可以看出:一班學生平均分高于二班,所以一班學生總體水平高于二班。(回答正確)。
師:如果96分及96以上學生獲獎,你判斷一下,哪個班的獲獎人數多一些嗎?
生:從平均數可以推斷:一班同學獲獎人數可能要多一些。
師:同意這種觀點的同學舉手。(幾乎沒有同學有異議)。
[設計意圖:平均數主要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是學生的已有知識。
生回答。
3、出示二班參加數學比賽學生成績統計表。
師提問:這組數據中出現了一個過小的數,因而導致我們在判斷獲獎人數多少時,造成偏差。平均成績90.5在這兒還能不能夠反應出這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呢?生:不能。
師:為什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據不能代表它的一般水平?
生:這組數據中只有2個數據是低于平均成績的,5個數據都高于平均成績,平均成績根本就不能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了,教案《公開課:中位數教案》。
師:這里的平均成績還能不能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生:不能。
師:老師板書“中位”,提問:按照你們的理解能說說什么是中位數嗎?生回答(中間位置的數)。
師:剛才這組數據我們已經排好順序了,如果沒有排好順序,中位數還是位于最中間嗎?
生:不一定。
師:也就是先要把這組數據?
生:把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
師: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也可以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最中間位置的數,顧名思義,我們就叫做中位數。
2、與平均數比較認識中位數的優點。
師:為什么用中位數代表二班成績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數更合適?
生:在這組數據中,由于個別數據偏低,影響了平均數,平均數已經不能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師:中位數有沒有受到這些偏小數據的影響?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說中位數不會受到偏小數據的影響。會不會受到偏大數據的影響呢?
生:也不會。
師:正因為中位數有這個優點,不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所以有時用它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出示:中位數的優點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因此,有時用它代表全體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1、師:這樣的數(中位數)你會找嗎?你能找出下列各組數據的中位數嗎?
(3)10、15、4、13、5。
學生匯報(1)(2)結果:24、19,簡單說明理由。當匯報第三組結果時,有兩種答案,引出矛盾沖突。(突破先排序)。
師:通過以上找中位數的活動,我們在找中位數時,首先要干什么?
生:找一組數據的中位數,要先把這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
師:然后再做什么?
生: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
師: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先按大小順序排列后,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
2、師:觀察以下兩組數據,你還能找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嗎?
出示:23、21、17、14。
13、15、16、18、19、20。
(2)師總結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個,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個,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3、例5:出示五年級(2)班7名男生的跳遠成績如下表把這組數據從小到大排列。把這組數據從大到小排列。(1)分別求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師:觀察這組數據你會求他們的中位數嗎?(會)首先我們要先(把這組數據排序)。
我們可以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課件出示)。
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2.89)。(字的顏色改變)。
師:這組數的平均數是多少?請同學明借助計算器快速算一算。
生:平均數是2.96。
(2)用哪一個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師:2.96能代表這個組的一般水平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比它高的只有2個,比它低的卻有5個,不能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師:用哪一個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生:應選擇中位數,比它大的和比它小的都有3個數據,處于正中間,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為合適。
(3)用中位數表示這組數的一般水平有什么優點?
生:它不會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4)在什么情況下,選擇用中位數來描述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呢?可以結合二班比賽成績來說明。
生:當這組數據中出現偏大偏小的數據,平均數已經不能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此時選擇用中位數來描述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5)如果2.89m及以上為及格,有多少名同學及格了,超過半數了嗎?
師:根據你對中位數的認識,說一說從“五年級二班7名男生跳遠成績的中位數是2.89米”中你能知道什么?(小組內說一說)。
生1:跳2.89米的同學是第四名,有三名同學比他跳得遠,有三名同學比他跳得近。
生2:還有可能有人和他跳得一樣遠。
師追問:現在知道這組的楊東的成績2.94m,張鵬的成績大約是第幾名?
生:第三名。
(6)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
師:說說你是怎樣求的?(2.89+2.90)÷2=5.79÷2=2.895。
生:首先按順序排序,最中間的是2.89和2.90,所以中位數是(2.895)。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中位數有了怎樣的認識?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六
股東權益比例的倒數稱為權益乘數,即資產總額是股東權益總額的多少倍,權益乘數反映了企業財務杠桿的大小,權益乘數越大,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財務杠桿越大。
計算公式。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即=1/(1-資產負債率).
權益乘數=1+產權比率。
權益報酬率是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百分比,也叫凈值報酬率或凈資產收益率。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降低,權益乘數減少。即負債總額在資產總額占比減少時,權益乘數減少。考慮如下的可能性:
1、償還了部分債務。
2、以股權融資等方式增加了資產。
3、盈利導致的資產負債率降低。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七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一、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校徽,你能估。
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對準0刻度)現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厘米數,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準確長度那怎么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為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么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二)認識1厘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為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3、怎么樣?(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你是怎么看出來的?2厘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獨立測量。
(2)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3)教室的長約8()。
(4)玲玲的身高為125()。
(5)一枝粉筆長75()。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7)一把鑰匙的長45()。
(8)練習本的厚約3()。
2、我會算。
50毫米=()厘米。
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課堂小結。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理解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并能根據間隔排列的特點,由一種物體的個數知道另一種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體驗發現規律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體驗數學的奇妙。逐步積累探索規律的經驗。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現間隔排列中物體個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發現和概括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動機。
1、出示籃球,足球實物圖和幾何圖形。
2、引發探究動機。
二、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1、初步觀察,發現特點。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3、深入思考,加深認識。
4、回顧過程,突出思想。
5、應用規律,鞏固認識。
還通過一一對應的思想,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律四、回顧反思,交流體會總結:我們平時看到的許多情境里,經常會有一些數學規律。只要同學們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觀察,分析身邊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常常思考一些為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九
b.乘法的估算。
2.筆算乘法。
二、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2.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4.使學生會運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教學計算知識。
游樂園買票問題。
計算共有多少枝彩筆。
計算一共買了多少本書。
開運動會時計算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計算運動場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話故事。
老壽星散步。
2.重視知識間的前后聯系,口算、估算、筆算相互配合,讓學生根據計算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算法。
學生已經學過表內乘法,在這兒,以表內乘法為基礎,過渡到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而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筆算的過程中又同時鞏固了口算。
3.不再出現算理敘述和直觀操作,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用遷移類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識。
如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現“2個十乘3就是6個十,也就是60”這樣的算理敘述,而是以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現。
再如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計算,不再借助直觀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學不進位的乘法時借助小方塊,教學進位時用小棒來幫助學生理解。)。
四、具體編排。
(一)口算乘法。
1.主題圖。
呈現了一個游樂園的情境圖,類似于二年級上冊乘法初步認識的情境圖。圖中可以提出許多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如可以計算坐小火車的一共有多少人,坐過山車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輪的有多少人。圖中有一個各種游樂項目的價格表,可以計算若干人玩某個項目需花的錢數。提的問題可以很開放(學生可以自己設定條件,如有15人想玩過山車)。
(1)從主題圖中抽取出情境,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理解乘法計算的意義。
(2)以表內乘法9×2作為過渡。
(3)計算2×10時體現算法多樣化。
a.10個2直接相加。
b.9個2用表內乘法計算,再加一個2。
c.把2×10看成2個10相加。
(4)計算20×3時,只給出答案,沒有給出思考過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自己歸納出2個十乘3就是6個十,也就是60的結論),引導學生將整十數乘一位數轉化為表內乘法。
3.p69“做一做”
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對照排列,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口算乘法的規律。
4.例2。
(1)在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
(2)利用已學的乘法口算進行估算。
(3)第一次出現約等號。
(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結果進行判斷。如果有32個同學參觀,估算的結果是同樣的,但判斷卻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時還要分析實際的情況后再解決問題。
5.練習十五。
第11題,是口算乘法的逆思考,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規律,只要思考哪兩個數相乘得24即可。
(二)筆算乘法。
1.例1(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重點是教學豎式)。
(1)體現算法多樣化,有連加,有口算乘法(隱含乘法分配律),還有用豎式筆算乘法。
(2)這兒是第一次出現乘法豎式,所以,在右邊的方框中給出了筆算的整個過程,并對每一步計算中各個數的含義進行了說明,使學生看到筆算乘法的完整步驟。左邊給出了簡寫的乘法豎式寫法,并標明因數和積的位置,使學生知道在了解了筆算乘法的步驟以后,可以采用這種簡明的形式。
(3)例題中只給出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讓學生自己類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對照編排了一、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三道例題,目的就是讓學生形成這種遷移類推能力。)。
(4)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進行討論,掌握豎式的寫法。
(1)先估算再精確計算。
(2)計算時,仍然采用多種算法。通過加法進位和乘法進位的比較,使學生掌握乘法時位的思想和方法。
(3)與例1一樣,三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讓學生運用類推能力進行計算。
(1)先估算再精確計算(估算出范圍)。學生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進一步用減法計算:240-24=216。
(2)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兩次連續進位計算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發展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編排思路同前,可以讓學生自行解決。
5.例5(0的乘法)。
0的乘法編排在這兒,是為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準備的。
九義教材是出示三個空盤。現在借助于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話故事來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義學生已經掌握,所以學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數的積都得0的結論。至于兩個0相乘,無法用乘法的意義解釋,只是數學上一種完備的定義,不必向學生解釋,只要學生用前面的結論加以類推即可。
在“做一做”中,提醒學生注意區別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6.例6(因數中間有0)。
(1)多樣化算法,可以口算(類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筆算。
(2)要讓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思考當因數中間有0時如何計算。雖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計算方法同前面。
*練習題中也有三位數的個位和一位數相乘不滿10的情況(502×3),要提醒學生用0占位。
7.例7(因數末尾有0)。
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寫法,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哪種寫法更簡便一些,再和整十數和一位數相乘比較一下,兩者有什么異同點。
(三)整理和復習。
重點復習根據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數據類型可以選擇不同的算法,培養學生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建議。
1.結合情境教學計算問題,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應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采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經歷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材非常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許多計算要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來進行學習,教材上沒有專門出現計算法則的文字描述,教學時也不要求學生抽象地敘述法則,但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提高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學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難,還是應該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
3.注意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處處滲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培養起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4.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保證一定的訓練量。
這部分內容課時減少了(原為17課時,現為12課時),主要是因為不進位的乘法刪去了,教學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計算能力還是需要的,因為這是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除法做準備的,如果基礎沒打好,后面就會出問題,雖然現在提倡復雜的計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但必要的訓練還是需要。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
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86至87頁的例題,試一試,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之后學生接觸的新知識,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解決困惑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口算。
小結: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用多位數中0前面的數乘一位數,再看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后面添幾個0。
2、用豎式計算。
227×5=603×4=。
二、新課教學。
1、導入新課: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
2、教學例7。
1)出示插圖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怎樣列乘法算式計算?
3)估算一下結果。
4)用豎式計算,自己試一試。
5)學生板演,對比優化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87頁的第1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2、補充練習:算一算。
3、課本87頁的第2題。
4、課本87頁的第3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回顧板書,說說體會與收獲,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五、作業布置5、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板書設計:
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數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應該與多位數0前面的那個數字對齊;
積末尾0的個數: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得末尾添上幾個。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一
教科書第74頁例1,練習十六第1——4題。
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了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一、提出問題:出示例1情境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麗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布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
要用美麗鮮艷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
師: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合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師: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么辦呢?
小精靈問: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師: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師: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1、讓學生思考,計算擺一擺小棒或畫圖等。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寫出來。
2、算完以后,在小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4、教師巡回了解各組的情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5、全班匯報。教師將匯報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紹豎式。
12。。。。。。因數。
×3。。。。。。因數。
——。
36。。。。。。積。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四、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讓學生估算,然后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為什么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五、小結(略)。
教學反思: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筆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乘法的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
教學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三
根據教學內容、綜合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師生共同探究,學生會用筆算乘法(不進位乘法)進行計算,并會把該方法運用于更多位數的乘法。
2、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觀察、引導演示,動手操作,體會自主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獲得自主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體驗數學學習中的成功感。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情景再現,動手操作等活動,體驗與人合作的樂趣,培養與人溝通交流合作能力。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四
教學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能熟練應用乘法口算。
2、能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結合亞運浪潮激趣導入:
剛過去的廣州亞運會,一定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師生交流)。
除了國球外,本屆出現的具有中國特色和初涉賽場的比賽項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師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其中三個項目。(課件出示:乒乓球、馬術、賽龍舟)。
二、教授新課:
1、結合學生興趣,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自主發掘問題。
師:在這三個項目中,有你喜歡的嗎?(教師統計人數并板書)。
(課件出示:上面項目的門票價格)。
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票價和各項目喜好的人數來編一道跟乘法有關的數學問題。(指問,板書列式)。
讓學生嘗試計算,教師結合反饋情況再引出課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讓學生認識到以前的加法計算跟今天學習的乘法口算的內在聯系。給學生空間去思考,去探索。
三、鞏固練習。
創設亞運主題“祥和如意樂園”情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1、“鋪橋過河”即課本71頁第一題,點名口述,其余學生評價;
2、“射擊比賽”利用課件呈現題目,學生兩兩競賽口算乘法;
3、“火車對開”男女生對抗賽,比誰先正確口算出車廂上的題目;
4、“智慧商場”憑口算乘法自由挑選各自心儀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創設“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爭論”讓學生來當裁判“評理”。
使學生從探討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五
《多位數乘一位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60頁的知識。是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第一課(不進位乘法),是本冊的重點內容。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乘法的算理;熟練掌握了口算乘法。本節課的教學安排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的基礎。
根據教學內容、綜合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師生共同探究,學生會用筆算乘法(不進位乘法)進行計算,并會把該方法運用于更多位數的乘法。
2、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觀察、引導演示,動手操作,體會自主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獲得自主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體驗數學學習中的成功感。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情景再現,動手操作等活動,體驗與人合作的樂趣,培養與人溝通交流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列豎式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算理,會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進行計算。
多媒體課件、情境圖、學生分組。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美術課畫圖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在美術課上繪畫嗎?
學生:喜歡。
學生:彩筆,紙板,鉛筆。
教師:對,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學生會帶,教師選擇性板書:一共有多少支彩筆?
(二)、合作探究。
1、解決問題。
教師:小精靈呀和大家一樣,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幾支彩筆,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吧。(教師再約學生一起分析情景圖,圖中一共有三盒彩筆,每盒有12支彩筆。)大家知道了這些,要怎樣列式呢?分小組討論。
學生1:12+12+12=36,每盒彩筆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個12相加。
學生2:123=36,因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學生3:123=36,因為12=9+3,所以123=93+33=36。
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筆算乘法這個問題。
教師:用豎式計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誰來說說。
學生回顧:加數加上加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總結乘法的豎式計算。
教師:在乘法中,規定兩個相乘的數叫因數,和加法豎式一樣,因數乘以因數,相同數位對齊(教師列出乘法豎式,邊列邊講解)。那具體要怎樣計算呢?大家分組討論。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學生1:先把個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寫在個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個十,把3寫在十位上。
學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寫在十位上,再用個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寫在個位上。
教師:大家的想法呢,統一起來就133=30,23=6,30+6=36,和剛才開始時的第二種方法是一樣的,只是現在用豎式表示。
3、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小結。
大家來說說今天學到什么?
(三)、鞏固提高。
學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頁做一做第一第二題,集體糾錯。
(四)、回顧總結。
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現怎么樣?你覺得同組中組員的表現怎么樣?
3、對全班學生給予表揚。
多位數乘一位數公開課教案(熱門16篇)篇十六
1.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兩部分。
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如下表:
本單元先出口算乘法,內容包含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相應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為學生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比較容易接受。同時,由于筆算乘法,如12×3,在計算時要算2×3和10×3,這就要用到整十數乘一位數。因此在教學筆算乘法時需要有口算的基礎。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樣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礎,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學生掌握筆算和學習估算,在進行筆算和估算的同時又可以鞏固口算,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它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但筆算乘法與筆算加、減法有很大差異,在計算過程中,多位數乘一位數不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其中計算步驟較多,要顧及的問題也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因此教材在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算理的基礎上,采取各個突破的辦法來克服筆算乘法的難點。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1)通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引出筆算豎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2)突破筆算乘法的難點。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進位問題,二是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有0的問題。在進位中,先出不連續進位的,再出連續進位的,兩種情況都以兩位數乘一位數為主。這樣編排重點突出,分散了難點,便于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用類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識,從而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設了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乘法計算問題,使學生體會到乘法計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蘊涵在許多現實情境中的一個個問題。二是將乘法計算置于現實情境中,增加練習的趣味,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1.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這是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適當地創設一些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來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這是我們教學時必須高度注意的一個問題。
教材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創設豐富、生動有趣的情境:游園、買書、運動會等讓學生倍感親切;七仙女摘桃、老壽星散步的神話情境更是使學生印象深刻。再如,練習中提供一些動物的體重、身長、飛行速度等數據,既增加了練習的興趣,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開發這些素材,同時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他們饒有興趣地學習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
根據《標準》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發揮他們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單元的幾個重點內容,如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乘法中從不進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現進位的情況,教材都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索,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必要的引導。學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種形式,如畫圖、列表、擺學具(如小棒)、應用已有知識遷移類推等,應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創設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間是這次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教師應盡可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讓學生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給學生一些提問質疑、探究發現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中來學習數學。
3.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兩位數乘一位數上,因為它體現了多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多位數乘一位數中連續進位是個難點,為此教材專門安排了兩個例題進行突破。教學時,教師應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4.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對于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對計算法則的文字表述,沒出計算法則或結語。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概括出嚴密的法則,更不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相應的結論,重在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
5.重視估算的教學,注意各種算法的結合,加強算法選擇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于數感的培養。因此估算教學不能走過場。學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難,關鍵在于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
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