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話題作文的困境與困境的區別篇一
- 以讀書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以成功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以女排精神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以風景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以尊嚴為話題的優秀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話題作文作為作文測試的一種新形式在走過了一段風光的路程后,逐漸顯出了疲態,非議的聲音也多了起來,人們審視現實,開始反思存在著的弊端。指責者說,話題作文是只籃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這種指責有事實依據,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實際是指學生寫作時漠視話題的規定性、不著邊際任意或者隨意而為這一現狀。
應試真是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本來,話題作文這種形式是針對作文命題束縛學生思維的現狀而出現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它的特點或者說是優勢。話題作文常常只提供一個對象,規定一個范圍,并不指定傾向,它能為學生個性化地表述、展示自己的認識、才情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但由于許多的寫作指導不得要領,只看分數的臉色行事,沒有在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上著力,以致學生認為話題作文只要沾邊就算合了要求,看重的是形式的不落俗套,干是這種開放和包容反倒成了慫恿學生忽視文體特點、忽視謀篇布局特別是忽視理性思維的禍根了。
如從前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一樣,話題作文現也走人迷茫,這是事實,人們重又呼喚著理性思辨,這也確實是一種清醒。其實,我們更應該清醒的是,作文在期待生活和理想的回歸。不說大多學生像做作業那樣作文,無奈地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把作文當做文字拼湊的事情做,即使是一些被高考捧為滿分、被一些刊物定為佳作的文章,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休閑氣太濃,輕靈自我至上,寫的總是小喜小怒、小哀小怨,或者熱衷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作一番華麗的空洞的演繹。這些不與現實生活發生碰撞、內容沒有現實和理想的依附、缺乏激情和生命力的文章被當做范文推崇,它的導向實在堪憂。
別把罪責簡單地歸咎于話題作文,這不是這種形式的錯,形式只是形式,它并不背負更多的.使命,它也無法挽回作文不關注自我、不關注外部世界的頹勢。作文與生活分離,做人與為文分離,人文精神與意識失落,這才是作文積重難返的癥結所在。新語文課標對學生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作文不是單純的文字組合,必須有內容的依附,作文教學須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社會生活前臺,去關注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情,人文地審美地去思考,讓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讓他們的作文里有生活有理想,表述有真情實感。作文教學在這個根本上有子扎扎實實的落實,話題作文的開放和包容才能體現真正的優勢。
其實,不少作文話題的確是只籃子,里面確實可以裝人豐富的東西素材可以不同,立意可以不同,載體形式可以不同。關鍵在干裝人的東西得守住一個準則,即這個話題的規定性。同樣是一只籃子,規定性會暗示你這只籃子的特點,如果這是一只花籃,你得裝花,至于裝什么花,它會很大度:歡迎你按自己的喜好選擇。只是不要裝水果,裝蔬菜,裝衣服,裝瓶瓶罐罐。話題作文的開放與包容是建立在規定性上的,我們習慣說審題,即是審它的規定性,以保證寫的內容與這種規定性有一種或明或暗的內在的聯系。這一意識得以建立并強化,話題作文前景依然海闊天空。舉個例子。高中語文第一冊課本有一首美國女詩人狄金森的短詩《籬笆那邊》 :
籬笆那邊/有草毒一裸/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過/草毒真甜!
可是,臟了圍裙/上帝一定要罵我/哦,親愛的,我猜,如果他也是個孩子/他也會爬過去,如果,他能爬過!
s("content_relate");【話題作文的困境與困境】相關文章:
走出困境話題作文06-27以困境為話題作文07-31話題作文走出困境12-23走出困境的話題作文08-11淺談話題作文的困境與前景05-22走出困境話題作文2篇08-24媽媽的困境10-30走出困境作文02-26遭遇困境作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