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學計劃范文中的教學時間和順序是根據學科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進行調整和優化的。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一
作者:徐月明本教案由教案吧提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二、賞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三、精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白鷺了望圖: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四、回讀第四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五、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二
各位老師:
早上好!
我今天說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白鷺》。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
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并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將在課前制作好課件,用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以及優美的音樂熏染,幫助學生感受白鷺的美,使他們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我打算用一課時教學全文,具體環節如下:
首先多媒體演示白鷺的畫面,老師引說課題:清清的水田里,兩只水鳥正在垂釣。它們就是——(學生齊讀課題)。
然后小黑板出示古詩《白鷺》,老師有感情地朗讀:“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大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賞讀這篇如詩如畫的美文。老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聽清每一個字。接著出示“蓑毛、長喙、嗜好、玻璃框”,檢查朗讀,并指導用“嗜好”造句。(你自己有什么嗜好?你的爸爸、媽媽呢?)。
生字詞障礙掃除后,很快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在作者眼中白鷺是怎樣的呢?讓學生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接著讓學生輕聲讀2——5小節,體會白鷺的精致、巧妙,畫出有關的句子。接下來,大家交流,老師相機點撥,重點指導賞讀第5小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這一節的朗讀指導我想這樣處理:指名朗讀后組織學生看白鷺的圖體會“流線型”,直觀感受白鷺絕美的外形,從而不露痕跡地引導學生讀出美感。這一節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我想安排一個比較讀的環節,讓他們將文中的四個“兒”去掉后讀一讀,從而啟發讀出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當然,“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于同一個文本,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它,我們就會發現它的不同的教學價值,讀這一節光引導孩子領悟到白鷺的外形精巧如詩還不夠,我還想啟發他們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語言優美如詩,從而使他們自然而然地熟讀成誦。
在閱讀了課文的二至五自然段之后,可以讓學生試著填補句子:“白鷺實在是一首精巧的詩,你看”讓學生描述白鷺絕美的外形。學生借鑒文本語言來對白鷺進行描述的過程,是讓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模仿,將文本語言通過內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這一進一出,便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白鷺還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學習6——9小節時,先讓學生輕聲讀六至九小節,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現了哪幾幅白鷺的畫面?學生很快就會進入“釣魚圖”、“了望圖”、“低飛圖”所勾勒出的優美的意境。
在欣賞“釣魚圖”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讀這一節,找出最喜歡的句子,讓他們在品讀中體會擬人句表達出的喜愛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韻味十足,“詩”趣橫生。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讓白鷺在田間垂釣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他們得到美的熏陶。
在欣賞“了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白鷺真的是在了望嗎?它可能在干什么?提示學生通過“早晨”、“孤獨”、“悠然”等詞想象出白鷺也許在等待早出的同伴、欣賞清晨的美景……就這樣,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望圖的回味無窮。
如果說“釣魚圖”讓學生感到詩趣橫生,“了望圖”使學生回味無窮,那么“低飛圖”則給學生帶來無窮樂趣。欣賞“低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從“樂”字中體會白鷺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帶來無窮樂趣,并讓學生動起來,邊讀邊用雙手輕輕地做出飛行的動作,此時,整個教室出現了一幅白鷺群飛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無窮的樂趣。
白鷺不僅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而且是一幅畫,一幅活的畫。然而。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作者是怎么看的呢?通過引導學生朗讀第9節,體會白鷺就像一首優美的歌,同樣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欣賞完這組畫后,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部分練習背誦。學生練背好后,出示第十小節:讓他們由衷地跟著作者一起感嘆——“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并從“實在”和“韻味無窮”這兩個詞中體會作者對白鷺的真切喜愛和熱烈贊美。
最后我讓學生為課文選一段合適的音樂旋律做背景音樂,使朗誦更能打動人,擁有極強的美感。大家暢談完后,老師播放旋律如行云流水般優美的音樂《寂靜山林》,師生一起配樂朗讀根據課文創作的小詩:
比白鶴柔婉。
比朱鷺輕巧。
比蒼鷺清純。
像畫一樣悠然。
如歌一樣優美。
似詩一樣精巧。
賞讀完全文,我想給學生留這樣幾道作業:
1、細細揣摩第七節,展開合理的想象,以《白鷺真的是在了望嗎?》為題,用“晴天的早晨,白鷺常常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為開頭寫一段話。
2、這篇精美的散文,為我們介紹了白鷺這種高雅、美麗的水鳥,優美的語言及其蘊涵的美妙的意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選擇一部分,精心準備,把自己的朗讀灌進磁帶,參加朗讀競賽。
3、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鳥的資料,準備開展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三
《白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寫白鷺是借物詠懷,以歌贊白鷺的潔白無瑕、美的動人,贊美自然,批判丑惡。
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六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白鷺》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簡約,讀來韻味無窮。學習這篇課文,要運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關鍵詞句,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領悟文章的內涵,從白鷺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多媒體。
西塞山前()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上青天。
漠漠水田飛(),陰陰夏木囀黃鸝。
指名補充,齊讀詩句。板書:白鷺同學們了解白鷺嗎?
2、指名介紹白鷺。出示圖片。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鷺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今天,就讓我們再來欣賞白鷺這首精巧的詩給我們帶來的優美畫卷。
1、仔細聽老師朗讀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幾幅優美的畫面?(板書:釣魚瞭望低飛)。
2、讓我們以四人為一小組來學習,選擇其中的一幅畫細細欣賞,欣賞的時候,你可以把你認為值得品味的詞語、句子劃出來,讀給同學聽;也可以邊欣賞邊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學聽。
3、學習6~8自然段(討論交流,三幅畫面可交叉出現)。
(1)清水田里,靜靜釣魚(“釣魚”“圖畫”——靜)。
這幅畫的背景是什么?畫中的主人公是誰?相信你讀這一句,一定能把它讀好。
b、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清水綠田中的白鷺釣魚圖吧!齊讀第六自然段。
(2)小樹絕頂,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課文最后雖然是問號,你讀的時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標點,味道就出來了?
b、請男孩閉上眼睛,聽著女孩的朗讀,展開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樹絕頂,白鷺悠悠瞭望之圖吧!看到了嗎?(男女生交換朗讀)。
(3)黃昏空中,低低飛翔(“低飛”“樂事”——顏色美,動態美)。
板書:韻味無窮。
b、提議大家將這三幅圖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5)看,老師這兒還有一首寫白鷺的詩,誰來讀一讀?
白鷺。
尋常。
鑄就了不尋常的美。
像畫一樣悠然。
如歌一樣優美。
似詩一樣精巧。
從遙遠的時光里。
翩翩而來。
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鷺很美,似精靈……)。
其實,白鷺的韻味還不止這些,請欣賞白鷺帶來的優美畫卷!(媒體映示白鷺各種形態的圖畫)。
愿意拿起筆,也寫一兩句詩來贊美白鷺嗎?
學生寫詩,交流,老師點評。
1、白鷺,素雅而和諧,在碧水,在樹梢,在藍天,寧靜、悠然(媒體映示畫面,播放音樂)此時,在你內心深處,你還想由衷地對白鷺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2、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首韻味無窮的詩。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素雅和諧。
清水田里靜靜釣魚。
小樹絕頂悠悠瞭望。
黃昏空中低低飛翔。
白鷺實在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1、說說自然界中還有哪些情景充滿韻味?(蜜蜂采蜜,高山流水,滴水穿石)。
白鷺。
釣魚瞭望低飛。
韻味無窮。
郭沫若是位詩人,他發現了尋常之鳥——白鷺的不尋常的美,并用詩意的語言描述了白鷺精巧的外形,白鷺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高雅脫俗的姿態,表達了他對白鷺的滿心喜愛與熱情洋溢的贊美之情。讀《白鷺》這篇精美的`文章,簡直是一種享受,享受著鳥的美、語言的美、情懷的美。于是,教這篇課文時,我帶著學生細細品讀了文中的每句話。“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了什么?”“你想說什么?”每讀完一節,我就這樣問學生。沒有框制約著學生,學生的發言是對文本最直接的感受。學生感受到了白鷺顏色配合的適宜、身段大小的精巧,白鷺覓食的閑適、棲息時的悠然、飛行時優雅;感受到了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幅優美的畫,一首無聲的歌;并通過現場創作真正感受到白鷺的美。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四
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等11個生字,正確書寫“配合、適宜、恩惠”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認識《白鷺》不拘泥于對形象具體實在的描寫而取其神韻的寫作特點,并嘗試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4、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課時。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關于白鷺的資料,初步了解。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白鷺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詩。讓我們先來欣賞一組白鷺的圖片,并交流和白鷺相關的知識。出示ppt。
看了圖片,你對白鷺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國現代大文豪郭沫若寫了一篇優美的散文來贊美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白鷺》,品味、感悟、欣賞,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14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回國后從事文藝活動。1924年以后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倡導革命文學。1949年后,擔任新中國文聯主席,繼續進行文學創作。他長期擔負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對發展中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詩集《女神》等,現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生字正確組詞。
2、正確流利讀詞。
3、寫出下列詞語近義詞。
四、出示目標:
1、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認識《白鷺》不拘泥于對形象具體實在的描寫而取其神韻的寫作特點,并嘗試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3、鼓勵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五、自學提示(一)。
初讀課文,體會白鷺之美。
1、畫出描寫白鷺獨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白鷺,體現白鷺之美?用簡潔語言概括出有關白鷺的幾幅畫面。
六、檢查自學結果:
1、找出描寫白鷺獨特的美的句子。
(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起句用一個比喻句從總體上贊美白鷺。給這篇散文定下了基調,通篇文字充滿了詩性的感悟和表現力。
比喻新奇、貼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詩:富有韻味、極耐品味。
(2)白鷺“色素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作者如何評價?
學生討論,師生總結:
色素美: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評價:白鷺“色素的配合”很適宜。
(3)白鷺“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作者如何評價?
學生討論,師生總結:
身段美: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評價:“身段的大小”很適宜。
(4)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附圖比較)。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
朱鷺、蒼鷺:大了些,太不尋常。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五
教學。
設計范本由本站會員“jessica831225”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二、賞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確精巧如詩。)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三、
精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白鷺了望圖: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四、回讀第四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
總結。
全文)。
五、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范本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白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運用多種手段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感悟美、欣賞美、表達美。
本文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前布置學生充分預習,從課文內容、讀后感、字詞、朗讀課文、搜集查找白鷺資料等方面進行課前探究。
教學時導入課題后讓學生匯報課前探究的收獲。然后引導學生感悟白鷺的精巧和韻味無窮。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
最后創設拍攝紀錄片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表達美。
多媒體課件、白鷺圖片。
一、揭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白鷺》。
二、匯報課前探究的收獲。
1、按照我們一貫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已經就白鷺本身,《白鷺》這篇課文等方面進行了一番“課前探究”。
2、下面呢,就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拿手的一方面來展示你的收獲。
3、可以不用舉手,一個個的站起來說。
(1)課文主要內容,感受:。
你不但說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談了自己的感受,真不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白鷺確實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板書:“精巧”、“韻味無窮”)。
還有誰來展示?
(2)字詞:。
好的,你來讀讀看!(出示生字詞)。
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讀得準不準。
評價:讀得真準!我們一起來讀讀!
老師還想給你加試兩個問題,聽好了!
指點:同學們,看來學習中的任何一個疑點,我們都不能放過。
關于“長喙”這個詞,你能不能到前面來,指著圖給大家作一些講解呢?
不簡單,小老師當得真不錯!
請大家注意看,這種顏色就是鐵色,這個呢就是白鷺青色的腳,看清楚了,鐵色和青色,顏色是不一樣的。
(3)介紹白鷺的知識:好的,你能不能也上來指著圖給大家做一些介紹呢?
評價:你了解的真多,真不愧是咱們班的學習小博士!
(4)默詞:。
評價:你觀察的真仔細!
請同學們在田字格中把這兩個字描紅一遍!
(5)讀文:哦?還有誰也能做到這一點?好的,你來讀1—5自然段,你呢讀6—10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有沒有做到“字字響亮,句句通暢”。
評價:確實做到了“字字響亮,句句通暢”,看來,你們課前一定花了不少工夫!
三、感悟白鷺的精巧。
過渡:看到大家課前學習的收獲這么多,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果就僅僅到此為止的話,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去細細品味、咀嚼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還要張開想象的翅膀,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幅幅的畫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感悟課文的意境和意蘊,我們的朗讀呢也才會更有情趣,更有韻味!
1、下面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走近白鷺,走進《白鷺》這篇課文,想一想你是從哪些詞語,哪些句子中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把它用波浪線劃下來。你可以輕輕地讀,也可以默讀。
2、誰來說說,你是從哪兒體會出、讀出白鷺的精巧的?
(適宜)哦,你是抓住這個詞來體會的,不錯!還有嗎?
第五自然段:看圖教師相機點撥:。
“流線型結構”:線條非常流暢,顯得很柔和。
還有誰要說的?
“增一點”,“減一點”:我們來看,增一點兒,太長了,就顯得怎么樣啊?(瘦弱)好看嗎?減一點兒,太短了,又顯得怎么樣呢?(笨拙)也不好看!
還有誰來說的?
“素一點”,“深一點”:太素了,沒有顏色的對比,美嗎?(不美)太黑了,黑不溜秋,就不雅致了。可見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確非常精巧!
3、指導朗讀:。
白鷺的“精巧”我們體會出來了,那如何通過朗讀把這種精巧給表達出來呢?(出示1、2、5自然段)。
(1)、這樣吧,老師首先給大家一個示范,我呢準備用“一邊仔細觀察,一邊由衷的發出贊嘆的語氣”,把這三個自然段構成一個意思完整、連貫的段落來讀。請大家注意聽!
(2)剛才老師是用“一邊仔細觀察,一邊由衷的發出贊嘆的語氣”,來讀的,同學們,你們覺得還可以用什么語氣來讀呢?先自己讀讀,體會體會,同桌之間還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巡視:注意了要構成一個意思完整、連貫的段落來讀,可以把這三個自然段的順序打亂,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詞!
誰來說說看?
怎么有長得這么精巧的白鷺啊?好的,你來試試看?
這樣,確實把白鷺的精巧給讀出來了!
(4)還可以用什么語氣來讀呢?
好的,你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有沒有把這種語氣給讀出來?
(5)、還有沒有其他的讀法了?
好的,我們來聽聽,他是怎樣構段,怎樣讀的?
你的語感真好!
(6)、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內容,卻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這就是我們中華語言的魅力啊!
四、感受白鷺韻味無窮。
音樂起,(稍稍停頓后,開始讀)。
好,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
哦,你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想法很獨特,好的!還有呢?
你真會想象!還有嗎?
哦,你也有一個善于想象大腦。
同學們想得都非常好!老師啊也從網上找到了三幅與6——8自然段內容相對應的圖畫,(課件出示)。
下面呢請同學們再讀6——8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和畫面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給每幅畫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寫在相應的段落旁邊,如果覺得有困難呢,也可以跟同桌討論討論。
6、巡視要求:如果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畫面內容講一講取名的理由,那就更好了!
已經取好名字的,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7、匯報:。
(1)(出示“釣魚圖”,)你們給這幅圖取的什么名字?(因為課文中寫……這個名字能概括第六自然段的內容)。
好的,那整幅畫給你什么感覺呢?
釣魚給你什么感覺呢?
是啊,“釣魚”一詞寫出了白鷺的悠閑,使得畫面靜中有動,可見作者用詞是多么的精當啊!
剛才這位同學是抓住白鷺的動作來取名的,還可以起什么名字呢?(釣魚先生)。
哦,這個名字也不錯,看來你很喜歡白鷺,把它當成自己的朋友了!還有嗎?好的,不錯!你呢,取得什么名字?哎!這個名字也挺有情趣的!
(2)(出示“嘹望圖”,)這幅圖你們給它取得什么名字?
這個名字起得好!不過,老師覺得啊,“了望”這個詞最好要加上一個雙引號!,因為課文中是這樣寫的,一起讀讀這個句子!
如果它不是在了望,那它可能在干什么呢?
其實,連作者都不清楚白鷺究竟是在干什么,這時候所有的語言都及不上這一個問句來得妥帖和恰當。(點課件:畫出橫線)同學們,語言的留白啊往往是最美的語言,它能夠使文章更加的耐人尋味!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問句!
(3)(出示“低飛圖”)這幅圖呢?你們取得什么名字?
可以的,還有嗎?你呢,起得什么名字?你呢?
這個名字起得貼切,把圖和文的意思都表達出來了,還富有詩意呢!
恩,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名字起得好,理由也講得很充分,你真出色!
五、積累表達美。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已經能讀懂課文了,但,這還不夠!對課文中這么美的語言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并試著運用。
2、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老師還要給大家兩條友情提醒:(出示)1、要用上課文中的語言;2、圍繞最后一段話——“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組織語言。
3、現在我們就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請小組長組織好,首先選擇一幅圖,。
圖選好了嗎?
然后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由一人執筆直接在課文上添加,最后請小組內朗讀最好的同學讀出來!好,開始吧!
4、分小組活動。(音樂響起)(師巡視指導,適當送給學生一些優美的話加以潤色。)。
5、匯報:。
哪一組先來?你們是為哪幅圖配解說詞的?
讓我們一起伴著音樂靜靜地欣賞!(音樂起)。
(停頓)。
準備好了嗎?開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評價:寫得好讀得好,說明合作成功,老師給你們小組頒發“合作成功獎”,掌聲送給他們!
還有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為哪一幅圖配解說詞?
好,讓我們繼續靜靜欣賞!(音樂起)準備好了嗎?開始!
評價:太美了,老師和同學們都陶醉了,也給你們小組頒發“合作成功獎”!
這幅圖呢,哪一組來?
這可是最后一次機會了,你一定要為你們小組爭光!
請欣賞!準備好了!開始!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小組能得“合作成功獎”嗎?好的,老師也給你們頒發“合作成功獎”!(看來你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后請每組的小組長把解說詞整理好交給我,由我統一送去電視臺。
6、同學們,這清水田里的釣魚,這小樹絕頂的了望,這黃昏空中的低飛,還有“凌空展翅”、“水邊嬉戲”、“哺育幼兒”,哪一幅不是絕妙的圖畫呢?(課件)。
7、出示,引讀:“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8、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因為(引讀)——但是——(第9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在作者郭沫若的筆下,“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課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如果讓你以“白鷺”為主題寫一篇短文,你準備怎么寫?寫些什么內容呢?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二、賞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確精巧如詩。)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三、
精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四、回讀第四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
總結。
全文)。
五、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八
年級:五年級(2)班姓名:******。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是文中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對比的方式,狀寫白鷺特點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表達方法的作用,進一步深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喜歡的段落。教學過程:
一、了解課文《白鷺》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特點。
主要任務:將課文與說明文《白鷺》相對比,在對比中感受課文“借助白鷺表達思想感情”的特點。
1、回顧課文,簡要表述作者在本文所寫的內容。2、讀說明文《白鷺》,思考、交流說明文《白鷺》寫了小白鷺的哪些內容。
說明文《白鷺》原文:白鷺。
白鷺是白鷺屬鳥類的統稱。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世通稱白鷺。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白鷺和雪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白鷺分布較廣,歐洲南部、非洲、亞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亞等地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經常一只腳獨立在水中,靠靈活的脖子和魚叉一樣的尖嘴覓食。它們會將河蚌往石頭上甩,直到河蚌被震開。與其他鳥類不同的是,白鶴不會叫。
白鷺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里,屬涉鳥類。主要食小的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物。它們把大而不大講究的窩筑在樹上、灌木叢或地面上。
討論要點:小白鷺顏色雪白、體型較小;分布較廣,喜歡捉魚吃,在樹上、灌木叢或者地面上居住。
3、默讀課文和說明文《白鷺》,將說明文與課文對比,看看課文所寫內容與說明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討論要點:
相同點:都寫到了外形的顏色、大小、喜歡捉魚、在樹上生活、不會唱歌;不同點:課文《白鷺》的作者寫白鷺“是一首詩”“精巧、適宜”“生活場景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作者在寫白鷺的時候,還寫了“白鶴、朱鷺和蒼鷺”;課文與說明文《白鷺》最大的不同是: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感情。
預設:
找不同點的時候,學生可能不會去關注“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思想感情”,教師按照如下思路進行提示:
(感覺白鷺很美麗,作者非常喜愛。)。
2、讀“說明文”對白鷺外形介紹: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世通稱白鷺。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白鷺和雪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3、再讀課文,將你認為作者在表達著自己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勾畫出來。
4、歸納:課文《白鷺》在寫白鷺的時候,表達了自己對白鷺非常喜愛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這一單元前面導讀中說的“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二、初步認識《白鷺》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幾種方法。主要任務:認識寫法,探究“為什么這樣寫”,初步學習“如何借助具體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課文中很多句子和段落的描寫,都在表達著作者對白鷺美麗的喜愛和贊嘆。那么,我們從課文的這些描寫和介紹當中,能不能學習到一些具體的方法,讓我們也能嘗試著去借助具體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呢?我們挑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句段,來研究一下。
(一)研讀第1、2段,體會作者運用“把眼前事物比作其他美麗事物”的方法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1、深入理解精巧,體會作者“把白鷺‘色素的搭配、身段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特點比作‘精巧的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及作用。
課件呈現“精巧”的解釋:《文心雕龍》麗辭35“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精巧:“詩歌中的言語的音、韻、意”要精細巧妙的對稱、般配。對稱、般配到極致就是“精巧”,能夠讓人感覺到詩歌的美麗。如: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兩岸夾河,二漁叟對釣雙鉤。要使對偶的句子文理圓通,事義周密,像雙聯的璧玉呈現文采,共同放在一篇文章里。再加上交錯地運用奇句和偶句,像用各種佩戴著的玉石來調節它,這才算是可貴的。
讓學生讀解釋,從解釋中體會精巧具體所指詩歌或者對聯中作者精心的選擇用詞,用字精準而對仗。精巧的詩,就是用詞精準對仗,讓人感覺到像佩戴著玉石的詩,是美麗的。
(白鷺的色素搭配、身段大小,就好像人們精心設計過的,對仗、搭配得非常精致準確。)。
4、在這兩段話中,哪些詞語本身就讓你感覺到事物是讓人喜愛的?(精巧、身段、適宜)。
5、
總結。
:作者是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對白鷺喜愛、贊美的思想感情的?
(把所喜愛的事物比作人們都喜愛的其他事物,并且在用詞上傳遞令人喜愛的感情。)。
(“釣魚圖”,這樣打比方,畫面很美,而且還是“精心設計”,這樣寫讓人覺得大家都很喜歡。“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嗎?”“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詩”,這樣的寫法,與前文的寫法是一樣的,都是借用美麗的詩來寫白鷺的美麗,對白鷺進行贊美。)。
(二)研讀第5段,體會作者用“寫美人”的句子來寫白鷺,表達喜愛、贊美感情的方法。1、讀課文第4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回憶“這一段主要強調的是白鷺怎樣的特點。”(搭配的合理、精巧、適宜)。
2、課件呈現“增之一分由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白鷺是在太美了。美到了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挑剔的程度。)3、朗讀,讀出作者的贊嘆。
(指導要點,讀出排比列舉出來的具體,歡快的節奏。可以用提示前半句朗讀后半句,提示前半段讀后半段,提示“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學生讀全段,提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學生讀全段等多種方式,反復朗讀,讀出贊嘆的語氣,讀出愉快的心情。)。
(四)研讀第7段,體會作者用“把白鷺賦予人的美好特點”來寫的方法表達作者對白鷺喜愛贊美的感情。
1、請學生讀課文第7段,回憶已經讀懂的本段寫法和作者表達的態度。
2、對比閱讀,體會“把白鷺當成有人的美好特點的”寫法的作用。在課件上在對比呈現另外一段話: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她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起來像是不安穩,它卻一點事情都沒有。這是別的鳥所沒有的特點。
(討論要點:課文寫的白鷺好像是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生活很有情趣,熱愛生活;另一個只是介紹了白鷺的生活習性。課文寫得更讓人覺得白鷺非常可愛,因為有思想、有情感的,不僅有外表的美,還有內在的美,更讓人覺得親近,甚至可以讓人覺得能給人啟發。)。
指導要點:提示學生抓住“孤獨、悠然、嗜好”,展開想象,想象此刻“白鷺好像就是一個人,在望著遠方,想什么,做什么”。
3、總結:作者在這里用了“把物當人來寫”的方法,把人的美好特點賦予了白鷺,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
4、反復朗讀,讀出此刻白鷺在思索的味道。
(身段、讓人覺得有生命了)學生討論交流。
(五)小結學到的三種方法。
三、
指導背誦。
1、回顧全文的內容,將全文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總寫(1、2段);
第二,白鷺的外形特征(3-5段);第三,白鷺生活的三個美麗畫面;第四,總結。
2、為每一部分找關鍵詞,然后依照關鍵詞提示;練習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誦。
第三部分:釣魚潛在玻璃框里鏡匣;絕頂悠然嗜好放哨;低飛清澄生命。
第四部分:美中不足一首歌鏗鏘韻在骨子里3、依照“一首詩”“一切都很適宜”“水田垂釣”“樹頂站立”“黃昏低飛”“一首韻在骨子里的詩”的內容提示,嘗試背誦全篇。
四、抄寫作者用修辭手法寫白鷺表達感情的句子。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九
作者:徐月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二、賞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三、精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四、回讀第四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五、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確精巧如詩。)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白鷺了望圖: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顏色配合
精巧的詩身段大小適宜
16、白鷺(實在)是覓食(釣魚圖)
〈贊美之情〉韻味無窮的詩棲息(瞭望圖)
飛行(低飛圖)
課內:1、描紅、臨寫生字。2、抄寫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外:1、背誦課文。2、積累杜牧寫白鷺的詩句。
1、出示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讓學生說說對名言的理解。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美,去發現語文課本中的美。
2、你們還記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句嗎?這是大詩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說說從詩句中發現美了嗎?誰見過白鷺?指名說說(出示圖片)讓學生邊觀察邊聽介紹:白鷺,體長約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間頭部有兩根長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長在我國的長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動于湖邊沼澤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魚等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詩句:霜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杜牧筆下的白鷺,(讓學生自由讀讀,讀完后說說自己對白鷺的認識。)
4、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白鷺》(齊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想想白鷺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3、指讀生字詞:
(1)白鶴蓑毛長喙(鑲)嵌玻璃框
(2)配合適宜尋常美中不足
瞭望孤獨安穩韻味無窮
4、齊讀詞語
5、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相互檢查讀書情況,相互糾正讀音,指導讀順句子。
6、指讀課文,評價讀書情況。
7、交流初讀后的收獲:談談白鷺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不求說得全面,只要能說到一些就行)
8、質疑:讀了課文后有什么疑問嗎?(針對字詞或句子進行提問)
1、默讀課文,想想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2、在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記號,寫寫你的理解。
3、指讀第一、第十自然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4、討論:說說詩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從詩的短小、精練、節奏感強、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測白鷺的特點,理解作者把白鷺比作詩的寫作特色。
5、朗讀1、10自然段,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6、再次朗讀,體會首尾呼應的作用。
1、認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錯的部件。
2、描紅、臨寫生字。
3、抄寫詞語。
4、課外熟讀課文。
1、指讀1、10自然段,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再讀,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分組讀,體會首尾呼應的作用)
2、試背誦這兩個自然段。
1、白鷺是一首詩,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贊美它呢?默讀課文,想想原因,找找課文中與之相對應的段落來,可以四人小組商量一下。
2、討論交流:指名讀找到的課文,說說從中體會到了白鷺的什么特點?還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出示有關的段落和圖片)(第2節的概括、第3節的比較、第5節的具體描述中,寫出了白鷺的精巧,也能體會到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
3、結合進行板書: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適宜
4、指導朗讀有關的段落(練讀,指讀或范讀,評讀,齊讀)
6、交流:指讀有關的段落(隨機出示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想象課文所描述的畫面,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稱。(結合板書:覓食、棲息、飛行;釣魚圖、瞭望圖、飛行圖)
7、(第6節中重點抓住“站著釣魚”、“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圖畫”體會擬人、比喻的寫法,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第7節中抓住“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引導學生想象白鷺到底是在干什么?體會白鷺棲息時的悠閑姿態;第8節中抓住“偶爾”、“悠然”、“一大樂事”等詞語,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第9節中抓住“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這句反問句,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8、你們喜歡這樣的畫面嗎?能否通過朗讀來表達你的喜愛之情?(選擇一、兩個畫面,再練習朗讀)
9、交流讀書,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畫面,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10、小結:不管是早晨、白天,還是黃昏,不管是白鷺覓食、棲息,還是飛行,白鷺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雖然它不會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無聲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歡白鷺,要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贊美它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11、讓我們借用作者的語言,再一次來贊美一下白鷺,齊讀1、10節。
12、你還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它?(學生說話訓練)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詩,讓學生讀讀,體會白鷺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罷,還是郭沫若,他們都用美好的語言來贊美白鷺,讓我們把他們的精彩語言復制到自己的頭腦里去。(自由選擇內容,練習背誦)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試背杜牧的那首詩。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二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設計理念:
運用多種手段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感悟美、欣賞美、表達美。
設計思路:
本文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前布置學生充分預習,從課文內容、讀后感、字詞、朗讀課文、搜集查找白鷺資料等方面進行課前探究。
教學時導入課題后讓學生匯報課前探究的收獲。然后引導學生感悟白鷺的精巧和韻味無窮。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
最后創設拍攝紀錄片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表達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鷺圖片。
一、揭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白鷺》。
二、匯報課前探究的收獲。
1、按照我們一貫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已經就白鷺本身,《白鷺》這篇課文等方面進行了一番“課前探究”。
2、下面呢,就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拿手的一方面來展示你的收獲。
3、可以不用舉手,一個個的站起來說。
(1)課文主要內容,感受:
你不但說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談了自己的感受,真不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白鷺確實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還有誰來展示?
(2)字詞:
好的,你來讀讀看!(出示生字詞)。
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讀得準不準。
評價:讀得真準!我們一起來讀讀!
老師還想給你加試兩個問題,聽好了!
指點:同學們,看來學習中的任何一個疑點,我們都不能放過。
關于“長喙”這個詞,你能不能到前面來,指著圖給大家作一些講解呢?
不簡單,小老師當得真不錯!
請大家注意看,這種顏色就是鐵色,這個呢就是白鷺青色的腳,看清楚了,鐵色和青色,顏色是不一樣的。
(3)介紹白鷺的知識:好的,你能不能也上來指著圖給大家做一些介紹呢?
評價:你了解的真多,真不愧是咱們班的學習小博士!
(4)默詞:
評價:你觀察的真仔細!
請同學們在田字格中把這兩個字描紅一遍!
(5)讀文:哦?還有誰也能做到這一點?好的,你來讀1―5自然段,你呢讀6―10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有沒有做到“字字響亮,句句通暢”。
評價:確實做到了“字字響亮,句句通暢”,看來,你們課前一定花了不少工夫!
三、感悟白鷺的精巧。
過渡:看到大家課前學習的收獲這么多,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果就僅僅到此為止的話,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去細細品味、咀嚼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還要張開想象的翅膀,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幅幅的畫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感悟課文的意境和意蘊,我們的朗讀呢也才會更有情趣,更有韻味!
1、下面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走近白鷺,走進《白鷺》這篇課文,想一想你是從哪些詞語,哪些句子中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把它用波浪線劃下來。你可以輕輕地讀,也可以默讀。
2、誰來說說,你是從哪兒體會出、讀出白鷺的精巧的?
(適宜)哦,你是抓住這個詞來體會的,不錯!還有嗎?
第五自然段:看圖教師相機點撥:
“流線型結構”:線條非常流暢,顯得很柔和。
還有誰要說的?
“增一點”,“減一點”:我們來看,增一點兒,太長了,就顯得怎么樣啊?(瘦弱)好看嗎?減一點兒,太短了,又顯得怎么樣呢?(笨拙)也不好看!
還有誰來說的?
“素一點”,“深一點”:太素了,沒有顏色的對比,美嗎?(不美)太黑了,黑不溜秋,就不雅致了。可見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確非常精巧!
3、指導朗讀:
白鷺的“精巧”我們體會出來了,那如何通過朗讀把這種精巧給表達出來呢?(出示1、2、5自然段)。
(1)、這樣吧,老師首先給大家一個示范,我呢準備用“一邊仔細觀察,一邊由衷的發出贊嘆的語氣”,把這三個自然段構成一個意思完整、連貫的段落來讀。請大家注意聽!
(2)剛才老師是用“一邊仔細觀察,一邊由衷的發出贊嘆的語氣”,來讀的,同學們,你們覺得還可以用什么語氣來讀呢?先自己讀讀,體會體會,同桌之間還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巡視:注意了要構成一個意思完整、連貫的段落來讀,可以把這三個自然段的順序打亂,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詞!
誰來說說看?
怎么有長得這么精巧的白鷺啊?好的,你來試試看?
這樣,確實把白鷺的精巧給讀出來了!
(4)還可以用什么語氣來讀呢?
好的,你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有沒有把這種語氣給讀出來?
(5)、還有沒有其他的讀法了?
好的,我們來聽聽,他是怎樣構段,怎樣讀的?
你的語感真好!
(6)、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內容,卻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這就是我們中華語言的魅力啊!
四、感受白鷺韻味無窮。
音樂起,(稍稍停頓后,開始讀)。
好,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
哦,你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想法很獨特,好的!還有呢?
你真會想象!還有嗎?
哦,你也有一個善于想象大腦。
同學們想得都非常好!老師啊也從網上找到了三幅與6――8自然段內容相對應的圖畫,(課件出示)。
下面呢請同學們再讀6――8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和畫面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給每幅畫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寫在相應的段落旁邊,如果覺得有困難呢,也可以跟同桌討論討論。
6、巡視要求:如果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畫面內容講一講取名的理由,那就更好了!
已經取好名字的,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7、匯報:
(1)(出示“釣魚圖”,)你們給這幅圖取的什么名字?(因為課文中寫……這個名字能概括第六自然段的內容)。
好的,那整幅畫給你什么感覺呢?
釣魚給你什么感覺呢?
是啊,“釣魚”一詞寫出了白鷺的悠閑,使得畫面靜中有動,可見作者用詞是多么的精當啊!
剛才這位同學是抓住白鷺的動作來取名的,還可以起什么名字呢?(釣魚先生)。
哦,這個名字也不錯,看來你很喜歡白鷺,把它當成自己的朋友了!還有嗎?好的,不錯!你呢,取得什么名字?哎!這個名字也挺有情趣的!
(2)(出示“嘹望圖”,)這幅圖你們給它取得什么名字?
這個名字起得好!不過,老師覺得啊,“了望”這個詞最好要加上一個雙引號!,因為課文中是這樣寫的,一起讀讀這個句子!
如果它不是在了望,那它可能在干什么呢?
其實,連作者都不清楚白鷺究竟是在干什么,這時候所有的語言都及不上這一個問句來得妥帖和恰當。(點課件:畫出橫線)同學們,語言的留白啊往往是最美的語言,它能夠使文章更加的耐人尋味!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問句!
(3)(出示“低飛圖”)這幅圖呢?你們取得什么名字?
可以的,還有嗎?你呢,起得什么名字?你呢?
這個名字起得貼切,把圖和文的意思都表達出來了,還富有詩意呢!
恩,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名字起得好,理由也講得很充分,你真出色!
五、積累表達美。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已經能讀懂課文了,但,這還不夠!對課文中這么美的語言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并試著運用。
2、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老師還要給大家兩條友情提醒:(出示)1、要用上課文中的語言;2、圍繞最后一段話――“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組織語言。
3、現在我們就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請小組長組織好,首先選擇一幅圖,
圖選好了嗎?
然后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由一人執筆直接在課文上添加,最后請小組內朗讀最好的同學讀出來!好,開始吧!
4、分小組活動。(音樂響起)(師巡視指導,適當送給學生一些優美的話加以潤色。)。
5、匯報:
哪一組先來?你們是為哪幅圖配解說詞的?
讓我們一起伴著音樂靜靜地欣賞!(音樂起)。
(停頓)。
準備好了嗎?開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評價:寫得好讀得好,說明合作成功,老師給你們小組頒發“合作成功獎”,掌聲送給他們!
還有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為哪一幅圖配解說詞?
好,讓我們繼續靜靜欣賞!(音樂起)準備好了嗎?開始!
評價:太美了,老師和同學們都陶醉了,也給你們小組頒發“合作成功獎”!
這幅圖呢,哪一組來?
這可是最后一次機會了,你一定要為你們小組爭光!
請欣賞!準備好了!開始!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小組能得“合作成功獎”嗎?好的,老師也給你們頒發“合作成功獎”!(看來你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后請每組的小組長把解說詞整理好交給我,由我統一送去電視臺。
6、同學們,這清水田里的釣魚,這小樹絕頂的了望,這黃昏空中的低飛,還有“凌空展翅”、“水邊嬉戲”、“哺育幼兒”,哪一幅不是絕妙的圖畫呢?(課件)。
7、出示,引讀:“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8、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因為(引讀)――但是――(第9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在作者郭沫若的筆下,“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課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如果讓你以“白鷺”為主題寫一篇短文,你準備怎么寫?寫些什么內容呢?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三
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等11個生字,正確書寫“配合、適宜、恩惠”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認識《白鷺》不拘泥于對形象具體實在的描寫而取其神韻的寫作特點,并嘗試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4、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白鷺的資料,初步了解。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談話導入。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白鷺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詩。讓我們先來欣賞一組白鷺的圖片,并交流和白鷺相關的知識。出示ppt。
看了圖片,你對白鷺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國現代大文豪郭沫若寫了一篇優美的散文來贊美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白鷺》,品味、感悟、欣賞,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14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回國后從事文藝活動。1924年以后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倡導革命文學。1949年后,擔任新中國文聯主席,繼續進行文學創作。他長期擔負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對發展中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詩集《女神》等,現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生字正確組詞。
2、正確流利讀詞。
3、寫出下列詞語近義詞。
四、出示目標:
1、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認識《白鷺》不拘泥于對形象具體實在的描寫而取其神韻的寫作特點,并嘗試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3、鼓勵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五、自學提示(一)。
初讀課文,體會白鷺之美。
1、畫出描寫白鷺獨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白鷺,體現白鷺之美?用簡潔語言概括出有關白鷺的幾幅畫面。
六、檢查自學結果:
1、找出描寫白鷺獨特的美的句子。
(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起句用一個比喻句從總體上贊美白鷺。給這篇散文定下了基調,通篇文字充滿了詩性的感悟和表現力。
比喻新奇、貼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詩:富有韻味、極耐品味。
(2)白鷺“色素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作者如何評價?
學生討論,師生總結:
色素美: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評價:白鷺“色素的配合”很適宜。
(3)白鷺“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作者如何評價?
學生討論,師生總結:
身段美: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評價:“身段的大小”很適宜。
(4)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
朱鷺、蒼鷺:大了些,太不尋常。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四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鷺)。
2、我很想知道,同學們見過白鷺嗎?
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親眼看一看白鷺,不過沒有關系,我們先來看一段白鷺的生活片段。(視頻資料)。
大家剛才看到的,就是在白鷺自然保護區的一些情景。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白鷺,在那兒快樂地生活,自由地成長。
二、“精巧的詩”
1、白鷺看似很平常,然而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卻是一首(精巧的詩)。
2、作者是怎么描寫白鷺的樣子的?請你把課本打開,自己去讀一讀1~5自然段。(讀出聲音來,自由地讀)。
3、(外形圖)瞧,這就是白鷺,請你仔細看一看圖,然后再去品一品課文的1~5自然段,試著自己描述一下白鷺的樣子。(仔細看圖,還可以讀一讀文字。)。
4、誰先來說說,白鷺它長什么樣兒?
還有誰愿意來說一說?
5、剛才,同學們都描繪了一種很玲瓏的鳥兒。的確,當我們把視線定格在白鷺的身上,我們從它修長的脖頸,從它悠然垂下的蓑羽,都感受到了白鷺全身散發出的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息。
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試試去讀一讀。
6、誰來試一下?(我陶醉在你的朗讀聲中了)。
誰還愿意來試一試?你自己感受,哪一自然段感受最深,你就讀哪一自然段。(第5自然段)。
還有哪些同學對這一自然段也有同感的?
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自然段。(我覺得你讀得挺好。我們在讀的時候,請你仔細聽。)。
請你來評價一下。……是嗎?……恩,謝謝你。
還有其他自然段?(第2自然段)好的,我們也學著她的樣子來。
還有其他的嗎?(第4自然段)我仿佛聽到了,你在贊美平凡的白鷺、常見的白鷺。
好,我們把課文的1~5自然段,再來美美地讀一下。
三、“韻味無窮的詩”
1、真是一首(精巧的詩)。
郭沫若先生對白鷺情有獨鐘。白鷺在不經意間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他追隨的目光,讓我們忍不住要對白鷺多看一眼,多留戀一分。
2、能告訴我嗎?你對哪個情景最心馳神往?
請你把它讀一讀。……為什么?
還有嗎?
還有嗎?
3、真美,還有嗎?相信你自己的感覺是最獨特的,別人說過了也沒有關系。
4、(第7自然段)。
a我對你的感受很有同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圖片、音樂)。
范讀:晴天的早晨……。
b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
白鷺它真的是在了望嗎?它還會干些什么?它站在那兒是想干什么?a、b、c。
你體會得很好,我相信你也會讀得很好,能為我們把白鷺這種悠然的姿態讀出來嗎?
c那我們一起來試一下。晴天的早晨,起——。
最后一句,再來一次。人們……非常好,再來一次。可它……。
d這么美的一幅情景,誰愿意為它起個名字?
你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怎樣為它起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呢?
e多么靈動的一只小鳥,把這種美好的感覺,通過你的朗讀傳達出來。
5、繼續交流,還有什么畫面你感受深的,你心馳神往的?
(第6自然段)。
a美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老師這邊的一張圖,和你想象當中的一樣嗎?
b這么美的一幅畫,可惜缺少了畫外音,我想請你用朗讀來給你配上。自己練習一下。
c誰來試一下?
你的朗讀讓我沉醉。
我們試著一起來。在清水田里,起——。
d這樣的一幅畫,再給它起個名字。想一想,試一試。
可以商量,讀讀文字,看看圖畫。
很美,絕美。
還有嗎?
大家覺得她的意見能概括大家相同的感受,是不是?
e白鷺悠閑的樣子,再來感受一下。在清水田里,起——。
真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美麗的圖畫。
6、繼續交流。理由。
a我們來看一下。(動態圖)。
黃昏時,白鷺翩然低飛,它那纖巧的身影,輕輕地掠過湖面,只是驚鴻一瞥,大家覺得這個時間太(短了)。
b我們再來拉個近景。
a你和郭沫若先生有同感b很美c說得好d和諧共存e我發現,你已經喜歡白鷺了。
d觀看白鷺乘著夕陽歸去,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啊!所以作者忍不住發出感嘆,此乃人生(一大樂事)。
不妨,讓我們再感受一次。黃昏的空中,起——。
8、或許有人會感到——,白鷺——,但是白鷺的本身——。
白鷺實在是——,一首——。
9、白鷺真是如詩如歌如畫。愿意再來欣賞一段它的美姿嗎?愿不愿意?(圖片集合)。
我聽到前排的同學們一聲聲驚嘆,你們在驚嘆些什么?
美,還有嗎?
是啊!
的確,白鷺無論在哪里,無論以什么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都流瀉著無盡的美。
白鷺就是一首無聲的歌,一首能夠撥動我們心弦的歌。
白鷺是一首——,一首——。
我們情不自禁地和郭老產生了共鳴。
四、擴展。
1、杜甫《絕句》。
2、動物、難忘的美的享受。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五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能用明朗、圓潤的聲音和對家鄉充滿喜悅的感情演唱《白鷺湖呀好地方》,唱出真情實感,體驗家鄉的美好。
3、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享受集體合作的樂趣。
本課是圍繞“愛我家鄉”這一主題展開的,通過課件對家鄉的展示,將學生自然地引入到主題——《白鷺湖呀好地方》,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物產豐富和美麗的自然景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提升,從中也讓學生體會到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是音樂的創作源泉這理念。
用明朗、圓潤的聲音和感情視唱《白鷺湖呀好地方》。
表現歌曲的演唱方式及打擊樂器的運用。
:1、課件展示;2、碰鈴、雙聲筒、響板、三角鈴。
一課時。
很久很久以前,白鷺湖由于沒人治理,放眼望去,雜草叢生,湖水滔滔,居委會十年九不收的地方。解放后,湖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挖河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讓部分湖區變成良田,生活有了保障。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白鷺湖,湖區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了家鄉的一切。如今的白鷺湖是:蓮藕遍地,魚兒滿塘;良田萬畝,果樹滿坡;棉花雪白,樓房林立,好一派南國風光。
同學們,你們不知道白鷺湖的過去,可你們看到了白鷺湖的現在。老師生活在這美好的家園里,倍感自豪,出于對家鄉的熱愛,特作了一首歌曲:《白鷺湖呀,好地方》與同學們分享。
白鷺湖呀好地方
1=4/4鄧天美詞曲
稍快明朗、喜悅地
.6|5356|333576|5--|
35235.6|-65-|3523|5--|
1—4段白鷺湖呀好地方好風好雨好爽朗
好風好雨好爽朗
這兒是我美麗的家鄉
這兒是我迷人的家鄉
3.332.6|5356i-|333576|5--|
映日荷花紅呀遍地蓮藕香還有鯉魚跳吉祥
千樹桃花紅呀萬樹梨花香還有白鷺在飛翔
棉花白如雪呀稻花翻金浪豐收喜悅繞農莊
小呀小伙彈琴姑呀姑娘唱歌唱家鄉好風光
666|--:|┃333576|5--|
還有鯉魚跳吉祥歌唱家鄉好風光
還有白鷺在飛翔
豐收喜悅繞農莊
歌唱家鄉好風光
56|--|┃
歌唱家鄉好風光
1、下面老師自彈自唱這首歌。
2、提問:
(1)在這首歌曲里,唱出了家鄉的哪些景色?(學生交流)
(2)你們來自四面八方,歌曲中描寫的,你居住的地方有嗎?(師生互助)
1、歌曲有四段歌詞,全曲由五個樂句和結束句組成,音域起伏不大,易傳唱,結束句略有變化。
2、第二小節中的前倚音,應唱得明朗、自豪。
3、整首歌曲應唱得明朗,充滿喜悅,唱出自豪感。
4、引子部分給人以輕快、喜悅的感覺。歌曲的主體部分就象說話一樣,唱出了家鄉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的精神面貌。演唱對應以聲傳情。
1、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伴奏,哼唱旋律,感受旋律(1—2遍)。
2、視唱第一段歌詞,注意第二小節-65-|中的“好”字的前倚
好地方
音的唱法,要唱得圓潤、自豪。
3、視唱后面的樂句時,應唱得明朗喜悅。
老師:課件展示一,你們看多美呀:“映日荷花,遍地蓮藕,金色鯉魚,這是白鷺湖具有的標志性產品,暢銷周邊幾個縣市。
4、隨伴奏視唱第二段歌詞。
老師: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家鄉的桃花、梨花競相綻放,空中白鷺展翅飛翔,是我們家鄉的一道風景,是春游的好地方,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
課件展示二,白鷺是白鷺湖的標志,白鷺湖是因有白鷺而得名。
5、跟伴奏視唱第三段歌詞。
老師:白鷺湖土質肥沃,是種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好地方。
課件展示:近幾年來,有60%土地種上了棉花,農民的收入成倍增長。白鷺湖不僅是“魚米之鄉”,還是產棉之鄉呢!如今的白鷺湖是樓房鱗次櫛比,公路四通八達,好一派繁榮景象。
6、跟伴奏視唱第四段歌詞。
“小呀小伙彈琴,姑呀姑娘唱”要唱得有彈性。結束句情緒要飽滿,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唱出來。
老師:課件展示,湖區人民不再是“白天拿鋤頭,晚上睡枕頭”的時代了,他們在享受物資文明的同時,也享受著高尚的精神文明。農場領導經常組織各種大型的文體活動來愉悅人們的身心,提高生活品味,就連中老人也沒閑著,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到處都響著陣陣悅耳的腰鼓聲。我們的家鄉一派祥和。
7、全班跟琴齊唱全曲。
要求唱得明快、充滿活力,把對家鄉無比熱愛的情感表達出來。
1、齊唱:這首歌只有一個聲部,同學們同唱一個聲部。
2、領唱:一個人領唱一、二樂句,其它人齊唱其余樂句。
3、表演唱:手拿道具,邊歌邊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1、齊唱: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認識樂器,使用樂器。
2、領唱、齊唱:指派一名學生擔任領唱,其余學生擔任齊唱。(同打擊樂器、電子琴伴奏)
3、表演唱:作課件編排,全班可成幾個小組,看誰表演得最好。
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歌唱家鄉有歌,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家鄉的美好,生活的甜蜜。我相信同學們長大后,用所學到的知識,用勤勞的雙手去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鄉。
老師再次彈奏歌曲旋律,學生依次走出教室。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了解飛鳥的基本特征和鳳凰形象的來歷。
1、過程與方法:參照鳳凰的產生方式,參考相關自然之鳥想像畫出新的鳥之王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和對鳥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鳥的基本特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組合,創造心中鳥之王的.形象。
創造出有特點、漂亮的鳥之王。
教學方法:
觀察欣賞、講解演示、合作探究、實踐創作。
一、導入。
1、大家會畫鳥嗎?
2、你剛才都畫了鳥的哪幾個重要部分?小結:鳥一般包括頭部、頸、身體、雙翅、尾羽、腳爪。
二、講授新知。
1、今天不是畫一般的鳥,而是要通過想像創意畫出鳥之王。
2、講述中國的傳統鳥王(課件展示)——鳳凰的相關知識。鳳凰是現實生活中的鳥嗎?不,是理想的鳥的形象;那它是怎么來的呢?是雞頭、蛇頸、龜背、鶴腳、孔雀尾羽和鷹翅的組合體;有靈性,是仙鳥;也分雌雄。羽翼豐滿美麗,形態靈健,人們賦予了它吉祥的寓意,常用來象征祥和瑞氣與高貴。是鳥中之王,有王者風范。
3、在自然界當中,你認為哪種鳥是鳥王呢?為什么?小結:不管是老鷹、禿鷲、孔雀、天鵝、白鶴、鴿子、海燕,它們或有美麗的羽毛,優雅的體態,或者善于翱翔,或威猛,或代表美好意愿,各有所長。
三、發揮想像。
1、那么在你心中完美的鳥王是什么樣的呢?
2、課件欣賞展示:《鳥之王》學生優秀范畫數幅。
四、嘗試表現。
1、作業要求:課本p9頁學習活動三,運用局部重組的方法,畫一只鳥之王。注意事項:構圖要豐富飽滿,鳥王太弱小可不行;集美麗威猛于一身;最后添加有關背景。
2、教師巡回觀察,發現問題進行個別指導。
五、展示評價:
表揚并展示作業過程中畫得較好的。
第2課變形的魅力。
鳥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結:鳥一般包括頭部、頸、身體、雙翅、尾羽、腳爪。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七
6|5356|333576|5--|。
35235.6|-65-|3523|5--|。
好風好雨好爽朗。
這兒是我美麗的家鄉。
這兒是我迷人的家鄉。
3.332.6|5356i-|333576|5--|。
映日荷花紅呀遍地蓮藕香還有鯉魚跳吉祥。
千樹桃花紅呀萬樹梨花香還有白鷺在飛翔。
棉花白如雪呀稻花翻金浪豐收喜悅繞農莊。
小呀小伙彈琴姑呀姑娘唱歌唱家鄉好風光。
666|--:|┃333576|5--|。
還有鯉魚跳吉祥歌唱家鄉好風光。
還有白鷺在飛翔。
豐收喜悅繞農莊。
歌唱家鄉好風光。
56|--|┃。
歌唱家鄉好風光。
1、下面老師自彈自唱這首歌。
2、提問:
(1)在這首歌曲里,唱出了家鄉的哪些景色?(學生交流)。
(2)你們來自四面八方,歌曲中描寫的,你居住的地方有嗎?(師生互助)。
三、簡介原創歌曲。
1、歌曲有四段歌詞,全曲由五個樂句和結束句組成,音域起伏不大,易傳唱,結束句略有變化。
2、第二小節中的前倚音,應唱得明朗、自豪。
3、整首歌曲應唱得明朗,充滿喜悅,唱出自豪感。
4、引子部分給人以輕快、喜悅的感覺。歌曲的主體部分就象說話一樣,唱出了家鄉的美麗景色和人們的精神面貌。演唱對應以聲傳情。
四、學唱歌曲。
1、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伴奏,哼唱旋律,感受旋律(1—2遍)。
2、視唱第一段歌詞,注意第二小節-65-|中的“好”字的前倚。
好地方。
音的唱法,要唱得圓潤、自豪。
3、視唱后面的樂句時,應唱得明朗喜悅。
老師:課件展示一,你們看多美呀:“映日荷花,遍地蓮藕,金色鯉魚,這是白鷺湖具有的標志性產品,暢銷周邊幾個縣市。
4、隨伴奏視唱第二段歌詞。
老師: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家鄉的桃花、梨花競相綻放,空中白鷺展翅飛翔,是我們家鄉的一道風景,是春游的好地方,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
課件展示二,白鷺是白鷺湖的標志,白鷺湖是因有白鷺而得名。
5、跟伴奏視唱第三段歌詞。
老師:白鷺湖土質肥沃,是種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好地方。
課件展示:近幾年來,有60%土地種上了棉花,農民的收入成倍增長。白鷺湖不僅是“魚米之鄉”,還是產棉之鄉呢!如今的白鷺湖是樓房鱗次櫛比,公路四通八達,好一派繁榮景象。
6、跟伴奏視唱第四段歌詞。
“小呀小伙彈琴,姑呀姑娘唱”要唱得有彈性。結束句情緒要飽滿,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唱出來。
老師:課件展示,湖區人民不再是“白天拿鋤頭,晚上睡枕頭”的時代了,他們在享受物資文明的同時,也享受著高尚的精神文明。農場領導經常組織各種大型的文體活動來愉悅人們的身心,提高生活品味,就連中老人也沒閑著,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到處都響著陣陣悅耳的腰鼓聲。我們的家鄉一派祥和。
7、全班跟琴齊唱全曲。
要求唱得明快、充滿活力,把對家鄉無比熱愛的情感表達出來。
五、表現歌曲的方式。
1、齊唱:這首歌只有一個聲部,同學們同唱一個聲部。
2、領唱:一個人領唱一、二樂句,其它人齊唱其余樂句。
3、表演唱:手拿道具,邊歌邊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六、表現歌曲,師生互動。
1、齊唱: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認識樂器,使用樂器。
2、領唱、齊唱:指派一名學生擔任領唱,其余學生擔任齊唱。(同打擊樂器、電子琴伴奏)。
3、表演唱:作課件編排,全班可成幾個小組,看誰表演得最好。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歌唱家鄉有歌,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家鄉的美好,生活的甜蜜。我相信同學們長大后,用所學到的知識,用勤勞的雙手去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鄉。
老師再次彈奏歌曲旋律,學生依次走出教室。
白鷺第課時教學設計(專業18篇)篇十八
1、學會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4、品讀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品讀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在四年級下學期我們學了一組“人與自然”話題的課文,還記得嗎?大自然創造了一切,人類應遵循自然規律,善的待自然環境,保護生態平衡。
出示課題,齊讀。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感知內容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小組交流。
三、全班交流匯報
1、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詞,生字。再練習讀課文。
3、匯報交流思考的問題:課文寫了什么事?
4、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5、教師梳理問題。
四、把握主線,品析感悟
1、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只白鷺鷥”為什么飛走了?請找出描寫他心理變化的語句,體驗白鷺鷥的內心世界,小組交流。
2、出示句1:“他想:如果這里變成了山丘,那我們山豬潭不是就更熱鬧了嗎?”指名讀,練習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出示句2“: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決定立刻就搬家。”
前后對比,啟發學生想象開發建設前后,白鷺鷥自由翱翔、“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好畫面和“樹木倒塌,機器轟鳴,塵土飛揚,白鷺盤旋流連”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白鷺鷥的內心世界,增強環保意識。
3、相機出示大看板上的廣告語,初步理解。
4、勾畫寫山莊變化的語句和人們看見白鷺鷥時的驚嘆,聯系上下文,體會其含義。
5、指導朗讀,了解山豬潭的變化,體驗白鷺鷥的內心世界,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回歸整體,拓展升華
1、出示大看板上的廣告語和環保工作者的“遺失啟事”,進行對比,理解其含義。
(1)通過朗讀和觀察,了解表達方式及其作用:分別強調了環境的美好和不合理的開發帶來的嚴重后果,同時,分行排列,形式整齊,可以產生視覺的美感,凸顯各自然段的意義。
(2)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含義。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表達內心感悟。
作業設計: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了解白鷺鷥的外形、生活習性,擬定搶救白鷺鷥的行動計劃。
22最后一只白鷺鷥
堅持留下來
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