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學語文教育隨筆500字篇一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 發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篩選感興趣的材料。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
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領悟。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生活。特別是依托著教育科研的深入,我們也一步步的走進了新課改。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科研興校”之路,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課題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學法教法革新。我們更注重情境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情境的呈現方法,如借助語言描述、實物陳列、電教手段、多媒體技術、局域網傳遞等途徑。當然我更多的是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局域網傳遞這三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加強學法指導,促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成為教學不斷生成的平臺,竭力擺脫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需要理論作指導,沒有理論的課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進的課改理論,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發揮創造性。而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自我充電,強基固本,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網上的一個個教育隨筆記下了我們與新課改同成長的經歷,到手的一張張論文獲獎證書,引領著我們一步步走進了新課改。
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但教育的現實狀況并不樂觀,在學校里年齡超過45歲的有多少人還能繼續上課?又有幾個人還能教好課?當科學技術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發生日益變化的時候,他們的教學方法除了受觀念認識的影響外還與自身學習方式密不可分,像我們學校圍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這些中年教師對信息技術毫無興趣,對課題研究漠不關心,即使關心有時也流露出力不從心的無奈,覺得多么高深。其實,課題研究是個載體,是個平臺,借助他,可以進一步幫我們理清新課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借助他可以讓我們更順利一點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改。其實人人圍繞課題都可以作一點思考,那就是與自己所任教學科的整合。在我們呼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讓我們也呼吁面向全體教師吧。借助科研,人人思考,人人實踐。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工程,沒有現成經驗和固定模式,我們這一路走來,就是靠緊緊依托教科研,步步走進新課改。“戰斗正未有窮期”。我們相信,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下,在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