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距離初中篇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么?不是空間上的,不是心靈上的,而是時間上的距離。
它是不可以跨越的障礙,冰冷無情,那頭的回憶,漸行漸遠。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捉蟲子。和朋友無事可做,就跑到山上樹林里說那些節肢動物。最早是四五歲從捉螞蟻開始,坐在地上。用小手捏起一只螞蟻扔進小小的塑料袋里那么專心致志,那么快樂。那時一般是春天,藏了一冬天的童心釋放出來,都飄散在了溫柔的春風里。
再大些,到了二、三年級捉蝴蝶,撲蜻蜓,這些自然不在話下。但最喜歡的還是夜晚的螢火蟲。
夏夜的水庫邊總會有一點熒光,我總愛跑著去追,卻抓不到它。夏夜風很涼爽,吹著微微出汗的我。周圍靜謐皎潔的月光一瀉。有時螢火蟲就會飛進過來站著他的燈,這真是“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小溪穿過一片一片的田地,我和朋友踩著深一腳淺一腳的泥濘在小水灣捉豆娘。
豆娘像蜻蜓,但比蜻蜓小單薄,弱不禁風。翅尖有一抹藍色,尾部也有。我們就脫了下鞋踩在淺淺的水里,水杯夏日的陽光曬得融融的,水邊的小草被風吹得懶洋洋的。
可現在這一切越來越遠了,是大孩子了,再不去捉螞蟻,捉蝴蝶。至于水庫邊的螢火蟲,由于環境污染也都銷聲匿跡了,好久不去的小水灣不久前去看,卻只剩下一攤泥濘。我在那里站了一會覺得很悲傷,失落。我決定以后要做環境的保護者不能讓這些僅僅成為回憶,讓這距離成為夢想的距離。
回憶的距離很遠,但它是心中的一片凈土。雖不能改變時間,但可以珍惜眼前。
距離初中篇二
從小到大,伴隨著我們時間最長久的,除了衣物,那就是書籍了。通過學習,我們在不知覺中增長了知識,當然也產生了新的疑惑和煩惱,我們又可以在書中尋找答案,并發現問題,以此反復就形成了發現并逐步探索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就縮短了我與書籍的距離。
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爛漫的色彩,正是我從這個世界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我也總是提出類似于“□?”“葉子為什么這樣綠?”的問題,于是我迷戀上了圖畫冊,從中尋求答案。我驚嘆于圖中的動植物和人類的形態顏色的巧妙搭配以及動作神態的精彩表現。然而幼稚的我卻時常不能理解圖中角色所要表達的意思,于是只能帶著疑惑進入童年。
童年的我天真而富有想象力,每日的睡前童話也是必不可缺的。在溫柔美妙的聲音中,我仿佛看到了:馴鹿魯道夫正拉著一車的禮物在迷霧中前行,它的紅紅的鼻子顯得特別顯眼;勤勞的灰姑娘正彎腰做著家務活,她雖然身上沾滿污垢,但心靈卻散發著奪目的光芒;小女孩光著腳丫縮在墻角,天氣雖冷,她臉上卻洋溢著微笑......我一直以為童話不僅是夢想也會變成美麗的現實卻無法理解其意義,于是我來到青春期尋找答案。
我開始識字拼單詞,也慢慢接觸各種詞典。通過查尋各個字詞的注釋,并聯系全文分析,我逐漸理解一些文章主旨,且試圖自己創作文章。在我家就有關于查找字、詞、成語,甚至英語單詞的詞典,它們總在我需要時借我一臂之力。而借助一些課外輔導書,我又鞏固了已學知識,還在此基礎之上增長了新知識。像各種題冊,都為我有效地夯實了基礎。我想我與知識的道路又近了一步,于是開始向更深奧的領域拓展。
我漸漸長大了,慢慢接觸了各種名著學說。你看,遼闊的戰場上,一個個驍勇善戰的水滸好漢,正和敵人頑強抗爭;你看,桃花樹下,三位正義的英雄正舉杯結義。我發覺了自己知識的淺薄,渴望向國外延伸。在油墨香中,我好像看到,高爾基在經歷悲屈的童年,卻用知識播灑關愛;保爾身患重病,卻用意志戰勝病魔的身影。我在始終不僅看到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更感受到了他們的精神。
書籍的世界是廣闊而充滿哲理的,當我們在閱讀書籍時,也要用心品味,逐漸縮短與書籍的距離。
距離初中篇三
很小的時候,我便喜歡上美食,至今不改當初的熱衷之情。每逢晚上回到家,我便會在心中猜測著今晚的菜式,快樂便會在心中生根、發芽。
回到家中,總會傳來母親的叫喊聲——那是在喊偷得半日閑的父親。開飯的時候,母親總是會把湯放在最后面,位置微微地向她那邊靠。每個不同的碟子里,都盛著世間美味刺激著我的味蕾,其中以西洋菜湯為佳。我不明白母親為什么要這么放,于是問母親,母親答道:“因為湯很熱,蒸汽會燙到你呀!”那個距離,是兩分米。
漸漸的,我從幾歲到十歲,但那湯與我的距離沒有變過,還是那兩分米。
在一次吃晚飯時,我站在母親的位置盛湯喝,因為我當時考完體育考,手什么都拿不太穩,一勺滾燙的湯不小心灑了出來,向我撲來,但奇怪的是一滴都沒有灑到我身上,無論是灑的遠處還是近處。我心中恍然,那兩分米的距離,原來別有深意。
第二天中午,又是開飯的時間,一如既往。不過這次端湯的是我,我量好了母親的位置與湯的距離。“唉,你是不是放錯位置了?”母親問道“沒有!”我尷尬得無力掩飾。“你這個小丫頭!”母親笑道,用手指輕輕地彈了我的額頭。
在這一頓飯里,我吃出了不一樣的味道,快樂與幸福也在這個距離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距離初中篇四
爸爸曾告誡過我,網絡虛實難測,變幻多端,它的淵海不是我等女生所能夠深探的。
的確,我曾一度發現過網絡的瑰麗光影,我為抓住了藏在這迷幻云霧中的花瓣的一角而順藤摸瓜,竟然看到了它的陰霾。經歷過黑暗的我不再相信這瑰異的光彩,而是去欣賞這些墻角下的野芳透露出的美,向它們敞開心扉,訴說我的那點心事。
y君是我一貫的好友,與他交談就像是與自己的閨中密友歡笑。他有很多和我相同的愛好。我喜歡和他分享我的一切——那些從不曾和父母開啟的話語。例如我喜愛的書籍,喜歡的偶像……再例如今年的秋天是如何的美,它的美帶給了我們心頭那一點滋潤……他不曾主動找話題。我想現實中的他一定比我還要遠離世俗生活,沉溺于心靈間的對話,享受著它的慰撫。
“天熱,注意防暑。”“是啊。”我們的談話更多的是像這樣,不深情,不華麗——居然讓我聯想到了親人之間的那種關心!
“我看還是算了吧,即使隔著朦朧,在飄渺的國度里,那也是兩顆真誠的心在交談,何必非要揭開珠簾呢?”屏幕里,我打了這幾個字,但還是沒有勇氣發送出去。
不知誰倏然地按下了“發送”,我轉頭,是爸爸。
“既然已經決定了,為什么不表達出來呢?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啊!”
很久以后,y君的頭像都沒有鮮紅起來。
一天,y君突然閃動,我欣喜若狂點擊了它,可后來我卻懵了。
他說,他,就是我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