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螞蚱螞蚱篇一
昨天,我們來到了爺爺家。
到了地里,爸爸。媽媽和爺爺開始刨紅薯。我呢?工具就帶了3爸,有沒有我的份。見前面一片白菜地,便拿了一個塑料袋開始捉地里的害蟲――螞蚱。
剛一開始,我還不懂得捉螞蚱的技巧,看見一只螞蚱就猛撲過去。結果不僅這一只螞蚱沒抓到,其他螞蚱受到驚嚇也都蹦走了。后來,我慢慢地在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中領悟到:捉螞蚱,先要躡手躡腳地靠近它,然后張開手掌網住它。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地捉住螞蚱。
懂得這個竅門后,我捉螞蚱的速度和數量都提高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做一件事,要用心去把它領悟透,才能很好地掌握它,運用它。
螞蚱螞蚱篇二
今天早晨,我和同學一起去采石磯公園去玩。
我們剛進大門,就看見小草有點黃了,好像給大地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樹葉黃了,一陣風吹過,幾片樹葉紛紛從樹上落了下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我們來到兒童攀爬區游玩,玩累了就坐在地上吃零食,突然,我聽見有人喊:“快,快捉住螞蚱!”原來他們在捉螞蚱。我也去去湊湊熱鬧,我小心翼翼地跟在螞蚱后面,當螞蚱停在草地上,我猛的一撲,卻撲了個空,它“嗖”地一聲跳出了我的手掌心,幾次撲空以后,我決定以靜制動,等螞蚱停穩之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過去,哈哈!我終于捉了一只螞蚱,它為什么跳得那么快呢,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原來它的后腿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這才使它成為跳躍專家。
捉螞蚱可真不容易呀!
今天我們捉螞蚱了,捉了好多呢!
首先我們用腳踢草叢,小心看準螞蚱不動時,就用手敏捷的抓住它,裝在瓶子里。不過螞蚱也很聰明呀,我們就從不同的方向圍攻它。它就嗖的跳呀跳,眨眼就跳到了草叢里,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四處逃竄,有的還假死呢!等我們放了它時,它就逃了,直氣得我們干跺腳。
這以后我們就觀察更仔細了,想出一個好辦法來判斷它是死還是活。一逮到螞蚱一律放到瓶里,只留一點縫隙。一會兒再打開瓶口,這時活著的螞蚱就會自動跳出來,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們是死是活了。
由于是傍晚,我們的頭上被蚊子叮了許多包,但是我們還是很開心。捉螞蚱真有趣!
今天,我和小朋友去捉螞蚱。我們來到草地上,一起找了起來。一會兒我就發現一只綠色的螞蚱,從草地里蹦出來,落在草地上。我悄悄地走過去,猛地一撲,把那只螞蚱捂在了我的手下,就這樣捉住了這只螞蚱。一會兒我們就捉了一大盒子,收獲真不小!
螞蚱螞蚱篇三
星期天,吃過中飯,爸爸、媽媽、奶奶還有我一起去金倉湖公園玩。
“好呀!”媽媽高興地說。
“明白了!”我高興地叫道。于是,我就按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果然逮到了一只螞蚱,我開心極了。觀察了一會兒,我就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快到傍晚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回家去了。
螞蚱螞蚱篇四
“哦,好啊。”
“在哪兒,在哪兒呢?”我著急地問。最后,我順著媽媽的手指,找到了這只狡猾的小螞蚱。我慢慢地蹲下身去,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螞蚱,然后迅速把手合攏。我興奮地喊道:“抓住了,抓住了。”我帶著戰利品激動地走向媽媽。
“媽媽,你看——” 我悄悄地把手張開一點兒,露出了一條小小地縫隙。“啊!”可惡地小螞蚱卻趁機飛走了。它停在不遠處的一片小草葉上,得意洋洋地蹬了蹬它那強有力的后腿,仿佛在說:“你抓不到,你抓不到!”我心想:今天,我非抓到你不可!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又把這只小螞蚱抓到手了。
“你這小家伙還挺厲害的嘛!”
回到家,我把它們裝在一個通風的小盒子里。仔細地觀察,我發現它們的觸角像探路燈,長在頭部的頂端。兩只小眼睛像水泡一樣鼓鼓的,里邊還有一個小黑點兒,那大概就是它的小眼珠子。嘴巴像一個倒鉤橫在身體和頭的中間。螞蚱的身上還披著一件綠“鎧甲”,威風得很。它那兩只強有力的后腿,像兩個大彈簧,可以使它蹦得很高、很遠。
螞蚱真是個有趣的玩意兒!不過,我還是決定明天讓它們回到大自然媽媽的懷抱里去。
螞蚱螞蚱篇五
秋天的午后,我發現樓下空地上有許多螞蚱。我立刻掏出一個小鑷子,開始了“抓捕”行動。
我先看中了一只體型肥胖,身長將近10厘米的大螞蚱。剛靠近它,準備捕捉,想不到這家伙挺聰明,一跳逃脫了。我再次靠近它,它又一跳逃脫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又一夾,沒夾著?!我可火了,手中鑷子舞動如飛,“夾夾夾!”終于夾中了它。這只螞蚱還不死心,兩條后腿死死地蹬住鑷子,想向前彈射逃脫,這可不就是蚍蜉撼樹嗎?我迅速得將它放進一個瓶子里,蓋上瓶蓋。就這樣,我收獲了第一個“戰利品”。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積累了經驗:先把腳擋在螞蚱前面,限制它的活動范圍,接著要眼疾手快,趁它剛落地,不能迅速起跳時,看準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鑷子,使勁兒一夾,多半就能夾住。夾住后不能松手,防止一松手螞蚱趁機逃跑。抓住螞蚱后,最好把它放進瓶子里,還要蓋緊瓶蓋,以防萬一。
然后,我根據經驗,先擋腳,后下手,然后緊抓住鑷子,把螞蚱放進瓶子。還別說,真不錯,沒有一次失手過。
我緊握鑷子,這一夾,那一夾,過了一會兒,瓶子里就已經有10只螞蚱了。我左手抓著鑷子,右手握著瓶子,滿載而歸,心里甜滋滋的。
螞蚱螞蚱篇六
螞蚱的叫聲是童年聽到的最奇妙的音樂。
暑假,大晴天,麥子黃了的時候,是螞蚱叫得最潑的時候。一個人或者和同伴兩三個人去山野拉螞蚱。
火熱的太陽在空中照著,空氣清新得像沒有一樣。野棉花,藍鈴花,野菊花等各種各樣的野花競相開放,在微風中搖曳。螞蚱的叫聲悠長得像一絲絲沒有盡頭的線在山野飄啊飄。
尋聲躡手躡腳地向螞蚱走去,見螞蚱正停在一棵草上,急忙雙手心空起向螞蚱一合,螞蚱就被合在手心了。螞蚱不甘心被捉,一下咬住了手指,一掄手,螞蚱跳走了。
再捉時兩手掌都襯上大草野,仍然躡手躡腳的向螞蚱走去(同時還要提防腳下有蛇),兩手又合在一齊的時候,螞蚱又到手心了。這回,它咬住了草葉,我把它包到草葉里,用細草包點心似的捆住,裝到衣兜里帶回家。
到了家里,就要用螞蚱籠裝起來。但是,我不會用麥稈編螞蚱籠,也不會用竹子做螞蚱籠,就把一個不用的馬燈裝煤油的部分用釘子釘出許多眼兒,變成了螞蚱籠,把螞蚱裝到里面,掛在院子里曬衣服的繩子上。火熱的太陽照到鐵籠子上,螞蚱“叫”得更潑了。我就坐在凳子上癡迷得聽。母親說,有什么好聽的嗎?母親哪兒明白所有的夏天都包含在螞蚱的叫聲里了。
螞蚱最喜歡吃麻菇角,我就掐來麻菇角塞進去籠子里讓它吃,螞蚱要喝水,我就口噙了水噴到螞蚱籠里,噴到籠里的麻菇角上。螞蚱大口地吃著,像人在享受美食。
鐵籠子用了一段時間,學會了編麥稈的籠子,后又學會了用竹子做螞蚱籠,螞蚱的住房寬敞明亮了。
螞蚱為什么要那么賣力地叫?之后慢慢的明白,螞蚱的叫不是叫,更形象地說,就應是彈琴。螞蚱為什么要不停地彈琴呢?它是要打動它心上人的芳心。它打動了嗎?沒有,因為它在籠子里,它根本見不到它的心上人。
我們交往的圈子,就是我們的籠子。
在村的圈子里叫,只有一村人明白。
在鄉的圈子里叫,只有一鄉人明白。
在縣的圈子里叫,只有一縣人明白。
……
我們所以沒成功,不是我們叫得不夠勤奮,不夠好,而是我們的圈子不夠大。
限制螞蚱的是螞蚱籠,限制人的是人交往的圈子。
所以,直到此刻,我沒有過鷹擊長空的感覺,最多的感受是像一只螞蚱在草叢里辛苦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