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文字表達的藝術形式,它能夠展示出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優秀作文,感受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一
那時如果你來我的家里,就會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一只可愛的小狗懶洋洋地趴在院子里的樹蔭下睡覺,令外還有一個黃毛小丫頭輕輕地撫摸著它的頭,小聲地哼著“搖籃曲”。風輕輕地拂過樹梢,一切都那么寂靜。只有小女孩那稚嫩的童聲在院子里飄蕩,飄蕩。(中國作文網)。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小女孩也有七歲了,而小米也長了一歲。奇怪的是,小米竟然和小女孩差不多高了,長得非常壯勇剽悍,而渾身上下散發著活力。這已不是當年那只怯生生的小狗了,它已長成了一只威風凜凜、年輕氣盛的大獅狗了。我依舊固執地喚它“小米”;依舊每天捧著一大碗骨頭去找小米;依舊在小米睡覺時天真地唱著“搖籃曲”。小米開始喜愛享受自由,每天總是都要在外面溜達2個小時,晚上7點時又準時回家,從沒遲到過,天天如此。
后來的我要上學了,小米就總會在家門口目送著我上學,放學又在門口等著我。記得一天,我走在放學的路上,興奮地朝著家里跑。突然,我腳不小心踢到了什么東西,我低頭一看,是野狗!它面目猙獰地望著我,還露出那鋒利的牙齒。當時的我真的`好怕好怕啊,就恐懼地倒退了幾步。就當它快要撲向我的時候,我膽怯地閉上了眼睛,然而,什么也沒有發生。我茫然地張開眼,是小米!它擋下了野狗。它那一身米黃色的皮毛,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光亮。小米兇狠地對著那只野狗狂吠著,那壯實的身軀,那怒視的眼神,真的很像一只發怒的獅子。一場激烈的搏斗之后,野狗倒下了。小米自豪地對我叫了聲,就一拐一拐地向我走來。呀!它的前爪還是受傷了!我心疼地撫摸著它的頭,小米仰頭望著我,低聲叫了聲,似乎是在安慰我。
現在我也長大了。到了小學四年級,有一天,我和小米在院子里戲耍。這饞貓,竟打起了我手中糖的主意,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爺爺跟我講過,小米愛吃糖,對糖可謂“一見鐘情”。我想逗逗小米,偏不給它糖糖吃。小米乖巧地搖著尾巴,一臉乞求的樣子,圍著我轉,我走到哪就跟到哪。我暗暗地笑,于是“忍痛割愛”,把心愛的糖糖丟給它。可憐的糖哪包裝紙被小米一頓亂撕亂咬,不一會兒,糖早已被小米以“暴力”的形式吃掉了。過了一會兒。小米變跑出家門,溜達去了。我快樂地出門散步去。
回家之后,我遠遠地并沒看到小米在門口等我。于是我氣呼呼地想著怎么懲罰它,罰它今天我不喂它吃骨頭好了。我走進家門,但并沒有看到小米的身影。我心中閃過一絲不安。月亮孤獨地掛在天空中,寒風瑟瑟,我和家人們滿大街小巷地找,呼喚著小米,可始終找不到。爺爺傷心地對我說:“丫頭,如果小米被壞人抓了,就永遠回不來了。”“不會的,一定不會的……”我哭喊著。小米,它不會丟下我一個人的,絕對不會!沒了小米的院子,顯得是那么的空蕩蕩。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二
記得在小的時侯,我們家院子里面種著一棵和我出生時一起種的桔樹,我經常拿小刀在樹干上刻了個記號,天天去測量自己是否長高。看著一條條橫線,我真盼望快快長高。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比那記號矮了。天啊!難道我倒著長了?我心里害怕極了,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么別的小伙伴都長高了,我怎么變矮了?”媽媽忙放下身邊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問:“為什么這么說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媽媽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著說:“我天天用小刀在樹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來刻卻在以前刻的橫線下面了。”我邊說邊在樹上指出那兩條橫線。媽媽聽了我的話,又看了看樹,沉默了兩分鐘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來,笑得都直不起腰來,眼淚都出來,拍了拍傻呆呆看著她的我的頭說:“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樹高了,以后可別做這種傻事嘍。”我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我矮了,而是樹高了。之后我又高高興興去找小雞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會對小雞干出什么傻事……(中國作文網)。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三
在我二歲多的時候,每次看到哥哥在做功課,我就非常的羨慕,心想:我不知道什么時候也可以上小學呀,這樣就可以做功課了。于是,我就經常站在哥哥旁邊,看他是怎么做功課的。
記得一次,我的'哥哥下學回來做了一會兒功課之后,就和姑父一起去小花園里打羽毛球了。我一看機會來了,就高興極了,心想:我這下子就可以幫哥哥做功課啰!我就爬上椅子,然后趴在桌子上,認真地看著這些題目,可是這些題目我怎么看也看不懂啊。最后沒辦法了,只好來畫畫,我就握著筆頭在哥哥的作業本上畫了一個個笑臉,哭臉,還有花花草草等等,總之是好看極啦!畫好之后,我就高興地對媽媽說:“我幫哥哥做好作業了,哥哥回來在做什么呢?”
一會兒之后,我的哥哥回來了,看到他的作業本成那個樣子,就氣得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然后又無奈地搖搖頭,坐了下來。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四
哈哈!這就是我的童年,非常有趣吧!傻事趣事一籮筐。像給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組成那七彩的童年,歡樂的童年,令人留戀的童年。雖然這段金色時光正慢慢離我遠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五
記得那個時候正是大蔥收獲的季節,姥姥家是種蔥大戶,我們一家人去姥姥家幫忙。我的年紀小,大人們不用我幫忙。中午,我在屋里坐得很悶,想四處走走,可又不知去哪好。我推開窗戶一看,大家拔大蔥累得滿頭大汗,我就把洗好的水果和洗好的涼手絹送去了。大人們坐在那吃著水果,還不停的夸我又聰明又懂事。我高興的繞著大蔥轉來轉去。“啊!”我尖叫了一聲,腳下一滑,摔了個四腳朝天,我被蔥葉滑倒了。大人們都跑了過來,看見我狼狽的樣子,笑得直不起腰來。我生氣急了,端起盤子跑回了屋。
當我回到屋里的時候,都還在琢磨這是什么東西把我滑倒了,那時的.好奇心令我再次回到園子里。我拔了一個蔥葉一轉,一種透明的、粘糊糊的東西弄了我一身。我就大吃一驚,原來大蔥里也有雞蛋清。我想起每次姥姥做雞蛋餅時,用雞蛋清和面和在一起,然后放在鍋里翻幾下就熟了。于是我抓起一把大蔥,飛快的向屋里跑去。我把一個碗放在地上,然后在碗里放了一小把面,我又把大蔥葉一個個都拔了下來,然后又把“雞蛋清”一個個擠出來放進了碗中。我和完之后又在鍋里放了一點油,我也學著姥姥的樣子來回翻了幾下,不一會就熟了。“太好了!”我大喊起來。大餅好白呀,還是一塊塊的,看來肯定好吃。我把它放在桌上,得意洋洋地看著,還真舍不得吃呢!大人們回來了,我把餅拿過來讓他們品嘗,每個人都嘗過了,但沒有一個人說好吃,反倒都吐了出來。我就不信有那么難吃,我嘗了一口,“哇”的一口也吐了出去,好難吃。大家看看我都笑了。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六
在我6歲的時候,我就經常去外婆家玩,那時的我天真幼稚。經常聽大人們說,坐飛機就能在藍天遨游,逍遙自在。于是,我就整天想著要坐飛機。記得有一天,我坐著小板凳上,看見幾只小雞爬到陽臺上來了,便想把它們趕下樓去。所以我便學著外婆的樣子,一面揮手,一面喊:“去去去!”誰知,那些雞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好到處亂竄。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只雞從陽臺上跳了下去,那時的我害怕極了,但是往下一瞧,發現那只見雞撲騰幾下翅膀,便安全“著陸”了。我看呆了,驚訝的叫道“雞飛了,雞飛了!飛雞,飛雞!”我像是發現了新大陸,大聲嚷道。從那以后,我便知道什么是“飛雞”的意思,知道了這個意思,我便計劃一次做“飛雞”。(中國作文網)。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七
我的童年是很幸福的。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野外郊游,那里的風景美極了,我高興的.對爸爸說:“爸爸,為了表現這里的美景,把它那照相機拍下來吧!”說罷,爸爸拿起照相機“咔、咔、咔”把景色拍下來,我說:“爸爸、媽媽我給你們來一個合影好嗎!”他倆異口同聲說:“好”。爸爸媽媽擺好了姿勢,可我覺的不好看,又讓他們擺了許多次,把他們累得夠嗆,媽媽說:“照片洗出來后我先看”。
在照片洗出來之后,媽媽看了看然后就開懷大笑。我一看,這景色真不錯啊,咦!我的爸爸媽媽呢?仔細一看,啊!只拍下了兩個小腦袋。
每當爸爸、媽媽都不高興時候,我就讓他們看一看這張照片,我們家只有笑,沒有不開心的時候。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八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吃過午飯,準備去釣魚。
車到達目的'地以后我們租了魚竿,我要了跟海竿,哥哥要了根手竿。走在臨時搭建的木橋上,我膽戰心驚,生怕又掉進水里。因為我4歲時,有一次和爸爸去釣魚,結果魚沒釣著,自己卻掉進了水里。這次總算過了橋。我們找了塊空地方坐下來。爸爸幫我拉好線,穿上魚食,把魚食拋向魚塘的中間,浮子在水上來了幾個“蜻蜓點水“后浮在了水面上。我目不轉睛地盯在浮子上,1分鐘、5分鐘、10分鐘過去了,我的浮子開始下沉,爸爸說,快拉!我猛的一拉釣竿,一條大魚咬住了我的魚鉤,爸爸叫我慢慢的拖,我只想一下就把他拖上來。可那魚勁太大,我差點沒被拖進魚塘里去。這時,爸爸接過魚竿,緩緩地放了一點線,接著又收了幾圈線,魚竿的前面被繃的彎彎的。幾個回合之后,爸爸估計魚沒有多大勁之后,叫我拿魚兜,我趕忙去拿。爸爸把魚慢慢拖到岸邊,我一看,好大的一條鯉魚,足有3斤!
我趕忙用魚兜把魚網住,爸爸把它兜了上來。一會兒,我有釣了兩條稍小點的魚。我看了一下哥哥,他半天還沒有釣到魚。他好象失去信心了,趴在他媽媽身上打起盹來。我想他可能是魚竿不好,于是我幫他換了一根海竿。哥哥釣了一會,好象還沒有動靜,正在哥哥開始絕望的時候,他的浮子突然下沉。我叫到,哥哥快拉,哥哥猛的一提,是一條紅鯉魚,爸爸幫忙把魚弄上來后,看見他紅得好象一只熟螃蟹。之后我們又釣了一條魚,可爸爸嫌魚太小,把它放生了。
快5點了。到主人那里一稱,有12斤魚!收獲真不小。爸爸付了錢之后,我們滿懷喜悅的回家了。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九
記得在我六歲的時候,我經常和小伙伴們去離外婆家不遠的`小池塘,池塘上漂著一點淡淡的浮萍,水面上長著幾朵嬌嫩美麗的荷花。輕輕拂去浮萍,那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小魚湫的一下游走了,只剩烏龜和貝殼慢慢游走,所以它們很容易捉,所以不如那些活潑可愛的小魚珍貴。我們大家都絞盡腦汁想辦法想捉住它們,如:包圍……我們都用過,只不過每次都空手而歸。
終于有一天我發現漁夫總是滿載而歸“啊!我知道了秘密了”我叫上兩個小伙伴去漁夫家“拿”了三個漁鉤,帶上我們“蓄謀已久”的計劃向池塘跑去,到了池塘,我們上了漁夫的小船,我們上了向漁夫借來的小船,我活像一個海盜船船長,指揮伙伴們向前劃去,我一聲令下:“垂釣”“啪”的一聲三個漁鉤一起落下了水,我靜靜的等待著,等了好久好久也沒等到魚的影子,可小伙伴的瓶子里已經有好幾條魚了。“哎!拿上來看看吧!”我心里暗暗打起了退堂鼓。但我又想起了老師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果然沒多久,我的魚竿被輕輕一拉,我不敢輕舉妄動,突然好沉一定是條大魚。我趕緊叫小伙伴們幫我拉。費了我們九牛二虎之力,那條大魚終于被拉了上了,但我們的腦袋上都長了一個大包,“啊!這條魚可真大”我們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抬著大魚走在回家的路上,別的小朋友都投來艷羨的目光。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十
我童年生活的小村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村莊。它位于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鄉,一條蜿蜒曲折的柘皋河將巢湖的水引到了家門口。春天,柳條百尺佛銀塘,小村掩映在江南的煙雨迷蒙中,如一副寫意山水畫。村外,是金黃如緞的田野;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時,蜻蜓已漫天飛舞在小村的上空,小村安靜地臥在綠樹濃蔭下,靜若處子。村外,是另一番景象:開軒面場圃,一夜連柵到天明……笑語歡歌中,醉了的不止是農人們的心,還有孩子們歡樂的童年。
兒時,每到五月,小村的四野,飄蕩起一陣陣清脆而又嘹亮的秧歌時,全村的小孩就開始興奮啰!栽秧時節,我們可以釣泥鰍啰!
釣泥鰍的釣子,有兩種,一種是樹棍做的獨釣子;另一種就是用三股線做的長釣子。獨釣子通常是插在淺水的秧田里;長釣子下在水塘里。
我和弟弟喜歡用長釣子釣泥鰍。我們把母親納鞋底的三股線取上六七米;縫衣服的細線截成一尺長左右,準備數根;卡子是竹子掃把絲剪成的,卡子的只數,與細線的根數相同。準備工作做好后,我們把三股線拴在自家門外的兩棵距離很遠的樹上,然后每隔一尺遠的左右,結上細線和卡子。做好這些后,接下來是準備誘餌。誘餌是泥巴地里的蚯蚓。農村,肥沃的草堆旁,是蚯蚓集中聚居的地方。挖來蚯蚓后,把它截成一小塊,分別穿在卡子上,穿好釣子后,余下的工作,是將這根長長的釣子線有條不紊地放到一只盆里。等到太陽下山時,才能把釣子下到水塘里。聽大孩子說,太早了,泥鰍不敢出來吃,水把蚯蚓的泥土味泡沒了,黑夜來時,泥鰍就不會吃它了。只是,每次太陽還沒有來得及回家時,孩子們就早早地端著盆,抗著竹竿來到水塘旁、秧田邊。急切的原因多半是為了搶一個好地盤,期待第二天能釣到更多活蹦亂跳的大泥鰍。
我們小心地下樁,又小心地用竹竿劃動著小盆,直到釣子順利地放到水塘后,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遍又一遍想象著那些貪嘴的泥鰍上鉤的樣子,激動的睡意全無,恨不得馬上天亮。
窗外的天終于有了亮影,我趕緊推醒弟弟。姐弟倆像吃了xx劑,赤著腳,提著小桶就往水塘邊跑!等我們趕到水塘時,有的孩子把釣子都起上來了。我們輕輕地將線拉起,呵,七大八小的泥鰍,掛在線上,上下翻著跟頭,醉酒般,那時我和弟弟別提有多開心啰!中午,一家人自然少不了一頓美味了!只是,我喜歡釣泥鰍,但不太愛吃泥鰍呢!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十一
記得在我5歲的時候,媽媽在家里洗衣服,媽媽洗到一半時,她的手機響了,媽媽去屋里接電話,然后很快又出去了。我看見洗衣機還在不停地動,還以為洗衣機壞了,就用家里的固定電話給媽媽打電話,但是,怎么打也沒有人接,我一看,原來是還沒有撥號呢!我給媽媽又撥了一遍,叫媽媽趕快回來,不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問我怎么了。我說:“媽媽,咱們家的洗衣機壞掉了。”媽媽說:“哪兒壞了?”我說:“咱家的洗衣機不知道怎么了!在洗衣服的時候總是動,我怎么把住它也不行,還到處跑。”媽媽說:“哎!我還以為怎么了呢,原來是這回事呀!咱家洗衣機沒有壞,因為我給它定時了,時間比較長。”我說的么,洗衣機還會長腿?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已經不記得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只記得,那時,我只會寫1、2、3……。
那時,奶奶總會買上一些本子,我一去,奶奶就會把這些本子收起來,怕我亂畫。但是那天,我去了,沒有去找本子亂畫,我看見炕上有橘子,就拿起橘子吃了起來,我邊吃邊看電視,吃了一會兒,還沒有吃夠,一看,橘子沒有了,我哭個不停。媽媽說回家的時候再給我買,我這才擦干了眼淚,到吃飯的時候了,我已被橘子撐得吃不下任何東西了。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十二
記得在我6歲那年的時候,看到媽媽拌的菜又香又脆,便也想和媽媽一樣,當一下小廚師。媽媽知道了我的.想法,就欣然同意了!
我那天做的第一道菜就是“涼拌黃瓜”,先拿菜刀拍黃瓜,那家伙真重,我用了好大勁才拿起來。我小心翼翼地把刀面對準黃瓜。“啪”,用力一拍,菜刀就把嫩嫩的黃瓜拍得很碎了。我用刀把黃瓜切成小截,高興地把黃瓜放進盤里,拿出調料,學著媽媽的樣子仔仔細細在上面撒著,生怕拌出的菜不好吃。不一會兒,菜做好了,媽媽嘗了一塊黃瓜后,對我說:“兒子真棒,做的涼拌黃瓜真好吃!只是鹽放得有些少,味淡了。”聽了媽媽的話,我既高興又疑惑:鹽到底是什么東西?怎么多放一點兒,淡味十足的菜就會香甜可口,難道它是神奇的“香粉”嗎……。
就這樣我一邊當著小廚師,一邊思索著這個問題的答案。終于有一天,我如夢初醒,天真地以為鹽就等于飯菜的“香精”!有了它,飯菜就會香甜可口,少放鹽是小好吃,多放鹽就是大好吃!得出了這個結論后,我高興地蹦來蹦去,期望明天早點到來,來給媽媽露一手,好讓她知道她的兒子是多么棒!不過這個秘密不能讓媽媽知道,媽媽知道了,她做的飯也會和我做的一樣香了。
第二天,我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準備再做一道涼拌黃瓜,而且是超級美味的!我先準備洗菜、拍菜、放調料,之后便要展現我的“做菜密招”了,我左看看,右看看,生怕媽媽在一旁看著。確認萬事大吉后,我欣喜若狂,馬上拿出鹽罐,用小勺舀了七八勺鹽放進菜盤里,才心滿意足地收拾好廚房,把菜端給了媽媽。
媽媽見到我做的菜,眼前一亮,拿起筷子才吃了一塊黃瓜,便咸得只想喝水,奇怪的問我:“兒子,你今天怎么調得菜,怎么這樣咸,前幾天不是拌得很好吃的嗎?”聽了媽媽的話,我一下慌了神,怎么會這樣呢?鹽不是越放得多越好嗎?我也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黃瓜。哇,太咸了!真難吃,我連舌頭都有些麻了。原來,多放鹽的菜并不會更好吃呀……。
現在,每當我看到拌黃瓜時,臉總會不由自主地紅起來。通過做菜,我慢慢琢磨出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度”,多了或少了都不好,只有恰到好處,才會把事情辦好。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十三
小的時候第一個看的電視劇已經記不清,只記得學會的第一首歌叫大河向東流!每天在大街上跟神經病似的伴隨著一聲說走咱就走啊開始啟程,周圍也會投來略吃驚的眼神,有粉絲的感覺著實不錯~那年我4歲!其實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表現出很高的音樂天賦,只怪老媽沒培養好我這顆苗子不然我現在很有可能跟vae同門啦!
六歲那年,大約是個新世紀也是港澳回歸不久,我上學了。新學期第一天不允許窗外的媽媽離開一步,因為怕沒人要怕被拐賣怕......那時候翻跟頭,掛彩縫三針第一次外傷!二年級的時候參加學校的乒乓球比賽,過預賽成功晉級第一次體驗成就感!而我再也回不到那個肆無忌憚的頑童時代了。再也不會把那一角錢一片的辣條撕成一條一條的往嘴里塞;再也不會把冰袋吸的只剩下袋子也不舍得扔;再也不會在門口守著賣蝌蚪的盆半天不肯挪步;再也不會大熱天跑地里捉螞蚱回來喂烏龜;再也不會撒完謊臉紅了。我們九零后由我們特有的玩具,那時我總是兜里裝著數不盡的彈珠,有彈珠碰撞聲伴隨的腳步總是輕快的,那游戲規則我至今沒有忘記過可能永遠都不會。我們還知道用鑰匙跳大國是很沾光的。每天下課拿著沙包就沖向操場,我的沙包技術向來引以為榮,有時候沙包漏了不舍得去買新的以為那抵得上好幾袋小當家,沒了怎么辦?自己做,沒有精細的手藝只求不漏,兩塊布一合就是一個,沙子難找用石子也行。石子打在身上是很痛的經常被打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活像一個斑馬一樣。但這在一個孩子來看可以毫無顧留的說一句:神馬都是浮云!學校的2米的大鐵門又裝點了我童年,爬墻頭向來無人匹敵,總是一馬當先爬到另一邊給他們開門,然后再罰站......曾一度迷戀灌籃高手,想擁有與流川楓一樣的身高和帥氣的樣貌,嘴里最常說的一句話:流川楓,身高一米八八體重八十三公斤。我曾買過不計其數的四驅賽車,用磚頭擺的跑道,一輛輛沖鋒戰神,音速戰神從我腦海中馳過。看櫻桃小丸子,看到動情處也會落些淚。也會毫無預兆的去拉開抽屜,等著坐時光機器而來的多啦a夢。后來我畢業啦,總結六年下來,其實對成績沒有什么概念,我只知道我的成績不是拔尖,我很不聰明,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解出奧數,而我卻連答案都看不懂......我們都是從孩童時代過來的,我信定會有什么引起你的共鳴,因為我們是九零后,是跨世紀新兒童!
上初中了,明亮的大教室?罷了我想我們那昏暗的白熾燈~方便的飲水機?罷了我想我們學校那個水龍頭嘴一伸就解渴了~全塑膠跑道?罷了我想我們那個塵土飛揚雨后泥濘的操場~合格中學生?罷了我還是想回到我那個肆無忌憚的頑童時代!
孤奮斗十余年,只為十年前那個夙愿,孤珍惜純潔的友誼,但令我慶幸的是,孤未曾沾染過骯臟友誼,孤還剩何物,還有一顆不死之心!
童年的小學生記事(實用14篇)篇十四
春種秋收,走過夏的繁華,又迎來了山村最忙碌與喧囂的季節,秋收。
一年的勞作都將在這個季節收獲。家家戶戶,除了老人和小孩,能勞動的都開始了忙碌。飯菜坐在鍋里,吃完上學。
這個季節也是我們小孩最快樂的時節。父母太忙,無暇管束我們,放學后就開始瘋玩,真過癮。只要你在父母到家之前到家,就一切ok了!
在我12歲時那年秋天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們七八個小伙伴相約上山玩,玩著玩著,一個小伙伴提議,我們也去燒毛豆吧。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有偷豆的,有拾柴的,有偷老玉米的,一切準備就緒,便學著大人的樣升起了火,把沒扒皮的老玉米和連根拔來的大豆放在火上。火苗咄咄,火星噼啪,一張張笑臉映在秋日的艷陽里,笑呀,鬧呀,瘋累了,笑夠了,大家開始吃我們的自己的野餐,不管生熟,哄搶著吃。
玩得高興忘了時間,我回到家里,父母也已到家。我悄悄溜進門,可還是被媽媽發現了,媽媽問我怎么才回來,我說和小伙伴玩去了,媽媽盯著我的嘴巴說,去哪玩了,干什么了,我小聲地說,沒干什么。媽媽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還撒謊,你的嘴巴已經出賣了你。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每到這時都是爸爸出來打圓場,我又一次蒙混過關。
那年,那月,那個童年的我,都已寫進回憶,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