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城市發展迅速,擁有現代化的交通和基礎設施,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條件。河南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以下是我們為您整理的旅游景點介紹。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一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還記得嗎?“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勢把山河重安排。”這首激昂雄壯的歌曲,把我們引到那艱苦創業的歲月。20世紀60年代,英雄的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堅持和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堅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濾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為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游人譽為“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為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紅旗渠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干渠在這里分為三條干渠,改名為分水嶺。
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群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斗天圖。其中,既有凌云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斗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個浮雕分為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承擔截流任務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青年洞”風景名勝區,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原是亂石堆壩,其壩高雄踞亞洲第三位。設計總庫容77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530萬立方米。后經過瀝青處理大壩印水面和高壓混凝土巖縫灌漿,現大壩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峰,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在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過洪水。現在為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東流,至合澗鎮西匯合,形成了一處優美的飛流直瀉奔騰圖。有詩贊曰:“珠濺花飛雪裹玉,流激瀑瀉浪逐波。閘開傾進瓊漿液,兩韻一渠唱凱歌”。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二
修建紅旗渠時,隊長任羊成和除險隊員們腰系繩索,身臨懸崖,撬石除險。身上被大繩勒的青腫,被荊棘刺得生痛,但他們還是頑強作業。一次,任羊成正要撲進倒檐除險,上面掉下一塊小活石,他躲閃不及,一排門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鮮血,繼續凌空排險。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于是,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蕩氣回腸的紅旗渠是新中國艱苦創業的典范,更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先告一段落,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我們三小時后在停車場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謝謝。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北宋楊業府邸——天波楊府。天波楊府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楊家西湖北岸,南大門外的湖泊叫楊家西湖,又名楊六郎宅水泊。
下面,我先把天波楊府的概況給大家介紹一下:明代《汴京遺跡志》記載:“楊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內西北。”里城就是現在的開封城。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清代《宋東京考》進一步指出:“本楊六郎宅外湖泊,故名。”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楊業歸宋,舉家遷居都城東京(開封),其府邸就在這里。因位于里城西北的水門“天波門”內,故名“天波府”。楊業歸宋7年后壯烈犧牲,天波府成為楊六郎宅。明清水患之后,清代時遺址上仍修建有紀念性建筑“楊氏廟”,直到1920xx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廢除。但人民喜愛和懷念楊家將,正如明代唱本所言:“文官只說包丞相,武官好個姓楊人。”小說、戲曲中的楊家將演義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今日的天波楊府,是為了弘揚楊家將的愛國主義精神,依據史籍記載,于1994年在楊氏故宅附近建成的紀念性建筑。
好了,大家請隨我進入府內參觀。天波楊府占地90畝,是一座仿宋古典園林建筑。坐北面南,由東、中、西三個院落所組成。東院演兵場,是楊家將操兵練武的場所。中院楊家府衙,是天波楊府的主體部分。我們大家現在進入的這個院子就是西院楊家花園,這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花園,北區有一座硬山式樓房,有回廊連接,天波碧潭之水從楊家西湖引入,從花園南部迂回穿過水榭和東、西長廊,經過假山最后繞到花園北部。在拱橋旁的合歡樹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樣的立石。往前走,可看到假山、水池、曲橋、小亭、水榭和密密的竹林,小巧玲瓏,曲徑通幽。
穿過西院我們就來到了“碧波染翠”景區,在這里我們大家看到的反映楊家將愛國主義精神的三座雕塑分別是:“世代忠烈楊家將”、“忠烈千秋”、“浩氣長存”。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楊家將》,高4米,寬15米,為鋼筋水泥材質,整個浮雕,場景宏大、氣勢恢宏。雕塑《忠烈千秋》設置在白虎橋南端,是一組楊家男將手持楊家槍、忠心報國、一心殺敵的群體形象;在演兵場大門入口處塑有《浩氣長存》金刀楊令公塑像。雕像為鋼筋、鋼網骨架、水泥圓雕材質,像高2.4米、寬3.2米。景區中心有一座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的漢白玉制三拱橋,名曰“白虎橋”。橋的東面有長達60米的仿古花架亭。
我們現在到天波楊府中院,去參觀反映楊家將故事的大型民間泥塑。
中院大門高懸楊成武將軍題寫的“天波楊府”金匾,門前有下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經楊府門前通過的官員,“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楊家的敬仰。進大門有照壁,浮雕著梅、蘭、竹、菊、荷的圖案。兩側是鐘鼓樓,鐘樓和鼓樓是中國古代沿襲下來的定制建筑,節慶大典中鳴鐘擊鼓成為古代之慣例。然而天波楊府的鐘和鼓,在戰亂年代卻有著特殊的用途,鐘叫“聚將鐘”,鼓為“催戰鼓”,分別為聚集將士,鼓舞士氣之用。開封民間相傳,楊家聚將鐘有兩處:一處在龍亭之東,曾被日軍炸斷盜走,后來有關專家依據照片分析,似為周王府獨柱亭之柱。另一處在楊家湖北部,曾露出水面,年長目睹者稱極似鐘紐。因位置在楊府范圍附近,較為可信,可惜此物在解放初期已失去蹤影。
往前為過廳,是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筑,廳前是威風凜凜的守門武將焦贊、孟良的塑像,像高2.7米。后部是20余種仿宋兵器展覽,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宋代火藥兵器展覽,還有楊排風用的煙火棍等。楊家槍舉世聞名,殿內有三十六式楊家槍的槍譜,大家可以一試身手。
穿過過廳是主體建筑“天波樓”,該樓為帶夾層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4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上做宋式斗拱雀替,下為條石臺基,室內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裝油漆彩繪,非常雄偉壯觀。此樓即太宗賜予楊業的“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二樓正中檐下天地云斗匾上刻有“天波樓”3字,由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清欽先生親筆書寫。天波樓一樓大廳為議事廳,有一大型群雕演義故事“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當時楊七郎因打擂闖禍,太宗聽信讒言,竟不念楊家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戰立下的戰功,將楊業貶謫雄州之后,遼國乘機出兵,設計困宋太宗于幽州城,這是楊業手捧詔書,喚出八個兒子商量營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請命,楊業派七郎為先鋒先行一步,楊業帶領眾人押運糧草星夜向幽州進發。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闖幽州”。天波樓二樓大廳名報國廳,內有群雕演義故事“佘太君楊門選將”,當時楊家熱血男兒戰死沙場,邊關告急,朝中無將出征,為報國家,佘太君命老家人楊洪擊鼓撞鐘,楊門女將聚集廳內,佘太君親自選將,被選中的是七娘杜金娥,八姐、九妹隨軍出征。顯示了楊門女將滿門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
東配殿展出的是五組楊家男將的英姿,居中是金刀楊令公楊業。楊業原名楊崇貴,少時隨父楊信出征,后北漢帝劉崇賜姓,故改名劉繼業,歸宋后恢復本姓。楊業之死,是史有明載的大事,我們重點講述一下。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潘美、楊業分別被任命為伐遼西路軍的主帥和副帥,他們與監軍王侁、劉文裕率部接連攻下4州,但東路軍的失利,造成全線潰退。宋太宗下令將幾州百姓遷往內地。在如何保護百姓安全撤退問題上,楊業與王侁發生爭執。楊業認為遼軍勢氣正盛,只要適當出擊牽制西進,即可保邊民撤離。王侁卻要正面大張旗鼓地進攻,指責楊業說:“將軍平素號稱‘楊無敵’,大敵當前卻阻撓我等作戰,莫非另有心思和打算不成?”猜忌之心,溢于言表。作為北漢降將的楊業,只好抱著“先死于敵”的決心,去執行宋軍主帥們最后做出的錯誤作戰計劃。他唯一的要求是要潘美等領兵在陳家谷的谷口左右兩翼埋伏、接應。約定之后,楊業出兵。潘美、王侁、劉文裕各自率部下在陳家谷布陣。在等待了4個時辰之后,王侁(shen)就以為楊業已勝去搶頭功,竟擅自帶兵離谷,潘美攔不住,與劉文裕跟著撤退。戰事正如楊業所料。楊業率部奮力作戰,從中午打到傍晚,筋疲力盡,終于打到了陳家谷,卻不見宋軍一兵一卒,悲憤之極,與遼軍決戰,終因寡不敵眾,楊業之子延玉及士卒皆戰死,楊業身上幾十處負傷,最后因戰馬重傷被俘。獨以孤軍,陷于沙漠,勁果猋(biao)歷,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如此!”雖然監軍一職在軍中起很大作用,但主帥潘美支持錯誤,指揮不力,是違約撤兵的主要責任者。宋太宗對當事人都作了處分:大將軍潘美降官3級,監軍王侁除名發配金州,監軍劉文裕除名發配登州。南部有演義故事大郎替主龍棚赴宴,這是大郎用袖箭直穿天慶王咽喉。有楊業在黃土坡與遼軍大將韓昌大戰三天三夜后被俘,三日不食而死,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楊業在受到宋方敬仰的同時,也得到遼方的稱贊。楊業死后,遼國即在長城北古口建立了一座楊無敵廟。宋太宗對楊業贈官太尉,大同軍節度使,特加撫恤,詔書中這樣寫道:“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云。······”。北部有演義故事五郎斧砍蕭天佐。五郎出家為僧仍不忘報效國家,這是在大破天門陣。還有七郎闖幽州,這是突破三關來到幽州城門樓下在喊城的情況。接下來請到后殿參觀游覽。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四
總干渠分水閘,是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總干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朱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閘門內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與英雄渠匯流,澆灌著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干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馬店村,澆灌著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干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澆灌著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
分水閘實現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節水位使紅旗渠灌區達到了國內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在分水閘的后面,有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紀念亭匠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紅旗渠的題詞,反映林縣干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圖片;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圖表;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饑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里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斗,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東,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勢險惡、高聳入云。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被開渫炮震松散的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為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人腰系大繩,下塹除險。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伙伴們,像騰飛于蒼穹的雄鷹,在崖上蕩秋千,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但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們有時也會被虎咬上一口,除險隊長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針窩里,差點送掉性命。
神工鋪位于虎口崖下,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于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豪邁的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神工鋪就是當年修渠民工居住過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攝制組于1990年請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縣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發展三部曲的電視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孫后代永遠不忘當年修建紅旗渠,改變干旱缺水面貌的艱苦奮斗歷程,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揮紅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區主要景點。青年洞位于任村鎮盧家拐村西,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設計流量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
該工程動工于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干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施工。當時每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為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還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終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6月1日江澤民視察了紅旗渠。他沿渠觀看了雄偉的紅旗渠工程,詳細看了碑刻等文物,聽了講解員的實地情況介紹后感慨地說:“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樂觀的情緒,就是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紀念會上講不要忘記創業時期的艱難歲月。在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山中歲月、洞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修渠的人。”并親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題詞鐫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勵全市人民將紅旗渠艱苦創業精神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好了,關于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希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并能發揚光大。謝謝!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五
子房湖大壩岔路口大家看,這里有兩條岔路:一條是我們剛才所走過的通往泉瀑峽和潭瀑峽的下道;另一條則是由河南省武陟縣通往山西省陵川縣的武陵公路,即上道。云臺山景區的疊彩洞和茱萸峰兩大景點便盤桓于此。下而,就讓我們一同前去一睹它的“芳容”。
南天門朋友們,這里是疊彩洞第l號山洞,人稱“南天門”,過去在門的右上方山頂,曾有一個魁梧的石人,威風凜凜,像唐朝著名大將尉遲敬德的。所以又稱“敬德把門”。大家看,這里東有金山峰直插云霄,西有銀山峰刺破青天,儼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山闕.因此,南天門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雙駝峰朋友們,再往前走,在這個位置上,我們便可以看到雙駝峰了:看見了嗎?在飄渺的山霧云嵐之中好像有兩只駱駝在向我們信步走來,神態惟妙惟肖。倘若您側耳細聽,仿佛還能聽到有悠揚的馱鈴聲從遠處傳來。此情此景,頗似塞外茫茫的戈壁景象,又恰如海上的海市蜃樓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六
大象爬山朋友們,過2號洞后走不了多遠,如果向對面的山巒塑去,很容易地就能看到一座竹林狀萬丈峭壁映人眼簾.它便是竹壁峰了。如果大家再細細看來,就不難發現在竹壁峰頂有一頭大象在使勁地向上攀登。你看它昂首闊步,向前努力地伸著脖子,似乎在追逐著山間白云。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大象爬山。俗活說:步移景換。隨著我們的移動,這頭大象突然搖身一變又化作了一只大烏龜。它同先前的大象一樣倔強,昂著頭執著地向山頂爬去:觀看這組生動的喀斯特山體雕塑,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天狗鎮山各位游客,看完“大象爬山”,咱們再來看一下“天狗鎮山”。你們看,在對面山巒的頂部橫臥著一條“石狗”,它斗志昂揚,意氣風發。傳說古時候,云臺山里常有猛虎出沒,到處傷人,曾一度中斷了道教宮觀的香火。于是,祖師爺便上天告狀,說來也巧,正逢儒祖孔子、道祖老子、佛祖釋迦牟尼等教祖正在天庭.講經說法,玉帝不便當即問案,瞥了一眼老子笑道:“安危相易,禍福相生。虎饑傷人,下界何處沒有?告信徒多加提防就是了。”孔子脫口而出說:“苛政猛子虎也!”其他教祖也各抒己見,好言相慰,但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南天門的守門天狗得知此事后,憤憤不平,于是,立馬離開了天門,到下界懲惡揚善,最終制止了猛虎傷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石狗,便是守衛南天門的天狗的化身。
峭壁太行花各位游客朋友們,如果您恰逢春暖花開的季節來此游覽觀光您一定會在這里的峭壁懸崖之上發現太行花。太行花是一種奇花,屬珍稀瀕危植物,生長在第11號洞旁的“一線天”內,扎根于海拔820米高的峭壁石縫之中。這里,雖然少見陽光,云霧常駐,十分陰冷,生長條件極為惡劣,但它們卻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于是,曾有人寫濟這樣贊美它們:“云臺四月太行花,懸崖絕壁點翠霞。不向鬧市爭春色,伴定青山共一家。”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七
河南,簡稱“豫”,省會是鄭州。位于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918萬人,居全國第一。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河南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少林寺、龍門石窟、黃帝故里、清明上河園、殷墟和云臺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雞公山是河南比較有名的旅游景點。
河南還有很多名優特產品,羅店麥草畫、商丘宋繡、開封汴繡、道口燒雞、南陽黃牛、南陽玉、原陽大米、新鄭大棗、開封西瓜、杞縣及中牟大蒜、信陽毛尖、西華逍遙胡辣湯、信陽板栗、信陽板鴨、洛陽櫻桃、洛陽牡丹、洛陽牡丹燕菜、鄭州蜜桃、南陽月季、西峽獼猴桃、靈寶蘋果、濟源薄皮核桃、林縣山楂、內鄉山茱萸、西峽琥珀、西峽香菇、洛陽牡丹、民權葡萄、永城辣椒、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懷藥等,都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文檔為doc格式。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八
“五一”假期老爸和老媽帶我去河南石人山玩。
我們進了山門來到九曲瀑布和黑龍潭,那里的水清澈見底像一個又圓又亮的大鏡子。我把手伸進去摸了摸水,水冰冰涼涼,潭里面有五光十色的石頭,山上有瀑布流下的痕跡,說明九曲瀑布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很古老了。我看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感受到了瀑布的美。
走過九曲瀑布和黑龍潭,我們來到險惡的青龍背。青龍背這邊是山,那邊是懸崖峭壁。我扶著攔桿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向上面看朦朦的霧把陽光擋的嚴嚴實實,我向下面看,萬丈深淵。我很害怕,擔心會掉下來,我不敢再向下看了。懸在半空的青龍背真險惡,如果不小心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我站在青龍背的'龍頭上向遠處看,一座高山連著一座高山,真像一條青龍在半空中飛舞。
石人山有很多風景,但我認為青龍背是石人山最好玩的地方,走出山門我們再看石人山,真雄壯啊!
離開石人山,我還是覺得非常舍不得。希望下次有機會的時候,我還能來一次石人山。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九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余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__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伙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余年歷史中,河南處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長達3000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悠久的歷史給河南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
河南也是我國農業生產基地,20xx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589億斤,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7.6%、10.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夏糧總產達613億斤,連續6年實現增長,占全國夏糧總產的四分之一。
河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中國兩大鐵路干線京廣和隴海鐵路、兩大高速公路干線京珠和連霍公路都交匯于此。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中轉站,鄭州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河南省內已建成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個民用機場。20xx年全省高速通車總里程4841公里,位居全國第1位。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一
各位游客,現在在我們右側出現一條小河叉,由于山勢蜿蜒,溝壑縱橫,形成九曲十八彎,故名“九曲洞”.澗長約1000余米,寬30---50余米,山上有一巨大山石聳立,饒有韻味,它有頭有身,形狀酷似一位老人,當地人稱為“石人仙翁”.個位游客,現在我們向右看,在高山頂峰有四塊巧石南北對望,南邊的一塊像一位老婦人端坐椅子上,北邊的三塊形似三位少年向南下跪,這個景觀就是“三娘教子”.傳說一位叫三娘的婦女,膝下有三個兒子,丈夫張興老實憨厚,一家五口過著清貧的日子。
有一年久旱無雨,收成很不好,張興就想去給人家干活掙些錢聊以糊口。一天他看到一富人家門前貼著告示,張興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些啥,就讓一旁識字的人念給他聽,別人念到“家請幫工,立字為憑,無錢、銀送,無茶、飯供,干滿仨月,一次結清。”張興一聽,就給財主干夠了仨月,當他討要工錢時,財主耍賴不給錢,官司打到縣衙,縣官和財主串通一氣,就把字句的意思全變了,說是當時就說好了干仨月,“無銀錢送,無茶飯供”,不向你討要飯錢就足夠了,原來這是財主玩的文字把戲,欺窮人不通文墨。張興又至懷慶告狀為贏,一氣之下,當即身亡。三娘是個剛烈女子,她決心不論日子怎樣苦,都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給窮人爭氣,為屈死的父親爭氣,可是孩子總愛貪玩。一天,三娘把孩子叫到面前令其跪下,給他們講了其父的死因,又給他們講了許多刻苦成材的故事,從此,三兄弟發奮讀書,終成大才。
大泉湖西岸山峰上有一個大豁,人稱圍豁,是古時豫晉要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在豁口有一個儒人洞,傳說戰國時,趙將廉頗曾在此設卡,抵御秦兵。唐代汾陽王郭子儀也曾在此屯兵征戰,翻越此隘口,有當年留下的城堡、哨卡、月牙池、屯兵洞等。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二
“五一”假期爸爸和媽媽帶我去河南石人山玩。
我們進了山門來到九曲瀑布和黑龍潭,那里的水清澈見底像一個又圓又亮的大鏡子。我把手伸進去摸了摸水,水冰冰涼涼,潭里面有五光十色的石頭,山上有瀑布流下的痕跡,說明九曲瀑布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很古老了。我看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感受到了瀑布的美。
走過九曲瀑布和黑龍潭,我們來到險惡的青龍背。青龍背這邊是山,那邊是懸崖峭壁。我扶著攔桿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向上面看朦朦的霧把陽光擋的.嚴嚴實實,我向下面看,萬丈深淵。我很害怕,擔心會掉下來,我不敢再向下看了。懸在半空的青龍背真險惡,一不小心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我站在青龍背的龍頭上向遠處看,一座高山連著一座高山,真像一條青龍在半空中飛舞。
石人山有很多風景,但我認為青龍背是石人山最好玩的地方,走出山門我們再看石人山,真雄壯啊!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三
有人把盧舍那大佛比作東方的“蒙娜莉薩”,說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作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似月,滿臉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韻。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總會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詢問,長著的關切,母親的慈愛!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無限的情親和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間,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雕塑藝術上的折射反映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它的中國化進程,中國佛教藝術在洛陽龍門奉先寺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典范。在20__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所有的評委都認為是咱們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盧舍那兩側站立的二弟子,左為迦葉,嚴謹莊重,飽經風霜;右為阿難,聰明溫順,擅長記憶。他們的旁邊分別站立的是菩薩、天王、力士以及供養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個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渾然一體,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準確表達思想內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潮的技藝,玄秘的宗教幻化為一首壯麗的交響樂章,與自然混合,奪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參觀了這么雄偉的雕刻,是否也讓你的心靈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請拿起您手中的相機,留下這份心情。景區的主要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接下來的時間留給大家自由活動,11點鐘我們準時在這里集合。
文檔為doc格式。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四
傳說很久以前,在這山上有一棵石榴神樹,他千年開花,萬年結果,吃了以后可以養顏長生。這個消息傳到皇帝那兒,皇帝便想把石榴弄到宮里。一天他派一個大將來到山上摘石榴,但石榴有神虎看守,眼看著石榴樹上結著一個很大很大的石榴,就是不得接近。他想用箭射落,再偷偷拿走,沒想到這枚石榴太大了,根本拿不動,一下子掉在了山上,化作石榴峰。
這位大將看著立刻就沒有了主意,不敢回宮復命,就到附近的廟里出了家當了和尚。方丈派他專門管敲鐘。一天他出來游山,剛好看見對面山上有一個小尼姑,就動了俗念,整天想著如花似玉的小尼姑,使得寺院清脆悠揚的鐘聲時常間斷。這事不久被老方丈發現了,到南岸尼姑庵說事,相互指責。他們為了表示各自的清白,就把和尚、尼姑趕出佛門境地。老方丈更是一怒之下連懶和尚敲過的鐘也扔出了寺廟。在這山豁口立的那巖石就是懶和尚。時至今,當地還流傳著一句歇后語,說“懶和尚看尼姑----一事無成。”這就是鐘山,山頂上的小包包多像鐘耳。待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見打著花傘的小尼姑了。
這塊巧石叫佛手巖,佛手脈絡紋線清晰,它的奇特在于站在左邊看是右手背,站在右邊看是左手心。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五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向右看,在高山頂峰有四塊巧石南北對望,南邊的一塊像一位老婦人端坐椅子上,北邊的三塊形似三位少年向南下跪,這個景觀就是“三娘教子”。這是我們青天河的重要景點之一。傳說一位叫三娘的婦女,膝下有三個兒子,丈夫張興老實憨厚,,一家五口過著清貧的日子。有一年久旱無雨,收成很不好,張興就想去給人家干活掙些錢聊以糊口。一天他看到一富人家門前貼著告示,張興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些啥,就讓一旁識字的人念給他聽,別人念到“家請幫工,立字為憑,無錢、銀送,無茶、飯供,干滿仨月,一次結清。可當他討要工錢時,財主耍賴不給錢,官司打到縣衙,縣官和財主串通一氣,就把字句的意思該為,“無銀錢送,無茶飯供”,原來這是財主玩的文字把戲,欺窮人不通文墨。張興又至懷慶告狀為贏,一氣之下,當即身亡。三娘是個剛烈女子,她決心不論日子怎樣苦,都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給窮人爭氣,為屈死的父親爭氣,可是孩子總愛貪玩。一天,三娘把孩子叫到面前令其跪下,給他們講了其父的死因,又給他們講了許多刻苦成材的故事,從此,三兄弟發奮讀書,終成大才。
朋友們呀,置身于山水之中的風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已經快要駛到岸邊了。人家說呀這“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知道我們百年修得的緣分有沒有給您帶來美好而難忘的回憶呢?在這里,我要多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呢也請你給您可以多多包涵。大家如果意猶未盡的話,可以自由參觀游覽,拍照留念。景區游人較多,請注意物品安全,不過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時間,我們一個小時后,在景區門口準時集合登車,祝大家玩的愉快,謝謝!
寫河南風景范文(16篇)篇十六
八里溝就是河南的旅游景點。
八里溝聽起來有八里,其實卻有十六里,分為上八里和下八里,共十六里。
下八里有許多美景。下八里的桃花灣瀑布十分壯觀,就像巨人走的大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又一層,很多人都拿著水槍踩在大石頭上玩。看著壯觀的瀑布你會覺得水源就是從哪來的、流到哪里?這個瀑布設計稀奇、簡單,只有一座高墻隔著兩邊的水,一邊深一邊淺形成了瀑布。一共有五層“樓梯”,在第五層有一個索橋搖搖晃晃,過了索橋有家旅館叫“馬武居”。
真是“相看兩不厭,還有八里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