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來規劃和指導教學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一
1、知識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會按一定標準來分類。
能用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課件學具。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間,想不想去看看?
這是淘氣的房間,這是笑笑的房間,你想說點什么?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淘氣整理房間。板題:《整理房間》。
1、都說笑笑笑房間整齊,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學習她的好方法來幫淘氣整理好嗎?生:好!
2、看看笑笑房間里都有些什么?這么多東西,她是如何擺放的?
3、你知道她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嗎?仔細想想他們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類:服裝類、學習用品類、玩具類)。
4、我們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類一類來擺放的,分成了“玩具類”“學習用品類”“服裝類”。這就是:分類。
例如:這個是鉛筆,學習用的,所以放在學習用品類。
2、看看這是什么?應放在哪一類?為什么放在這一類?
(襪子、玩具熊......)。
師:現在淘氣房間的其余物品都在你們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學請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貼在哪一類?為什么貼在這一類?準備好了來站隊,把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類貼好。
5、我們來看看淘氣的房間中每一類都有哪些物品?(生讀)。
6、經過你們的整理,看看淘氣的房間變成什么樣了?
7、淘氣要用鉛筆該去哪一類找?玩具小汽車呢?
8、淘氣的媽媽又買來了故事書,放在哪一類?為什么?
9、冬天來了,媽媽給淘氣買了一條圍巾,應該放在哪一類?為什么?
10、現在你覺得分類有什么好處?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類也有許多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欣賞生活中的分類)。
1、今天學習了分類,幫淘氣整理了房間,你收獲大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2、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天的陽光之旅吧!
(1)一縷陽光:
你能按照會飛和不會飛來給下列動物分類嗎?
(2)光芒閃耀:
小組合作:你能給下列物品分類嗎?溫馨提示:
1、拿出學習袋里的學具,小組內說一說都有哪物品?
2、小組討論,你想怎樣給他們分類?說說你的理由。
(3)潛能無限:
請你給下列圖形分類。(形狀,顏色、大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收獲不少,用你智慧的雙眼和靈活的大腦去發現生活中的分類吧。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二
本節課是一年級學生認識分類的起始課,導入我設計了一個淘氣因為房間凌亂上學天天遲到,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他們的生活經驗更好的理解分類的好處和必要性。
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具有相同特征,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
在練習部分,由于一年級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有限,所以我先設置了一個小游戲,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進行放松,然后根據情景創設完成書本上的練習。
最后對本節課的只是進行拓展延伸,通過垃圾分類、超市物品的分類、馬路上對車的分類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真的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并讓他們談談生活中每一個分類的好處,再次讓他們感受分類的必要性,分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整節課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解決思考問題,讓孩子們學在感悟中,在應用中獲得,在順應學生經驗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學習智慧。
本節課的優點有:
1、創設情境貼合生活實際,便于學生理解分類的必要性,并且整堂課由情景串連,環節過渡自然。
2、把題目中的小動物作為獎勵,分發給孩子,然后通過游戲完成練習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游戲全員參與。
3、將生活熱點變成課堂資源,用心設計。
4、環節層層遞進,層次清晰。
需要改進的地方:
1、前半節課課堂學習氛圍不夠濃厚,部分同學走神,老師應該加強教學應變能力,適時調整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2、由于緊張,將課堂內容沒有完美呈現。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三
《整理房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52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并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為今后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蔬菜,水果,文具,服裝鞋帽等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注重學生的合作與互助,提供多項交流的機會,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好動,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游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3、小組合作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主動獲取知識的參與者。為此,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四)課外延伸,運用分類。
(五)互動評價,課堂小結。
第一個環節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課件演示。請看,通過動畫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并自然引出課題:“整理房間”。
第二個環節是: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說說如何整理房間,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討論后,我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后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四
3、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分類的重要性,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課堂中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可在具體實施起來卻不是很理想,今后還是要學習有關如何去引導學生很好的進行小組合作的一些好的方法。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五
《整理房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57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并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為今后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按一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整理分類,初步體會對物品的分類的過程就是尋找實物共同屬性的過程。
(3)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玩具、文具,服裝鞋帽等卡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游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人物是小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淘氣、笑笑,一下子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出“整理房間”問題。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1、活動一:觀察笑笑的房間
我讓學生來先觀察笑笑房間的物品是如何擺放的,在小組內暢所欲言,進行匯報,初步感知分類擺放物品的方法。
2、活動二:幫助淘氣整理房間
接著讓大家幫助淘氣整理房間,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后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3、我適時地教育大家以后要養成自己動物整理房間的好習慣,做一個勤快的好孩子。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有相同特點的物品可以歸為一類,初步感受分類、學會分類。經過前后兩個畫面的對比,使學生切身感受分類的重要性。
第三個環節是: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活動一:認一認
“淘氣要請同學吃水果,你能幫他分一分嗎”?(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哪些是水果類,哪些是蔬菜類,認一認,說一說。(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產生親近感,提高學生分類的興趣。本環節的目的:通過認一認、分一分,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活動二:涂一涂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淘氣和他的同學邊吃水果邊看《動物世界》的情境,出示各種動物的課件,先讓學生講講動物的特點,并模仿動物行走,然后再來進行分類。通過模仿動作,學生自己就把動物分成了“會飛的和不會飛的“兩類,讓學生給會飛的小動物涂上喜歡的顏色。學生邊說我邊在白板上把分類和涂色完成了。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類。
活動三:辨一辨
本環節我設計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和淘氣的媽媽一起做游戲,先發給每一位學生3個牌子,玩具,文具,服裝鞋帽。接著讓學生看課件出示的物品,你認為它是哪一類的,就把哪個牌子舉起來。
本環節的設計,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學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時候進行游戲,讓讓學生放松放松,體驗分類。又可在輕松愉快中鞏固了分類的知識,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外延伸,應用分類。
你能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教室里的人分分類嗎?
五、課堂小結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六
1、教學內容。
《整理房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52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并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為今后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蔬菜,水果,文具,服裝鞋帽等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注重學生的合作與互助,提供多項交流的機會,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好動,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游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3、小組合作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主動獲取知識的'參與者。為此,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四)課外延伸,運用分類。
(五)互動評價,課堂小結。
第一個環節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課件演示。請看,通過動畫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并自然引出課題:“整理房間”。
第二個環節是: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1、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說說如何整理房間,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討論后,我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后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七
《整理房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57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并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為今后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按一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整理分類,初步體會對物品的分類的過程就是尋找實物共同屬性的過程。
(3)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玩具、文具,服裝鞋帽等卡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游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人物是小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淘氣、笑笑,一下子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出“整理房間”問題。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1、活動一:觀察笑笑的房間。
我讓學生來先觀察笑笑房間的物品是如何擺放的,在小組內暢所欲言,進行匯報,初步感知分類擺放物品的方法。
接著讓大家幫助淘氣整理房間,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后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3、我適時地教育大家以后要養成自己動物整理房間的好習慣,做一個勤快的好孩子。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有相同特點的物品可以歸為一類,初步感受分類、學會分類。經過前后兩個畫面的對比,使學生切身感受分類的重要性。
第三個環節是: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活動一:認一認。
“淘氣要請同學吃水果,你能幫他分一分嗎”?(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哪些是水果類,哪些是蔬菜類,認一認,說一說。(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產生親近感,提高學生分類的興趣。本環節的目的:通過認一認、分一分,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活動二:涂一涂。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淘氣和他的同學邊吃水果邊看《動物世界》的情境,出示各種動物的課件,先讓學生講講動物的特點,并模仿動物行走,然后再來進行分類。通過模仿動作,學生自己就把動物分成了“會飛的和不會飛的“兩類,讓學生給會飛的小動物涂上喜歡的顏色。學生邊說我邊在白板上把分類和涂色完成了。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類。
活動三:辨一辨。
本環節我設計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和淘氣的媽媽一起做游戲,先發給每一位學生3個牌子,玩具,文具,服裝鞋帽。接著讓學生看課件出示的物品,你認為它是哪一類的,就把哪個牌子舉起來。
本環節的設計,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學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時候進行游戲,讓讓學生放松放松,體驗分類。又可在輕松愉快中鞏固了分類的知識,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外延伸,應用分類。
你能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教室里的人分分類嗎?
五、課堂小結。
文檔為doc格式。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八
(課標)指出,教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研究者、發現者,給學生搭建研究平臺,讓學生自由思考、探究、操作、發現,使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從中體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難點在于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本節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起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從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淘氣身上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我出示52頁的主題圖(一個房間里到處凌亂不齊的物品,有衣服、文具、玩具等)我簡單介紹畫面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房間的物品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臺和老師一起操作課件,進行分類整理。隨著共同操作,房間里各類凌亂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三)、實踐應用,延伸知識
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課本第53頁第2、3題,最后同學間互相評價,活動結束。
整理房間
文具 衣服 玩具
板書的設計,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學生通過板書就能縱觀全課,了解全貌,抓住要領,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充分發揮了板書在教學中的補充、滲透、強化、概括等功能。有效的顯示出板書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九
《整理房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一節實踐性的活動課,它是在學生較少的掌握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進行分類,最后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征進行分類,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學生在入學前早已對日常生活中的分類有了初步的認識,而這些事物同時又是學生十分熟悉與感興趣的。這樣在學習時,學生的興趣是濃厚的,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但學生對于“分類”的概念和標準比較模糊,有些學生雖學會了,但講不清依據,教師還應給予幫助,進一步訓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馬老師這節課教學觀念新穎,教學手段先進,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本節課馬老師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始至終,學生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馬老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起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在說說如何整理淘氣房間時,馬老師先讓孩子們獨立自主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得出結論,讓孩子們充分地參與到了學習中來。
3.體現“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的方法。這節課馬老師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親手整理房間,體會分類——去商場、市場等地給物品分類——給自己的物品分類——給教室的人分類,學生在活動中一步步地經歷分類的過程。
4.體現數學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分類,還懂得了“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道理,體現了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不足:
1.因為是一年級學生,所以馬老師應該注意課堂紀律的組織與管理。
2.結構安排合理,但時間把握欠妥。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
“王越,你看看你的房間,簡直就是一個小狗窩,還不自己來整理一下。”唉,媽媽又在嘮叨了。不就是整理個房間嗎?有什么難的,小菜一碟,不信,今天我就讓房間來個舊貌換新顏讓你瞧瞧。
二話不說,說干就干。于是,我蹬蹬蹬上了樓,來到自己的房間,一看,確實有點不堪入目。連忙走到自己的小棉被前,只見它就像條毛毛蟲一樣躺在那里,歪歪扭扭,真該疊一下了。我先把棉被攤平整,接著拿著左邊的兩個角向中間折去,然后右邊的兩個角向左邊的上面折過去,再把棉被折成像豆腐干一樣的正方形,最后把枕頭放在棉被的上面。瞧,這樣棉被就疊好了。現在我的小花棉被已經像個聽話的小姑娘一樣躺在我的小床上,它自己一定也很高興吧!
疊好小花被,來到我的書桌前。書桌被我攤得一塌糊涂,大書壓小書,鉛筆、橡皮到處放,一片狼藉。我趕緊把課外書一本一本排好隊,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就像一列列排得整整齊齊的小朋友。鉛筆、橡皮也放進他們自己的小家。隨后我拿來一塊干凈的毛巾和一小盆的清水,把毛巾放進盆子里浸濕,然后撈出來擰干。接著我用毛巾來來回回地給桌子痛痛快快洗了個臉。瞧,桌子立馬變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
我的房間我整理,現在房間煥然一新,變得整潔干凈。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心里美滋滋的,原來勤勞比懶惰更快樂!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一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整理房間,我的房間亂糟糟的,心想:“要整理到多久啊?”
我們要做的第一項任務是整理書籍,可我的書好多啊,要把一套的書找出來。我的作業書太多了,而且都迷路了,我有三四套作書,一套就七八本,所以我得把它們找到,并且要一本本的排好。我在我的窗臺上找到起步。又在抽屜里找到了日記大全,可看圖卻偏偏不見蹤影。最終我在媽媽房間的英語書堆里找到了我最喜歡的看圖寫話,所以我把我最喜歡的書放在我最好拿的地方,整理完畢,我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真方便啊。
我們的第二項任務是收拾玩具。我房間的玩具又多又亂,而且都是亂擺亂放。我要把玩具全部收拾好,并把它們放在盒子里。我把跳繩物歸原主,把我的樂高機器人放在一個盒子里,鐵卡放鐵盒子里,蛋蛋精妙放在另一個盒子里。
第三項任務是整理文具,就是把很短的筆丟了,沒水的筆也丟了,位置不夠放的就放柜桶里,直尺,鉛筆,彩筆,大頭筆,剪刀,全部分類好,啊,全部任務都完成了。
哇,我的小房間果然變了個樣子,亂放的玩具不見了,書本也學會排隊了。
我好累啊,我躺在我的小床上,心情格外好,下次我還要收拾房間。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二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整理房間。
1、教學內容。
《整理房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52頁的內容和相應的練一練。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理房間”是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活動——整理房間。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分類,學會分類,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并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觀念,進而為今后學習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分類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分類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的安排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會學生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5、教具準備:蔬菜,水果,文具,服裝鞋帽等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等。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始終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活動,注重學生的合作與互助,提供多項交流的機會,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好動,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有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分類、學會分類,享受成功的喜悅。
2、游戲教學法。以生動活潑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樂趣。
3、小組合作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主動獲取知識的參與者。為此,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我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過程,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三)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四)課外延伸,運用分類。
(五)互動評價,課堂小結。
第一個環節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精彩的課堂開端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課件演示。請看,通過動畫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并自然引出課題:“整理房間”。
第二個環節是:
(二)、結合生活,感知分類。
1、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說說如何整理房間,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討論后,我邊請學生回答邊在課件上演示,使學生一目了然,經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裝鞋帽進行分類。(出示整理后的畫面),能使房間顯得更加整齊。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三
整理房間正文:
溫州市建設小學一(5)班任煒今天,我看房里亂糟糟的,媽媽很忙在燒菜,我就自己悄悄地去整理自己的房間。先把床上的東西拿下來,把被子鋪平,再把被子放回去,然后把自己的睡衣疊好放到柜子里,再把桌子上的書按順序擺好。最后房間整理的`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我媽媽夸我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建議小朋友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投稿:xszw于-5-1219:03:48編審:)。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四
整理房間是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整潔與舒適,還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效率與心情。在長期整理房間的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下面將和大家分享。
第二段:制定計劃,分階段整理。
整理房間一次性完成可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我發現將整理任務分為幾個階段更加有助于有效的完成工作。首先,我會制定一個整理計劃,將房間分成幾個區域,然后確定每個區域需要完成的具體改善措施。接下來,我會將整理任務分解成每天或每周的小目標,逐個完成,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讓整個過程有條不紊。
第三段:分清優先級,保持思維清晰。
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東西需要決定保留還是丟棄,這時我們需要做出決策。我發現將物品按重要性或使用頻率進行分類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做出決策。我會將那些長時間沒有使用的物品放到次要位置,把那些經常使用的或有特殊價值的物品放在主要位置,這樣在后續整理時可以更加方便地判斷物品的價值與用途。
第四段: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
整理房間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并不是每種方法都適合每個人。我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嘗試了很多方法,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例如,我發現將物品按種類分類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我更容易找到需要的物品。此外,我還嘗試了保持每個物品都有固定歸位的原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找物品的時間,還能讓整理后的房間長久保持整潔。
第五段:定期整理與保持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整理房間不是一次性的任務,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習慣。我發現定期整理是一個保持房間整潔的有效方法。每周我會安排一段時間整理房間,清理垃圾、整理物品,這樣就可以保持房間的整潔與舒適。此外,養成幾個簡單的好習慣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每天起床后整理床鋪、定期折疊衣物等,這些小習慣的養成可以讓整理房間變得更加輕松、自然。
結尾段:總結。
整理房間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通過制定計劃、分清優先級、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以及定期整理與保持良好習慣等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有效地完成整理房間的任務。通過整理房間,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希望大家都能養成整理房間的好習慣,享受整潔有序的生活。
整理房間的說課稿(專業15篇)篇十五
整理房間,相信對你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吧!可對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我從沒在家里那么費力的真理房間。然而暑假作業中,老師布置的作業卻是整理房間,還要寫一篇體會日記,這對我實在是太難了,不過,不管怎么樣,我都要盡力去試一試,盡全力去試一試!
接著,我會向父母整理房間時的情景。然后,我先把桌子上的東西分別歸類,不要的`扔掉,其他的東西按照一定順序分門歸并,擺放整齊。然后,我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凈。接著我用同樣的方法整理衣服。接著整理床鋪。這些對我而言是輕而易舉的。很快我就全部做好了。
做完了所有簡單的活兒,我開始做一件費力的活,那就是拖地板。我先到水龍頭下接了大半桶水,再把拖把浸濕擰干。然后,我在房間里使勁地拖。拖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地板變得干凈明亮,我才住手不拖!
媽媽買好東西回來,看到這樣干凈整潔的房間,媽媽夸我:“靜靜,你可真懂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