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經常鼓勵學生多寫作文,通過不斷練習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些優秀的作文代表了不同風格和題材的寫作,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有關寫作的技巧和經驗。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一
要說起西安的兵馬俑,那可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跡了!俗話說:不去中國看兵馬俑,不算真去中國;不去埃及看金字塔,不算真去埃及。可見兵馬俑可以與金字塔相媲美,因此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就在這個五一的期間,我有幸去西安參觀了秦兵馬俑。
兵馬俑的規模真大啊!都已經發掘到了第四個俑坑了。其中第一個俑坑最大,里面全是武士俑,它們各個被制作的活靈活現,精神抖擻、昂首挺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騎兵俑更是威風了,身穿魚鱗般的鎧甲、足穿表面光滑的皮靴、手持著弓箭,準備出征。
據說,兵馬俑是秦始皇生前根據自己的軍隊配備,而制造的一模一樣的殉葬品。當初它們是有顏色的,而且色彩搭配的非常漂亮,并不像我們看到的灰灰的。只是因為兵馬俑被挖出來后,被空氣氧化,所以顏色都脫落了,變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真有些遺憾!
走出秦兵馬俑博物館,我贊嘆秦兵馬俑背后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二
1.魅力永定,神奇土樓。
2.魅力永定,土樓之都。
3.夢幻之旅,快樂你我他。
4.迷千年客家,戀一品土樓。
5.南溪樓,風云世界。
6.品人間方圓,賞客家土樓。
7.奇樓麗水,靈秀永定。
8.奇樓麗水好風光。
9.愛賞客家樓,永定等你來。
10.誠樸客家人,居世界奇葩。
11.方圓之城,南溪土樓城。
12.風光名勝,風土人情。
14.客家情濃,歡聚永定樓。
15.客家土樓,將神秘進行到底!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三
親愛的游客們,你們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桂佳磊,你們可以叫我“桂導”或“小桂”。你們現在乘坐的是去西安秦兵馬俑的列車,出發!
游客們,咱們現在已經到了西安,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城。咱們已經來到的聞名于世的秦兵馬俑景點。秦兵馬俑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觀光完秦兵馬俑贊嘆不絕,他說:“現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到中國。”我想如此高的評價足以說明秦兵馬俑的突出地位了。就在1979年10月,在此建立了遺址性博物館。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兵馬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去感受這著名的秦兵馬俑。兩個小時后咱們在一號俑坑集合。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我送大家三個字:長、嘗、常。第一個“長”祝各位老人長命百歲;第二個“嘗”祝大家嘗盡天下美食;第三個“常”祝大家笑口常開。上車啦,回家嘍!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四
來到了西安,我們計劃去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秦始皇兵馬俑。因此,我們坐車來到了展館外面的廣場。
來到了展館里,那里人山人海,游人如織,我們便請了位導游,給我們講解。聽導游說:“自1974年開始發掘的秦俑坑分為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他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組成部份”。一號坑的每件俑排成一列一列,件件英勇神武,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每隔四列俑都會有一面寬闊的土墻,是因為古代秦始皇想給兵馬俑蓋房子,許多年后,塵土倒塌,壓得兵馬俑“粉身碎骨”!所以,現在看到有完整的兵馬俑都是專家花了好幾年時間拼好、粘好的。
隨著導游的講解,我們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的俑比一號坑的高級一些,為:戰車、騎兵、弩兵混合編組的曲尺形軍陣。這里和一號坑同樣有兵俑、土墻、馬,而且每座俑坑的俑雕工精致,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毅力和智慧!
游覽完二號坑,我們便來到三號坑。三號坑為軍陣的指揮系統,是最小的俑坑,但里面的兵卻是最高級的。不過里面的兵俑磨損厲害,部分已經被壓成粉墨。旁邊有幾件保存得最好的俑和他們的青銅武器。這幾件俑當中還帶著淡淡的紅色,他們被放在真空玻璃展柜中,顯得特別珍貴!看到旁邊的武器,都是用青銅做的,武器中帶有青綠的痕跡,因為它經歷過千年歷史變化的滄桑!
秦俑坑的發掘,找到了兩千年前東方古曲寫實主義的雕塑藝術,兵馬俑與真人真馬相仿,生動逼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五
參觀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里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筑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致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于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筑。
客家的來歷。
要想真正認識土樓,不得不從客家文化說起。在福建這個朗潤明麗的南國花園里,除了它特有的亞熱帶風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數客家文化了。
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源地,相傳西晉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戰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避免戰亂而南徒渡江,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有別于當地原有居民,被稱之為“客家”,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演繹出一部屬于他們自已的獨特文化。
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的'地區。“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聽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夠的客家土樓及數不清的客家祠堂吧。
資料。
土樓屬于集體性建筑,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其造型大,無論從遠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其龐大的單體式建筑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在我們參觀的土樓中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余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余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從土樓這種民居建筑方式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從歷史學及建筑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一種既有利于家族團聚,又能防御戰爭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納下來。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風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六
到兵馬俑參觀已經是第三次了。但前兩次參觀已經過去多年,雖然沒留下多少印象。但景點還是那個景點,內容還是那個內容,講解還是那套說辭,所以也沒有多少參觀的興致,但由于帶著老人和孩子,人多需要照顧,我還是決定買票進去。
其實與前兩次相比,這次參觀也有不一樣的感覺。一是門票又比以前貴了很多,第一次來時好像是80元,第二次100元,這一次是150元。二是景區建設也比以前大了很多,連檢票的地方也和原來不一樣。相配套的商業服務場所增加了不少。
本想去找個導游講解一下,結果到那里一門,已經沒有了,說讓我們進里面再去找,但怕進里面也找不上,只好租了個電子講解儀。每臺儀器30元,比找導游貴多了。更可氣的是,走著走著,不是這個不響了,就是那個不講了,還有一個沒電了,弄得我跑了好幾趟,自始自終也沒完整地聽一遍講解。不過這次我來過兩次了,這次進來主要是給大家做好服務工作,外加業余講解,能讓大家高興我也就滿足了。
參觀兵馬俑,主要就是看三個兵馬俑遺址坑,一個珍寶館,還有一個環幕電影。第一次,我看個三個坑,看了環幕電影,但沒看到珍寶館。第二次來時只看了三個坑,其他都沒看到。這次我又看了三個坑,環幕電影由于正在升級沒有看到,難得的是終于看到了珍寶館,也就是陳放銅車馬的展館,也算不虛此行了。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三個坑的編號是根據發現的時候先后排列的。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筑,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筑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墻。墻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墻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筑。
一號坑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坑,呈長方形,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筑隔墻,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回廊的格局。現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后衛。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你會感覺歷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您帶進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在西面未發掘的地方,我們還看到了兵馬俑的修復現場。盡管沒有人員在工作,但能看到整齊的工作臺,看到部分修復后的陶俑在那里晾干,部分陶俑吊在工作架上。想到考古工作者要將那一片片陶碎片小地粘在一起復原,工作量之大,工作難度之大,精細度之高,真的是不容易。
二號坑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二號坑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平面略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它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與二號坑東西相對,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
珍寶館,顧名思義,是陳列主要珍寶的場館。而在秦皇陵珍寶館,主要陳列有兩輛大型銅車馬。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后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于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制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在參觀完兵馬俑博物館后,我們還驅車趕往麗山園參觀。麗山園其實就是真正的秦始皇陵墓所在地。綠化比較好,能看到了主要是秦始皇陵的封土,還有幾個小的陪葬坑。由于天色已晚上,加上大家都比較疲乏,只有我們三人去看了看封土,那幾個陪葬坑沒有去看,還是留著以后再看吧。
雖然是第三次去兵馬俑,但這次感覺收獲還是很多的。那宏大的兵馬俑場面,讓我從心底里得到了又一次震撼;那一個個做工精細,表情豐富、形態各異的陶俑,讓我的心靈得到又一次凈化;那精致的銅車馬,絢爛的色彩,精湛的工藝,使我終于在第三次參觀時看到了他的真容。特別是能陪著家人一起來參觀,那種感覺還是與前兩次不一樣的。
看來,以后有時間還是要多陪著家人出去轉一轉,看一看,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下生活之美。
【本文作者:亦然(微信公眾號:品味多彩人生)】。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七
在美麗的四川,有一項絕無僅有,造福人民千余年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在先秦時期修建的,由于他實用精巧,直到今天,成都仍有80%的`水來自于這兒。他的歷史悠久,此規模之大,使用時間之長的水利工程在世界上也沒有幾座。它的主體由飛沙堰、寶瓶口和魚嘴組成,其原理復雜,工藝超前,規模宏大,堪稱“世界奇跡。”
飛沙堰的兩個河床一高一低,低的通往成都,高的通往長江,這樣在缺水期能首先保證成都的用水,在前面的分支流,有道從山里挖出的道,這樣在洪水時也不會淹沒成都,這個就是寶瓶口。在前面,還有一道形似魚嘴的峽口,在那兒有一條急彎道,把水里的沙石都卷起來,在離心力和慣力的作用下,沙石通往外江,江水通往內江,飛沙堰也這是個道理。
站在江邊,看著浪花翻滾,我心中不禁想到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江邊辛勤勞動,李冰父子用智慧建造這座都江堰。都江堰真不愧是世界級的水利工程呀!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八
夏令營的最后一天,我們小記者跟著導游來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展覽館。展覽館內陳列著許多從陵墓中挖掘出來的器具,還有一些被人摔壞的兵馬俑。這些兵馬俑被摔壞是因為陵墓周圍有村子缺水,當村民找水發現兵馬俑后認為這些兵馬俑會給他們帶來災難,于是把小部分兵馬俑摔壞了。
當我們來到放置兵馬俑的大坑是,看見坑內的兵馬俑形態各異,有的牽著馬,有的拿著長矛,有的半蹲著……坑內的兵馬俑排列得很有序,大多都身著鎧甲。看著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讓我不禁開始幻想秦始皇帶兵打仗的情景……坑內氣勢磅礴的兵馬俑足以說明秦國的`富有,也讓我們看到了帝王的地位崇高。秦始皇當年結束了七國混戰,統一了國家,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這些功績不得不讓我們佩服。
坑邊的游客紛紛拿出相機將坑內的兵馬俑拍下來,將這些景象一直存儲,讓自己能永遠記住這氣勢磅礴的兵馬俑。
我希望大家能來這里看看,多了解歷史,讓自己能感受中華文明的悠久,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九
今年是30,我又活了一百年,這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全世界都已成為社會主義。中國早已成為了經濟與科技最最最發達的國家了。
我花了二百億人民幣買了一架時空機。我將要到時空中去旅游了。可法律上規定只允許穿越到以前,不允許向未來時空走去,否則將處于絞刑。我開始穿越了,由于我不精通駕駛技術。一下子就到了幾百萬年前。我看到的權全是高山,大樹,火山不停地噴發。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覺得后面有許多眼睛盯著我,他們在議論:”唉,這家伙應該活烤呢,還是煮呢?”我一聽嚇壞了,把馬力拉到最高,以超火勢行駛。也就這樣,我不小心撞了一顆星星,使它偏離了運轉軌道,直向地球飛去,這造成了恐龍的滅絕,也許這就是想吃我的報應。
我又向古代飛去,在機上,我隨意打開了我用二十元錢買來的《三國演義》。由于剛才我把機上的窗子撞壞,不小心把這本書掉下去了。最后被一個叫諸葛亮的人拾到了。他把這本書全背出了,這使他成了有名的軍師,百戰百勝,因為他早已知道未來的一切。咕~~咕~~我肚子餓了,我打開包,看見里面一個蘋果腐爛了,我便把它扔下去,這打擾了正在用心看書的牛頓,蘋果掉在他的頭上,這使他大發靈感,發表了“地球引力學說”。
我這次穿越時空中,已做錯了三件事,這是法律不允許的。地球時空站把我告上了法庭,處罰我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來到惠州十五小學四年級五班學習,希望我在這里能夠進行深刻的反省。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
中國文化遺產有很多,比如:”有蜿蜒的長城,有雄偉的故宮,還有頂天立地的泰山。“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既高大又有氣勢的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在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傭考古隊開赴發掘現場,隨后,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的師生也前來支援。經過很長時間,他們在965平方米試掘方內清理出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馬24匹,木質戰車6乘和大批青銅兵器、車馬器。又在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后:”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兵馬俑一共分為4個坑,為1號坑,2號坑,3號坑,4號坑。一號坑最大,一號坑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相間的主力軍陣。1978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形1976年發現,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2號坑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3號坑同2號坑一樣,一,二兵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1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鉆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后,編號為3號坑。4號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兵馬俑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有那不畏危險的軍士俑,有那魁梧的立射俑,也有那跪在地下的跪射俑。”但我最喜歡的是那普通的武士俑,因為他最勇敢,我非常喜歡他。
我喜歡兵馬俑,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看一看。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一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一號俑坑呈長方形,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6000多個兵馬俑,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站在高處鳥瞰,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構成一個行止有序、進退有據、組織嚴密、固若金湯的軍陣編列。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多,個性鮮明。仔細看,那些頭戴鐵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將軍俑,而那些身著鎧甲、足登長靴,右手執兵器的就是騎兵俑。看他們神態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有機會話一定要去秦始皇兵馬俑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雄偉氣勢。
點評:小作者開頭簡潔兵馬俑的位置,接著依次介紹兵馬俑的性質、影響、規模、種類,結尾總結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主題突出。同時,運用數字把兵馬俑規模宏大寫得很具體;運用描寫,把兵馬俑將軍俑和騎兵俑寫得很形象。
說起世界遺產,我首先想到的是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于今陜西安市臨漳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車、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先后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卡,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1974-1944年在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車100輛,戰馬100匹,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這些兵馬俑還真是,惟妙惟肖,精妙絕倫啊!
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二
到兵馬俑參觀已經是第三次了。但前兩次參觀已經過去多年,雖然沒留下多少印象。但景點還是那個景點,內容還是那個內容,講解還是那套說辭,所以也沒有多少參觀的興致,但由于帶著老人和孩子,人多需要照顧,我還是決定買票進去。
其實與前兩次相比,這次參觀也有不一樣的感覺。一是門票又比以前貴了很多,第一次來時好像是80元,第二次100元,這一次是150元。二是景區建設也比以前大了很多,連檢票的地方也和原來不一樣。相配套的商業服務場所增加了不少。
本想去找個導游講解一下,結果到那里一門,已經沒有了,說讓我們進里面再去找,但怕進里面也找不上,只好租了個電子講解儀。每臺儀器30元,比找導游貴多了。更可氣的是,走著走著,不是這個不響了,就是那個不講了,還有一個沒電了,弄得我跑了好幾趟,自始自終也沒完整地聽一遍講解。不過這次我來過兩次了,這次進來主要是給大家做好服務工作,外加業余講解,能讓大家高興我也就滿足了。
參觀兵馬俑,主要就是看三個兵馬俑遺址坑,一個珍寶館,還有一個環幕電影。第一次,我看個三個坑,看了環幕電影,但沒看到珍寶館。第二次來時只看了三個坑,其他都沒看到。這次我又看了三個坑,環幕電影由于正在升級沒有看到,難得的是終于看到了珍寶館,也就是陳放銅車馬的展館,也算不虛此行了。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三個坑的編號是根據發現的時候先后排列的。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筑,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筑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墻。墻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墻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筑。
一號坑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坑,呈長方形,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筑隔墻,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回廊的格局。現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后衛。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你會感覺歷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您帶進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在西面未發掘的地方,我們還看到了兵馬俑的修復現場。盡管沒有人員在工作,但能看到整齊的工作臺,看到部分修復后的陶俑在那里晾干,部分陶俑吊在工作架上。想到考古工作者要將那一片片陶碎片小地粘在一起復原,工作量之大,工作難度之大,精細度之高,真的是不容易。
二號坑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二號坑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平面略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它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與二號坑東西相對,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
珍寶館,顧名思義,是陳列主要珍寶的場館。而在秦皇陵珍寶館,主要陳列有兩輛大型銅車馬。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后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于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制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在參觀完兵馬俑博物館后,我們還驅車趕往麗山園參觀。麗山園其實就是真正的秦始皇陵墓所在地。綠化比較好,能看到了主要是秦始皇陵的封土,還有幾個小的陪葬坑。由于天色已晚上,加上大家都比較疲乏,只有我們三人去看了看封土,那幾個陪葬坑沒有去看,還是留著以后再看吧。
雖然是第三次去兵馬俑,但這次感覺收獲還是很多的。那宏大的兵馬俑場面,讓我從心底里得到了又一次震撼;那一個個做工精細,表情豐富、形態各異的陶俑,讓我的心靈得到又一次凈化;那精致的銅車馬,絢爛的色彩,精湛的工藝,使我終于在第三次參觀時看到了他的真容。特別是能陪著家人一起來參觀,那種感覺還是與前兩次不一樣的。
看來,以后有時間還是要多陪著家人出去轉一轉,看一看,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下生活之美。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三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而其中我們中國有眾多聞名于世的古跡,每一處古跡都有悠久的歷史,他們全都十分壯觀,規模宏大。
千萬個古老的遺跡中,兵馬俑是為數不多的人俑壯陪葬品。他們是用陶瓷燒制后上色的彩色陶俑制作,全程用時39年。秦始皇陵位于驪山之北,兵馬俑坑則是它的陪葬坑,位于陵墓東邊1。5公里處。在1974年3月,當地農民在打井時發現了破碎的人俑,經挖掘,考古隊讓他重見天日。陶俑也分種類,主要是士兵與軍吏,軍吏分高、中、低三等,士兵有路射俑、立射俑、軍士俑等幾種人俑,他們手持長矛,這位師陳謀、短劍、弓弩等幾種青銅武器,身上的鎧甲變化多樣,人俑的年齡、表情、身高都各不相同,他們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傳奇的色彩。
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在他死后,丞相李斯主持著陵墓的建設,大將章邯監工,修筑用時39年。后來項羽攻入關中,破壞了陵墓,兵馬俑也在劫難逃。
我想李斯一定希望秦始皇走的安好,才這么用心建造陵園,我希望這一個個人俑能守護住秦始皇陵,盡管他們沒有生命,但是它們的傳奇一定能賜予人俑神奇的力量。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四
同學們,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十七個朝代,真所謂文明古國!而且每個朝代都有一些瓷器、建筑等。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西安的兵馬俑。
西安在古代稱為長安,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起點就在這里,所以,這是眾代兵家比爭之地。它和埃及的開羅、意大利的羅馬、希臘的巴比倫合稱為“世界四大古城”!兵馬俑這是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為他父親修建的,這是遵照他父親的遺書上說的,說要讓眾多步兵陪著他,但不能讓活人去,所以,秦二世用銅兵、銅馬車,來代替他父皇所說的。現在,它已形成以航空、鐵路、公路為主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全市公路里程3413.61公里,有5條國道和12條省道經過市域。目前,西安至臨潼、至銅川、至寶雞及臨潼至渭南的高等級公路已建成通車。使西安成為連通省內及西北、中原、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橫跨亞歐大陸的鐵路線從西安市區穿過。西安國際航空港咸陽機場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80多條。
兵馬俑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驪山北麓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那是在1974年2月,農民在打井時,掘出了一輛完整的銅馬車,報告給文管局。當時,文管局還沒有重視起來,后來,農民又在旁邊掘到可一些銅武器,文管局這才重視起來,派人去大量挖掘,一下子掘到了三個大型的兵馬俑坑,每個約三公頃。
這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世界為之震驚,一些外國紛至沓來,來看望這個轟動全世界的奇跡。那些外國看見這兵馬俑,贊揚不已。被眾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現在,兵馬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遺傳名錄,每天接待游客進十萬余人。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五
二十二世紀它是一個科技非常發達的一個世紀,當然也有我的功勞,我就是這個世紀的科學家,這個世紀里有能飛入太空的汽車,還有你能在水上行走的鞋子,當然那不是最好的發明,最好的發明當然是電腦住宅。
電腦住宅里有成千上萬條系統來操控這座房子。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我發明的這座房子。首先,門外有個風向桿,它能檢測出室外的溫度,之后傳送到電腦里,然后,電腦就會給房子設定一個最舒適的溫度,大門上有有防盜系統,如果有壞人闖入就會自動報警,里面還安裝了指紋掃描,會給你的房子加把鎖。因為不只有一個安全系統,還有一個人臉識別系統。走到客廳,沙發上會有一個按鈕,點擊那個按鈕,就會自動出現一個選擇屏幕,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家庭用品,只要你點擊那一張照片,就會出現那件物品。
下面,來到廚房,那里面有琳瑯滿目的美食圖片,可以讓電腦發出一個訊息,來專程教你。還可以使用速成方式,就會馬上出現那各種各樣的美食。走到臥室里面有一張高級床,那一張高級床的旁邊有一個頭盔,戴上頭盔,那張床就可以按照你的想法來調節高度,如果你睡著了,頭盔就會把訊號傳到電腦上,電腦就會自動把燈關上。這還不止,電腦會自覺地幫你整理家務。走到衛生間,里面有一個馬桶,在你上完廁所,就會自動為你沖洗。
叮鈴鈴,原來是一場美麗的夢,我想不久之后一定會實現的。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六
1.好客之樓,永定土樓。
2.畫中家園,客家故里。
3.建筑明珠,畫中家園。
4.建筑明珠,溫馨家園。
5.建筑奇觀,溫情家園。
6.建筑神話,精彩生活。
7.錦繡中華之福建永定樓。
8.客樓風情,度假桃源。
9.客樓文化,源遠流長。
10.客鄉秘境,發現之旅。
11.客鄉秘境,發現之旅。
12.浪漫土樓游,溫馨永定情。
13.了解客家樓,走進永定來。
14.臨水土樓,向陽客家。
15.魅力土樓,客家樂園。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七
提起古代文明,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古埃及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世界奇跡金字塔作文。許多地方就是連現代文明也不能對它作出完滿的解釋。現在仍有許多人在研究它探索它。它是古代文明的一塊豐碑,高高地聳立于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中。
這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究竟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古埃及流傳著一種宗教迷信的說法:“人死后,只要保存好尸體,他的靈魂進入陰界就會復活。”過慣了紙醉金迷、窮奢極欲生活的帝王們妄想死后也能永享富貴,便下令死后尸體作防腐處理,填入香料,長久保存,稱為“木乃伊”。金字塔就是存放木乃伊的陵墓。金字塔是一種方錐形的建筑物,因為它的外形很像漢語的“金”字,中國古人就把它稱為“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大大小小共70余座,都位于開羅南10~20公里的一片沙漠之中。至今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巨人般地矗立著三座金字塔,它們分別為第四王朝的'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祖孫三代所建,其中胡夫王的規模最大,稱大金字塔,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是金字塔的登峰造極之作。
據說胡夫是第四王朝(公元前2680――前2560)的奠基人、國王斯涅弗羅之子。他在位時.為了到另一世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征召30萬人,每批10萬人,三個月為一期,花了整整30年,終于建成了規模巨大,結構復雜的大金字塔陵墓。
2023年西安旅游第八大奇跡(精選18篇)篇十八
1.客家文化情,永定土樓行。
2.客家文化心,永定土樓情。
3.客家問世界,誰解土樓謎。
4.福建好風光,最憶永定土樓。
5.福建土樓,“筑”福天下。
6.福建永定土樓有我家。
7.福天福地福建土風土韻土樓。
8.古樓好風光,客家情更醉人。
9.觀神奇土樓,賞客家風情。
10.觀世界奇跡,感受別樣風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