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一
伯比、彼得和菲莉絲是三個可愛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善良的媽媽和一個十全十美的爸爸。但是,幸福的生活沒有過多久,他們家里傳出了一件噩耗:爸爸被人當做了“替罪羊”,被逮捕了。堅強的媽媽并沒有告訴孩子,他們搬到了鐵路邊,沒有任何怨言,愉快地生活。在那兒,他們認識了老先生站長珀克斯……他們用愛打動了老先生站長等許多人。
而最令我感到感動的便是“搶救火車”的故事。有一次他們在爬山之時,突然發現山體滑坡,堵住了隧道口,如果不及時不清理這些土石,將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于是,他們靈機一動,將女孩的裙子撕成條兒,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做了三面旗子,在火車到來之時,拼命搖擺,最終拯救了這列火車及乘客……最終他們等到了爸爸的回歸。
伯比、彼得和菲莉絲是三個普通的孩子,但他們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從貧苦的生活中發現了許多可愛的事物,他們用愛感動了別人,用自己聰明的義舉拯救了火車;他們善良、樂觀、友愛,活得十分幸福快樂。而現在許多人過著奢侈的生活卻抱怨自己很孤獨很寂寞,許多孩子深受寵愛卻埋怨自己沒有自由沒有愛。就說我吧,這段時間上課總喜歡神思妙想,做作業也馬馬虎虎。媽媽發現后張口就批評,我大聲叫:“煩死啦!”立馬就皺起眉頭,耳朵一捂,主動“屏蔽”,把媽媽氣得兩眼發黑,七竅生煙。我討厭挨罵被批,我討厭一堆的作業讓我沒有時間去看我喜歡看的書……我埋怨自己的生活不美好,卻從不反省自己的行為,不去珍惜家人真摯的愛和老師的辛苦付出。
《鐵路邊的孩子們》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也是一本孩子們都應該讀的書。
它讓我學會珍惜,學會用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激身邊的一切事物,學會像伯比、彼得和菲莉絲一樣樂觀開朗、知足常樂。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二
付出愛,就會收獲愛。是的,只要人人都獻出愛,愛將灑滿人間,世界會變得和諧,人人將會互相尊重。
他們與老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珀克斯一起聊天,同站長交了一個知心朋友。
羅伯塔是最會體諒人、善良、富有愛心的女孩兒。當爸爸被抓走,媽媽非常傷心,羅伯塔就在心里不斷說:媽媽心里難受,我就不提起爸爸;媽媽心里難受,我就不提起爸爸。在吉姆受傷的時候,羅伯塔留下來照顧他,陪他戰勝黑暗和恐懼。當船失火了,羅伯塔和弟弟妹妹同心協力進入船倉救孩子。羅伯塔帶著弟弟妹妹幫助俄國人打聽妻兒下落,防止了一場大車禍……羅伯塔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愛,這個普普通通的字,卻蘊含著溫暖、新情、友情。簡單的字,讓人聽了,卻倍感開心,看了賞心悅目。
在生活中,我也努力用心去愛世界,愛一草一木,愛一人一物,我希望能使世界更美好。
一次,我在家門附近發現了一只流浪貓。昨晚下了一場雨,它顯然被淋了,還縮著身子瑟瑟發抖。我天生對貓毛過敏,只要接觸貓,我就會直打噴涕。此時,這只貓不僅凍僵了,還無家可歸。我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我悟著鼻子,給了它一件舊衣服,一條魚和一碗牛奶,使它快快暖和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天,我最心愛的一支筆不見了,我心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突然,我聽到了喵喵的叫聲,我把目光轉向小貓,它用爪子指指墻角,好像要我看什么似的。我最心愛的筆!我愛憐地用手在空中做出撫摸它的動作。
生活中,只要你給別人一點愛,別人可能也會回報給你一點愛!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三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現在我們說:“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有一天伯比、彼得和菲利斯的爸爸被一個神秘人帶走了,悄無音訊。從此以后,他們的媽媽帶著三兄妹搬到了山上的“三煙囪”村去,雖然日子很清苦,但十分快樂。在山下,就是一望無邊的鐵路和火車站。伯比彼得菲利斯有一次在山上看火車時,發現有個巨石滾到了鐵軌上,他們三個人沖上鐵路想方設法用兩個女孩裙子上的紅色布料串在長樹枝上高舉揮舞,終于讓這列疾馳的火車停了下來,挽救了車上幾百人的性命。他們是多么機智,在關乎幾百人生命的危急時刻,在這班火車快要沖向墳墓的一刻,他們急中生智,居然想到用群子來做旗幟串在樹枝上揮舞示意火車快停下。他們是多么勇敢,在一列極速飛馳的火車正前方揮舞旗幟,正很有可能會被來不及剎車的火車撞得無影無蹤。而伯比、彼得‘、菲利斯卻不顧自身的安危,也一定要讓火車停住。這種自我犧牲,保全他人的勇敢精神正不是我們要學習、傳揚的嗎?這件事也讓他們找到了父親的下落,幾經周折最后與父親幸福團聚。
伯比、彼得、菲利斯做的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在1935年紅軍長征時期,紅軍的一個連隊在行軍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偷襲。這個連的連長率領連隊戰士邊打邊退,可又中了敵軍的埋伏。關鍵時刻,幾個戰士組成敢死隊,把敵人引上山,連隊才可以突圍撤退。可那幾個“敢死隊”的戰士卻寡不敵眾,倒在了血泊之中。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四
暑假的一個晚上,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樹梢,我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鐵路邊的孩子們》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伊迪斯內斯比特,他被公認為“英國兒童文學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巨星”,也是“20世紀兒童文學的偉大源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那三個孩子雖然爸爸不在,母親也很辛苦,家里條件貧窮,但他們依然很樂觀,盡力幫助安慰母親,還熱切地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最后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父親洗清了冤屈平安回來。讀到這里,我為有這樣一個好結局而感到開心。
這不禁使我聯想到了我自己,我也應該像三個孩子一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強地面對,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懂事的女兒,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體諒爸爸媽媽。
合上書,孩子們和母親的背影在我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五
漫步在一排排書脊之中,漫不經心地抽下一本書,呵!竟是《鐵路邊的孩子們》!在無數的書脊中,我就與它結緣,成為我成長路上的一道風景。
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跡,精美的圖畫,向我默默傾吐著一個故事:伯比、彼得、菲莉絲與媽媽在爸爸含冤入獄、家里一下子變窮的情況下,互相攙扶,互相勉勵。最后,一家人通過努力,終于等來了爸爸洗清罪名的一天。
伯比在弟妹都退縮的情況下,仍勇敢地站在鐵路上揮舞著裙子做的旗子。彼得被耙子扎入腳底也沒有哭……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扣人心弦。但他們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堅強。
堅強,在我的眼里無非是:打針不哭、被同學欺負也不鬧、被老師打了也不會掉淚……但是自從我讀了《鐵路邊的孩子們》之后,我對堅強的認識改變了。
沒錯,成長的路上,我要努力向前沖……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后感鐵路邊孩子們的讀后感篇六
帶著這些問題,我又重新溫習了一遍。終于發現了“貓膩兒”:原來這一切都源于兩個字:好心。好心使老先生幫助孩子們救了媽媽;好心使孩子們搶救火車、拯救輪船、幫助“獵狗”。沒有好心,也就沒有這本佳作,也就沒有繽紛多彩的世界。好心造就了這個天堂。
可是《鐵路邊的孩子們》只講了好心?我可不滿足于這點兒成果。于是我再讀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真相。
真相就隱藏在這個《臨時消防員》中:故事中的大叔平白無故揍了彼得一頓(至少在彼得心目中是這樣認為的),但彼得并沒有因此記恨。甚至當大叔的船著火時,彼得卻自告奮勇沖進火堆,救出了小娃娃和那一條狗,還積極參與了滅火。這一切為什么彼得要幫助“仇人”,而不是“報仇雪恨”呢?因為他很有錢嗎?不是?是因為他很強嗎?也不是。全是四個字:不計前嫌。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彼得并不采取措施,而是隔岸觀火。那么小娃娃和狗會被燒死,輪船會沉沒……就會給這個家庭給予滅頂之災,可見彼得的舉動多么重要。
現在,很多人都會為了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記仇,當對方有困難時便趁火打劫,落井下石,釀成大錯。我希望大家能放下恩怨,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