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心理心理篇一
我是一個非常好強的人,你要是信的話,就聽聽我的故事吧。
那是一個盛夏的晚上,我下樓去散步,碰見了我的原來的好朋友武文斌。我們倆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所以一見面便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毛毛,你能做幾個俯臥撐?”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沒等我說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來,一邊做,一邊還說:“我能做20多個,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剛說完不久,他便站了起來說:“一共做了25個,你也去試試吧。”我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作。要知道,我在體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個,便力不從心地敗下陣來,武文斌看了便說:“想不到你才做5個,我以為你多棒呢?!”聽到這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條縫,我真想鉆進去,但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個,我為什么不能呢?難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絕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練習的少罷了。對,我一定要努力鍛煉,超過他。于是,從那天開始,我便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撐,一天、二天隨著天數的增加,漸漸的,漸漸的,我一口氣能做30多個。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我已經能做40多個了。
一年很快過去了,還是在一個盛夏的夜晚,同一地點,我再次碰見了武文斌。我便先發制人,提出再比賽俯臥撐。他滿不在平地答應了。還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個。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著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對我說,你能做這么多嗎?現在該輪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個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鍛煉時所付出的代價,我便不由得為之一振,突然爆發出一種無名的力量,一口氣做了50個。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經看傻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緩過勁來,傻呆呆地問我:“你怎么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這得感謝你呀。要不是你觸動了我的好強心,我怎么會這么刻苦訓練呢,怎么能超過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著說。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一件事。
其實,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強,正因如此,所以我總能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一個好強的人。
心理心理篇二
上完了心理健康課——《做個快樂的人》,我心里還算踏實,比較快樂,因為我在往好處想:這節課,雖然有缺點,但還是有許多優點的,比如:通過實踐,對心理健康課的基本教學過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得到了史老師的肯定;在課堂上,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是我最為欣喜的一點。
在評課過程中,我又從史老師那里,學到了許多有關心理健康課的知識。
史老師首先給我們明確了心理健康課應該解決的問題:一、班級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二、交給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史老師這樣的提醒,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課所設計的內容,應該是來源于學生,回歸與學生,不是老師想當然。
史老師接著給我們講了如何來評價心理健康課。評價一節心理健康課,也遵循新課改的理念,如: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課以活動為主,尊重學生、體現主體性原則,教師的親和力要強等等。
史老師針對這一節課進行評價,肯定了優點:課前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分享行動的快樂;動物分組,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總體的設計比較到位,各個環節都有,還有課件制作非常精美。當然,還有許多不足: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不夠,有些環節不需在小組交流的,交流并浪費了時間,讓孩子們談煩惱還不夠深入,沒有將具體的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引導到位等等。
“我們老師,現在最缺少的還是方法。”史老師說。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在心理健康課上,我的經驗少,方法自然就少,有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打破砂鍋問到底,并給予方法的指導。
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值得欣慰的是,在課堂上,我極力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言,在這樣的寬松環境下,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有的說談古箏很煩,有的說寫作業煩,有的說帶了眼鏡煩……甚至在最后,我們班平時不舉手的幾個孩子還積極舉手發言,告訴大家自己在心情煩惱的時候,采用的方法。
這樣的課,可能由于我的和藹可親,孩子們并沒有做得端端正正,但我覺得孩子們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敞開心扉的,有老師說:如果讓孩子們在一間大教室里,分組席地而坐,讓場面多溫馨呀!心理健康課,讓孩子們放松心情,說出心聲,這是我應該一直努力的方向。
心理心理篇三
“浩天,外面可涼快了,快出來玩滑板吧。”星期天早飯后,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坐在寫字臺前寫作業,忽然,好朋友王健在外面喊了起來。
這個王健,這么早就出去玩,肯定沒有完成作業。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老師批評他很多次了。
“這個時候出去玩,媽媽回家后,如果發現我沒有完成作業,說不定會把我的作業本拋到外面去,然后大吼: ‘你一天就知道玩,再玩就別上學了,跟我到地里干活去!’哎呀,我的臉往哪兒擱呀,不行,還是先寫作業吧。”我輕輕地搖了搖頭。
“去吧,去吧,王健是你最好的朋友。他叫你,你不出去,他會不高興的。”另一個聲音在耳邊催促起來。
“浩天,你在孵蛋嗎,怎么還不出來?”王健喊聲更大了。我聽到他們滑板的滾動聲和歡笑聲。
“去吧,快去吧,外面那么多小朋友,多熱鬧啊,作業下午再寫吧!”想到這,我再次站起來。
“不行,不行!”我拍了拍腦袋,來到門口,對王健喊: “王健,你們先玩,我寫完作業再出來。
“好的,你快點寫。”不知誰回應了一句。
再次坐到寫字臺前,我感到渾身輕松,寫起作業來也好像“下筆如有神”了。
點評
玩是孩子的天性, 小作者為寫宏作業后玩耍坯是玩耍回粟后再寫作業而展開 “心靈的戰爭” 。通過“站起” “坐下” “再次站起” “再次坐下”,小作者形象生動地呈觀出內心的矛盾。最后,理智戰勝了貪玩的心理。
心理心理篇四
就在上一周的星期三的晚上,我們46班舉行了第一次心理班會。既然是第一次舉行這種活動,而我作為一個其中的參與者,在心理班會結束后也是有著非常多的感觸呀!
在這一次的心里班會活動中,我也為班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參與班級組織的節目,所以我也是很了解這次在心理班會上出演同學們的付出。早在心理班會舉行的一段時間里,大家都多多少少的拿出自己的空余時間來排練節目,而在我記憶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幾個同學才下課飯都沒有來得及吃就趕忙跑來進行排練了,讓我甚是感動。
同時,在這次心理班會中還有一些一直活動在觀眾席與舞臺中間的人,他們是節目的策劃者,布置場景的人,為這次活動去借場地的人,置辦活動所需物品的人等等,他們都在這一次的心里班會活動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演出開始之時,也是他們退場之刻。所以說,在這一次的心里班會活動之中,團隊的巨大作用就豪無保留的體現了出來,而我作為當時的一個參與者,此刻的旁觀者,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4班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團隊,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雖然大家平時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但等到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大家都能積極的發揮自己的力量。團體這兩字在此刻凸顯無疑,能夠看到這一點,我感到十分的高興,而這也是我在心理班會舉行之后所看見的。
其次,關于這一次心理班會的表演與內容,在我個人看來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一開場就是以個關于夢想的情景劇,而劇中也我們帶來有夢想與沒有夢想的人,他們以后不同的未來,以此來告訴我們要做一有夢想的人,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不要虛度自己的光陰。期間我們也做了許多的小游戲,與同學們進行互動,活躍了下班會的氣氛,讓大家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來參與這一次的班會活動,同時也有其他的各種表演,唱歌等等之類的。當然,表演之中也是有著一些問題,但我認為有問題是可以改正的,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舉辦這種活動,同學之間的協調性還不夠好。
最后,我也想感謝學姐與學長抽出時間來觀看我們的演出,還有來進行節目錄制的人員。
我想信,以后,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能夠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