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博物參觀優選題材博物館參觀記實用篇一
基地分會組織我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首博新館于2006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重文化遺產和當代建筑成就于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北京國寶薈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那里,我們不僅僅看到了歷代宮廷古瓷,還欣賞了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向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
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從戰國時代一向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當考究,筆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那里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五層的民俗文化展最貼近百姓生活,當我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那里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
老北京的結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70后的人感到新鮮。結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親儀仗隊、抬婚轎、抬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復又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
過年是中國的大節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了,從臘月二十三一向到大年三十每一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買年畫、貼對聯、祭灶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十分感激工會組織的這次活動,令我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禮貌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博物參觀優選題材博物館參觀記實用篇二
今天我們步行去中國濕地博物館參觀。
快到博物館時,遠遠望去,便有一個鵝蛋形的玻璃建筑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活像一頂星級大廚戴的廚師帽。那就是我們即將要參觀的中國濕地博物館。
大門前有一座小木橋,橋下流著淺淺的一層水,還有許多魚兒游來游去,水里還立著幾個造型奇怪的石雕。再往前走,便可以看到一個小噴泉,小木橋下的水就是從那里流出來的。
走進大門口,我們便來到了序廳,里面有許多仿造的場景,如:有名的紅樹林、西西伯利亞泥碳濕地、南美亞馬遜河流濕地、非洲維多利亞湖泊濕地、澳大利亞大堡樵濕地的復制場景。
接著就是中國廳,廳內隨處都有玩游戲的地方,不過這些游戲可和普通游戲不同,這些游戲會讓你在趣味中學到一些大自然的知識。
再走進去便可以看到一些部落的介紹和相關資料,如:北美印地安人的圖騰、中國北方的魚皮部落等。再往里走,便又是一個主題展廳:濕地與人類文明的起源。這里介紹了榮成濕地等。再往里走,我們便又到了一個主題展廳:遠古濕地·生命奇觀。這里掛著許多在濕地拍的鳥的圖片,有各種各樣的伯勞鳥、體態優雅的中白鷺、犀鳥等很多非常少見的鳥類。
然后我們就來到了西溪廳,西溪廳里介紹了許多事物,如:西溪捕魚、西溪民俗、西溪人家、柿基魚塘、農家烹飪、農家刮具。其中最另我感興趣的是農家烹飪,農家烹飪里西溪濕地居民最拿手、做的最好吃的菜有4樣,分別是:魚頭豆腐湯、清湯魚圓、爆炒黃鱔、咸肉蒸春筍。這些菜被罩在一個玻璃罩內,在玻璃罩上方用手觸摸每到菜,眼前的大屏幕就會出現每到菜的制作過程。
游玩了整個博物館,我們便到附近的草坪上去休息、吃東西、玩耍,直到下午2點多才步行回去。
啊!!!這次參觀真有趣,不但讓我十分快樂,而且還增長了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
博物參觀優選題材博物館參觀記實用篇三
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這一天——六月十三日,你也許奇怪了,這不是很普通的一天嗎,可是對于我來說卻不普通,因為今天我們年級要集體去市博物館參觀呀!
一進博物館,我們立刻被它的神秘所吸引。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欣賞著眼前的文物,一邊聽解說員姐姐細致地講解。這個新修建的現代化博物館收集了許多文物,可以讓我們很好地了解家鄉大同燦爛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恐龍展廳,一進門,我們就聽到了恐龍的吼聲,它們仿佛在搖頭擺尾地歡迎我們呢!恐龍是史前世紀的霸主,大同是山西省唯一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大同發現的恐龍化石分為兩類:食植物類恐龍和食肉類恐龍。這些恐龍有擁有驚人防御力的甲龍、兇猛的躍龍等,但一場空前絕后的災難令它們走向了滅亡。看完恐龍的“興衰史”,我們上二樓展廳參觀。
二樓展廳最壯觀的就是兵馬俑模型了。這里兵馬俑是東晉皇族司馬金龍的墓葬品。這些墓葬品在地下潛伏了近一千七百年,有成組的甲馬奇具裝俑、騎兵俑、武士俑、儀仗俑等,集中反映了北魏軍事和文化特色,是民族融合的體現。與秦始皇墓中的兵馬俑相比,他們實在太小了。但他們個個雕刻得活靈活現:將軍們氣度非凡,充滿自信;士兵們手持刀劍,威風凜凜,讓人心生敬畏!馬兒調皮地抬著一條腿,耷拉著耳朵的狗狗嘴里居然還叼著肉。看完兵馬俑,我們繼續往下走,“九層寶塔”是我們下一個參觀目標。“九層寶塔”上面密密麻麻地刻著一些精致的小佛像和武士,惟妙惟肖,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崇德尚武的文化。
不知不覺中,參觀結束了,這次博物館之旅令我大開眼界:從古代到現代,從動物到人類,從繼承到傳承,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偉大!
博物參觀優選題材博物館參觀記實用篇四
上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去博物館參觀的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振奮極了。我換上了最酷的裝備 ,準備出發。
烈日當頭照,來到博物館門口,我就有些受不了了!一條干燥的舌頭總盼望著下雨似的。
終于可以進去了,我似乎忘記了剛才那難受般的感覺,活蹦亂跳的,開心極了!我動瞅瞅,西望望,一.二樓無為就是一些民族風俗和歷史文化等,沒有勾起我太大的關注。直到我上到三樓參觀時,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連忘返了!你們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嗎?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
進到大廳,首先我眼簾的是那櫥窗內的東西。里面是戰士們的一些遺物。下面我就為你們一一描繪。
綿襖大衣-這是一件青黃色的綿襖大衣,它一經“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著那淡黃的綿花,我扒在櫥窗前,還可以隱約看到著上面許多的補丁。
水壺-著是一個年久上修的鐵水壺,在戰爭中,它曾經伴隨戰士們,一起上戰場,一起過生活。可惜,它現在是一個沒有用的水壺,它只能激起人們回想過去,留在人們心中。
柜子-這是一個破爛的用竹子編成的一個小衣柜,著里面曾經裝過戰士們那襤褸的衣服,可惜,戰士們現在已經不能再看到這伴隨他們一生的小衣柜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戰士們的遺物。
獎彰-這是一個用血汗所得來的功勞,它身上雖然有些漆已經脫落,那金黃里泛著暗灰,但它已經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們現在的老師,因為在它身上暗喻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明天再增輝煌!
戰士們的遺像-在最后一個櫥窗前,是戰士們那偉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自悲感,戰士們為了祖國美麗的明天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都不好好學習,這有些對不起他們。
這些都是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負。它讓我想起了戰爭時的那一幕,今天,戰士們的一切將成為永遠的豐碑,它會激勵人們好好學習,努力建設祖國,為祖國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館,它給我上了一節很好的思想教育課!它讓我重新振作,為自己的學習下苦功。放心吧!戰士們,祖國的新一代不會讓你們失望,我們一定會比你們干得更好!
戰士-我為你自豪!
博物參觀優選題材博物館參觀記實用篇五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這次社會實踐給我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干,在實踐中為自己的知識庫儲備更多的能量。
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增長了很多知識,是在增長中成長,但在實踐過程中,我也表現出了知識大量缺乏,只會書本運用而不會實踐運用等。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知識的海洋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后會更加珍惜在家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為今后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