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一
在寒冷的冬天,沏一壺暖茶,靠在窗邊,讀上幾頁書,抬眼就能望見湛藍的天空,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清澈透亮,無疑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今日我依舊翻開《鏡花緣》,悄悄地走進故事?!剁R花緣》是由清代李汝珍所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本書精華部分在前半部,講述唐代秀才唐敖因徐敬業造反而受牽連被貶落第,憤然與友人游歷海外各國,見證各地奇聞異事。作者借幻想社會中的美好事物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期望。其中黑齒國的故事讓我深有所思。黑齒國人人如其名,個個身黑如墨,包括牙齒,但同樣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引得唐敖等人驚嘆不已。他們的風俗是無論貧富,都以才學高為貴,不讀書為賤。在他們眼中,書要比什么寶物都更加寶貴。讀到此處,書中黑齒國人似乎不再那般丑陋,而是讓我若有所思。
回想起爸爸常對我說的話:“我少時的閱讀量可是你的十倍以上,我現在依然后悔當時沒多讀些書!”正是應了“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這句古話。
讀書的樂趣就好比躲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幻想著各種美好的事物,當得到新知識時又像已將美好事物收入囊中,變成了自己的東西。當陽光灑在書頁上,灑在字里行間,仿佛它也好奇你學到什么,你便會迫不及待地想與它分享、暢談。
只要體會到這些,黑齒國人對于書的貪婪便都可理解。牛角掛書、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也不足為奇。不為別的,只為在書中得到知識時的樂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延續,不論是對黑齒國人還是任何人,書都是比金銀更加珍貴的寶物。有句老話: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二
《鏡花緣》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擬寫200回,結果只完成了100回。這本書是李汝珍平聲最大成就。此書是他在古海州地區采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典籍,用心血寫成的。
《鏡花緣》描寫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歷各國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百花仙子在王母娘娘壽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被嫦娥和心月狐設計陷害,百花仙子被貶到人間受苦。唐小山便是百花仙子,她跟著林之洋尋父,直到小蓬萊山。遵父命改名唐閨臣,上船回國應考。唐閨臣二次去小蓬萊尋父未返。
書中唐敖等人旅行中見聞多出自《山海經》,《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說,其中也發揮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最大的優點在于作者運用了夸張、對比、勾勒等手法,寄托了辛辣的諷刺與批判。
全書中我記憶最深的是對女兒國的描寫。作者設計出了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反的觀念,女兒國中男女的角色與傳統的觀念完全相反。這段情節表現對女人的能力的肯定。而且被果王選入后宮,承受纏足、穿耳、責罰等種種磨難和痛苦的荒誕情節,對現實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給予了深刻同情。他還通過對各國風土人情的描述,批判了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等多種社會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贊揚和肯定。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三
這幾天,我接觸到了一本名叫《鏡花緣》的課外書,書中情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鏡花緣是清朝作家李汝珍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說。李汝珍,直隸大興人(今屬北京市),號松石道人。
書中所寫的前四十回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一行人游歷海外諸國的故事。而后來的四十六會寫的是才女們參加女子科舉考試的故事。最后四回寫的是起義軍如何攻破武則天,把江山還給大唐的故事。
起初,王母娘娘生日時,嫦娥和百花仙子打賭人間的百花是否會同時開放。后來嫦娥略施小計——讓武則天令百花開放。世界百花因受到人間帝王的指令,掌管各種鮮花的仙子不得不開放百花。于是,百花仙子被貶下凡間。
百花仙子被貶后,投胎到唐敖一家。這唐敖本是一位年過半百的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探花卻又因為和起軍反抗的徐敬業有交情,又被貶為秀才。之后,唐敖心灰意冷,也無心再考試了。于是,他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游歷海外,漂泊各國。
書中有幾處細節最使我難忘。一是路過黑齒國時,幾位女孩與多九公論書。多九公見對方只是孩子且都是女性,便開始掉以輕心。結果被女孩侮辱“問道于盲”。從這一節中,我覺得一個人不論怎么樣有才華,都不能驕傲自滿。否則就像多九公一樣,被人“問道于盲”了。
二是林之洋路過女兒國時被耳纏足,險些被女兒國國王招為“皇后”。多虧唐敖治河有功,女兒國國王才勉強同意唐敖將林之洋帶走。
在書中,我喜歡為人善良而重情義的唐敖;喜歡知錯能改的多九公;喜歡重情重義但并不唯利是圖的商人——林之洋。
《鏡花緣》是一本非常不錯的長篇小說,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讀一下。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四
《鏡花緣》是繼《紅樓夢》之后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
《鏡花緣》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則天稱帝,打敗了唐室舊臣徐敬業、駱賓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觀花,令百花嚴冬齊放。眾花神不敢違反圣旨,就齊聚皇家花園噴蕊吐艷。哪知違反了天規,被玉帝貶下凡塵成了一百個才女。眾花領袖百花仙子被貶到嶺南,托生為唐敖的女兒小山。唐敖殿試落第,心情沉悶,就隨妻兄林之洋泛海出游,經舵工多九公導游,觀覽了海外異國風情,看到許多奇人異事。后來進入小蓬萊,求仙棄世,一去不返。小山思父心切,讓舅父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回家,歷經磨難后終于找到小蓬萊,卻意外地在泣紅亭中錄下一卷“天書”,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跡。并遵照父親的意思改名為唐閨臣。
第二部分寫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紅亭天書上載得分毫不差。這些才女及第后,拜見宗師,連日飲宴,賦詩游戲,表演了書、畫、棋、醫、卜、星相、音韻、算術等,以及燈謎、酒令、斗草、投壺等,盡歡而散,唐閨臣也重返仙山。這時,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使文蕓,起兵反對武則天,一些才女也因姻親關系加入軍中,不少人殉難,終于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大陣,武則天失敗。后來唐中宗復辟,仍尊武則天為“大圣皇帝”,武則天又下新詔,宣布明年重開女試,并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社會觀點,對嫁娶、葬殯、飲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辦法。他還通過對各國風土人情的描述,無情地批判了好吃懶做、說謊、奉承、不學無術等多種社會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贊揚和肯定。然而,書中的一個更重要、更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婦女揚眉吐氣。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五
之所以特別列出封面和內文的畫師,是因為我從前也看過其他版本的《鏡花緣》,并沒有見過配彩圖的,但這一版首頁的繪畫長卷卻深得我心,是很漂亮的和風。為這彩繪,入手也覺得很值得的。
我初次知道鏡花緣,是在小時候去哥哥家玩,哥哥有本《鏡花緣》小人書,畫的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到海外游歷,在兩面國揭開兩面人后面的頭巾,看見了他們背后的猙獰面孔??吹教瓢酵咛庈f了數丈,當時不知道前面有他吃了躡空草的情節,還以為他是武林高手。當時看小人書時就覺得非常好看,可惜哥哥只有一本,故事就沒有看全,一直引以為憾。后來上了大學,在圖書館看見了《鏡花緣》小說,就馬上借回宿舍,一口氣讀完了。時間一長,對前面唐敖出海游歷印象深刻,后面的情節便記不清了。此次再與《鏡花緣》相逢,入手一冊,也算是我與此書的夙緣。
本書共一百回,前四十回和后六十回,內容雖有聯系,卻有很大的不同。
前四十回,才子唐敖官場失意,隨出海做生意的妹夫林之洋游歷海外,后六十回,唐敖之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轉世,后改名唐閨臣)出海尋親,與其他花仙轉世的才女們相遇,并共同參加武則天舉辦的女子考試之事。前四十回,由于角色人數較少,游歷主線清晰,讀起來還比較容易,后六十回,百花出場,人物繁雜,眾才女相聚言歡飲酒行令,琴棋書畫各展才華,難免令讀者眼花繚亂。豈止是才女相聚,分明是作者炫學。作者欲刻畫才女,倘若自己腹中欠缺才華,這文章是萬萬寫不出來的。作者不吝筆墨,極力描寫各才女之才華,如身在百花叢中觀百花齊放。
我曾在其他版本《鏡花緣》卷首見到胡適的文章,胡適很推崇這本書,尤其贊賞女兒國一段描寫,因其表達了作者的女權主義思想。鏡花緣提倡女權,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實屬難能可貴。前四十回借海外游歷諷喻世情,筆法諧謔,入木三分,此為文學評論界共識,在此就不多說了。此次我特地細讀了后六十回紛繁雜亂的百花相會之章,其實在后六十回作者也借書中人物之口,發表了一些頗有見地的議論和諷喻。如紅紅、亭亭在黑齒國女子考試中被一些關系戶擠下來而名落孫山,唐閨臣勸其到唐朝參加女子考試,紅紅、亭亭也擔心唐朝的考試是否也存在著不公平、找關系的現象。還有一處情節講醫治小兒驚風,李汝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驚風起源不同,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使用同一種藥物醫治,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可以說,鏡花緣是一本作者借故事闡述自己觀點的書。有些中國古典文學,作者意圖往往較為隱晦,但李汝珍借此書闡述觀點的目的非常明顯,有關論戰、觀點的篇幅幾乎多于情節。但有觀點并不等于說教,作者借鮮活的情節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暢快淋漓,讀之令人解頤,并無枯燥之感。
此書大力提倡女權,在當時不啻驚世駭俗,但作者難免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對女權的提倡還是不夠徹底。本書的`九十幾回講一群將領征討女帝武則天,連破武氏把守的四關,后來扶中宗上位,武則天退位為太后。百花中有一些女子為破陣玉殞香消,還有一些因為夫君戰死而殉身相從。因其有女子殉夫情節,所以我覺得作者女權思想還是不夠徹底解放。不過時代不同,以現代觀點作標準要求生活在清代的作者,未免太過苛求,作者見解獨到、議論精辟,已經走在時代前列,不少現代作者亦難望項背。
另外,作者寫女子參加考試,贊揚女子的才華,而對女帝武則天持反對態度,如唐小山改名唐閨臣,小說最后中宗繼位,武則天退位,又似乎為觀點自相矛盾之處。然而我以為,這是小說時代背景的局限,并非作者反對女子稱帝、從政,不然,作者又何以令牡丹轉世的陰若花回歸女兒國做皇帝,并且有三位女子隨之做了女兒國的大臣?破武氏四關的一段戰場描寫,風格與封神演義類似,失陷在陣中的將領,亦是失陷在酒色財氣之內,仍然諷刺的是人心的貪婪與欲望。作者身在清朝,女主名字改為“唐閨臣,意為仍是唐朝閨中之臣,我想作者也許是在隱喻反對清朝統治吧,畢竟清朝文字獄厲害,不能寫得太明顯。
此書作為文學作品,其效果可以用本書最后一頁的一段話來作結:作者之友有憂思之疾,讀此書時而解頤,時而噴飯,不久即愈。敢情這書能治抑郁癥?。啃那椴惶玫呐笥褌兌伎梢钥纯?。然后作者還有伏筆,暗示這本書沒完,還有下文,說只寫了一半,朋友就催他將這一百回先印出來,說他寫稿太慢,等全都寫完,指不定要到什么時候,寫多少先印多少。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沒聽說哪本書是鏡花緣的續集了。而且鏡花緣里一百位女子,也只是交待了一小部分的結局,一大半卻還沒有交代。不過未寫出來的那部分似乎也不是那些女子的結局,而是武則天作太后時第二次開女科考試的事情了。要說沒爛尾,有些女子的結局沒交代,作者本人都說還沒寫完;要說爛尾吧,也不對,因為女主百花仙子已經了卻塵緣,與劍俠顏紫綃棄世修行去了。所以,我猜是這部作品實際上已經完成,只是愛開玩笑的作者在結尾吹了個牛。
我疑惑了很久這本書為什么叫《鏡花緣》,取的自然是水月鏡花之意,但是我讀了很久并沒有覺得書里講水月鏡花。后來一想,大概是唐敖和唐閨臣父女都棄世修仙去了,所以塵世間種種富貴、種種磨難,如同鏡花一般,虛無縹緲。如有續文,說不定會叫《水月緣》呢。
另外,發現作者對名字里帶紫的女子很偏愛呢,顏紫綃、燕紫瓊、宋紫菱都是女中劍俠,英姿颯爽,來無影去無蹤。
此句令人一嘆。
鏡花緣讀后感鏡花緣讀后感六年級篇六
話說,這寶玉結束了人間一游之后,百花仙子似乎也按耐不住了。于是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時百花開放,觸犯了天條,被貶下塵世,然后就進入了“鏡花世界”。
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說家。說實話,剛聽到這個名字時,還以為是位才女,結果恰好相反??赡苓@就導致作者在當時那個腐朽而愚昧的社會中,對女子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芭訜o才便是德?!碑敃r女子普遍的社會地位正如此言所說。但在《鏡花緣》中才女可數不勝數啊。
蘇式蕙蘭織錦回文璇璣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字,讓人心煩意躁。但聰明細致的史幽探用七種顏色把文字區分開來,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組成數十首詩。史幽探,她滿腹詩詞歌賦,行詩如風,讓人敬慕。后來百名花仙轉世的才女相遇之后,闊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那番群英薈萃的場面,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當然,除了這百花爭放的熱鬧之外,還有許多怪異且有趣的國家。君子國的城門上的“唯善為寶”四個大字格外耀眼,顧名思義,善是君子國的寶貝。“耕者讓畔,行者讓路”的和諧景象也比比皆是。兩面國人那正如那“變色龍”,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親切的嘴臉;遇到沒錢沒勢的,就露出丑惡鄙視的面孔。女兒國應該是當時社會女子很向往的一個國家了吧!在那里“女尊男卑”的理念落實得十分徹底。男子在家洗衣做飯,女子在外騎馬打仗,別有一番韻味呀!
冥冥之中,緣由天定,石碑為引,鏡花水月,皆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