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回憶故鄉故鄉篇一
我不是在故鄉出生的,所以,我對我的故鄉四川,原本是一無所知的,也沒有產生什么感情。但是,就是那一次與故鄉的親密接觸,讓我印象更加深刻。
春意盎然,暖暖的春日就連四川冰冷的空氣,也消滅的差不多了,穿上安逸的小外套,走出家門,一邊看著還戴著白帽子的小山,一邊走向了去曾祖母的路。終于,走完了陡峭的山路,我來到了那里,如世外桃源般美麗,自然,一棟矮矮的舊房子里,坐著一位老太太,沒錯,那就是我親愛的曾祖母,她今年九十四歲了,已經年過古稀。但這歲數好像比不過春天的活力,從遠遠地遙望,曾祖母竟也帶著微笑,宛如春天的臉,那么慈祥,又那么有活力。走近了,房子里有種淡淡的稻香味兒,也烘托出了一片安靜與幸福。
郁郁蔥蔥的小山上趕趕牛兒、羊兒,那便是最美好的時光。還記得,有一次,有一只老羊,雖老,卻老當益壯,力氣跟牛一樣,那叫一個大,搞了半天,都不是我牽著羊兒了,而是羊牽著我走呢!
當田地里碧綠的波浪上鉆出一顆顆金色的小球,便是秋天到了。玉米熟了。看著那一顆顆金黃的飽滿的柱珠子,里面卻包含著滿滿的秋天氣息與長輩們辛勤的汗水。要是不小心被利刃般的玉米葉割傷了,也不必害怕,因為,還有曾祖母自制的神奇藥膏,她會給你的傷口上填充上滿滿的愛!
當太陽的第一縷光映入眼簾時,便又是嶄新的一天。有雞為你歌唱,太陽對著你微笑,這一天也必將美好無比。
已經一年多沒回故鄉了,開始懷念那森林里的一抹碧綠,那雞的歌唱聲,滿天閃閃發光的星星和一束溫暖的陽光,更重要的是我的曾祖母,她滿面春風的笑容;她舊而結實的拐杖;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眸和她娓娓動聽的聲音,都已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里,也時時刻刻在提醒我:那是我洋溢著幸福與愛的家風!
回憶故鄉故鄉篇二
仲夏的艷陽,遍灑在山莊上,暖暖的南風倦了疲憊的雙眼。突然,一聲長鳴震醒了我。我搖晃著從車上走到這思念已久的故鄉。
一看到這美麗的故鄉,我一路上的疲勞消失得無影無蹤。
來到爸爸兒時的小屋,屋里已破爛不堪。看到門口這無邊無際的原野,感覺心曠神怡。步入田野,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咦?是什么?原來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發出的清香。再看,到處都是小白菜、番茄、玉米、土豆、花生……還有許多農民在擺弄那片屬于他們自己的小田地。
走到那鄉間的小路上,有一種漫步在寧靜的天堂里的感覺,在這里走路,可以隨意地走,隨意地跳,隨意地跑。這里的田野里什么都是自由自在的,都是無拘無束的,一切似乎都有生命力。隨意地問一聲,好像旁邊的油菜花也會回答。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萎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這里的湖水清得能看見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用手輕輕一點,便從我的手指處輕輕漾開一圈一圈的波紋。用手輕輕一劃,后面的波紋追著我的手在嬉戲。
這美麗的故鄉,純樸的故鄉,可愛的故鄉,你永遠在我的腦海里!
回憶故鄉故鄉篇三
我的故鄉在山西黃土高原,那里的雪景雖沒有高山冰川的圣潔和壯觀,但卻別有韻味。
小時候老家的冬季雪特別多,既給人們增添了樂趣,也給生活帶來不便。如果早晨起來一片白雪,第一件事就是清掃庭院、門口及周圍路面的積雪,以給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如果積雪厚度達到數寸,庭院的雪掃起來足夠堆雪人了,可以堆成大頭娃娃、牛、馬等等,或坐或臥,再用廢燈泡或小炭塊嵌上眼睛,用紅蘿卜或玉米棒插上鼻子、用紅墨水、墨汁畫上眼圈、嘴唇。姥姥家的院子里有兩棵槐樹,是老舅在我滿月后栽下的,是它們一直陪著我成長,所以我很看好它們。在我的記憶中,總是有上樹掏鳥窩的情景……而如今它們恐怕早已年過古昔,蒼容滿面了。
上學的孩子們喜歡打雪仗、堆雪人,還喜歡在路邊的雪地里隨手寫寫畫畫,將內心的真情灑落在終冬不化的積雪上。孩子們又怕下雪。記得小時候生活困難,大家都穿布鞋,而且多數都是“大舅先出來看望老舅”(腳指頭露出來了)的漏風鞋。一到大雪天,從家里一路走到學校,多數人的鞋早已濕透,到了學校連烤帶暖好不容易干了,放學回家的路上又該濕透了,那時候很羨慕個別同學有雨靴。一個冬天下來,不知有多少孩子的腳趾頭,腳后跟,以及手背上都長了凍瘡,又紅又腫,晚上被熱炕一烤奇癢難忍,重者到了春天還會潰爛化膿,手指無法自由伸曲。
寒假或星期天下大雪,就是我們改善生活的好機會。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野鴿子、麻雀無處覓食,就會圍著村莊、院落盤旋。人們就會在院子里清掃出一塊空地,撒上糜子、谷糠,用拴著長繩的短木棍支起一個大篩子或是木板,人藏在暗處,待饑餓難耐的麻雀在一兩只膽大者的帶領下鉆入下面忘形地進食時,猛拉繩子,就會扣住或壓住幾只、甚至十幾只。把抓到的麻雀用廢紙一個個緊包起來,再用水蘸濕,埋進炕洞里的火灰中,過上半個多小時再掏出來,將燒成焦糊狀的紙和麻雀皮整體剝下,挖其內臟,再吃麻雀肉,那種肉香味比現在的韓國或巴西烤肉不知要香多少倍。還有一種辦法可以抓麻雀,那就是到了晚上,拿上梯子,爬到生產隊的大草垛上,順著一個側面摸索一遍,當手摸到小洞時,不能抬起手而是順勢捂緊洞口伸手探到洞底,如果有毛茸茸、熱乎乎的感覺,一把抓出來肯定是兩只麻雀。
只要冬天有了積雪,冬麥苗就不會被凍傷、來年春天土壤墑情就會好,麥苗會健康成長,春田能順利播種,收成自然會好一些。
彈指一揮間已經是十幾年過去了,不管經歷了多少艱辛,故鄉的雪記載了我童年的夢想,更承載了我對生活的期盼,留給我無盡的眷戀和美好回憶。
回憶故鄉故鄉篇四
我是一個從農村搬到城市的人,眼前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雖然生活在城市里比生活在故鄉的時間長得多,但我依然會想起在故鄉的那段時光。
我的故鄉在官溪留安,是一個十分清靜的小村子,樹木、花草、房屋……這些美好的事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到春天,村子就變得特別漂亮,小花綻開笑容,柳樹披上長發,大自然換上綠袍……除了這些,還有一樣東西使我印象深刻,它就是野果子。這野果子是自然生長的,它也許是大自然奉獻給我們的禮物。
說起野果子,我還有一次經歷–—夏天到秋天,是野果子成熟的季節,這時我們一家人就會出來摘野果子。到了山上,家人開始忙碌起來了,對于我這個沒有摘野果子經驗的人,只好讓媽媽教我了,我試著摘了十個,拿來給媽媽看,媽媽看了看,挑掉了九個有毒的果子。我拿著孤零零的一個好果子,而家人卻提著一大筐好果子。回到家后,我們把摘來的果子洗干凈后吃了起來,嗯—————吃著大自然奉獻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甜。
我一半的童年都在故鄉過,如果沒有在故鄉過,我的童年定會失了一半的快樂。現在的故鄉已隨著科技的發達,建起了軌道,不時有動車駛過,出行更加方便。而環境也有所改變,以前,人們總會把垃圾扔在路邊,日以繼夜,這里堆積如山,變得臭氣熏天。而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路邊再也沒有垃圾了,那些使我印象深刻的東西,至今都在,看來人們也一定知道,毀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村子定會丟失了美。科技正在進步,人們也跟著在進步!現在住在故鄉一定會更快樂!
回憶故鄉后,我覺得城里也不錯,不過,科技在進步,我相信,在未來,兩者一定會變得更繁榮、更昌盛、更美麗、更美好!
回憶故鄉故鄉篇五
我的家鄉在陜西,那里氣候干燥,我回家鄉的時候幾乎一直都是陰雨綿綿的。不像這邊熱的根火爐一樣。比方說,上個星期天,我的姑姑送來了一箱粘玉米,那玉米在陜西保存得好好的,可是一到這里馬上就餿了。上回我的叔叔來深圳,因為陜西太冷所以穿的是棉褲,可是一到這里,差點沒有把他熱死。
我的故鄉盛產柿子、石榴、蘋果、紅棗。西安有很多的古老建筑和奇跡,很明顯,他就是一座古城。有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半坡母氏系族遺址、碑林。這些景點中最好看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兵馬俑了。在那里不僅僅讓人驚嘆那里的兵馬俑,屹立在坑里,還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呢!要說我最喜歡家鄉的什么小吃,當然就是家鄉那美味的羊肉泡饃。只要從字意上理解,這個小吃的主要菜就是饃饃和羊肉,其實它里面還有很多的東西呢,還要配一點粉絲,這種獨特的吃法讓你很驚嘆。可是只要你吃一口就會過口難忘,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美味。把饃饃切成粒,配上羊肉是一種獨特的美味。把蔥也切成粒點綴在整個碗里。樣子很好看,不過就是缺少一點紅色。
上次我和我的姐姐一起去兵馬俑,順便到一家小餐館離去吃飯,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個小餐館,我姐姐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有西安的特產羊肉泡饃就行。按照這種說法,我們整個西安每一家餐館都和她的意。不過正好,我和姐姐一起出去絕對不會吃虧,因為我和他都喜歡吃那西安獨特的美味----羊肉泡饃。這羊肉泡饃最適合吃辣的人吃,每一碗羊肉泡饃里他都要放一點辣子醬或者是給一個小碟子里面裝著糖水泡過的大蒜,和辣子醬。那打算一經糖水泡過就變得更加美味,這樣就更秤砣熱乎乎的羊肉泡饃了。
好回味家鄉的“美味”。
我想吃過這道菜的人肯定會覺得非常的好吃,美味.
回憶故鄉故鄉篇六
自從在外求學以來,無論周末或假期,第一件事便是繞著村走一走、看一看,這似乎已成了一種習慣。就像小時候每次隨爸媽下地都習慣性的繞地走一圈一樣,那是爸媽就說我長大一定是個管事的。往昔的一張張畫面又一次從眼前掠過,是啊,又變了,雖不是滄海桑田,但足以使我認識到很久未曾走過了。
厭倦了城市的擁擠和奢華,此時踏著這泥濘的土地,聽著這此起彼伏的狗吠聲,雞鳴聲,心中說不出的踏實與溫馨。現在尋一方凈土,找一處清靜之所實在太難了。每次漫步必去磚窯,站在那高高的土堆上,俯瞰全村,記錄下每一次登高的風景,看著村莊一次又一次嶄新的容顏,總有種自豪感。走過磚窯,是大片的田地,農人們正在地里勞作。我享受著這滿田的春光,把思緒放空,就這樣漫無目的的走著,享受著。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土駭河畔爺爺的山楂林。
正是花開季節,那一簇簇,一叢叢的白色小花開的正燦爛。小小的花朵,薄薄的花瓣,潔白如玉,它不似海棠花的雍容,不似丁香花的清幽,山楂花是清瘦的,在嫩嫩的山楂葉掩映下,讓人有種清新,忘卻塵世的感覺。一陣風吹過,白色如輕紗般的花瓣隨風飄落,我不由伸出雙手去迎接著圣潔的精靈,有一剎那,我感覺自己又來到了童話的'世界。
記得以前村里是有很多山楂林的,但隨著歲月的流轉,各種經濟作物的到來,人們感覺種植山楂賺不到多少錢,山楂樹相繼被砍伐了,爺爺的山楂林卻依舊在這里,與土駭河相望,默默無語。山楂林是爺爺奶奶一生的守候,它見證了爺爺奶奶滄桑的人生,也見證了我的步步成長。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和爺爺奶奶去山楂地里勞作,春日和奶奶一開在山楂樹下種上地環,在山楂林邊種上山藥,黃瓜,豆角等。夏日跟著爺爺推著老式的大型噴霧器為山楂樹驅蟲。冬日里,會和奶奶撿拾爺爺修剪下來的枝條。最開心的是秋天,山楂快要成熟的時,爺爺會在山楂林里扎個簡陋的小棚子,我會和爺爺一塊看山楂林,爺爺會給我講好多好多的故事。等山楂熟了,出嫁的大姑,小姑就會帶著姑父來奶奶家,然后全家人一塊,扛上木梯,帶上竹竿,拿上圍兜和袋子風風火火,浩浩蕩蕩的趕去山楂林。有的爬上樹,有的用竹竿打,有的在地上撿,有說有笑,很是熱鬧。家人是不讓我爬太高的,所以我多是在地上撿山楂,時常會有被打落的山楂打在頭上,“邦”一聲,疼的齜牙咧嘴,但仍會開心的笑。想想我有多少年沒有摘山楂了呢!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吃山楂,吃一捧也不會嫌酸,那紅紅的山楂放到嘴里,那酸爽,怎一個痛快了得!而現在是萬萬吃不了這么多了,最多四五個牙齒就受不了了。爺爺奶奶會做糖葫蘆,爺爺做的糖葫蘆是遠近聞名的。那酸酸甜甜的問道此刻仍記憶猶新。我想這也是爺爺的山楂林得以保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吧。現在爺爺都七十出頭了,還會在冬日里趕集,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爺爺一度想把做糖葫蘆的手藝傳下去,可是爸爸、叔叔都不肯學。我想幾年以后,那遠近聞名的糖葫蘆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談笑里,這片山楂林也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吧?那么土駭河會是多么的孤寂啊!
撫摸著山楂樹那粗糙的枝干,看不出它的年紀。山楂樹啊,你還記得我嗎?我是那個在您的影中跳方格的開心果啊!我是那個栓個繩在您繩上蕩秋千的調皮鬼啊!我是那個在您身上翻上翻下的小女孩翠翠啊!你認出我了嗎?是啊,你怎么能認得出呢,我不再是那個整天嘻嘻哈哈的小姑娘了,我長大了,不再天真,不在調皮,不再做傻事。一陣風吹過,紛紛飄落的花瓣打了個旋落在我的身上,你一定是認出我了它在擁抱我,在親吻我。
土亥河的水還在無休止的流淌著,山楂樹也信守它的承諾,一生相伴。竟羨慕起他們的友誼來,如果有來生,我愿做一棵土亥河畔的山楂樹,帶著今生的記憶,永遠屹立在那里,緊緊相依。
回憶故鄉故鄉篇七
依稀記得幾年前在跟朋友談到三十歲時,腦子里閃過的一幕景象。溫馨潔凈寬敞明亮的客廳里跟心愛的人坐在沙發上,電視里隨意的放著些綜藝節目,廚房里飄來飯菜的清香。大約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后,窗外是碧藍的天空,玻璃上映出晴空的云彩。那時候大概以為這樣安適閑靜的日子便應該是三十歲以后的中年人應得的一種福利,在飽嘗了流離奔波之苦后終于停靠在一個寧靜祥和的港灣。為了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獻出自己一份應有的責任義務。
這樣的臆想在最初的幾年經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讀書的時候,偶然夢到跟一個喜歡的女生坐在自家客廳的沙發上。忘了電視里演的是什么了,只記得她半倚在沙發上,一只手隨意的放在我的肩上。后來再遇到喜歡的人,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想到和她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影該是怎樣一種情形。季節最好是在夏天,時間一定要在午后,穿著輕薄的衣衫,腳上隨意的穿著拖鞋,或者直接光著腳踩在干凈的木質地板上。
那時候大概是宮崎駿的動畫看多了,因此對夏日的午后有一種難言的親近感。最近兩年卻很少再有這樣的夢了,年齡越跨近三十,心中更多的是一種焦慮。為過往的傷懷,為將來的躊躇,而日子也像加緊了的發條,快馬加鞭的越過二十五沖向三十的終點。
也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處在社會的大轉型中,貧富的急劇分化,父輩的傳統保守,未來的變幻莫測,都使我們不自覺的產生一種對安全感的缺失。別人的榮譽成就使我們感到自己的一無是處,權貴榮華的炫富使我們義憤填膺,佳麗名媛的奢華讓我們望塵莫及,信仰價值的混亂讓我們迷茫不前。在這一條路上擁擠鋒行的人,沒有哪一個知道前方是對是錯。很多時候總是在問自己,為什么我們總是要是跟著別人的價值觀走,為什么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眼睛里,難道人生不應該是自己的`嗎?或許這只是一種自我的逃避,當我在外漂泊數年以后回到故鄉,面對著鄰里親朋,面對著塵世故鄉,才忽然發現人在這世上最難的原來便是回歸自我,跟著自己的心走。塵緣使你活在這世上屬于他的一份,塵緣也讓你背離自己從屬于大眾,而你真正的心聲和呼喚將永遠注定在喧囂的塵世里被掩蓋壓抑直至迷失。
多少遇見的人又分離消散,多少追尋的路又漸至迷途,我們曾經相愛卻渾然不知,我們后來重逢卻再非當年心情。那樣的夢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樣的人如今又在經歷著怎樣的人生。慣看人世風花雪月,飽嘗別離悲喜常情,究竟怎樣的人才是你的一生一世,究竟怎樣的風景能令你情有獨鐘。朋友的一句簽名“辜負了家人”,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你的心里到底藏了多少遺憾和心酸,你眼中的淚水究竟是苦澀還是甘甜。你把最美的嫁妝壓在了誰的箱底,你把回眸的微笑留在了誰的心間。過往的一切是否早已風輕云淡,未來的每一天要記得釋懷安然。
回憶故鄉故鄉篇八
我們這個村子里有一條河——黑河。在黑河中有著我們無數的歡笑。
在春天,河水清澈見底,水面上有一些魚在游,河蚌在水邊緩緩的走動,泥鰍在泥潭里嬉戲,小蝦在水里游來游去,多么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我們也不閑著,我們每年一到春天都要為魚缸里添幾條小魚小蝦和泥鰍。我們拿著網和魚餌到河邊,之后,我們就開始捕魚。我們把魚餌放在網里,然后再把網扔進河里。我們也都上岸玩去了。過了幾分鐘,我們都下去收網。我們把網都拉了出來。里面有好多魚,其中有泥鰍、小草魚。還有意外收獲呢,那就是小看魚,因為小看魚養不長,我們把小看魚都放了。
有一年冬天,出奇的冷,河上都結了冰,樹枝上被包了一層冰,一陣風吹過來,樹枝便嘎吱嘎吱響了起來。就連平日經常在村子里巡邏的小狗,也凍得回自己的窩了。
這么冷的天,也不能阻止我們出去玩。這時,天上飄起了雪花,一個個小精靈從天而將,來陪著孤獨的大地。我們來到了橋上,看見河上都結了冰。我們就到了河邊,找來一塊石頭向冰面扔去,冰面沒有裂開,石頭一下就滑到河的中間,我們這才安心的跑到冰面上去玩。我們找來一塊木板,坐在上面,在冰面上滑。或者是一個人蹲著,另一個人用手拉。尖叫聲、笑聲在河面上回蕩。而我呢!我用磚塊在岸邊上鑿出一個洞,想要魚從這里跳出來。我也不知道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大概是從電視里看的吧!我等了大半天,也不見有一條魚跳出來。
黑河,多么美麗的黑河啊。
回憶故鄉故鄉篇九
盛夏已經來了,樹上的知了吱吱地叫個不停,這叫聲把我帶回了童年,記憶也隨之打開,一同走進了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回憶故鄉,是飛濺的水花濺起的笑。
回憶故鄉,是梧桐樹下小小的愿望。
回憶故鄉,是雪地里我印下的足跡。
不久,我便離開了那兒,除了回憶什么都沒帶走……
故鄉的回憶是最為珍貴的,它就是我們記憶中最明亮的寶石,為我們帶來曾經的感動,還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回憶故鄉故鄉篇十
——題記
走的時候,依稀還記得故鄉是美麗的。我的故鄉是遙遠的農村,也許你們會認為農村毫無特色,平淡無奇。但在我眼里故鄉是美麗的。它是一棵淡綠的柳樹,是一縷輕悠的炊煙,也是一泓碧綠的清泉。
故鄉沒有的城市隨處可見的汽車,沒有大城市抬頭望不見頂的高樓大廈,更沒有繁華熱鬧的街市和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但它之所以令我難以忘記,是因為它的自然令我深深陶醉。
故鄉的美是天然的。走在故鄉的小徑上,總能聞到不同樹的香,總能看到不同大小的石塊。如果讓我用兩個顏色來形容大城市和農村老家的話,那么我會選擇紅色代表大城市,淺綠代表清新的農村老家。因為總有一天大城市將會繁榮起來,可農村不會,我更愛帶著質樸感的故鄉。
每每與朋友聊及故鄉,她總愛說:“其實啊,很不愿意看到家鄉變化后的模樣:以前的樹很多,現在看起來稀稀疏疏的,已不是曾經的清新葉柳;以前的小灌木叢葉子是那么綠,如今卻是微卷帶黃的;以前河流是那么清澈,而今確實渾濁不堪……”。朋友言語中滿是遺憾,為故鄉變化后的陌生感而痛心。
時過境遷,故鄉,你的美麗可還如曾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