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大學生鋼琴實踐心得篇一
自進入大學以來,鋼琴完全地成為了我生活的重心。每個星期我都要花大量大量的時間去練琴,每一天我都在算著自己完成了老師布置作業中的多少,每一刻我都準備好紙筆,好讓自己能在腦海中浮現不錯的旋律的時候,可以馬上把它記下來。雖然辛笛老師的鋼琴課會讓我們過得比其他同學更忙碌、更勞累一些,但是我們又確實從中學到了許多。
以前總是很羨慕那些會作曲的人。因為小時候爺爺老是在我唱歌唱得很激情的時候突然來一句“要唱自己寫得歌、彈自己寫的曲子才更有本事呢!”那時我就想,看著吧,我總有一天可以辦到的。可是過了很久,一直到上辛笛老師的課之前,我都從沒動手寫過任何曲子。第一次完成作曲作業時,最注意的問題、幾乎也是唯一注意的問題就是:怎樣把和弦的音堆上去。慢慢地經過不斷的練習,才會去考慮怎樣會好聽一些、加上一些和弦外音和技巧上的東西,如音階、琶音。以前寫一首曲子,都要醞釀一個星期,而且寫出來的往往是連自己都聽不下去。而之后是這個學期的師姐非常重視作曲的那塊,每一次都會給很多評價,然后再告訴我們怎樣作會更好些,加上辛笛老師偶爾也會聽我們的曲子并給與指點,所以很自然地,我們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我覺得這也是所有里邊進步最大的一項。我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過我覺得要是跟和聲課的內容進度結合一下會更好寫,比如這個星期和聲課講到無再現單二部曲,之后老師就要我們作一些發展型的單二部曲或對比型的單二部曲;如果是講到“動機”,就要我們寫一些側重那方面的曲子。這樣一來,我們在寫作上會取得更大的進步,而且會記得很牢,因為和聲課上我們剛剛學完方面的內容。
彈奏鋼琴即興伴奏那本書是我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每一次彈那個599或基礎教程彈累了,我就會彈彈那個即興伴奏當做放松。我覺得老師每個星期將幾類作業放一起布置是很好的,這樣,我們在練習時就可以交換著來,就不會感覺單一、枯燥。不過在即興伴奏上,我們除了能夠更快地把一首曲子彈熟之外,好像其他都好像沒什么進步的,我們就照著書一直彈,腦子里都沒去反應該用什么伴奏去配那個旋律,搞得人家問起“你跟辛笛老師學了挺久,即興伴奏應該不錯了吧?”時,我總是低著頭說:“我只會按照書里邊寫好的彈啊”。所以我覺得老師應該先教我們該怎樣去配那些歌的伴奏或對著書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左手要用那個和弦伴奏,雖然我們也勉強可以自己去知道一點,但沒有老師的引導,我們心里就會不確定,也很難會有那么自覺地訓練自己那一方面的能力。如果老師教會我們之后,要求我們去練習,之后讓我們形成習慣去反應旋律的即興伴奏就不同了。我覺得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一次地提高,我們學起來也會更有勁,更感興趣的。
挺長一段時間在彈599,雖然辛笛老師有別于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在授教中增加了挺多內容,布置的作業也比較多樣化,但他一點也沒有忽略我們基礎練習那塊,而且還特別重視,畢竟那是彈好其他的基礎啊。我們也清楚這點,所以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那些,經過不斷的努力,我覺得自己的手指比以前更靈活了一些,彈起曲子來也沒有那么容易出錯。不過我覺得老師應該多注意我們的手型和我們的觸鍵,雖然人多,不能細細地注意到每個人的問題,但時當我們分開檢查作業的時候,就可以提醒我們啊。
大學生鋼琴實踐心得篇二
我學鋼琴的目的是訓練右半腦,平衡雙手,靜養,娛樂、目標是花十年時間,考上業余十級、已學兩年了,和網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1、鋼琴是樂器之王,表現力無與倫比,所以,它無法速成,練琴很辛苦,得有心里準備、
2、基本功很重要,剛開始學習就要規范,否則事倍功半,并且糾正很麻煩、建議請鋼琴老師教、
3、最好每天都練、時間不少于1小時,有時間分次更好、
4、五線譜必學,并不難,多聽多看就沒難度,常見的樂理知識比較枯燥乏味,建議在練琴時化整為零地學、
5、手小者練了就會大的,有空撐開手掌練俯臥撐,我一年伸張了一度、殷承宗大師也曾這樣做。
6、練琴時坐姿要端正、冬天手冷,關節僵硬,練熱雙手、
7、個人感覺練指法,哈農更適合成人、
8、學鋼琴的人,至少是有德的人,所以我中午和夜晚9點后,決不練琴!練哈農太單調,鄰里千篇一律地聽,會去跳樓的。最好踩下減音踏板、
9、保持對彈鋼琴的興趣是不半途而廢的前提,有機會多參加鋼琴音樂會、
10、常到流行鋼琴網看看聽聽下下,收益非淺。
老師設的那些學習項目,我都很喜歡,這點我就不必再說了。這里還要指出的就是,我很喜歡課前讓師姐給我們檢查作業的那種增加學習的方式,希望能繼續保持!還有就是感激辛笛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愿意聽我們的意見,因為有時候真的剛好很忙,完成太多作業會很困難!如果可以的話,老師也可自己去打聽、了解一下我們不同時間段的學習緊張程度。最后,希望老師的這種創新的做法,能早日得到大家的誠心的肯定,而我們,會珍惜這作為“實驗品”的機會!
大學生鋼琴實踐心得篇三
鋼琴學習中的素質培養
目前,中國鋼琴教學陣地有三大板塊,一是音樂學院鋼琴系及附中附小的教學,其目標是培養演奏家或專業教師,教學有嚴格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國際化標準。二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必修課和主修課,目標是培養音樂教師,施教特點有兩種:1、針對鋼琴基礎好、樂感強、興趣濃和毅力堅的學生所開設的鋼琴主修課。2、針對廣大非鋼琴主項學生所開設的鋼琴必修課,具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鋼琴基礎應用能力,造就“一專多能”的中學音樂教師。三是社會鋼琴教學,其目標大致有兩種:1、應試鋼琴教學,指為升學或“考級”學生而進行的教學。2、素質鋼琴教學,是指為獲得藝術特長和提高音樂修養的學生所進行的教學。在上述三大陣容中,后兩者效仿前者教學模式的現象,仍十分突出。本課次僅就社會(包括高師)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加以研討。
鋼琴演奏是一項需要大量時間練習方可掌握的技能。社會鋼琴教學的對象是普通中小學生,他(她)們是利用課余時間學琴習琴,練習時間相對有限,面對復雜的技術性內容和豐厚的鋼琴作品文獻,需做到合理取舍與科學施教。社會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可從下面六個方面探索實踐。
一、將素質培養貫穿于鋼琴教材的具體選用之中
選材是一項頗為困難的任務,好的音樂教材應該“是那些能夠充分掌握或接近掌握的音樂,是那些遠超過他們的理解能力但又使他們受到豐富教益的音樂,是審美上得到滿足但復雜程度足供較長時間學習的音樂”①。社會鋼琴教學在精選傳統精典教材內容(如車爾尼練習曲、巴赫復調曲、古典奏鳴曲等)的基礎上,可關注中國作品(民歌、傳統器樂曲改編曲、新作品)和外國小品的選用。例如:彈奏《兒童團變奏曲》(甘壁華等編曲),在訓練多種彈奏技術和變奏手法的基礎上,還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彈奏《沂蒙山小調》(王震亞編曲),在訓練復調思維與技術的基礎上,可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彈奏莫扎特的《風笛舞曲》,在訓練跳音與小連線彈法的基礎上,可進行認識樂器風笛和熱愛藝術的教育。這些內容的選用,對提高學習興趣,增加鋼琴音樂的求知欲望,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風格均可產生良好效應。
二、將素質培養貫穿于鋼琴教學方法的時代革新之中
“音樂中的‘實質中心’就是表現性的聲音,而音樂教育中的`‘實質中心’就是去幫助每個兒童盡可能地充分體驗這種表現性的聲音”②。鋼琴藝術發展的三百年歷史,形成了一套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針對普通中小學生學琴的實際情況,樹立“把樂曲當練習曲練、將練習曲當樂曲演奏”、“四級作品奏出六級水平”的教學思想;采取把樂曲中的技術難點改編成相應的輔助練習,加以“慢練”及“分手練”,從而達到攻克難關的目的;把練習曲中抽象的技術內容或織體特征彈奏出感人的音樂形象,以實現技術訓練與藝術修煉同步并進的新教育目標等,是社會鋼琴教學需要探討的課題。
三、將素質培養滲透于鋼琴教學的德育過程中
通過視譜讀譜(包括主調和復調音樂作品的多聲部關系等)的長期訓練,培養學生做事認真的好習慣;通過對新樂曲指導訓練,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通過對技術難點的科學“慢練”攻關,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自強感;通過對保留曲目的不斷精練完善,鍛煉學生的毅力,培養崇高理想;通過巴赫、貝多芬等大師經典作品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與藝術的高尚情感。通過家庭演奏會和學生交流音樂會的實踐,使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成就感。
四、將素質培養滲透于鋼琴教學的美育過程中
學彈鋼琴不僅是技藝訓練,同時是審美教育。“音樂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純的感情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李斯特語),“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拿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柏拉圖語)。學生長期演奏優美音樂,自然會引起激動、共鳴以及聯想與想象,這種奏樂過程中的潛移默化作用,也自然會帶來精神品質、意識觀念和情感心靈的升華,使人們提高思想境界。在鋼琴音樂學習中,對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作品的認識,有助于開闊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提高藝術審美趣味與能力。
五、將素質培養滲透于鋼琴教學的智力開發之過程中
音樂教育具有德育、美育、智育功能,早已被音樂教育學和心理學所證實。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具體實踐基地,也具有開發智力的優勢。例如:雙手彈奏所引發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諧美;演奏主調和復調多聲部音樂中的立體感思維;雙手可彈出三至四個聲部層次的織體效果(同時可“一心二用”的綜合能力);演奏中用力與松弛的身體協調平衡感;演奏中的藝術聯想與想象能力;背譜演奏所需要的精神集中與大腦記憶能力等。都可以有計劃地貫徹于不同教學環節之中。
六、將素質培養切入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綜合點”上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并非矛盾,在專業對口的人文環境中,成績好的應試者肯定是素質高的,高素質者肯定是應試適應者。為升學和“考級”而學鋼琴是國情與人情所在。在應試鋼琴教學中,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人文和音樂本身的)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對一般彈奏技術作分類訓練或分布于樂曲中“集訓”,并將彈奏的技術“材料性”內容貫穿于日常練習中,因為應試與素質鋼琴均需要彈奏技術作保障。2、加強對音樂形象內容的認識與理解,使演奏打動人心。3、應試教育中的精練與素質教育中的泛練相結合。把泛練內容作為應試鋼琴中的視奏訓練,開闊藝術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因為應試與素質鋼琴均需要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崇高的藝術境界。4、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與不同環節。通過聆聽、鑒賞和分析鋼琴大師cd或音樂會欣賞,指導學生建立音樂作品的藝術目標及努力方向,5、針對學生的文化與音樂基礎,指導欣賞交響樂、民族器樂曲、器樂獨奏曲和民歌戲曲等,提高學生對音樂世界的整體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