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作,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學習這些范文,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文學素養。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一
在春天的尾巴處: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會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一位曾悲嘆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當時我很不懂,為什么他一定要做一個獨清的詩人呢?我只知道紀念他的粽子很好吃。白滑的糯米和入味的醬肉,緊緊地用粽葉包裹起來,那是我童年最盼望的食物。奶奶和媽媽會在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到了端午的時候,滿滿地煮上一鍋,且不說這味兒了,就是這團團而起的白汽也昭示了它的美味。
不過,在端午我最愛的不是粽子,而是除蟲清香的艾葉。艾葉是奶奶早早種好的,我家后園子那兒,長滿了半人高的艾葉,隨風飄擺,竟然連前園也聞得到。一到端午,奶奶就拿上鐮刀,將它們齊腰斬下,齊齊地摞在水泥板上,但單獨的艾葉是不能掛在門上的,因為它還需要伴兒:葦葉和大蒜。葦葉在池塘就有,一到春天就冒芽,止也止不住,而大蒜,奶奶早就從地里揀好了。
等到捆扎的時候,奶奶利利索索地就捆了好幾十把,而我也只有修修葉的份兒了。不過將它們掛上門楣就是我的活兒。小時候貪玩,總是想上下灑開了歡地玩,可爸爸是不許的,只有端午節那天,我才能借著干活的名義爬上門楣,把清香的艾葉掛上。我是頂喜歡那香味兒的,看著它在門楣上擺動,我就希望它能常青,不要早早地枯謝。
不過端午對我而言是有些遺憾的,因為奶奶曾說過:端午節是要吃“五黃”的,還要帶香囊。于是,每個端午節我都回纏著奶奶做“五黃”給我掛香囊,可奶奶一直都沒答應,連帶著,她也漸漸不講“屈原”的故事了。于是,每個端午我都是聞著艾葉香,吃著粽子度過的。我心中的“五黃”和“香囊”也成了我的“夢”,而奶奶口中的那個“圣人”——屈原也成了謎題。
后來上了小學,我對屈原越發了解,那是一個愛國詩人,為國而投汨羅江如此云云??晌铱傆X得:書中講的,哪有奶奶講得動聽,奶奶是把它編得像神話故事那樣美妙!就像我的童謠那樣動聽。
而香囊,我也在放學的路上見到過,不過,它們都不是我心中所想的香囊,我心中的香囊應是有著艾葉清香的。而那“五黃”則是魯迅先生告訴我的,魯迅先生所說的端午和奶奶說她們以前的端午是那么得相像,都是有雄黃酒,熏香,咸鴨蛋,艾葉和粽子的。然而,現在隨著粽子的叫賣,艾葉成了端午我唯一的夢。
又是新一年的端午節,如果它沒有一天的假期,我想它或許還沒有“情人節”,“圣誕節”來得隆重,電視上的賽龍舟和投入江的粽子也沒有激起我的心神。那位“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人,是需要我們去懷念的,可是端午卻在漸漸地淡出我的生活,我怕以后的端午節少了那份對詩人的崇敬,也少了那份濃濃的端午氣息。
然而,現在我仿佛能聞出空氣中的艾葉香,能看到小小的我坐在門檻下聽奶奶講端午的故事,而門楣上分明掛著一捆青翠的艾葉。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二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币荒暌欢鹊亩宋绻澖K于到來了,而今年的端午節,我感覺學到了更多。
今天是5月初5,早晨,我剛剛起床,穿好衣服,就看見媽媽剛割回艾草,準備去大門口掛艾。這些艾草大約有75厘米高,還有些生機勃勃,它們的片葉片有大有小,大的葉片有些硬,正面是深綠色的,反面是淺綠色的,而小的葉片毛絨絨的,正面是淺綠色,反面是灰白色,它們的枝桿都是灰中帶深綠的。開始掛艾草了,我用一根媽媽河邊摘回的水菖蒲,扎住幾支艾草,跑到大門的門把手旁邊,邊掛艾草邊問:“媽媽,艾草有什么作用啊?為什么要掛它呢?”媽媽微笑著說:“因為掛艾草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而且艾草有驅蚊避邪的作用,古時候人們常說‘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不知不覺我手上殘留了艾草的香味,我邊聞手上的香味,邊聽著媽媽說掛艾草的習俗。
把艾草掛好后,己經到了中午,開始包粽子哦!我來不及看媽媽的示范,直接把兩片深綠色的棕葉圍成圓錐形,抓一些乳白色的糯米,放幾顆甜甜的蜜棗,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結果總是包不好。我想會不會是我的粽葉小了,我看看盆里的葉片都是一樣大小。我想可能是我的蜜棗放多了。這次我只放了一個蜜棗,心里還是挺舍不得;怎么米又撒了一地。還是學不會,我急得滿頭大汗,我連我最喜歡的蜜棗都只放了一個,可為什么還是包不好?而且米還撒了一地,是我包粽子的方法錯了嗎?還是我不擅長包粽子?可我并沒有灰心喪氣,我連忙詢問媽媽:“我為什么包不好粽子???”媽媽語重心長地說:“有可能是你的繩子沒捆緊吧?又或者是你粽子的米放多了,還是你捏的時候沒捏緊,系繩子的時候粽子的縫口很大,米也會撒出來的?!甭犞鴭寢尳o的建議,我又反復的實踐,終于包好了一個。喲!還真是這樣的,媽媽教的方法還真靠譜。頓時我的心里樂開了花,一蹦三尺高。我包的粽子像一些丑小鴨掉入一群白天鵝中,但是我心里美滋滋的,吃起來一定非常美味。
包好粽子已經到了下午,開始煮粽子了。我把鍋中加入冷冰冰的水,放入粽子,打開灶火煮粽子了。剛開始水還是泠的,過了一會兒,鍋里發出咯咯響,我問:“媽媽是不是水煮開了,馬上就可以吃粽子了嗎?”媽媽說:“粽子熟了有淡淡的粽香味,這水咯咯的響是代表水馬上要燒開了,要過一段時間粽子才會熟哦!”我焦急地等呀等,急得直跺腳。突然我的“救星”終于于來了,一種淡淡的香氣撲鼻而來。我連走帶跑沖進廚房湊到鍋蓋邊聞一聞,嗯好香呀!果然是粽子煮好了!我高興地連蹦帶跳著把粽子端出來。開始吃粽子啰!我把提前準備好的白砂糖拿出來,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粽子的濃濃的香氣緩緩地從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地嗅著這一絲絲,一縷縷粽香,口水都要流出來。我輕輕剝開綠色的粽葉,里面的糯米晶瑩剔透,粘一點白砂糖,咬一口,甜而不膩,粘而爽口,再咬一口,鮮美的蜜棗甜甜的,加上香嫩的糯米,簡直是鮮美至極,人間美味啊!要是被別人看見肯定是“口水直流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吃完粽子已經是傍晚了,不知為何老爸興奮至極?吊兒郎當地走到我跟前說:“今天我來跟你們講個故事吧!從前……這是一個關于端午節的傳統故事。從爸爸講的故事當中我知道了吃粽子的由來,也知道了端午節和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明白了不能像“楚王”一樣糊涂,要有“屈原”的愛國精神。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今天真是一個收獲滿滿的端午節,不僅讓我了解了端午節的習俗,還學會了怎么包好粽子,果然勞動最快樂!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三
街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于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p>
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凄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著憂愁。
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費盡了心思想要幫祖國,卻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著殘暴的秦軍攻入楚國,焚燒楚國的宮殿,屠殺楚國的人民,伴隨著你種植在宮殿花園里的心,也同樣被燒成灰燼,沒有心的你,就象一棵沒有根的樹,所以你選擇了死,以死來證明你的心,跳下了那汨羅江,你就這么的一跳,便結束了一切。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們,在為你哭泣,你欣慰的笑了,原來人在死前會是如此的明了啊!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四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大早起來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順著香味走到桌子旁邊,看到桌子上有一盤粽子,我歡喜地把粽子給吃完了。我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媽媽就跟我就講了一個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而設的。
我喜歡吃粽子,更喜歡聽忠君愛國的故事。端午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五
根據區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的精神,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確保此次端午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科室在活動中突出迎建黨90周年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突出講文明、樹新風、獻愛心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我局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對端午節相關知識進行了廣泛宣傳,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讓全體干部職工、職工子弟及群眾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及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三、具體活動情況
(一)開展"愛心粽子"端午活動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結合黨政機關聯系社區"創文"工作,我局組織干部職工代表來到福寧社區,與區內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困難家庭一起開展了"弘揚傳統、傳遞愛心"茶話會,與他們一起聊天、一起包粽子,一起聯歡,贈送了端午節禮品,讓群眾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
(二)宣揚傳統文化,開展"迎端午、誦經典"活動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學經典,我局開展了"迎端午、誦經典"文學經典誦讀活動。局黨委印刷了"迎端午、誦經典"經典文學小冊子,并對全局干部職工及工作人員進行統一發放,要求各科室組織誦讀?;顒犹找绷巳w干部職工的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愛國主義自豪感,增強了機關團隊凝聚力。
(三)開展"樹文明、講衛生、促環保"活動古人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廣插艾草,抹雄黃酒,以免災去病。我局結合實際認真開展端午節"樹文明、講衛生、促環保"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凈化黨政機關環境。掀起講文明、講衛生、講環保的良好氛圍。堅持做好垃圾分類擺放,多管齊下,促進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成為常規意識。使"文明低碳過節,享受綠色端午"的理念與"樹文明、講衛生"相融匯,扎實為"創文"工作提供思想基礎。
在本次活動中,我局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導文明和強化作風的熱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揚民族傳統底蘊。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奮斗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過程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六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葉飄香,端午節吃粽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粽子,極有講究。先說粽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采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粽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粽子帶著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凈,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粽葉、粽繩用溫水浸泡、洗凈、瀝干;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粽子、綠豆粽子、紅棗粽子、板栗粽子、火腿粽子……也可包成有碎蘿卜干、香菇丁、栗子、咸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粽子。媽媽說包、煮粽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粽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致、從容,將粽葉兩片重疊,卷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松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粽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后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著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粽子煮熟后,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蕩氣回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干什么活了,只能在家臥床靜養。我們都以為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背著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蓱z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里時,幾乎一步一挨,嘴里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采的好?!蔽覀兌紕駤寢尣灰耍跃唾I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么,包幾個粽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粽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著。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于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么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粽子,待到粽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床上休息了,可口里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余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粽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為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粽子。因為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嘗出來的。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后,我要問一個小問題?!拔逶挛?,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同學們,你們知道兒歌里說的是什么節日嗎?對,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這一天,吃粽子,嘗咸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今年的端午節是5月28日,本星期四。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八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以下是關于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喜氣洋洋的春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但有我喜歡觀看的賽龍舟,還有我最最喜歡吃的美味的棕子了。那香軟可口的棕子讓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可我還是在最近的學習中,才具體地了解到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來歷呢!
相傳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他的祖國被秦國侵占,心如刀割,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紛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飯團、雞蛋投入江中,好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咬傷屈原的身體。后來百姓們又想出用樹葉包飯團,外纏彩帶的辦法,這就和我們今天的棕子有些相似了。
貴陽人包的棕子,又小巧又可愛,那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激凌。每當端午節來臨又正好趕上我們上學的日子,我的媽媽就會給我準備一小串用線連成的各種口味的棕子,有肉餡的、有花生餡的、有大棗餡的、還有綠豆餡的等等,還要為我精心挑選兩個最厲害的煮熟了的鴨蛋去學校和同學們比賽,我們的規則是這樣的:誰的鴨蛋撞不破,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最后的贏家,那時的課堂歡聲笑語,那聲音簡直成了一片歡樂而又興奮的海洋,我們的教室也變成了一片狼籍的戰場。
至今都好懷念過端午時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戰場,因為這戰場里有屬于我們的故事,故事中有歡笑、有興奮,甚至還有我們的淚水。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河里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媽先去采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歡吃白粽;媽媽喜歡吃肉粽;外公喜歡吃黑米粽??哪些穿著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里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里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九
友愛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喧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眼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怖,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亮的飲食習俗?,F在,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擅長庇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接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個性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著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完結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簡單忽略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定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惟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瀕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日,該如何庇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明顯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旺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現在都瀕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教師和家長的殷切冀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變化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伴侶陷入逆境的時候,你能否不假思索地伸出救援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允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允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鎮靜面對,尋覓緣由,總結教訓?我們在好這些平庸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假如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庸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庸的大事。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后來,秦軍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他的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歷五月初五,他抱著眼淚跳進了江里。他62歲。
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時,他們劃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尸體,但他們找不到。他們怕河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里,扔進水里。他們想用糯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涌的波濤中劃船,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端午節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富國強兵的好主意,卻沒有被國王采納。相反,他被逐出皇宮。屈原非常生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漁民得知后,把竹筒里的米劃到汨羅江,送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飯換成粽子,把賽艇換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我們家有真正的粽子制作高手?我媽媽。每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母親常說:粽葉包裹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們都用蘆葦葉包粽子。做粽子前,她做了準備:把蘆葦葉放入水中,將準備好的糯米和大棗分別洗凈。當蘆葦的葉子涼了,她開始做粽子。她先拿了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然后放一個棗進去,再放糯米進去,然后中間放幾個棗。最后,她用線綁好葉子,包了一個粽子。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像老佛爺睡覺。餃子包好后,我媽會用高壓鍋蒸40分鐘,然后放上三四個小時,讓味道變好,然后就可以吃了!我媽的粽子太香了,我一看就會大口吃下去。所以,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需要賽龍舟!
我最喜歡看龍舟比賽。幾十個水手用槳劃水,擊鼓的水手士氣高昂,敲得很重?!凹佑?,加油!”體育場外的拉拉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喊聲和歡呼聲,水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劃船。整個龍舟比賽精彩而熱烈。
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兩種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褐色的種子,看著賽龍舟的時候,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們帶著尊重和珍惜來看待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一
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艾葉香,麥浪黃,人間美景是端陽。
端午節到了,我的祝福也到了!我用最簡單的話語,送去我最樸實的祝福,愿此時正在看短信的你永遠快樂,端午節快樂!
蕩起漿,推開浪,龍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樂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黃,驅邪防病保健康。端午節快樂。
祝福一串串:端午節到了,??炜鞓窐?,開開心心;健健康康,輕輕松松;團團圓圓,恩恩愛愛;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邊;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遙遠的思念。你快樂嗎?你幸福嗎?我默默祝福你。端午節快樂!
我想就這么一直抱著你不放開,你的香氣是如此迷人,你的體態是多么均勻,好想咬你一口,粽子真好吃。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快到了,我按鍵敲下了我一行行的.祝福,千言萬語化成了這一條短信的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祝你幸??鞓?
笑一下沒憂愁,快快樂樂往前走;笑二下煩惱拋,歡歡喜喜唱小調;笑三下吃粽子,香香甜甜舌尖繞;祝端午節快樂!
風帶來輕松,水帶來溫柔,霧帶來朦朧,海帶來寬容,月帶來溫馨,日帶來熱情,我帶來真心的祝福,祝端午節快樂。
五月初五端午到,千里祝福頃刻到,送你粽子心意到:愿你心情快樂到,工作順利高升到,財源滾滾發財到,友情愛情甜蜜到,生活美好幸福到。
端午節幸福守則:以休息放松為中心,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心情舒暢是關鍵,游山玩水當調節,逛街購物是消遣,問候祝福是甜點,別忙別閑,端午快樂!
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一片艾葉,滲透情意的芬芳;一條龍舟,搏出熱情的高漲;一個粽子,裹滿生活的蜜糖;一聲問候,愿你心情飛揚。端午快樂!
葉葉層疊,好運不絕;米米緊粘,幸福綿綿;線線纏繞,快樂擁抱;水水相融,情意濃濃;粽粽連結,祝福不歇!端午佳節祝你愉快!
拌好甜美如意餡,披掛吉祥好運衣;扎緊健康平安線,放進幸福大蒸籠;出鍋開心歡樂粽,散發滿堂祥和氣。愿君快樂過端午!
等端午,盼端午,傳統佳節最有福。享端午,品端午,粽子美味填飽肚。迎端午,鬧端午,祝你快樂不勝數!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親友情,友善關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爸媽端午節快樂!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棕,羞羞嗒嗒送給你,愿親愛的你端午添欣喜。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二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打開門一瞧,只見家家戶戶門前都插著艾葉,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笑容。
媽媽和爸爸一早就起閑了,爺爺和奶奶把粽子、茶蛋、大蒜子等拿來給我們吃,在吃飯之前,媽媽買了一些雄黃,然后擦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和腳上,傳說《白蛇傳》里面的白蛇娘娘就是喝了許仙到的雄黃酒,現了原形。所以,媽媽就用雄黃給我們驅邪,這樣,傳說毒蛇聞到雄黃味,就不敢咬我們了。
用五葉水洗臉也是我們家鄉的習俗。吃完了早飯就用五葉水洗臉。五葉水可不是一般的水。五葉是指:石榴子、核桃葉、竹葉、柳葉和荷葉。水是泉水。端午節的前一天就要泡,到了端午節,吃完了早飯,就用五葉水洗臉,這樣,一年四季就沒有蚊蟲叮咬了。
我們家鄉的變化也很大,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來,在停車場里,停滿了車。在大街上,街上很干凈,天天有清潔工打掃。每個人的穿著也很漂亮。隨著家鄉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情況也逐漸變好了。
今年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讓我們為;祈福.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三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過程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四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__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和紀念曹娥說;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每年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著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五
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推進“我們的節日”系列文化活動,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校舉行了一次“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現將本次活動小結如下:
學校在6月8日下午組織了全校學生,在教學樓前進行了一次“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經典誦讀活動,一至六年級均參加了本次活動,展現了現代小學生的愛國精神。
本次活動,學校非常重視。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們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感受了我們偉大祖國傳統文化的美,通過經典誦讀,使學生學習到一些關于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希望。同學們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朗誦,為實現“中國夢”而學習。經典誦讀也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也深深根植于教師心中。
左村小學
2017年6月8日
為切實貫徹落實“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承載端午節所蘊含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核,增進社區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傳統節日的良好氛圍,我社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慶?;顒?,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社區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工作人員在活動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社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1、品嘗“百家宴” 收獲鄰里情。端午佳節即將到來,為營造濃厚的過節氛圍,促進居民鄰里團結、和睦互助,6月17日晚,xx社區聯合xx物業在會館門廳內舉辦端午“百家宴”活動。
傍晚5點半居民們獻出的50余道菜閃亮登場,現場頓時菜香撲鼻,參與活動的居民們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絕活?,F場笑聲不絕,當然最按捺不住的就數在場的小朋友們了,主持人開始“品嘗”的指令一下,大家都舉起筷子,歡快的流連于各色菜品前。居民在品嘗的時候紛紛對各色菜肴開始點評,不時交口稱贊,有些還開始交流做菜經驗。
為增進鄰里交往,社區已經連續四年組織了端午“百家宴”活動,通過這樣的形式,把社區居民都聚到一起,鄰里關系密切了,社區氛圍也更和諧了。很多居民都表示,能和鄰居一起分享手藝,品嘗百家宴,讓社區居民體味鄰里溫情,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能一直延續下去。
2、xx艾草進你家 幸福端午帶回家。又是一年端午到,xx社區聯合xx物業為了烘托節日的氣氛,特地聯系了一批艾草分發給居民們。
章 來源
年關將近,又到了鋪天蓋地寫總結的時候,為濟世救人,筆者特將訪遍名師學來的年終總結秘笈奉獻出來,希望能給各位同仁以啟迪。
要點一:篇幅要夠長
要想做到篇幅長,除了下苦工夫狠寫一通外,還有一個捷徑可走——字大行稀。即把字號定位在“三號”以上,盡量拉大行間距,但不可太過,否則會給人一種“注水肉”的感覺。
要點二:套話不可少
如開頭必是“時光荏苒,2004年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首過去的一年,內心不禁感慨萬千……”結尾必是“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或是“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
要點三:數據要直觀
如今是數字時代,故數據是多多益善,如“業務增長率”、“顧客投訴減少率”、“接待了多少來訪者”、“節約了多少開支”、“義務加班多少次”、“平均每天接電話多少個”、“平均每年有多少天在外出差”、“累計寫材料多少頁”等等。
要點四:用好序列號
序列號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一句話拆成好幾句說,還能幾個字或半句當一句,在紙面上大量留白,拉長篇幅的同時,使總結顯得很有條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層層排序,嚴格按照隸屬關系,不要給領導留下思路不清晰的印象。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也一樣。
關于端午節,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后,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里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尸體,于是就用蕉葉包住飯團丟進河里喂魚。從此,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粽子葉卷成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扎起來,蒸熟之后就可以吃了。端午節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端午節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著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劃著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著美麗的花紋,非常精致。龍頭上頂著兩只大龍角,下面是兩只醒目的眼睛,嘴巴叼著一只小花籃。眼看一只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只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沖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我們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我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七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里,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里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這邊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鱔、黃酒。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人去了外婆家,在外婆家里還有一個八十六歲高齡的太太,她現在躺在床上,腿腳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我們去看望她,在她的床邊,我們慰問她,問她身體怎么樣,太太說很好,我們來看望她,她有說不出的高興。而且我們送給她了好多禮物,有:餅干、糖果、牛奶;當然還不會忘記送粽子。在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可惜我們吃晚餐的時候沒吃到粽子,我告訴媽媽:明天早上一定要吃到粽子。媽媽答應了。
端午節的時候,怎么不能忘記插艾葉呢?在外婆家里我們好多地方插了艾葉。門上、花瓶里、籃子里……家里傳來了陣陣艾葉的味道。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初三(優秀18篇)篇十八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午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里。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當端午節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有豆沙的,有蛋黃的,還有鮮肉的。我也會幫奶奶一起包。奶奶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奶奶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地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奶奶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米灑了一地。但是我并沒有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我又細心地包起了粽子。在奶奶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了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不那個粽子,咬了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中國還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在那天可以吃粽子、賽龍舟。真的好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