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中,要注重文章的結構和層次感,使作文更具條理性和層次感。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優秀作文的寫作風格和技巧,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范文,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一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媽媽早早的起來了。她把紅棗和大米泡在了水里,然后又拿來了竹葉。這時我醒了,我看見媽媽在包粽子,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粽子嗎?”媽媽說:“可以,不過你得把手洗干凈。”聽了媽媽的話,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開始學包粽子。我學著媽媽把竹葉卷成了一個圓錐形,先把一顆紅棗放進去,然后再放點米,我讓媽媽幫我包好,我再用五絲線把粽子捆好,這樣連續做了很多,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箅子上蒸,過了一段時間,香噴噴、熱騰騰的粽子熟了。
我們開始吃粽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開始包粽子。首先,爸爸去菜場買了糯米、粽葉。爸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我等不及了!”我和爸爸負責包粽子,媽媽負責把包好的粽子用繩子綁起來。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著,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粽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么大,那么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里的粽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粽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粽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終于,粽子包完了,該煮了,我時不時地向媽媽問:“好了沒?好了嗎?”好不容易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粽子笑著說:“好了,小饞貓,可以吃了”。我急切地拿一粽子撕開粽葉一看,是我包的顏色還有點發亮呢!我一嘗大叫:“嗯,好吃!”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爸爸媽媽都笑了。啊,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因為我今天有一個特別任務,那就是為明天端午節包粽子,媽媽昨天就把粽葉、花生、蜜棗、糯米,都準備好了。今天,媽媽早早地吃過早飯,就包起了粽子,經過我的了解,我得知媽媽包的是“五角粽”,因為上下左右有五個角,所以被人們稱為“五角粽”。
開始學包粽子了,只見媽媽左手拿粽葉,右手拿勺子,她先把粽葉卷成漩渦狀,又飛快地用勺子舀著各種餡料,有糯米,有蜜棗,有花生……看得我眼花繚亂。
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包起了粽子,先卷一個漩渦,然后放餡料……在我的精心努力下,一個“瘦子”閃亮登場!
和媽媽包的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接著,我和媽媽包的粽子出鍋了,媽媽包的個個挺著“將軍肚”,而我……哎!我就不說了。
雖然我包的粽子個個都“瘦小”,但是我嘗起來格外香甜。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上,我非纏著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無奈,只好叫我這個“冒失鬼。”
我先看著媽媽包,只見粽葉、粽米在媽媽嫻熟的手法下完成了。媽媽又叫我自己包一變。
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先拿起粽葉,做成粽子的雛形,緊接著,我抓起一把糯米往粽葉里放,剛放進去,粽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顆顆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
我不敢怠慢,趕忙把地上的粽葉撿起來,洗了一遍(因為我媽媽很節約糧食)。我有拿起粽葉包了起來,這次,粽葉在我手里乖乖的,一點也不像是剛才的那一片脾氣暴躁的粽葉。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包好了一個粽子。
接著,我幫著媽媽不一會兒就把所有的粽葉和糯米全部包完了,媽媽高興的自夸我好樣的。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二
今天,我到小姨家做客。弟弟不在家,真掃興,又得當沒有“士兵”的“將軍”了。但我往桌子上一看,是粽葉呀!
我高興極了,便纏著小姨教我包粽子,小姨無奈,只好答應教我包粽子。
終于開始包粽子了,小姨先教我把粽葉卷成圓圓的漏斗狀,顯得十分輕松,而我弄了半天也沒弄好。只好向小姨請教,原來,是我太心急了一點,總是卷不成形。于是,我只好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卷了起來,哦!
終于完成了第一步。我繼續包粽子,小姨用手把糯米一把一把地抓進了“漏斗”里,我也學著她的樣子把米抓進了“漏斗”里。終于到了最后一步——封頂了,只見小姨將剩余的葉子蓋在露在外面的糯米上,就完成了我也這樣完成了第一個粽子。
當小姨把粽子拿出來后,不禁笑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粽子所有的角都在漏米,哈!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三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媽媽告訴我,每年的這一天每家都要包粽子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
晚上吃過晚飯,媽媽說:“端午節快要到了,姥姥家今天晚上要包粽子,咱們去幫忙吧。”我一聽要包粽子高興地跳了起來。
到了姥姥家,一開門我就聞到了粽葉的清香,我急忙跑進客廳一看,姥姥和劉奶奶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劉奶奶拿起兩片泡好的粽葉疊在一起,用剪刀剪去葉子的根部,然后把整理好的葉子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塞進漏斗里,再放上紅棗、花生和豆子,再放上一層糯米蓋上、壓實,然后把上面的粽葉折過來,把糯米緊緊地包住,接著用線吧粽子纏起來、拉緊,打上一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粽子轉眼間就包好了。
我看著劉奶奶包了兩個粽子以后,心里想:“很簡單嘛,我也來試試吧!”我學著劉奶奶的樣子一步一步地包了起來,首先我拿起一片粽子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用手捏好,這時劉奶奶說:“你得把手往上捏一點,你越往下按,粽子包出來以后就越扁,你往上捏包出來的粽子就是一個飽滿的粽子了。”我聽了,重新找好位置,抓起一把糯米塞進“漏斗”里,壓實,用線綁了一圈,這是我才發現我包的粽子上破了一個大洞,我只好返工,我很小心地拿起一片粽葉包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和劉奶奶包的粽子放在了一起,劉奶奶包的粽子像鼓起氣來的大肚子將軍,可我包的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我害羞地笑了。
“包粽子”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坐起來可真難啊!
明天是端午節,我們肯定是要吃粽子的。我和我媽媽就在今天一起包了粽子。
我這也是第二次包粽子了。就在前幾天我們班就舉行了“棕香飄飄,慶端午”的活動。
有了上次包粽子的經驗,自此包粽子因該難不倒我了吧!。我心里這么想著。可是實際上和我的幻想卻有著180度的差距。
我按照上次包粽子的樣子包著粽子,可是我不管怎么規規矩矩的包粽子,粽子還是像頑皮的小孩子一樣不按照我的思路去做。無奈之下,我只好去求助我的媽媽。媽媽先是給我示范了一遍,我看完后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接著我就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粽子來了。
我先把蘆葉做成斗形,這是媽媽大叫一聲:“你做錯了。”我嚇了一大跳。她說:“你應該這樣子擺放蘆葉。”這是,她一把拿過我手中的蘆葉。把蘆也的哦排放順序換了一換說:“應該這樣子放才對。”我接過她的蘆葉把它做成了斗形。
接下來我做粽子還比較順利,可是到了封口的時候,我又被難倒了。我封上去的時候,里面的米“嘩”的一下子全部都掉了出來。我趕緊把它拆開重新做粽子。我照著原來的樣子又做起了粽子。這回,我可比前一次小心得多了。我每一步都回想著媽媽做粽子的樣子。到了封口的時候,我看了看媽媽。“哦”我便做起了我自己的粽子。先是向左邊封,在繞的右邊,在繞一圈。好了到收口的時候了。我把針往粽子里一扎。再把針從里面抽了出去。最后,我在使勁一來,蘆葉也順著針穿過了粽子。
就這樣,我的粽子終于做完了。我準備在那幾片蘆葉做粽子。可是我傻眼了。居然沒葉子了。我在做一個粽子的時候媽媽居然做好了一盆的粽子。
我這次雖然只做了一個粽子,但我相信,我明年能做兩個!
第一次包粽子,就像背著千斤重的貨物在茫茫原野上行走一樣,我覺得好艱難。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本來不想去外婆家包粽子的,因為我當時還根本不會包粽子,于是就跑到舅舅家上網去了,我始終認為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最迷人。大概一個多小時吧,突然就聽到媽媽的喊聲:“芪芪,別上網了!你趕快下樓來幫我們包粽子吧!”我嘟囔著回答:“不想。”媽媽仍然問:“為什么不想下來包粽子?等我們弄熟了你就不要吃嗎?”由于過分迷戀于網絡,我對媽媽的責問生氣極了:“我不會包,也不想學……”
過了幾分鐘,舅舅用威嚴的語氣把我叫下樓去包粽子,我才戀戀不舍地把電腦關機了。
在學包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一邊包一邊被媽媽輕聲指責:“包就包好一點,別這樣心不在焉的。多看看,多問問,多學學,將來呀,外婆、我和你舅媽都老得做不動了,每年的端午節還不都是要你親手包粽子嗎?”好可怕的聲音啊!我不得不默默點頭起來。
粽子都包完了,她們包得既快又好,都是整整齊齊的。而我包的粽子卻是七歪八倒的,真是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呀!后來,素來做事嚴謹的媽媽又把我包的粽子逐一拆開來,接著她更耐心地教我重包一遍,直到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得方方正正為止。
經過這次考驗,我想:今后我會把粽子包好的,不論在哪個方面,我一定要想方設法超過別人,努力成為一個任何時候都是自食其力的人。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四
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到媽媽在廚房里忙著包粽子的身影,我心里癢癢的,也想去試一試。跑進dao廚房,眼前一亮,哇!包粽子的材料可真豐富,有五花肉、糯米、紅豆、花生、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我搬來凳子,在媽媽身邊坐下,默記著包粽子的步驟:先把三到四片粽葉卷成一個喇叭形,放入少許糯米和紅豆,然后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蜜棗或豬肉,最后用早已撕好的棕葉條把粽子較大的一頭捆扎好。
我一邊默念方法,一邊學著包起粽子來。前面的程序倒不是很難,最后一步可成了攔路虎。我左手握著粽子的半成品,右手拿著棕葉條,剛想做一個纏繞的.動作,沒想到左手一下就松了,糯米和餡兒撒了一地。媽媽趕緊安慰我:“萬事開頭難,慢慢學就會了。”接著,她特意放慢了捆扎的動作,一邊纏繞一邊交代要領:“把粽子攥緊點,捆綁時得用點勁。這樣才不會撒,煮的時候也不會散開。”在媽媽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粽子。轉眼看看媽媽,居然已經包了一盤。我不著急,慢慢學,一會兒,基本能趕上媽媽的節奏了。真可謂“熟能生巧”!
媽媽看到我包的粽子,笑著說:“你包的怎么像個三角形?不過還是蠻漂亮的,有創意!”我一看,還真是,媽媽包的是一個個圓錐形的粽子,有模有樣的。
該煮粽子了,媽媽往鍋里放了一些水,然后放入一個金屬架子,把粽子一層一層壘上去。一個小時后,粽子出鍋了,一股濃郁的粽葉香撲鼻而來,聞著就想吃。我搶先嘗了一個,哇!好燙!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這樣反而更能品味到粽子的清香了。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聞著濃濃的粽香,真是妙不可言!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五
端午節快到了!今天老師很開心,教了我們包粽子,材料有:蘆葦葉、糯米、線。另外我喜歡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餡兒是白糖。
首先把蘆葦葉和糯米洗干凈,拿起蘆葦葉放到切菜板上鋪平,將它折起卷成一個圓錐形,之后舀起糯米倒進剛才卷好的蘆葦葉里,再將多余出來的蘆葦葉從左邊按到右邊,從右邊壓到左邊,最后再從前邊蓋到后邊,然后用線繞三圈裹起來系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是現在的粽子還不能吃,那怎么辦呢?答案是將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關上蓋子,點火煮!但是煮粽子要20分鐘,那么就讓我們等待吧!“呼”,漫長的20分鐘終于過去了,現在我們揭開鍋蓋熄火,戴上手套伸進鍋里拿起一個粽子放到盤子里,端起盤子擺在桌子上,拿起剪刀剪開線,拉掉線丟進垃圾桶,剖開蘆葦葉用筷子夾住粽子,就可以吃了,小心燙哦!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好了,我要拿去給爸爸媽媽分享了。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六
一下車,走到敬老院里,我感到孤寡老人一雙雙眼睛都盯在了我們的身上,看得我好不自在。小狗汪汪直叫,是在歡迎我們吧!我往材料堆里一擠,哈!還真豐富,有肉、葡萄干、蠶豆等粽子餡料,最重要的是還有好多粽子葉和糯米。我們一個個“爭葉奪米”,不在話下。可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包呀?一個個同學都拿著那一片片粽子葉發呆。
于是,幾個老奶奶就來教我們:先把粽子葉一卷。做成一個小碗,然后把餡料填在小碗里,填滿之后把小碗捏成三角形,把上面剩余的部分蓋下來,用繩子扎緊,ok,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于是同學們都照著這個樣子去做,但還有些人不懂。此時,我看見有的同學去孝敬老奶奶了,一位同學在老奶奶身后輕輕地敲著背,老奶奶高興地笑了。
過了一會,同學們都多多少少做了粽子。我仍然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后來才在奶奶的幫助下做了兩個“微型粽子”,看著這兩個小小的粽子,我無奈地笑了笑。
到了該走的時候了,我們都戀戀不舍的把粽子送給老奶奶,然后,一步一步地離開。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七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著看著,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著說:“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尸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么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仿佛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尸體。”奶奶講完后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并不是那么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精選范文:學習如何包粽子。
包粽子親子活動方案。
幼兒園包粽子親子活動方案。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八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但不過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很特別。
我和奶奶等天黑了再去包粽子。夜幕降臨了,彎彎的月兒,像是金色的小船在蔚藍的大海上航行;銀亮的繁星,像是睜開了明凈的笑眼,在高高的天幕上眨動。家家戶戶都在院里忙著——包粽子。我依偎在奶奶身旁,學著包粽子。
奶奶真會包粽子。她用湯匙在盆子里挖了些糯米,用手把粽葉卷好,將糯米倒進去,然后用五彩線系好,把包好的粽子連成一串。奶奶包的粽子真好看,像羊角形的叫“三角粽”。各式各樣,有趣極了。
我包著粽子,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就問:“奶奶,為什么要在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包粽子呢?”奶奶笑著回答說:“包粽子還有一段故事呢!”“奶奶,那您給我講一講這個故事吧!”我懇求地說。“好吧!”奶奶摘下老花眼鏡,摸著我的頭說。我雙手托著下巴,睜大眼睛聽奶奶講這個動人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詩屈原,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對惡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楚懷王聽信讒言,反而疏遠了她。公園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國攻破,屈原悲憤交加,于這一年五月初恨投江,以身殉職。消息傳出后,汩羅江岸邊的人們爭先恐后駕著漁船打撈他的尸體。有的人魚兒、蝦兒傷害了屈原,紛紛從家里帶來了米飯,“莫傷忠良,莫咬屈原”。后來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采了粽野,包著肉、飯、棗等,做成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
奶奶的故事講完了,我想了很多很多。屈原憂國憂民,為國家著想。我們要像屈原學習他那種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九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為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粽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眾不同。
早上起來,梳洗完畢后,餓得饑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著的并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里做客呀?還是什么特別的日子?怎么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么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干什么去?”“包粽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粽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么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著頭皮去蠻干。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后……”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著,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粽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里。
“哇!好香啊!”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別有一番滋味呀!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后,天氣漸熱,才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粽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說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為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煮熟的米飯團、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為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蝎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于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為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里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說之后,就教我們包粽子。
只見老師把粽葉的圓頭往里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里面裝滿后,便用粽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后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粽子很輕松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粽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粽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粽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涌上心頭,干脆扔下粽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著。我開始問自己:“為什么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為什么非要放棄?為什么……”我又拿起粽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于包好了一個,我心里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后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說,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粽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一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我的母親一起包粽子。
昨天晚上,我的母親已經把竹葉和糯米泡在了水里,早上,我的母親把這些材料撈出來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了,我的母親先把竹葉卷成圓錐形,下面的尖一定不能留半點空隙。一開始我很著急,可后來我認真做,終于卷得合格了。再往圓錐里放少許糯米,用筷子用力往下戳,接著選擇你自己喜歡吃的紅棗、花生、咸肉、豆沙……放入其中。然后再放上一些糯米,也是要把米填緊,把它包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都可以,最后用線捆綁結實才行,要不然就會煮成一鍋糯米粥了。
我的母親把粽子放到鍋里煮了接近一個鐘頭,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我們全家品嘗著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我喜歡這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二
前幾天,我從陳倩嘴里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這次的小記者活動將會在萬利隆西餅屋舉行!聽到這個消息,我一蹦三尺高,一把抱住了陳倩,可聽陳倩說還要等到星期六,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沒勁了。
在憧憬與期待中終于迎來了這次快樂的旅程,一路上,大樹向我招手,花兒對我微笑,我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飛進了萬利隆。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么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包粽子!”
老師請一位阿姨教我們我們包棕子。包粽子需要準備糯米、紅棗和蜜棗,只見阿姨先輕輕地把手放到粽葉上(要不粽葉裂開就會漏餡),再把粽葉卷起來,粽葉的頂必須包得尖尖的,然后再把兩片粽葉對折,最后放點糯米和棗子,把粽子用繩子扎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粽子就做成了。
看過阿姨示范后,我學著阿姨的做法一步一步地試著做了起來,我剛攤開粽葉要放進糯米,想把粽葉對折包起來,一不小心下手太重,粽子就散架了,看到馬上就要包成功的粽子七零八散,急得我直跺腳,還好沒人發現,瞅瞅他們都在專心地包著,我又悄悄地拿過幾張粽葉,用心地包了起來,“笑笑,加油,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定會成功的!”我邊包邊鼓勵自己。
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在短短的活動時間內成功地包好了四個漂亮的粽子,真想馬上飛回家告訴爸爸媽媽這個好消息!
回到家媽媽很快就把粽子蒸好了,一家人快樂地分享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止不住喜悅,承諾下回一定買些材料包很多和大家分享,炫炫自己的包粽子技術,順便帶幾個“徒弟”!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三
今天,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粽葉,說要包粽子給我吃。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說:“媽媽,我也和你學包粽子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先把粽葉放到鍋里煮上,就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棗、還有花生米。媽媽把這些材料放到水里泡了起來。不一會兒,粽葉就煮好了,媽媽又用清水把粽葉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里泡了起來,看著煮好的粽葉,我不禁好奇的問:“媽媽,粽葉為什么要煮一下呢?”媽媽說:“煮了粽葉會軟一點,包起來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原來是為了包粽子的時候好包,我還以為是要用熟的粽葉呢。我又幫媽媽拿來了綁粽葉的勒草,就開始包粽子了。
媽媽先把四、五片粽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接著再把它拿在手里,卷成圓錐狀,再向里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余下的粽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出來了。接著,還要用勒草把粽子緊緊地綁住,如果綁不緊,放在鍋里煮的時候米就會溢出來的。
我看媽媽包得挺簡單的,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動起手來。誰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粽葉沒有疊好,就是裝的米多了包不上口。這才知道,看花容易繡花難,我連忙虛心地向媽媽請教起來。經過了媽媽的悉心指導,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
看著我包的那幾個奇形怪狀的粽子,我和媽媽都大笑起來。但我的心里挺高興的,因為這是我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它的味道一定是非常鮮美的。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四
在我記憶的長河里,有的事情使我悲傷,有的事情使我后悔……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我學會包粽子那件事。
記得那是去年的端年節,按照習俗是都是吃粽子的。那天早晨,我對媽媽說:“媽媽,快去買粽子吃吧!”哪知道媽媽突然心血來潮,說:“我們今年不買粽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粽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粽子吃。”“為什么?”,我不解地問“買回來多方便呀,熱一下就能吃,干嘛要自己做,自找麻煩。“可是我們家有材料啊,為什么不做,除非你不會做。”媽媽說。聽她這一說我可火了,竟然說我不會包粽子。好!我今天就讓你瞧瞧本姑娘的.厲害,便隨口說了一句:“做粽子就做,誰怕誰呀。”
可剛說完我就后悔了,因為我卻不會包粽子,不過我外婆很會包粽子,媽媽小時侯跟外婆學過,所以,我家的包粽子能手要數媽媽了。
五分鐘后,媽媽把材料準備好了,大家都開始包粽子了。我不會包,既然有“高手”在場,不妨先“偷師”,然后再開始包。只見媽媽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卷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幾勺江米裝進“喇叭”里,然后均勻地放上三個紅棗,最后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線繩系緊,一個四角的大粽子就包好了。這一下,可把我這個在家什么事都不干的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真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媽媽似乎發現我一直盯住她,就說:“瑋瑋,我教你練著包吧!”“這有什么?包就包吧!”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子葉卷成個大“喇叭”,用勺子舀了幾勺江米,又放上紅棗,然后包了起來。可粽子在我手里卻不聽使喚,一會兒,江米“拱”了出來,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這是什么粽子呀?圓鼓鼓的,簡直成了個大肚娃!還有江米露在外面,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正想放棄,可又想想,要是被同學知道我連粽子都不會包,那多沒臉子呀。不行我一定要包好,我暗暗下了決心。我包一個又一個,當包完第五個的時候,“哈哈!”我高興得笑出聲來,我終于包出一個合格的粽子了。我真高興啊!當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時,感到無比的自豪。這次包粽子的事情深深印在我心里。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五
桂子開花,十里飄香,粽子成熟十里米香,親手包粽子!
下午我從英語班回來,一進門,一陣陣米香從廚房向我撲來,我似乎飄起來了,我慢慢地走進廚房,一進廚房門,只聽一聲喊:“哲哲,回來了!”我抬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只見老媽手疾眼快,一分鐘就包了兩三個,我忽然想起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便大聲說:“媽媽,讓我也包幾個粽子吧!”不行,起初媽媽堅決反對,但是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只好讓我試包幾個。
起初,我精神抖擻,拿著粽子葉開始包,可才包了兩個,就已經無精打采了,當我再拿下一個粽子葉的時候,媽媽按住了我的手,用有點請求的口吻說:“你別包了,去玩吧!”我低頭一看,頓時傻了眼,那兩個粽子哪像完好的粽子,簡直就像漏網之魚!一個個都咧嘴笑著,露出白白的米粒!另外一個則更夸張,一個粽子葉那么大,可我只填了一丁點米,連蜜棗都沒有塞進去!
開始下鍋了,首先煮了十幾分鐘,又悶了半個小時,剛一開鍋,我馬上目瞪口呆,石化在一旁,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我包的粽子只剩下了個粽子葉,餡都流到鍋里了!
從包粽子這件事中,讓我懂得了天才是要付出1%的智慧與99%的汗水,功夫是一步一步練成的,就如媽媽包粽子手疾眼快的程度!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六
在家鄉,端午節前必須去包粽子,對農村人來說,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著去摘粽葉。父親說:“摘粽葉可講究了,要選又寬又厚的,這樣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為葉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會就提來一大籃子粽葉。
別以為摘完了粽葉就沒事,還有一件大事在等著你,那就是調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堿,再和了,堿要合適,等糯米全變黃了再加餡。父親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進去弄均勻,這就調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紅豆當餡。
一切準備停當,現在得包粽子了,父親拿起了三片粽葉,一大二小,還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擺放好粽葉后,卷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幾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壓緊,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厘米深。父親把它包好,用繩子扎緊,這便做好了一個小巧的粽子。父親告訴我:有功夫的人還能把粽子包成“尖牛角”“圓皮球”等等。父親叫我把粽子的葉尖剪掉怕煮的時候尖頭把其它粽子扎破。
端午節來臨了,大家伙忙著煮粽子,大街小巷上處處飄著粽子的香味。
香噴噴的粽子端上桌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爭先恐后,生怕被別人搶去,拿了粽子就開吃。“哎呦,哎呦,真燙!”我把粽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來,覺得特別的香。
吃到的一個粽子包含著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七
我的家鄉有在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我家每年都包粽子。媽媽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又開始包粽子了。
媽媽讓我幫她準備粽葉、糯米和豬肉。媽媽先將三片粽葉疊在手上,攤開,接著放一大勺糯米在粽葉上,稍稍攤開一下,然后放一塊大約足有10厘米長的豬肉在糯米上,然后又放一勺糯米攤開蓋住了豬肉。接下來就是最后一步——包成粽子。媽媽將粽葉一片一片小心翼翼的包成粽子,隨手拿起一條繩子捆起來,別以為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卻是十分難。
媽媽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熱氣沸騰,還有一股粽子香味,這不,我和媽媽的身邊多出了一只大饞貓——爸爸。
現在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有臘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節,超市里、商場里都擺滿了各種包裝精美、各種口味的粽子。可我最愛的還是媽媽包的粽子。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八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
由于端午節和兒童節挨得非常近,因此美術老師教我們包“粽子”,一方面是讓我們學會怎么包“粽子”,另一方面嘛,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做準備。
剛開始包時,我們都以為非常簡單,就沒聽老師的“教程”,自顧自的包起來,沒想到第三部時就弄不起來,但是就住在這個時候,陳洋包起來了,我們有的就去請教陳洋,有的讓陳洋幫他包。陳洋忙的不可開交,我在旁邊一邊看陳洋包,以便自己摸索著,結果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沒有放棄,把紙拆開來以次一次的重新折,一次一次的重新包,接著我總結了經驗(其實是失敗的經驗):每次做第四步的時候,老是折不立體。我只好讓陳洋幫我折了一個。
后來我仔細觀察了陳洋幫我著的那一個“粽子”,原來是要把那個上去,我若有所思。后來,我又折了幾次,但是還想剛開始時,邊對不齊,氣得我火冒三丈。
回到了家,想到還要做一串粽子和一串千紙鶴,就暈菜了,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摸索,或者去請教大人。
包粽子迎端午六年級(專業19篇)篇十九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日記,我苦思冥想,怎么想也想不起來該寫什么。媽媽見我愁眉苦臉的樣子,便提議讓我跟奶奶學包粽子,我開心地答應了。
我先來到洗手間,把手洗干凈。接著,我對奶奶撒嬌說:“好奶奶,我想學包粽子。你就教教我吧。”剛開始奶奶有些猶豫,但經不住我的“甜言蜜語”,最終還是答應了。
于是我認真地向奶奶學起了包粽子。我們把粽葉卷成了一個“漏斗”,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裝進了“漏斗”。接著,利用多余的粽葉在“漏斗”上卷了一個桶狀,繼續裝米,并用一根筷子把米壓緊。最后,再用粽葉把上面的米蓋了起來,用線一捆。最后大功告成,我的第一個粽子“橫空出世”了。
雖然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感覺很累,但看到我的“作品”完成,我又是那么的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更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