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800字篇一
小說的情節充滿魔幻主義色彩。小鎮馬貢多見證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和百年的興衰史。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近親結婚,由于害怕生下長有豬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不肯和丈夫同房。鄰居因此事常常嘲笑布恩迪亞,不堪受辱的布恩迪亞殺死了鄰居。為躲避死者的鬼魂糾纏,夫婦倆遷徙來到小鎮馬貢多,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就在這里展開。漸漸家族人丁興旺起來,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迪亞家族和小鎮馬貢多的命運急轉直下。到了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爾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自己。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后拖入了蟻穴。隨后,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重復的時間,每一代家族成員類似的名字,輪回的命運都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這個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后半生在小屋里制作小金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重復著;第四代奧雷里亞諾反復地修理門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上校晚年不停地縫制裹尸布;蕾梅黛絲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澡等等。這些人的行為都處在過去、現在與將來的重復之中,各自的行為又相互循環,構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小說中的人物姓名與秉性也是循環往復的。布恩迪亞家族中的男性,名字離不開阿爾卡蒂奧與奧雷里亞諾,秉性也依次延續,其中也隱含了時間上的輪回重復。小說中家族里活得最長久的烏爾蘇拉,歷經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盛衰演變,特別是在她失明之后依舊能夠如看得見一般,無非是因為在她眼里一切都是過去的重復,她驚呼時間在打圈圈,永遠沉湎于對過去的回憶之中。她的這種始終如一的對過去的追憶,也是一種時間的輪回重復。
仔細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歡離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悲涼而孤獨的靈魂。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特有的孤獨神情,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長大后,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探索,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的沮喪,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每個人與孤獨抗爭但最終都回到起點,讓人感到無比的悲涼。
作者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就是拉丁美洲的縮影。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整個拉美的社會發展,正像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進程一樣是停滯的和孤獨的,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循環往復。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哥倫比亞近百年來始終處于封閉、落后、貧困和保守的"孤獨"境地。所以,《百年孤獨》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象征了哥倫比亞甚至整個拉美的社會現實。漫長的戰爭,無休止的黨派之爭,殘酷的資本主義入侵,封建統治下的專制愚昧,構成了二十多個國家的百年滄桑。荒謬的時間循環觀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逃避現實,眷戀過去,抱殘守缺,民族壓迫越重,戀舊情緒越濃。這種落后的民族精神與心理的惡性循環,正是拉美社會進步緩慢的內在原因。《百年孤獨》這個魔幻的世界蘊含了深刻的真實性與現實性。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于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他們的孤獨并不是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于愚昧之下的感情匱乏,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讓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后為伍。這樣的作品現在讀來仍有它的意義,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貢多一樣灰飛煙滅,消失于無形。
《百年孤獨》是一部令人迷惘的作品,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取而代之的是讓人迷惑的故事發展。但當你細細品味,掩卷長思,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拉美社會百年孤獨的思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800字篇二
我喜歡那種看完之后留有余味,能帶給我思考的書。毫無疑問,《百年孤獨》即是。“人生而孤獨。”沒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宿命,逐漸走入孤獨的深淵。布恩迪亞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都重復地陷入孤獨之中。書的結尾令我由衷驚嘆,極其精彩巧妙,即使之前已經隱隱提到。所以,隨著閱讀加深,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的結局無非就是走向毀滅。雖然最后阿瑪蘭妲和奧雷里亞諾的活力給人以希望,現在想想那也無非是毀滅前最后的掙扎。一切都還是輸給了狂熱的愛情。也許這個家族的結局有一部分與愛情有關。雖說愛情是小說不變的主題之一,而書中的愛卻讓人難以接受,人物成也愛情,敗也愛情。羊皮卷破譯了,家族也毀滅了,所以讀完之后,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故事,本就是在影射我們心中的幻象?我們的內心本就是孤獨又迷茫的,在經歷了狂熱,榮耀,屈辱,衰敗之后,我們終于得以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一切事物的實質,也是時候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或心的死亡。所以,百年孤獨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自己的百年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我看來也是人生中每個時期不同的心境造就的不同自己。
書中我最喜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與生俱來的洞察力,野心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孤獨感都令我贊佩。這就像是正當盛年的我們,帶著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特質,又努力的去探索新的世界,想發現新的自己。
這本書故事性不是很強,于我而言,讀書只讀故事未免無聊,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思考,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愿我們都能在孤獨的人生中發現孤獨到極致的快樂,在平庸的人生中成就不平庸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