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一
認識8個生字,理解“自慚形穢、神采飛揚、熱淚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語”等詞義。
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誰去過長城?誰知道長城磚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小結: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修建的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者用的。長城上的磚一般重量為15千克,長36.5-38.5厘米,寬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這篇童話中的長城磚有哪些經歷,遇到了什么問題,看看我們能不能幫助它。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2、解詞:
自慚形穢:原指為自己的容貌舉止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綿延萬里:延續不斷,很長很長。
妄自菲薄:過分地輕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發展的今天,長城磚產生了哪些想法?
(2)后來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聽到人們對自己的高度評價,長城磚的思想有了什么樣的轉變?
3、展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4、全班討論。
5、分角色朗讀。注意長城磚的心里變化過程,先是自慚形穢后驚訝而深思,到自信的語氣。
6、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武器高度發展的今天,長城磚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贊揚聲中,他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師總結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的?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四、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確對待。成功了也不驕傲,這樣才使我們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態。
板書設計
20 長城磚
自慚形穢 —— 贊揚 —— 自尊自信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二
今年的這個中秋節,讓我終身難忘。
早上,爸爸早早地叫我起床,我感到很困惑:“爸爸,中秋節難得放假,為什么不能讓我多睡一會兒呀?”爸爸說:“這個中秋節,我們去爬永康小長城!”我開心得手舞足蹈。
我們來到永康小長城,它從山腳建起,一直蜿蜒而上,就像萬里長城。兩邊的城墻由帶點紅色的一塊塊磚頭搭成,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個烽火臺,半路上有三個石洞,石洞上有一幅幅雕刻的圖案,但還在修建中。
開始爬長城了,我起先跑得很快,一直不停地催促后面的大人“快點”“快點”,慢慢地,我變得氣喘吁吁,從跑到走,從走到攙著走,媽媽看到我如同烏龜一樣慢慢前進,鼓勵我:“加油,前面就是可以休息的烽火臺了。”聽到可以“休息”我瞬間有了力氣。
終于來到了第一個烽火臺,我好奇地上去看了看,方方正正的烽火臺,大約有一幢房屋那么大,正中間放著一個望遠鏡,我通過望遠鏡往外望,看到了來來往往的車輛,看到行人穿梭中,看到了一幢幢高樓。
繼續往上爬,到了山頂后,有一個玻璃滑道。我和爸爸從滑道下去,媽媽和奶奶則原路返回,爸爸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身后還跟著兩個小女孩和他們的爸爸。一開始爸爸滑得很慢,我也只好慢慢地滑,還沒過第一個彎道,后面的人就追上來了。熟悉滑道后,爸爸逐漸加速,邊滑邊叫,而我冷靜極人,感受著滑道帶來的快感,感受風在耳邊說話,感受樹木快速從身后跑走。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個中秋好不快活。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三
我從小就喜歡攀爬。從兩三歲開始爬沙發靠背,然后爬樹爬欄桿,郊區游最喜歡去爬山……印象最深刻的是爬野長城。
那是四年級的清明節,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爬野長城。野長城,顧名思義,就是未經大規模修繕的長城。在這兒爬長城,更有“穿越古代”的味道。很快地,我們爬到了長城城墻上。這長城果然不愧是“野”長城,許多圍墻都已剝落,陡峭的石階歪歪斜斜,路面上還有很多挺大的裂縫。
越往上爬,越艱難。為了不讓自己滑下來,我竟然不斷念叨著:“上天保佑”之類的話,還癡心妄想它能奏效。“快到了,一定要堅持住啊!”可是光“祈禱”沒有用,我便想出了新招:腳掌用力地蹬在地上,我的手則配合著腿腳,拼命抓住任何一個能夠得著的穩定物體,也不管它們是石塊還是樹根。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攀巖,純粹是靠手和腳把身體拉上去的。終于——我到達了最高點!
回頭看了看,后面的同伴們有的嚇傻了似的,有的則是強裝著輕松的樣子。看著大家被我甩在后面,不免有些驕傲:哈!我是第一!再往四處瞭望,山色似乎更美了。
同伴們都陸續完成了登頂。成功征服野長城令我們異常興奮,我們都覺得:不走尋常路,攀爬更有趣!
童年就是這樣被我們一筆一筆書寫上去的……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四
生:長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生:"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看來你讀書非常的仔細,認真.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生:"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請你們從這句話中找出兩個重點詞.
生:這兩個重點詞是"雄偉"和"奇跡".
師:同學們的反應可真快啊.
三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生:我從長城的長感受到長城的雄偉.
師:你是從那些詞語感受到長城的長呢?
生:我從"一條長龍"感受到它的長.
生:從"蜿蜒盤旋"中感受到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指捉圖解釋一下這個詞嗎?
生:就是長城彎彎曲曲的向山嶺中延伸.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學生.
生:從"一萬三千多里"感受到長城的長.
師:長城真長啊,課文還從那些方面描寫了長城的雄偉呢?
生:從長城的寬感受到長城的雄偉.
師:你是從那句話中知道的呢?
生:"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這句話中知道的.
師:同學們你們能比劃一下五六匹馬到底有多寬?
生:我認為有第一小組到第三小組那么寬.
師:看來你是一個善于動腦的孩子,真不錯.
生:還從高大堅固中感受到長城的雄偉.
師:這樣高大堅固的長城有什么用啊?
生:抵御外敵.
師:那是怎樣抵御外敵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長城的結構.
生:長城上有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
生:嘹望口供嘹望用的,射口供射擊用的,城臺供屯兵和呼應用的.
師:同學們讀課文可真仔細啊.讓我們齊讀第二段.
師:這樣高大堅固的長城是由誰修建的呢?
生:勞動人民.
生:他們用手和肩膀抬的.
生:他們抬著兩三千斤重的條石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山嶺.
師:兩三千斤重有多重啊?
生:我仿佛看到了許多人從陡峭的山掉下來摔下來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壓死了
生:我還看到監工在打民工.
師:讓我們在腦海中再現當時的情景,齊讀第三段.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五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找出中心句,然后逐步完成教學任務。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首先請學生通讀全文,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具體寫長的句子是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以及詞語如“一萬三千里”,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自然而然地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對長城的`長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對于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我用多媒體出示長城近景圖,然后采用導游形式小組介紹,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找奇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這一點是最難處理的地方,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再次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同學重量,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動筆寫出自己的贊美的詩或聯。學生這樣寫道:長城東起山海關,高大堅固保家園。勞動人民多智慧,雄偉氣魄世人贊。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我們討論到長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光輝燦爛的遺產,有一個學生說,我們應該感謝秦始皇,是他讓勞動人民建造長城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只是又回到文本,引導學生從勞動人民的血汗筑成的,覺得自己的引導有點膚淺。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六
沒爬過的人肯定認為爬長城很容易,但對于我來說,爬長城不僅很刺激,還很危險。
好不容易爬上了臺階,我的心還在“砰砰”地跳著。到下坡了,我抓住扶手,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下走,這時我突然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上,那時我就想:完了完了,我的小命就要交待在這里了!我不顧一切緊緊地抓住扶手,生怕自己就此香消玉殞。還好有了這扶手的幫助,我的小命保住了。接著我卻只敢小心翼翼地往下挪步,不敢大意了。終于,我的下坡路也走完了。
到了烽火臺,我看到了山下的景色:山一作挨著一座,連綿起伏,一眼望去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我深吸一口氣,覺得來到長城真好,爬上長城真好,這下我也成了“好漢”了。
我體驗到了爬長城時的刺激,也欣賞到了山下美不勝收的風景。如果現在你也想去長城體驗刺激,在走下坡時一定要注意哦!
四年級長城四年級游記篇七
俗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要去感受一下萬里長城的磅礴氣勢。
走到長城門口,迎接我們的是八達嶺,八達嶺是一個清代的建筑物,它的四個棱角是往上翹的,棱角上是由頭上的“小元寶”到五個“狼牙”在最后到的“大元寶”,最頂上的棱角也有“元寶”,不過這上面的“元寶”最大。棱角的每一邊的棱角上都有豎條,每一個樓層上都有紅柱子,紅柱子的頂上還有布條,布條大體是深藍色的,別的地方是綠色的。八達嶺的大門是一個朱紅色的木門。
踏上了爬長城的路,我抬頭望了望,這里長城頂上還早呢,我爬了一會長城,發現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有毛澤東主席題寫的“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個石頭是用大理石做的,毛澤東主席題寫“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地方是加工了的花崗石。
在不遠處有一座烽火臺,那個烽火臺是灰色的。烽火臺有許多小門,這些小門一個挨一個。在中間還有幾道深灰色的橫線,最頂上向長城一樣,上面是曲折的線,下面是正方形的小窟窿。
又爬了一會兒,我來到了那個烽火臺。烽火臺有一個樓梯,樓梯很陡并且很窄非常難走,我扶著墻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走,終于來到了烽火臺頂,從烽火臺上往下看是火車道,往上看是綿延起伏的長城。在這里玩了一會兒,我們又繼續往上爬,終于我爬到了長城的最高點,此時的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了。
真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一身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