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蜻蜓篇一
童年中有傻事,趣事……每件事都讓我難以忘懷。夏天里,有時我望著蜻蜓,總會想起捉蜻蜓的滋味。
在一個盛夏的周末,雨過天晴,太陽頑皮地露出了半邊臉,樓院的`一個地方聚了好多水,大概有七八厘米深,我就在那兒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水。我們用雨靴在雨水上面使勁踏,把雨水濺在了對方身上。忽然,從遠處飛來了一只紅身紅尾綠眼睛的蜻蜓。它在空中靈巧的避開障礙物,邊飛邊吃小飛蟲。不一會兒,它好象有點累了,落在了水面上。我的腦海里飛快地閃過一個想法:把它抓來玩玩。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像一架加速到極點的小飛機向它撲過去。但是,它輕輕地扇動晶瑩的翅膀,靈巧地躲開了,我趴在了雨水上,喝了一口水,衣服也濕了,它可真是個搗蛋鬼,害得我要挨打了。這時,我夢想變成一只小鳥,抓住它,報仇雪恨。因為氣憤,把手伸直,一個勁兒不停地甩,那只蜻蜓好像認識到了錯誤,過來“安慰”我。不料被我打中了,到在了冰涼的雨水當中,爪子不停地顫抖,眼睛也比以前黯淡了許多。我把它拿回家,放在陽臺上,想讓它活過來,繼續玩它。媽媽過來對我說;“蜻蜓是益蟲,它是捕捉飛蟲的能手,不能傷害它。”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不禁開始懊悔,想放了它。我仔細地照顧著它,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它盼活了。最終我依依不舍地把它放了。
看著它扇動著翅膀飛走了,心頭立刻涌起一絲喜悅。
三年級蜻蜓篇二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字,掌握9個詞語。
2、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地讀出句子的語氣。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動物。
5、了解課文敘述順序,初步感受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藹可親和對孩子的諄諄教導。
教學難點:體會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課件。
課前準備:
1、說說你最喜歡的老師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師。
2、猜謎語:蚊子 蒼蠅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解讀課題,引發質疑。
1、猜謎語引出蜻蜓,板書“蜻蜓”,學習生字“蜻蜓”。
3、過渡: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學會文中的生字。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標出自然段序號。
2、抽讀三個學生讀生字新詞,評價,糾正字音。
3、去掉音節男女生賽讀新詞,齊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個人自己讀,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組合作讀,或幾個同學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思考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抽學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夠簡潔,隨即按以下程序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師:要能準確地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引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學生回答。關鍵詞是什么?板書:捉(起因)
(2)故事的結果怎樣?抽生回答。板書:放(結果)
(3)事情的經過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話概括嗎?抽生回答。板書:講或勸(經過)
(4)講解:概括這類寫事的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用簡潔的語言敘述出來。這種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寫的文章,我們就說它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板書: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
(5)你能比較準確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老師給孩子們提供兩種句式。(多媒體出示要求)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1、這篇課文先寫 然后寫 最后寫 。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書寫蜻蜓兩個字。
二、檢查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抽讀,全班同學認真聽,看她有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教師略作評價。
2、齊讀生詞。
過渡: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關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三、細讀課文。
陶行知怎樣給孩子們講蜻蜓吃食這個問題的呢?
(二)學習第2——6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2-6自然段。多媒體出示要求:
2、檢查自學情況,朗讀體會情感。
查勾畫和體會的情況。理解慈愛、撫摸,出示“撫摸”,都是提手旁,學習生字“撫”。
(2)讀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讀、范讀:體會到陶行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板書:和藹可親
指導朗讀:試讀、抽讀、齊讀。讀出和藹可親的樣子和疑問的語氣。(強調“慈愛”和“撫摸”,讀陶行知的話,音量小一點,語速慢一點,讀出疑問的語氣。)
(3)小結: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表現陶行知的精神品質的。同學們在寫人物的時候也要學著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就能把人物的特點以及精神品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讀2-6自然段。
抽一生讀作者的話,一生讀陶行知說的話,一女生讀翠貞的話,一生讀男孩的話,全班同學讀其他孩子的話。想象陶行知與孩子們對話的場面,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理解“七嘴八舌搶著說”,然后再請幾個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書:七嘴八舌。
師:孩子們已經知道了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如果這時陶行知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會放嗎?可是陶行知卻繼續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識。
(三)學習10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
學習要求:
①迅速默讀10自然段,用 畫出陶行知介紹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與同桌討論:陶行知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檢查自學情況
陶行知在給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大眼睛時哪些詞用得好,用你喜歡的符號在書上把這些詞勾畫出來,體會“成千上萬”、“四面八方”的意思。板書“成千上萬”、“四面八方”。你能說出幾個類似帶數字的四字詞語嗎?欣賞蜻蜓圖片,教師引讀。
(2)陶行知為什么還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讓孩子們更進一步了解蜻蜓,喜愛蜻蜓,從而保護蜻蜓,與蜻蜓做好朋友,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把蜻蜓放飛。)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2、孩子們把蜻蜓放飛時是怎樣的心情呢?齊讀課文最后兩句。看書上的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學生看圖)你們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陶行知會說些什么呢?小蜻蜓又會說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年級蜻蜓篇三
《放飛蜻蜓》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報告了教育家陶行知老師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明白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儕,并放飛蜻蜓的故事,。課文條理明白語言簡便通過人物詳細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生長,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領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老師對下一代的諄諄輔導。是教育學生要敬服有益動物,引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的好課本。
憑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現實環境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了解他們的寄義。2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3、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明白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儕,造就學生掩護有益動物的意識。此中目的1、2是教學的重點,目的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部署學生網絡有關蜻蜓的資料,為上課做好準備。
第一課時我安排三個環節,
首先我直接板題,讓學生讀完課題根據課題質疑。
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完成1、標好自然段2、畫出文中到生字的詞語3、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們自己評價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指導學生讀準確這些字的讀音:前鼻音“貞、蚊”后鼻音“舌、蠅、搶”,調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后,用質疑討論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知道課文講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簡單介紹陶行知)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事。
第三個環節,最后學生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我將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安排復習回顧、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個環節以期達到讓學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的目標。
第一個環節復習回顧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節探究自悟
第一步、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邊讀邊思考,并畫出相關內容.
第二步、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第三步、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評議,補充完善
第六步、教師總結
第七步、感悟朗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
3、學生互相評議(人物的'不同語氣應該是怎樣的)
4、學生在評議的基礎上練讀
5、感情朗讀(讀出人物不同的的語氣)
第八、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寫在陶行知的開導下,孩子們放飛蜻蜓。我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部分,我這樣預設教學過程。
1、讓學生自讀這一段,對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讀,感悟:你讀懂了什么?
3、討論交流(理解孩子們放飛蜻蜓時的迫切心情)
4、引導學生用欣喜、贊嘆的語氣讀好這一段。
5、自讀感悟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在書上找出有關的文句)
6、討論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
第九步、學生再讀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部署作業:1、謄錄詞語。
第三個關鍵拓展延伸
陶行知老師說:蜻蜓餓極時會吃本身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構造學生聯合題目查找資料,睜開交換。)
板書放飛蜻蜓(陶行知)
(人類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三年級蜻蜓篇四
星期天的一個下午,小明和小紅相約去公園捉蜻蜓。
他們來到公園的一片草地前,看到許多蜻蜓在低飛,于是高興地捉起來。一只、二只、三只......不一會兒,他們就捉了許多蜻蜓,累得滿頭大汗。
他們忽然想起老師說的話:“蜻蜓是益蟲,它能捕蚊子和蒼蠅,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要捉蜻蜓。”于是他們就急忙把蜻蜓放了,但是他們兩個還是非常開心,最后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三年級蜻蜓篇五
在那荷葉上面,在那荷花的上面,有一群可愛又機靈的小蜻蜓。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上午,烈日炎炎,風中還帶著秋天的涼爽。爸爸媽媽還有我,早早的來到了奶奶家。
我在老家門前的小池塘邊悠然自得地看著池塘里的荷葉,荷花。突然,一只小蜻蜓飛了過來停在了一朵荷花上。
它的眼睛大大的,穿著俏麗的彩衣,長著一雙花色斑斕的翅膀。十分漂亮,幾只小蜻蜓也飛了過來。它們時而飛,時而落。好像在做游戲呢!又仿佛在比賽誰的飛行技術高。忽然,它們全部都停在荷葉上,可能是要睡覺了吧!我悄悄的走過去觀察它們,我還沒靠近,它們就早已逃之夭夭了。
我認真觀察著蜻蜓,它們有的.停在荷葉中。仿佛在看美麗的風景。有的相對相依,好似“熱戀情人”。有的在空中飛來飛去,好像在練習飛行,又好像在尋找食物。還有的……它們好似一家人,在這玩耍,游玩。
我真想變成一只小蜻蜓,能跟它們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