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一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游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征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圣,還是沒有哄住。而后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于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愿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游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二
《西游記》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了,就連外國的文壇中都會有《西游記》的一席之地。《西游記》中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得了真經。但就是這么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讓無數人拍案叫好,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著無數的讀者呢?我想功勞并不僅僅是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上,還有淺顯易懂的文字背后隱藏的哲理。
我從《西游記》的四個主要人物中,讀到了他們背后的精神:首先是師傅,也是《西游記》的主角,唐僧。唐僧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他非常的善良,不愿去傷害任何生命;他還非常的有禮貌,每次開口都會帶上“施主”之類的敬詞;他還非常的吃苦,不遠萬里的去西天求取真經。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要寬以待人,謙卑有禮。
其次是大徒弟孫悟空,也是《西游記》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的人物:書中的孫悟空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瀟灑機智,不愿被規矩所束縛;孫悟空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物,他屢次救其它三人于妖魔鬼怪的巢穴魔口之中。我到現在對《西游記》中最記憶深刻的人,便是這個敢愛敢恨的‘猴哥’了,我也想做一個和孫悟空一般敢作敢當,勇敢機智的人。
接下來是長著豬頭的二徒弟,豬八戒。豬八戒在我的生活中,可算是一個大紅人了。所有人提起豬八戒,總會笑他那憨厚可掬的搞笑模樣。雖然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喜歡美女和錢財,但他卻在對唐僧非常的忠心,也很討人喜歡。從書中看到他的時候,我便想和他一樣懂得變通,討人喜愛。
最后是三徒弟沙和尚,他是一個很吃苦耐勞的人,西天取經的路上扛著一個大扁擔艱苦的走著,卻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他還是一個老好人,為此常常吃妖精的虧,屢次被豬八戒調笑。我從沙和尚一路取經的行為中,感受到吃苦耐勞是多么的重要。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三
讀過富含軍事策略的《三國演義》,仰慕過行俠仗義綠林好漢的《水滸傳》,欣賞過初讀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后時嘗到一個家族的興亡衰盛的《紅樓夢》……可最使我百讀不厭,愛不釋手的非屬那曲折驚險的《西游記》不可。
說起《西游記》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那好吃懶做的豬悟能等形象便浮現在我們眼前。
大英雄孫悟空手持金箍棒,號稱“齊天大圣”,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靠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變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讓師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還有他那個倔脾氣,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寧死不屈,他那精神是我們男子漢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別看三徒弟沙僧長得兇神惡煞,其實內心可善良著呢!整天“扁擔不離肩,行李不離手”假如沒有他這個為師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事佬,這取經路上不知要經過多少破折啊!豬八戒是我心中的豬悟能、豬呆子,拋開他長得豬頭豬腦,笨的可憐不說。還經常在師傅面前諷刺別人,師傅趕走孫悟空都與他脫不了干系,更可恨的他還是一個好色之徒,他的前世天蓬元帥就是因調戲嫦娥而被貶下界的,他的一生只愛三件東西:吃、睡、女人。怎么樣?可恥吧!
筆落至此,仔細想想:豬八戒很現實;沙僧忠厚老實;孫悟空智勇雙全;唐僧慈悲憐憫、執迷不悟。讀了《西游記》,我感想頗多:不論是生活中,學習中,我們一定像孫悟空那樣足智多謀不畏艱險,要像沙僧那樣忠厚、踏實能干,忠心耿耿。而不要像唐僧那樣優柔寡斷、愚昧無知。更不要像豬八戒那樣好逸惡勞,諷刺別人。
或許,這個最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們敬佩,又值得我們了解的應該是這個神游天下、充滿智慧的吳承恩先生吧!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四
《西游記》是我接觸過的第一本名著,書中那些精彩生動,驚險刺激的情節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西游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以及孫悟空護送師父前往西天取經這兩個重要故事,整整有一百回這么多。雖然文字很多,篇幅大,但一點也不會枯燥,什么“大鬧天宮、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是有趣極了,那一個個死板的漢字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帶你感受書中的趣味。
在一百回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三打白骨精”了。當我看到狡猾的白骨精變為提著飯菜的農家姑娘前來誘騙唐僧師徒時,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得提了起來,真為他們的命運揪心,幸好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一棒打死妖怪,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地了。在這一個情節當中,我仿佛身臨其境,也是孫悟空他們的一員了,當我將整本書看完時,我就如同與唐僧師徒共患難,一起闖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的感覺啊!
看完了整本書,我合上書本,閉上眼睛細細地回顧第一處精彩的情節,同時也了解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比如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孫悟空,貪圖女色、喜歡耍不聰明的豬八戒,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的沙僧等,其中有好多可貴的精神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沒有真正讀透這本書,但我卻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做一件事想成功,就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難,才能成功!
《西游記》是一本十分好的書籍,希望其他人了來領略一下它的風采吧!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五
我第一次讀《西游記》是小學一年級,那時看的是漫畫版。
這次再讀,這是簡版了,但文字多了,讀起來挺好看的。
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么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么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
最后說說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六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己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
《西游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游記初中讀后感篇七
有時候會讀讀《西游記》,小學生版的。
感一,孫悟空亂開殺戒
孫悟空這個家伙很不怎么樣,剛跟了唐僧后碰到強盜來劫道,其實人家也不一定是要他們的命,好么孫候子一般情況都是不分青紅皂白就打死人家,出家人的第一戒都持不了,這樣的人就憑立了些功勞就能成佛嗎?這樣的修為怎么能服重?可見佛教界也就是個江湖,有很多的內幕和交易,跟悟道沒有關系的。不管是佛教還是基督,傳來傳去宗教的本意都變得跟釋迦牟尼和耶穌相差太遠,讓人失望。孫悟空的毛病還完全不止這些,的確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而所有的這些性格基本上都源自語有本事,如果沒有這些本事,他將一文不值。所以說,肯定或者否定一個人,不在于他的修養,這個太勢力了。公共道德讓人真的很失望。以前經文里講的那些舍己為人等等,現在都沒有了。所以現在去寺廟里盡見些蠻橫貪婪的和尚道士,也就不足為奇了,千百年來都是這樣。
感二,孫悟空嫉妒心太強
關鍵在于六耳彌猴。六耳彌猴從各個方面都跟孫悟空很像,本事也相當。應該也是天地間精華孕育而成,可是到最后觀音制服了他,孫悟空不由分說一棒將六耳彌猴打死了,這件事我實在是不能理解,如此不凡的一個人物就這樣消逝了!其實六耳彌猴又做過什么孽呢?真正作孽的那些觀音的座騎、太上老君的做騎等,吃人,搶人家國王的王妃,壞事做盡,到頭來還是變成了坐騎,繼續當神仙,一點都不吃虧。可是六耳彌猴呢,被孫猴子打死了!這世道!
感三,唐僧太不厚道,一為知恩不報,二為唯利是圖,三為不思進步
感四,孫悟空太窩囊,一怕唐僧,二怕觀音,三怕如來
孫悟空真的很窩囊。自從被壓到五行山下后,跟以前天不怕地不怕完全不一樣了。不只因為頭上戴著筋骨咒,而是,孫悟空實在是已經入世了,經過那么多社會關系網的錘煉,孫已經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夾著尾巴做人,而且,這樣的時候相當的多。每當被威脅的時候,孫悟空往往是低頭違背自己做猴的原則,一個瀟灑自由,率性而為的美猴王早變成了一個精通人情事故的俗人。
感五,關于得道成佛
在所有四個徒弟中,每次都是先打一架,誰也奈何不了誰時,觀音才出來說明白這個妖怪是在這里等待取經人的。而在唐僧來到之前,豬八戒興風作浪完全不把高老莊放在眼中,估計也傷害過不少無辜,但是八戒還算是好的。沙僧可就很差勁了,估計吃了不少人,白龍馬也比較差勁,可是他們在做這些孽的時候,觀音他們難道就視而不見嗎?歷盡點劫難就能得道成佛,這差使挺美的呀!
總之一下,以前小時候聽廣播說西游記,覺得新奇。后來看中央電視臺拍的西游記,這個完全卡著新聞聯播式假面具的電視版本,將西游記完全神話為一個善良純潔,遠離原注精神的烏托邦,久而久之,我們忘了生活本來的面目,慢慢的相信這些謊言。然而事實就是事實,一群烏合之眾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后本性基本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所有的缺陷沒有因為完成這個偉大壯舉而得到錘煉和升華,是不是生命走向成熟,感悟走到后來時,我們對于生命,對于社會,對于存在的價值也只能理解到人情事故的洪流中?如果是這樣,還是挺悲哀的!如果是這樣,那做一個欲望的奴隸,也沒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