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居安思危篇一
;東京的常住人口為1375萬人,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然而東京卻沒有人口大國和工業國家的通病——垃圾圍城。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極有條理的垃圾分類及回收系統。日本垃圾的分類細致入微,并且各種垃圾的回收日期也都不同。生活垃圾一般由各市區自主回收與處理。眾所周知,日本的垃圾分類、回收以及法律約束等環境治理方面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盛名,然而環境保護這件事卻并非僅僅依靠政府和各種細則條例就能做好,它需要大到企業、小到個人的自覺參與。
此外,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邊界,多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所以日本一直都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和防范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要想在災難來臨時能冷靜不慌亂地進行自救,最重要的便是掌握應對各種災難的方法,從而未雨綢繆。吸取了1923年東京關東大地震的教訓,東京城市公園在避災方面的重要性得到廣泛認識,政府設立了防災公園體系, 并且居民個人防災意識提高的自助行為與社區的共助行為也逐漸深入人心。
本期為讀者介紹東京近郊普通社區內的垃圾分類回收以及防范災害方面的共助實踐。
(本文圖片由于怡鑫提供)
充分體現日本漫畫精神的戶外廣告
建于水路之上的東京高速公路
櫻花季節的街道
易拉罐類(鋁罐及鐵罐分類回收)
與東京人生活密不可分的公共交通之一——電車(遠處白色煙囪為垃圾焚燒處理站)
相關熱詞搜索:;居安思危篇二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吧,名言是我國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體體現。那什么樣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居安思危的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1、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
2、未雨綢繆。
3、治不忘亂,安不忘危。――揚雄《冀州箴》
4、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5、眼前的安定并非永久的太平,居安思危絕不等同于杞人憂天。
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周易》
7、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
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9、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班固
10、居安思危,是要我們在安定舒適的生活中,看到內心隱藏著制造不安定不舒適的煩惱。沒有解除生命的迷惑和煩惱,所謂的安定舒適,只是一時假相罷了。
11、有備無患。
13、生活不能太過安逸!都不知道居安思危了!
14、很多事情都不是自我設想的那樣貌,唯有居安思危提前謀劃立即行動,自我努力爭取得來的`才會心安理得。
15、憂勞能夠興國,逸豫能夠亡身——歐陽修
1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周易》
17、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8、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19、災難并不是最可怕的,比災難可怕的是人們的麻木,生活需要警醒,時刻堅持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0、學會居安思危吧,此刻的繁榮終將成為遺跡。僅僅一場雨,便會掩埋過去的腳印,留下新的足跡。
21、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2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3、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簡文帝
24、居安思危的人畢竟太少,也僅有那些無時無刻存在的危機感,才會推著你不斷地變優秀,窮則思變你不去變,只能被這社會所淘汰。
25、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漢書》
26、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班固
27、居安思危者,昌盛;知足常樂者,敗亡。
28、知足常樂本是人間常態,富貴榮華有如過眼煙云,真正達觀的態度應以安貧樂道,居安思危。
30、一個民族僅有具備了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
31、人最糟糕的是,自我不知道自身所在的位置,往往會高估自我,低估別人,危機可能就由始而來,危險可能就由此出現,這不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而是欠缺一種居安思危的思維。
32、滿則慮,平則慮臉,安則慮危。――荀況
33、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馮夢龍
35、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北宋文學家張載
36、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馮夢龍
3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38、得寵思辱,居安思危。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
39、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簡文帝
40、居高思危,盛滿戒溢。――魏徵
41、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丘明
42、知足常樂本是人間常態,富貴榮華有如過眼煙云,真正達觀的態度應以安貧樂道,居安思危。
4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44、思危所以求安,慮退所以能進。――房玄齡
45、盛極必衰,月盈必虧,所以我們居安思危,所以我們克制;紅塵種種,因果循環,那么愛上那個人是不是你的宿命。
46、圖匱于豐,防儉于逸。――潘岳《藉口賦》
47、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
48、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
49、心無備慮,不能夠應卒。――墨翟
50、人就是毀在這樣就好的一種心理,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居安思危都能然自我的境界提升。
居安思危篇三
居安思危,是古人最忠誠的勸告;未雨綢繆,是哲人最赤誠的提議;有備無患,是先祖最樸素的叮囑——有了憂患意識,我們才能在困難來臨時,坦然應對。
樹立起憂患意識,預測將來可能面臨的威脅,能夠在面臨危機時更充分地應對。試看失馬的塞翁,他故事我們耳熟能詳——當他未被征去充軍時并沒有沾沾自喜,享受清閑,而是在心里提醒自我:“萬一這會帶來禍患呢”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摔斷腿的時候坦然應對現實。再看在歷史上重重劃過一筆的大將軍韓信,卻留了一個遺憾的下場——他在立了戰功時不懂得收斂自我的傲氣,不曾想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不曾留心觀察身邊那位君主的細微變化,從未在安逸時長遠地研究身后的危機。僅有有了憂患意識,才能更加冷靜、理智地分析當下所處的環境。
樹立憂患意識,不僅僅對個人有好處,對整個國家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益處。遙望齊國的藺相如——從一介門客越身一國大夫,這是何等的榮耀!但他并沒有沉醉于這不時的名位,選擇在廉頗宣惡言時忍氣吞聲,單方面地躲避,只因他喲怕著二人爭斗的空檔會讓秦國得逞;再看繼承了劉備大業的驕子劉禪,他出生變坐擁父親拼下的一方江山,不曾擔憂過城外虎視眈眈的他國之軍。處于安樂,不顧將來,聽信奸臣,不理政務,最終將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輸光了蜀國積攢的氣運,也辜負了先帝與諸葛先生的期望。所以,僅有樹立了憂患意識,才能夠以嚴謹的、毫不懈怠的態度處理當下事物。
憂患意識跨越了歷史長河,來到社會安定的新世紀。在當年雅安大地震后,中國各行業、各部門在第一時間采取相應行動,做到了傷亡最小、損失最低——這正是由于政府預先擬定的一系列社會應急計劃,也源于于祖先傳給我們的憂患意識;在新冠病毒爆發之時。中國社會也未亂做一團,而是由上級下、由縣及鄉,井然有序地組織教育、宣傳、隔離——這也正是由于預先完善的一系列應對傳染疾病的衛生醫療措施,也源于扎根我們腦海的憂患意識。
樹立了憂患意識,方能居安思危,臨危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