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個目的,并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大學生對于糧食安全觀的心得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1
中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長期以來保持了糧食基本自給,實現了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全平穩的發展。在國際交流和影響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在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的全面指導下,保障和擴大糧食生產,應當堅持兩個依靠:依靠政策指導,依靠科技發展。
依靠政策指導,就需要政府在全面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指導下,立足國情,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科學政策。具體來講,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統籌安排,實現科學指導。
第一,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體制,實現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保證土地使用形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土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實踐已經證明,我國現行的土地制度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的,是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堅持和完善現行土地承包和經營體制,必將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科學理論之一。
第二,保護和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提高糧農收入,帶動農民積極性。隨著我國國際合作和交流的不斷加強,糧食價格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受到很大沖擊;同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重工輕農的思想也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糧價的合理上漲。充分利用國家經濟指導職能在市場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糧食價格,穩定糧農信心,提高種糧積極性,是保持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第三,穩定涉農產品價格,加大政府補貼力度,保證各項生產資料價格穩定和市場供應,對設計農民生產所需的種子、農藥、化肥等基礎性生產資料,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通過多種方式保證生產資料價格不上揚,降低農民生產成本,提高種糧補償,使農民切實感受到政府的優惠,保持糧農種糧的熱情,增加收入。
依靠科技發展。用科學的力量來發展農業,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主要又必須立足兩個方面:一是加大農業領域的科技研發力度,二是培養農業生產的名牌產品,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
加大農業領域的科技研發力度,重點在于高效種子、幼稚化肥、環保農藥等方面的研發,使國家能夠在生產資料領域控制農業生產的主動權,依靠自主科技發展自主農業,鞏固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培養農業生產的名牌產品,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即把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國內甚至國際知名的品牌產品,避免走工業生產的高產值、低利潤的重復道路。
在科學發展的指導下,立足國情,堅持兩個依靠,無論國內外形勢多變幻,都可以保護國家糧食安全,為市場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2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墒亲詮奈以陔娨暲锟吹搅撕芏喾侵揠y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伙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比喻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我們都要愛惜,可人們卻知而不做。
比如,我們中午吃飯,有的同學只吃雞腿什么的,剩下的米飯,菜,全都到水房倒掉,他們自己認為不好吃,不要了,那非洲的孩子們能有饅頭吃就高興的不得了,那要把這飯給他們,他們不得高興壞了,再說你倒掉的一粒米飯,一點菜,可都是農民伯伯很不容易,一點點種出來的呀!
你隨手一倒,那農民伯伯的很多辛苦都白費了,要是換過來,別人隨手一倒,你去辛辛苦苦地種,你愿意嗎?那為什么你在倒的時候不去想想農民伯伯呢?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人們啊,節約一些糧食吧,就按小的來說,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就等于節約了13億粒米,吃驚吧,一粒米是很少,但你要堅持每天節約一粒,那你一年就節約了365粒米,那米就能再做成一碗米飯,去捐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一頓飯,如果這個人已餓到極點,已快無法堅持時,這碗飯就說不定可以延長她的生命,一碗飯的力量無限大,有時在你眼里是一碗即將被倒掉的飯,但在一個饑餓的人的眼里卻是一碗維持生命的飯。
因此,我建議:重視抓好節約糧食。一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把宣傳對糧食的節約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及其他宣傳教育手段,廣泛宣傳當前國際市場糧食緊缺的嚴峻形勢、國家糧食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和食品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形成反對浪費糧食和食品強大聲勢。動員機關、部隊、企業、學校、街道、社區、鄉村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崇尚節儉、適度消費、文明生活的理念。營造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開展節糧食堂、節糧連隊、節糧企業、節糧學校、節糧社區創建活動,把節約糧食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我國是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對人口出生實行限制,也應該對過多飼養寵物限制,以減少對糧食的消耗。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要常抓不懈,深入人心。
二是從娃娃抓起,從年輕人做起。在大中小學中普遍開展節約課程或者教育。家庭對孩子的節糧教育要從一天三頓飯做起,讓自覺珍惜糧食的習慣在餐桌上形成。所有的家長和所有的學校都應負起這個歷史性的責任,切實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意識,真正使這一代人從內心深處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和素質。
一碗飯的組成著永遠是米,米的生產創造者永遠是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珍惜一碗米永遠是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