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簡報篇一
根據xxx市委、市政府統籌安排,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具體業務指導,xxx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堅持集體所有制為基礎,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F將xxx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職責分工。為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開展,xxx成立以黨組書記為第一組長、處主任為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多部門協作推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改革工作調度、協調、督辦。各村成立由書記親自掛帥的領導機構,嚴格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結合實際研究政策,認真相關業務組織人員培訓,要求高標準完成改革工作。處紀檢部門堅強監督,確保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全處工作機構分工具體,責任明確、統籌得當,組織有力。開展集中培訓、逐村指導、疑難問題集中討論。
工作推進。處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入鄉村一線,調研指導,現場部署、就疑難問題現場討論方案政策。并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定目標、強化指導、壓實責任,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處xxx社區為改革試點社區,堅持以點帶面,結合實際制定《xxx農村產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xxx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xxx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xxx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指導意見》等多個指導性文件,明確改革責任、時間節點,規范化操作,使改革工作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經得住檢驗。
協調保障。處列支專項經費、組織專門人員,并要求各村按照要求落實經費保障和人員調配,全力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把清產核資作為前提。工作要求:
一是,清產核資工作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本方案的規定進行,實行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政策、統一資產估價與價值重估的標準、統一報表格式、統一培訓教材。
二是,集體資產包括歸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一切資產。這些資產無論采用哪種經營形式,集體所有的性質不變。
三是,清產核資要理順三方面的權屬關系:村之間的產權關系,不能相互平調和擠占;集體出資、參股的共有資產,均要按各方出資額和比例分享所有者權益,以此界定資產的權屬;集體獨資形成的資產,應全部歸集體所有。
四是,各村組建的工作專班及制定的工作程序、方案等需經村民(代表)會議同意,清產核資的結果必須公示公開。
五是,各村要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檢查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并予以通報。
各村在前期“三資”清理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成立由村(社區)兩委成員、村(社區)監督委員會等人員組成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由財政所分片包干業務人員以及處駐村國家干部各村賬內賬外固定資產、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土地資源、林業資源等進行認真核實,嚴格依法量化集體資產。截止目前,19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完成率100%。
把清人分類作為核心內容。在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化及群眾認可的基礎上,嚴格設立清人分類基準日,xxx要求各村社區統籌考慮戶籍關系、婚喪嫁娶、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以及對集體做出貢獻等因素,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確定標準。對有爭議的內容,采取一村一策、民主協商、依法依規,尊重民主意愿,由村民民主決策。
把股權配置作為改革的關鍵。結合各村實際和群眾意愿,xxx大多數村(社區)實行“生不增、死不減,入不增、出不減”的股權靜態管理模式,改革試點的xxx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及村民意愿實行動態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調整。股種設置根據各村的實際統籌考量,如xxx實行基本股、勞齡股和共享股,xxx村設置世居、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等6個股種,充分尊重民意與村實際情況。
把股權量化作為改革目標。嚴格按照清產核資、清人分類以及股權設置進行量化,出現有爭議的及時溝通、協調。
一是,加大培訓力度。多次組織全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專題培訓,并邀請財政局、農業農村局領導進行專題講解,提升處、各村(社區)業務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二是,各村組織召開塆組會議,張貼橫幅、發放宣傳單頁,大力宣傳民眾對改革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調動民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宣傳工作全覆蓋。
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要求各村(社區)嚴格旅行工作程序,程序化動作必須要有。清產核資、清人分類、配股量化等所有改革的過程都要進行公示公開,充分保障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目前xxx已經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目前xxx已經全面完成改革工作,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xxx將切實按照各村實際,完善權能,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充分發揮股份經濟合作社的作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穩定農民收入來源,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行之有效。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簡報篇二
xxx位于xxx區西南,總版土xx平方公里,xxx轄xx個行政村、x個社區,總人口約x萬。
根據xxx市委、市政府統籌安排,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具體業務指導,xxx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堅持集體所有制為基礎,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現將xxx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職責分工。為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開展,xxx成立以黨組書記為第一組長、處主任為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多部門協作推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改革工作調度、協調、督辦。各村成立由書記親自掛帥的領導機構,嚴格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結合實際研究政策,認真相關業務組織人員培訓,要求高標準完成改革工作。處紀檢部門堅強監督,確保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全處工作機構分工具體,責任明確、統籌得當,組織有力。開展集中培訓、逐村指導、疑難問題集中討論。
工作推進。處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入鄉村一線,調研指導,現場部署、就疑難問題現場討論方案政策。并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定目標、強化指導、壓實責任,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處xxx社區為改革試點社區,堅持以點帶面,結合實際制定《xxx農村產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xxx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xxx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xxx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指導意見》等多個指導性文件,明確改革責任、時間節點,規范化操作,使改革工作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經得住檢驗。
協調保障。處列支專項經費、組織專門人員,并要求各村按照要求落實經費保障和人員調配,全力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把清產核資作為前提。工作要求:
一是,清產核資工作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本方案的規定進行,實行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政策、統一資產估價與價值重估的標準、統一報表格式、統一培訓教材。
二是,集體資產包括歸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一切資產。這些資產無論采用哪種經營形式,集體所有的性質不變。
三是,清產核資要理順三方面的權屬關系:村之間的產權關系,不能相互平調和擠占;集體出資、參股的共有資產,均要按各方出資額和比例分享所有者權益,以此界定資產的權屬;集體獨資形成的資產,應全部歸集體所有。
四是,各村組建的工作專班及制定的工作程序、方案等需經村民(代表)會議同意,清產核資的結果必須公示公開。
五是,各村要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檢查各地工作進展情況并予以通報。
各村在前期“三資”清理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成立由村(社區)兩委成員、村(社區)監督委員會等人員組成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由財政所分片包干業務人員以及處駐村國家干部各村賬內賬外固定資產、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土地資源、林業資源等進行認真核實,嚴格依法量化集體資產。截止目前,19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完成率100%。
把清人分類作為核心內容。在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化及群眾認可的基礎上,嚴格設立清人分類基準日,xxx要求各村社區統籌考慮戶籍關系、婚喪嫁娶、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以及對集體做出貢獻等因素,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確定標準。對有爭議的內容,采取一村一策、民主協商、依法依規,尊重民主意愿,由村民民主決策。
把股權配置作為改革的關鍵。結合各村實際和群眾意愿,xxx大多數村(社區)實行“生不增、死不減,入不增、出不減”的股權靜態管理模式,改革試點的xxx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及村民意愿實行動態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調整。股種設置根據各村的實際統籌考量,如xxx實行基本股、勞齡股和共享股,xxx村設置世居、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等6個股種,充分尊重民意與村實際情況。
把股權量化作為改革目標。嚴格按照清產核資、清人分類以及股權設置進行量化,出現有爭議的及時溝通、協調。
一是,加大培訓力度。多次組織全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專題培訓,并邀請財政局、農業農村局領導進行專題講解,提升處、各村(社區)業務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二是,各村組織召開塆組會議,張貼橫幅、發放宣傳單頁,大力宣傳民眾對改革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調動民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宣傳工作全覆蓋。
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要求各村(社區)嚴格旅行工作程序,程序化動作必須要有。清產核資、清人分類、配股量化等所有改革的過程都要進行公示公開,充分保障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目前xxx已經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目前xxx已經全面完成改革工作,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xxx將切實按照各村實際,完善權能,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充分發揮股份經濟合作社的作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穩定農民收入來源,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行之有效。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簡報篇三
19122020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總結情況匯報經驗做法成效亮點去年,x市x村395名村民每人從村集體領取了1萬余元分紅,比往年提高了30多倍。這一切都歸功于該村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民成為股東,多了一份財產性收入。
據悉,x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村集體拿到了村建公寓3年的租金855萬元,一次性向村民發放了400萬元紅包。
2018年,x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目前已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完成成員資格界定、資產量化5218個村(組),完成選舉建立“三會”5216個村(組),完成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5215個村(組),占比均為99.7%,在非整市推進市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9月底前將基本完成這項改革。
一、摸清家底,共分同享本村有多少畝地?使用情況怎樣?收益有多少?……這對很多村民來說是筆“糊涂賬”,村民更不可能從中受益。而厘清這些,也成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清產核資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清查核定各村集體資產,厘清資產歸屬、權屬關系以便有效利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啟動后,x村成立了5人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另外,8個生產小組分別由相關村民推選出4人參與清產核資。他們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等規定步驟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最終,該村確定集體資產增加640萬元。由于程序公正,過程透明,對這一核資結果,全村沒有一個人有異議。
摸清村集體家底,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2013年初,x以試點形式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5個專項小組,各小組明確職責。另外,印發相關指導文件,全面核查村集體森林等資源性資產、村辦企業等經營性資產和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應實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5233個村(組),均已完成清產核資工作。通過對全市5233個村(組)開展清查,共有農用土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集體土地1771.82萬畝;
清查核實資產總額171.33億元,比原來賬面數額增加48.76%,其中經營性資產總額35.7億元,增加78.23%;
非經營性資產135.63億元,增加42.56%。
二、確權到人,長久不變2018年底,x社區全面完成人口清查和清產核資,并通過“基本股+勞動股+計生股”等方式,為2485名村民配置股份。x拿到股權證后滿臉笑容,“股份還能傳給兒孫,不管人到了哪兒,按股分紅永不變!”“確權到人、發證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靜態管理?!眡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于市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為了確保公平、公正,x采取“一統、二分、三確認”模式界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中,“一統”是對與本集體經濟組織有密切關系的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進行全面統計;
“二分”就是對戶籍人口、非戶籍人口按照戶籍、生產生活關系、人員身份等予以詳細分類;
“三確認”就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按照“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依民”原則確認成員。
“資金變股金,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堅持身份確認與股權量化、建章立制與設置機構、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與壯大集體經濟3個同步推進,全市相關村(組)集體資產從共同共有變為按份共有;
村民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其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得到進一步落實。
三、登記賦碼,“三農”受益近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但由于不能注冊登記、沒有法人資格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蛋糕”做得更大,讓村民收入更多,是此次改革的最終目標。
x村拿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有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后,成為法人,對外出租集體機器、廠房,年增收50余萬元;
x村,去年7月獲得了資質,10月就將村里大部分土地流轉給一家公司發展種植養殖,一畝地給村民800元地租,村民在公司打工一個月還能掙3000元;
x合作社利用閑置資金,收購了1棟商務樓,資金變資產,年增收500多萬元。
x市把分類推進搞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總結出成立組織、制定方案、清產核資、資產量化、成員界定、股權配置、制訂章程、設置機構、完善制度、登記賦碼等“十步工作法”,編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文件匯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知識120問》《農村干部培訓教材》4.3萬冊,舉辦相關培訓班425期,并對各縣(市、區)的改革工作建立定期報告、專項督查制度。
該市將組織開展完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十縣百村”試點,探索開展承包地托管、宅基地盤活、機動地規模流轉等。同時,圍繞資源開發利用、統一提供服務、物業管理、混合經營、異地置業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簡報篇四
19122020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總結情況匯報經驗做法成效亮點去年,x市x村395名村民每人從村集體領取了1萬余元分紅,比往年提高了30多倍。這一切都歸功于該村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民成為股東,多了一份財產性收入。
據悉,x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村集體拿到了村建公寓3年的租金855萬元,一次性向村民發放了400萬元紅包。
2018年,x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目前已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完成成員資格界定、資產量化5218個村(組),完成選舉建立“三會”5216個村(組),完成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5215個村(組),占比均為99.7%,在非整市推進市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9月底前將基本完成這項改革。
一、摸清家底,共分同享本村有多少畝地?使用情況怎樣?收益有多少?……這對很多村民來說是筆“糊涂賬”,村民更不可能從中受益。而厘清這些,也成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清產核資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清查核定各村集體資產,厘清資產歸屬、權屬關系以便有效利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啟動后,x村成立了5人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另外,8個生產小組分別由相關村民推選出4人參與清產核資。他們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等規定步驟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最終,該村確定集體資產增加640萬元。由于程序公正,過程透明,對這一核資結果,全村沒有一個人有異議。
摸清村集體家底,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2013年初,x以試點形式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5個專項小組,各小組明確職責。另外,印發相關指導文件,全面核查村集體森林等資源性資產、村辦企業等經營性資產和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應實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5233個村(組),均已完成清產核資工作。通過對全市5233個村(組)開展清查,共有農用土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集體土地1771.82萬畝;
清查核實資產總額171.33億元,比原來賬面數額增加48.76%,其中經營性資產總額35.7億元,增加78.23%;
非經營性資產135.63億元,增加42.56%。
二、確權到人,長久不變2018年底,x社區全面完成人口清查和清產核資,并通過“基本股+勞動股+計生股”等方式,為2485名村民配置股份。x拿到股權證后滿臉笑容,“股份還能傳給兒孫,不管人到了哪兒,按股分紅永不變!”“確權到人、發證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靜態管理?!眡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于市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為了確保公平、公正,x采取“一統、二分、三確認”模式界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其中,“一統”是對與本集體經濟組織有密切關系的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進行全面統計;
“二分”就是對戶籍人口、非戶籍人口按照戶籍、生產生活關系、人員身份等予以詳細分類;
“三確認”就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按照“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依民”原則確認成員。
“資金變股金,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眻猿稚矸荽_認與股權量化、建章立制與設置機構、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與壯大集體經濟3個同步推進,全市相關村(組)集體資產從共同共有變為按份共有;
村民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其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得到進一步落實。
三、登記賦碼,“三農”受益近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但由于不能注冊登記、沒有法人資格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蛋糕”做得更大,讓村民收入更多,是此次改革的最終目標。
x村拿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有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后,成為法人,對外出租集體機器、廠房,年增收50余萬元;
x村,去年7月獲得了資質,10月就將村里大部分土地流轉給一家公司發展種植養殖,一畝地給村民800元地租,村民在公司打工一個月還能掙3000元;
x合作社利用閑置資金,收購了1棟商務樓,資金變資產,年增收500多萬元。
x市把分類推進搞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總結出成立組織、制定方案、清產核資、資產量化、成員界定、股權配置、制訂章程、設置機構、完善制度、登記賦碼等“十步工作法”,編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文件匯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知識120問》《農村干部培訓教材》4.3萬冊,舉辦相關培訓班425期,并對各縣(市、區)的改革工作建立定期報告、專項督查制度。
該市將組織開展完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十縣百村”試點,探索開展承包地托管、宅基地盤活、機動地規模流轉等。同時,圍繞資源開發利用、統一提供服務、物業管理、混合經營、異地置業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簡報篇五
x、農村“三變”改革逐步推開,效益漸顯。
我市于x年下半年開始實施“三變”改革試點,全市選擇x個村開展試點。x年,市委、市政府對農村“三變”改革試點作了提標擴面,支持x縣申報省級整縣推進試點縣,其他縣區各選擇x-x個村開展試點。
今年按照《農業農村改革工作要點》要求,每縣區新增x個以上試點村,共新增試點村x個。目前全市共x
個村開展“三變”改革,清產核資、成員界定、優選主體工作基本完成。
x縣作為整縣推進試點縣,全縣x個村,開展“三變”改革的村達x個村,x村于x月底開展分紅x.x萬元。x月底,xx個村全部分紅,其他x個鄉鎮每鄉鎮分紅x個村。全縣x個村分紅x萬元,人均x元,取得階段性成效。x縣x村成員界定x戶,x人,分紅x.x萬元。
x、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強力推進,進展順利。
今年以來,我市始終將清產核資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精心組織,強力推進,市領導x次參加專題調度會,x次將清產核資列入市政府月重點工作。
市農委組織x次專題督查,指導部分鄉鎮農經力量薄弱的縣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會計公司協助開展清產核資工作,會計公司從帳到物,村、組干部從物到帳,兩頭結合。
目前,準備階段工作全部完成,市、縣(區)均成立了領導組、辦公室,明確了成員單位職責,落實了經費x萬元,培訓x人次,印發各類宣傳輔導資料x萬份。
實施階段工作全面展開,全市清查登記工作基本完成,村級資產核實完成x%,組級資產核實完成x.x%,村級公示確認x%,組級公示確認完成x%。x縣按照農業部年初部署,清產核資表格已經調換完成。
x、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分類實施,基本完成。
x縣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農村綜合產權服務中心,為隸屬縣金融辦管理的副科級事業單位,編制x人。
x縣于x年x月x日聯合組建省農交所x分所,按照“統一交易平臺、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培訓機制、統一交易鑒證”的管理模式,為各類農村產權交易主體提供場所設施、發布交易信息、組織交易,構建了覆蓋全縣、功能齊全、規范有序、高效便捷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截止目前,上線項目x個,成功交易x個,交易額x萬元。x縣于x年依托x中農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建成x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網絡平臺,選定x鎮先行開展農村產權交易試點工作,已完成網上交易完成交易x例,交易面積xx畝,計劃今年底實現全縣覆蓋。
x區也都依托公共資源管理窗口、“三資”管理中心及其他服務窗口建立了產權交易平臺。
x、進一步延伸農村“三變”改革推進深度。
大力培育承接主體,加強財政、用地、金融等支持,鼓勵引導多方位、多領域、多渠道入股承接主體,避免只是財政資金、農民田地簡單的入股形式。努力促使改革試點實現分紅,增強農民獲得感,提高他們參與改革積極性。
x、進一步加大清產核資工作推進力度。
x月份召開一次現場觀摩推進會,x月份開展一次專題督查。加大工作指導,按照農業部最新表格要求,分級指導,鄉鎮干部更要逐村指導,對清產核資表格填寫統一口徑,避免給后期匯總帶來麻煩。
x、進一步擴大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交易范圍。
支持其他縣區參照x縣做法,掛靠合肥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布本縣區農村產權流轉信息,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交易范圍,形成綜合型的產權交易市場,提升交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