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你的手給我讀書心得體會英語篇一
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學會一種表達愛的語言方式。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正面的、鼓勵的。我們要承認努力、表達感激,但是我們不能評價孩子,回想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語言通常是批評、指責、說教、甚至辱罵、恐嚇之類的。這些,只能使孩子離我們所期望的那個自信、樂觀、充滿人性的目標越來越遠。說教和批評只能產(chǎn)生距離和怨恨。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經(jīng)常受到批評,他們就學會了譴責自己和別人;他們學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輕視別人的價值,學會懷疑別人,導致人格缺陷。所以和孩子說話就要講究一些技巧,才不會發(fā)生一些對孩子不好的事情。
從而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品質(zhì)高尚的人,一個有著愛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wù)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另外,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他們需要依賴自己內(nèi)心的激勵和評價。通過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總結(jié)以下幾點:
一、 學會稱贊的方法
稱贊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在心里跟自己說的話。在這本書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為什么?因為那樣沒有用,那些話會使孩子產(chǎn)生焦慮,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喚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對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響的品質(zhì)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表揚孩子的話應(yīng)該明確表明。我們的話應(yīng)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品格有一個現(xiàn)實的看法。我們的話應(yīng)該像一塊有魔法的帆布,這塊布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因此,比較好的方法是:表達中要充滿欣喜和贊賞,言辭中要傳達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
二· 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當麻煩發(fā)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不可以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雖然這樣的語言我的孩子目前來說還聽不懂,但是我想,只要按照這樣的方向和孩子去溝通,一定能為塑造孩子優(yōu)秀品質(zhì)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我在努力學習中,因為,我想這樣的語言技巧也適用于對待身邊的人吧!
三、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作為父母,我深有感觸:當我發(fā)怒時,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就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jié)束時,我會感到內(nèi)疚,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計劃的程序,可以在爆發(fā)前有系統(tǒng)地減輕緊張情緒。
四、 培養(yǎng)禮貌的方法
禮貌既是品質(zhì)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過對有禮貌的父母同化、模仿來學會禮貌舉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我們必須要有禮貌。另外,我們也要注意在公眾場合對待孩子的有些不禮貌的做法要給予尊重,繼而與孩子進行溝通。
五、 學會怎樣才能不說謊
當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時,孩子有時會用說謊來自衛(wèi)。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在真實中的不足。所以,作為父母,對謊言的理智的處理方法應(yīng)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孩子們,且我們則能從謊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孩子分辨現(xiàn)實和希望的區(qū)別。
看完這本書,我就想,在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太順從,太溺愛 ,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說怎么做大人就得怎么做,所以養(yǎng)成了孩子任性的壞脾氣。如果父母都能向這本書里講的和孩子建立聯(lián)系,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講究一些說話的技巧,會不會能改變一些這些不良的風氣呢?為什么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父母可以適當?shù)慕o些提醒和幫助,讓他們自己來完成,這樣他們會有成就感、自豪感,所以請父母放手吧。
也許有人會問我做到了嗎?其實我也是在學習,在進行當中,不會這么快出成效,需要一段時間改變以前的方式方法,我想我會怒力的來改變和孩子的溝通,建立真正的溝通,做好朋友似的!
把你的手給我讀書心得體會英語篇二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寫讀后感的習慣,但讀完這本歷史劇后,就不自主的想寫,想寫,就得打開電腦輸日志。
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shù)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后,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跡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著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
上面這些人,他們斗爭,斗爭,再斗爭,最后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quán)利的巔峰,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游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zhuǎn)變,統(tǒng)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眾。(排名不分先后)
這些人,都曾是權(quán)傾天下的人物,勾心斗角,戰(zhàn)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圣人,有些是內(nèi)閣首輔,有些是貪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
所以,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風塵霧卷,中國存活五千年的真相就在于良知之學,正義之教,當我們被時代所困擾的時候,不妨看看《傳習錄》,那里面記載的,是一個老人的全部良知。良知之學。明朝最感人的故事,就是那些人民的義舉,大閹之亂五人眾挺身而出,甘愿以死抵十五萬民眾之命,今天讀來《五人墓碑記》真是讓人潸然淚下,我不禁為我中華民族的脊梁伸出大大的拇指!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結(jié)尾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的那篇名詞,可以作為所有有關(guān)歷史的文字的開篇或者結(jié)尾。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后的笑談,只能是對于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于英雄悲壯的感嘆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