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內容摘要和閱讀心得篇一
《愛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譯介來后,被譽為著名的兒童讀物。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讀。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華章,尚不及這部小書對無數人的益處。
我是在高中一年級讀到這本書的,安立柯這個小孩子的所行所為、所思所想,讓一個初經啟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燒。那些書中的故事讓我把它居為奇書一部,拿書中的章節向多少同學炫耀。
《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后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這個補充體現在哪里呢?體現在二者的分別與心理進展的連續性上。《愛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學生的心理記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續集則是他做中學生時的記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譯者所說的,可以看到,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軟教育,而續集所寫的卻是意志教育,硬教育、《愛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傷性,而續集中卻含有較多的興奮性。
夏先生的話比什么都能說明問題: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丑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然而就是這部能讓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兒童讀物繼續地廣泛閱讀下去。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從這一點上來說,《愛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標準要求一種教育,我們畢竟不能與兒童一樣生活在兒童的世界中,兒童也在成長,他們也不會永遠地停留在兒童的標準上。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安立柯進入中學后沒有任何的驚詫,而是覺得順理成章的緣由。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書中關于兒童愛國的那些故事來,那時我常常想起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覺得在精神上有著驚人的相似。在歷史進展的過程中,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曾聯系得如此緊密,這不是小丸子她們可以說明的一種東西。而國家,正處在驚人的變動中。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寫寫這本曾經影響過很多人,但現在已波瀾不驚的《愛的教育》的原因。不僅僅因為我短暫的教師經歷,也因為在采訪中我看到的那些貧窮的兒童和深受傷害的幼稚心靈。
紅樓夢內容摘要和閱讀心得篇二
我以前以為,《水滸傳》是“暴力”、“血腥”、“慘無人道”的代名詞,但是后來在媽媽一再的推薦下,我看了一集《水滸傳》電視劇,但看完之后就覺得太好看了!看了一集又一集。緊接著又向爺爺接了文言文版的《水滸傳》書看,也看了好多篇。看完之后,我真是思緒萬千!!
仗義——
人人都說:及時雨宋江仗義疏財。所以人人都信任宋江。在去往江州的路上,結實了好多朋友,得到了好多人的幫助。宋江真是美名遠揚啊!宋江一次次落入虎口,卻又一次次解脫,就因為他的仗義人人皆知,人人都喜歡他,這就是因為為什么宋江武藝不如盧俊義、智商不如吳用,還能成為梁山之首的原因。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北宋時期奸臣當道,剝削百姓、殺死忠臣,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盡管天子不知,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天下人都痛恨他們。梁山好漢,只殺奸臣,不殺良民,盡管朝廷不知,但是老百姓知道,所以百姓都喜歡梁山好漢。群眾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百姓們心知肚明,誰黑誰白、誰對誰錯。所以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別人做就知道了!
水滸傳告訴了我很多很多的大道理、小道理,告訴我不能做壞事,不然終究會得到報應;還告訴我做人要寬容大方,決不能做一個小人。“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水滸傳內容摘要和讀書心得4
紅樓夢內容摘要和閱讀心得篇三
《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
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