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看到《他的琴》這本書時你會發現,每一篇文章雖然不長,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它就能在平淡樸實的字里行間吸引你的眼球,讓你跟隨著它,穿梭于一個又一個細膩而富有感情的場景之中。而《下雨下雪》這篇文章,更是讓我想起了那次和雨的邂逅。
正值假期,百無聊賴的我一邊吹著風扇,一邊癱坐在沙發中間,看著每年暑假總會重播的《西游記》。幾陣悶熱的風不時從窗口奔進來,和風扇來一場角斗,涼意便被熱風充斥,夾雜著土腥味,似涼又熱。我從沙發上滑下,挪到窗邊。不知何時,蟬鳴已止,嘰喳不休的麻雀安靜下來,一切生物都被無形的力量震懾住,紛紛躲藏到各自的巢穴之中。
我關掉電視,拔掉風扇,索性趴在窗臺上看風景。風漸漸平息了,本是半下午,天卻變得如響晴白日一般,讓人覺得壓抑。街上的攤販們手忙腳亂地收拾攤子,一腳蹬上“三蹦子”,頃刻間散去了;正在街上趕路的行人個個埋著頭,加緊了步伐;而坐在樓下擇菜的老太太們也一哄而散,只留得幾片菜葉子扭曲著躺在那里······所有的跡象都預示著——要下雨了!
我來了興致,活動一下軟綿綿的身子,將頭探出窗外東張西望。風漸起,越吹越有勁,夾雜著雨滴撲面而來。我的頭發隨著風上下飛舞,就像樓下的小柳樹跟隨著風狂舞一般。我悻悻地縮了回來,關上窗,倚靠在窗臺邊繼續欣賞。
天空拉起了屬于烏云的幕布,遮黑了半邊天。還未完全消失殆盡的晚霞摻和在墨云里,將天空染成了令人膽顫的醬紅色。遠處傳來隆隆的雷聲,猶如一個怪獸向我緩緩逼近,不時發出沉悶的吼叫。我最怕打雷,趕緊塞住耳朵,瞪大雙眼,咬緊牙關,期盼著爸媽早點回家。
雨大了些,砸在塵土上滾成一顆顆渾濁的珠子。又一陣風,珠子被利刃捅破,炸裂開來,與空降雨兵形成里應外合之勢,將大地包圍,不久就在各個凹陷處駐扎陣營。倏爾,一道煞白的光從幕布里鉆了出來。我火急火燎地甩掉拖鞋,“噔噔噔”跨到沙發角落蜷縮起來,但卻沒有聽到雷聲。我漸漸放松,鼓起勇氣看向窗外。幾片菜葉被狂風肆意地玩弄,忽而被高高拋起,又被重重扔下,左右搖擺,飄忽不定。有一片殘缺了的菜葉被狠狠地摔到玻璃上緊貼著,它那被撕裂開的口子像是在大聲求救。我跪坐著,忘記了打雷的恐懼,出神地望著它。風更緊了,想要拽走它這病怏怏的身軀,可是它拼了命抱著玻璃,翻了一邊,又翻了一邊,終于堅持不住,被怒風揪起甩到了空中。“哐嚓”一聲響雷,我跌回角落,嚇得抱緊了自己,而暴雨卻沒有一點同情,而是帶領著大軍咆哮而至,抽打著大地,雨水飛濺,可謂迷瀠一片。
風雨就這樣持續了幾天幾夜,天終于只是陰了下來,可暴雨卻把城市變成了水的世界。積水深得覆蓋了路面,淹沒了車輪,偶爾出門采購的大人都得把褲腳卷至膝蓋以上才不會弄濕,而小孩子們自然被父母禁止出門。但這并不能阻擋孩子們對這新奇世界的歡喜,紛紛探出窗口叫著鬧著笑著,有一個小男孩竟然把自己的玩具鴨子丟到了水上!我找來一塊紙板,工工整整地寫上“你好”,然后用風箏線拴好從窗口放下去。第二天再來拉上來看時,發現上面竟寫了許多大大小小不同字跡的“你好”,我開心極了。其他樓的小朋友看見了,也紛紛效仿我玩起了這個游戲,把被暴雨禁足的煩惱拋至腦后,最后就連大人們也加入進來,同我們一起歡樂。
過了幾天,天終于放晴,淡淡的彩虹橫跨天空,積水也順暢排盡。當同一個城市其他的人在郁悶抱怨這場“天災”時,我們卻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并在這其中找到了樂趣。就像《他的琴》中描寫的那樣,當別人都在罵著天時,“我”卻單單惦戀著那一只沖到院子里的魚,讓人覺得可愛真實。這種面對災難還是保持輕松詼諧的心態,令人觸動。
其實在生活中,無論困難、逆境還是煩心事,都可以成為一場“雨”。盡管在經歷風雨時你會害怕,但是咬咬牙,挺過去,換一種眼光去看待,你就能發現不一樣的美麗。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暑假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但是,在這個暑假里,我覺得我的暑假生活非常快樂和充實。
暑假作業中有一項閱讀作業,我家里的課外書都被我讀的滾瓜爛熟了!經過郭老師的推薦,我和爸爸一起去書店買了五本課外書:《草房子》、《窗邊小豆豆》、《男生女生》、《男生賈里全傳》和《女生賈梅全傳》。其中,我最愛讀的當然是《女生賈梅全傳》了!
因為我非常喜愛《女生賈梅全傳》這本書,所以我每天起早貪黑的讀這本書。早晨六點多就起床,捧起書,迎著黎明的晨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在書中盡情地遨游。我也利用午睡時間來看書,看起書來如饑似渴,有時連吃飯都忘了!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暑假里,我也報了一些興趣班,每次上課,我都認真聽講。在課間,我抓緊時間讀書,一分鐘也不肯放過。記得有一次,在上課的時間,我因為剛看到精彩的段落,所以,太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于是,我就在課堂上看書;結果,被老師逮個正著!老師嚴厲的說:“下不為例!”哎!以后,我在也不敢在課堂上看書了!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平定董卓之亂后割據三國,最終,在司馬懿和司馬昭的率領下,統一全國,天下歸晉。
其中,涌現了各路英雄豪杰,赴湯蹈火,單騎救阿斗的趙云;疑心重重,大戰官渡的曹操;有勇有謀的老將黃蓋……但我卻更喜歡美髯公——關羽。
關羽,之所以被稱為美髯公,是因為他長相不凡:一雙單鳳眼,一對臥蠶眉,身高九尺,使一,騎一匹赤兔馬,但是,我更贊賞的是關羽的赤膽忠心,自從“桃園三結義”過后,關羽與張飛,劉備結為異姓兄弟,他一心輔佐劉備,為劉備打下無數江山,深得劉備寵愛,起初,關羽因打戰,與劉備走火,被困小山上,愿與曹軍決一死戰,曹操見此人勇猛無比,勢不可擋,便招來自家軍營,給予最奢華繁榮的生活,希望關羽從此留在大魏。雖然關羽身在曹營,但仍不忘舊主,只把此地當作短暫的歇息之處,處處打探劉備的消息,可見一字一—忠。在一天他得知劉備還活著,不帶走任何一樣東西,飛馬離去,可見對舊主的`忠心耿耿。不但如此,關羽在華容道心釋曹操再現他的“忠義”。
在中國復興時期,出了不少忠于祖國,報效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來到美國,學習了各種原子理論,使他成為一名非常強大的科學家。他在美國可以受到非常優良的待遇,但他再回頭一看,當時的祖國,沒有科技,也沒有設備,受各國嘲笑與欺辱。錢學森不忘“舊主”,冒著生命危險,假扮成逛街,誰知他帶了一家,趁機逃跑,來到中國,為中國原子彈打下堅固的基石,這就是錢學森“忠”的表現。
“忠義”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精神,這是一種君子的表現,代表了一個人品格之高尚。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記錄宋江等人征戰的故事,更包含了作者對宋江愛國卻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惋惜,對宋朝無能的惋惜,同時也記載下了古人生活的場景,細致入微,讓人從中體悟到治人、治事、治國的道理。
《水滸傳》的主人公是宋江。主要記敘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人幾經周轉被朝廷招安,為朝廷四處征戰最后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故事。在兄弟之間的熱血之中包含著忠誠的愛國之心。在《水滸傳》的所有人物當中,宋江是最令我欽佩的。宋江為官清廉,一開始,在他擔任的官位上,他做出了很好的成績,造福百姓,并且沒有一點大官人的架子,且他對國家極為忠誠,最后他被迫逼上梁山是因為被迫殺害閻婆惜,但也是因為這份過度的忠誠,讓他即使明白是小人給自己下毒,仍然接受事實,為《水滸傳》添加了悲壯的一筆。
在宋江身上令我感觸最深的情節莫過于遼國國王派人勸宋江降時,宋江假降的情節。在宋江假降之后,吳用對他說:“勸降的人說的是對的,像我們這樣的人,繼續留在宋朝結果無非兩個:賜死或者流放,朝中的奸臣不可能容得下我們,倒不如投降遼國算了,逍遙自在豈不好嗎?”宋江的回話大致可以這樣翻譯:“我身為大宋的臣,死為大宋的魂,宋朝可以負我,我絕不負宋朝。”說完,他竟默默流淚,明知前方就是忠誠的懸崖,他卻仍然要跳進去,這份對國家的赤誠足可以驚天地泣鬼神!
《水滸傳》中除了宋江,剩余的英雄也是五花八門,有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好殺卻孝順的黑旋風李逵,生性灑脫的花和尚魯智深……其實,在《水滸傳》中我認為刻畫最成功的非魯智深莫屬,這里的成功不是家財萬貫,也不是封妻蔭子,而是隨心所欲的活著。早期的魯智深是一個小官,卻最愛行俠仗義,曾經拳打鎮關西,即使后來出家寺廟也無視寺規,經常下山喝酒,還打同寺的僧人。甚至再后來成為梁山泊的步兵頭領后也常請戰,可以說是不怕任何人。表面上看魯智深是魯莽,但你仔細看,你會發現他做事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正氣率真。這才是大智若愚的表現!魯智深最后也是“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在海邊聽著潮聲而死,多么浪漫呀!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那么灑脫。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藍色通天塔》中最引我矚目的或許是結尾的那場恐龍大戰了,在這樣一個領地意識極強但不會使用工具的恐龍國度,面對一群手持武器殺氣騰騰的恐龍無疑送死,但這場戰爭卻因一個謊言而扭轉乾坤,可見在戰爭這盤生死棋中謊言的重要性。
這個謊言實質上是一個戰略性欺騙計劃,當我看到這段時,不免有些興奮,因為現代化的戰爭模式已經很難再看到這種軍事性戰略欺騙了。像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所發動的戰爭,都是以優勢兵力,精良裝備來恃強凌弱,這樣的戰爭是毫無懸念的。假如把這比喻成一場足球賽,那就像一流球隊打三流球隊,結果不言而喻。如果如此戰爭,歷史早就不是如今的模樣了。
人類最后一次成功的戰略欺騙恐怕得追溯到二戰了。盟軍當時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enigma)密碼,得知了德軍的機密,于是釀下一個驚天大騙局:法國諾曼底登陸。為了保證登陸成功,盟軍在登陸前故意泄露出要在加萊登陸的假情報;蘇聯方面又佯攻挪威、瑞典,使德軍急調法國的四個師去抵抗;盟軍又在加萊附近建造大量逼真的假坦克、假飛機;甚至拋下兩具攜帶諾曼底登陸真實文件的上校尸體,德軍卻認為盟軍又在玩西西里登陸的把戲,從而更確定了盟軍從加萊登陸……這一切的一切騙得德國兵力分散,六神無主,雖然風險極大,但好在德軍這條大魚在如此撲朔迷離的騙局下,上鉤了。于是,盟軍用此欺騙在歐洲開辟了新戰場,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說起二戰時的戰略欺騙,不得不說偷襲珍珠港。日軍在此之前,為了麻痹美軍,先派高官前往美國,假意同美國和好,美國上下一片歡騰。誰知這時,大批日艦已經出動,美國政府卻毫無察覺。直到那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被密密麻麻的日本飛機覆蓋,俯沖,投彈,俯沖,投彈……肆無忌憚地狂轟濫炸,重創美國海軍,使美國海上力量一時陷入窘境。可以說,提出此計劃的日本指揮官,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要有氣吞宇宙的卓識謀略。這次宏偉的欺騙偷襲讓日本可謂收獲頗豐,在逼迫美國參戰的同時,又在太平洋海戰初期一直占據著主動權。
由這些戰例再回到本質上來——戰爭——戰爭是什么?克勞塞維茨在他的《戰爭論》一書中寫道,“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謀求利益的繼續”。他是一個國家外交上的最后一道防線,但一旦打起仗來,單靠蠻干是不行的。于是戰略就應運而生了,戰略欺騙也成為了以弱勝強的關鍵因素。夜襲,火燒,迂回,包抄,誘敵……都是不按常規出牌,出其不意而擊之,用欺騙性戰略使敵人猝不及防,從而一招致勝。戰爭是殘酷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任何“人文主義”、“仁義之道”帶到戰爭中來,結果必是災難性的。既然政治家選擇了此路,就要以勝為目的,堅定不移,甚至用欺騙性戰略“不擇手段”地走下去,之后再施“仁政”。
既然欺騙不可避免,與其躲閃,不如直面。不能在高科技時代就喪失了欺騙的戰略意識。當然,地球上的人類是一家人,人們不喜歡戰火紛飛,那就應該聯起手來,在或許真的面對恐龍世界中一樣遠強于我們的時候,就一起用“欺騙”的智慧抵御外敵,共建和平。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我們要用謊言來保衛”,是啊,戰爭無情,欺騙無情,但人心有情,足矣。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對于《羊脂球》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由19世紀后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人稱“短篇小說巨匠”居伊·德·莫泊桑所著。
莫泊桑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達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就是這樣,在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法國文壇。
《羊脂球》講述了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一輛法國馬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要求車上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馬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于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于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馬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突然換了一副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與她講話。仿佛她是一個病毒一般,完全忘了自己的自由是她犧牲自己換來的。由于匆忙地出發,這次羊脂球忘了準備食物,而在漫長的路途中,那些她曾經幫助過的人,一個個都無視她的存在。她覺得自己被這些自私自利、見風使舵的人出賣了,十分地悲痛。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輛馬車里有貴族,有商人,有修女,更有“民主朋友”,幾乎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他們最初對羊脂球是多么的不屑,甚至罵她是婊子,可是當看到羊脂球的美味食物時,卻怎么樣呢?鳥先生把他那輕佻、窺視的眼神全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兩位修女卻像不再信奉圣母瑪利亞一樣,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她的邀請,開始津津有味地品嘗起眼前的食物來。他們就這樣理所應當的享用起“婊子”的食物。甚至于與“婊子”交朋友。原來貴族只有在酒足飯飽之后才是紳士,原來修女只在看得到的地方才信仰圣母,原來人民在生活安樂時才熱愛自己的祖國。
有人為羊脂球抱不平,有人為她獻同情。而我認為她不值得。羊脂球沒有錯,她善良,她無私,她愛自己的祖國勝過自己。可是,她卻將善良錯付了,自己的善良還回的卻是背叛,這樣的善良還值得嗎?答案是否定的。那些無原則的善良,使她的宿命隱約地被注定了。悲劇是必然的。
造成她悲劇的原因,我想還有一個,那就是社會的風氣。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來他是不會知道人之間的高低貴賤的,他的心性是那么的單純,是那么的稚嫩,而改變這一點的就是人們所處的環境。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像善良的羊脂球,可如蓮一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人們的信念是那么的不堅定,那么的容易改變,虛偽的社會造就了虛偽的人,虛偽的人又以虛偽的理由,制造了巨大的混亂,而巨大的混亂最終犧牲的卻是善良的好人!
但是,善良不容戲弄,尊嚴不容褻瀆!
暑假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讀完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臟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里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臟的“阿克萊”、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著。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后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征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后,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里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向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借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于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