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歌曲是人們情感的寄托,也是思考的源泉。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有許多歌曲的歌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喚起了我們強烈的共鳴。在平凡的詞句中,歌詞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和哲理,引發我們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通過對歌曲歌詞的細細咀嚼與欣賞,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心得體會,這將為我們的思考與成長提供一種新的助力。
第二段:情感的釋放和共鳴(200字)
歌詞傳遞了作詞者的情感,也喚起了聽眾內心最深處的共鳴。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歌詞賦予了這些情感一個通途。當聽到喜歡的歌詞時,我們會體驗到一種情感的釋放和解脫,仿佛獲得了對內心的理解與關懷。歌曲《平凡之路》中的“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這些詞句讓人感到沉重和迷茫,但也讓每個熟悉這首歌的人感受到了內心的共鳴與情感的宣泄。
第三段:啟發與啟示(200字)
歌詞不僅僅是對個體情感的宣泄,更是對生活、人性的深度觸動。有些歌詞蘊含著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它們給予我們一些啟發與啟示。例如歌曲《明天會更好》中的“相信自己,終會有一天,會走過荊棘也不放棄”這句歌詞,給人們溫暖與希望。在逆境中,這些鼓勵和支持的話語常常會激勵我們堅持下去,為未來而努力。
第四段:思考與反思(200字)
賞析歌詞不僅是對歌曲的欣賞,更是一種思考與反思的過程。通過沉浸在歌詞中,我們會被引導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得到啟示。例如歌曲《歲月神偷》中的“我們終將要錯過,不是誰不夠好,只是時間走得太匆忙”,這句歌詞喚起了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思考。它提醒我們珍惜每一天,把握當下,不要讓歲月成為我們的遺憾。
第五段:自我成長與思想升華(200字)
通過賞析歌詞,我們能夠觸發自我成長和思想的升華。當我們思考歌詞背后的內涵時,我們對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將伴隨我們的成長,引導我們在面對挑戰和誘惑時采取正確的行動。通過賞析歌詞,我們能夠激發內心的力量與勇氣,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結語(100字)
總之,歌詞賞析是一種心靈的洗禮與啟迪。在其背后蘊含的情感和內涵中,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共鳴與思考,獲得自我成長與思想的升華。因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學會用心去欣賞歌詞,用心去感受并思考其中的含義與啟示。讓歌詞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與我們共同成長。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二
—— 《蘭亭序》歌詞賞析
《蘭亭序》洋溢著中國復古風的味道。周杰倫再一次用流行的方式闡述著古典的書法。歌名不禁讓人聯想到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序》。《蘭亭序》中文字燦爛,字字珠璣,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瀟灑自然,飄逸奇崛的書法更讓人贊不絕口。而今,方文山用通靈的文字將“愛情”融入到書法,匠心獨運,意境非凡。愛情與書法相得益彰,似水流長。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云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你腳步碎 寥寥數筆,即勾勒出書香氣息濃厚的才子和優雅羞怯的佳人兩個形象。一個女子為愛勇敢也為愛遲疑。她想上前推門而入,腳步卻因心中忐忑而斷斷續續。月光下,這一種想見不敢見的傷痛,是如此的透明和如此的唯美。用腳步碎來描摹佳人細膩的心思,巧妙地將無形的東西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
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你的美
無論多么精妙的行書,我都可以輕易將它拓寫下來。而面對你的美,我遲遲不敢下筆。你的美,書法也無法傳達出你姣好容顏的萬分之一。佳人的美是動態的,所以書法也無法將之定格。書法之氣質,是讓人去感覺的,美人之美也是如此。將書法的美與佳人的美對比著來寫,極具古典氣息。
夕陽余暉
如你的羞怯似醉
夕陽的美學境界是神秘幽遠的空間構成,表現為心靈與藝術的契合。在唐詩宋詞意象中,詩人對夕陽情有獨鐘。夕陽不僅是感傷的,也是審美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日暮西山的肅殺氣氛吻合了離人的黯然神傷的情愫,而溫馨如畫的夕陽照又讓我們體會到了人類最深刻的審美感覺。夕陽是詩人生命光輝的吐露,也是詩人在寧靜與愜意中體驗到的難以言說的生命滋味。傍晚的日光灑在人身上,讓人多了一份靜謐;把美女的羞怯想象成夕陽余輝,溫馨。
我題序等你回
怎落筆都不對
才子對佳人的思念發乎情,止于理。他不敢大膽表白,只能用“題序等你回”來維持聯系。用“題序”來作為愛情的紐帶,這樣的愛是高潔的。將情感的復雜與書法的變化莫測對比著寫,極具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了一股古典書法與現代愛情結合的氣息。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回眸一笑”、“蹙秀眉”、“胭脂味”、傳統的美人形象躍然紙上。“青石板街”和“胭脂味”若用“高速公路”與“香水味”來替換,則那份古典爛漫的情懷會被打破。古樸的,更具內涵。太過浮華的東西反而會削弱愛情的純潔。
心事密縫繡花鞋
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作為古典意象的“繡花鞋”,象征著一種古老的文化與文明。它以絲綢為底,以絲線繡成五彩斑斕的圖案,如夢如幻。最常見的圖案就是鴛鴦戲水、龍鳳呈祥、并蒂蓮開。這些成雙成對、雌雄相配的具象,無疑圍繞著男歡女愛的永恒主題。若花怨蝶,則寫出了佳人對才子不將愛意表明的怨恨。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雨打蕉葉”是景物描寫。這種描寫多用于表達一種輕愁、一種無奈的思念之情。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意象相同,都有抒發孤寂零落之情。天涯何處無芳草,只是才子偏偏鐘情那佳人。多情總被無情惱。愛情讓人心花怒放,也讓人黯然神傷。
歌詞中的愛情以書法為載體,既傳達出了古典的意蘊,也彰顯著愛情的生命力,極具時代氣息。歌詞中的愛情如《蘭亭序》的行書,纖細、婉約、似行云流水。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三
首段:
歌曲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表達方式之一,人們借助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體驗。而歌詞則是歌曲中最直接、最能夠觸動人心的部分。通過對歌詞的賞析,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歌手的內心世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歌詞賞析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
賞析一首歌曲的歌詞,首先要對歌曲的背景和情感進行深入理解。有些歌曲可能是根據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而有些則是根據作者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或者其他人的故事進行創作。在賞析歌詞時,我們可以根據歌曲的風格和情感來猜測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他想要傳遞給聽眾的信息。通過理解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歌詞所傳達的意義。
第三段:
在深入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著重分析歌詞中的一些細節和表達方式。有些歌詞通過富有想象力和隱喻的語言來表達情感,這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細致入微地分析歌詞中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表達,我們可以更好地領會歌詞的內涵和歌手的表達方式。這種分析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加投入地體驗歌曲,同時也可以開拓我們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段:
除了分析歌詞的表達方式,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些常用的主題和意象。比如,愛情、友誼、人生哲理等等,這些主題都是人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通過多方位地賞析歌詞中的這些主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體驗。而意象則是歌詞中一些具象化的符號和形象,它們有時可以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意義。通過對這些常見主題和意象的賞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歌詞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
第五段:
最后,賞析歌詞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和交流的方式。當我們分析和理解了一首歌詞后,可以和朋友、家人一起進行討論和交流,分享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聽取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感受,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交流來感受和理解不同人對同一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洞察他人的內心世界。這種交流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歌曲和歌手的意圖,也可以增進我們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結尾:
通過對歌詞的賞析,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歌手的內心世界。通過深入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分析歌詞的細節和表達方式、關注常見主題和意象以及與他人分享和交流,我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帶來的情感和意義。這種歌詞賞析的過程,也是對自我思考和情感表達的一種鍛煉。因此,我相信通過對歌詞的賞析,我們可以更加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四
作詞、作曲:李宗盛
演唱:任賢齊 李宗盛
有時后我覺得自己
像一只小小鳥
想要飛
卻怎么樣也飛不高
也許有一天我棲上枝頭
卻成為獵人的目標
我飛上了青天
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
我總是睡不著
我懷疑是不是
只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
未來會怎樣
究竟有誰會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說
我永遠都找不到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
卻飛也飛不高
想要飛呀飛呀飛
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
算不算太高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
你們好不好
世界是如此的小
我們注定無處可逃
當我嘗盡人情冷暖
當你決定為你了的理想燃燒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
哪一個重要
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鳥》,是收錄于趙傳1990年個人專輯《我是一只小小鳥》中的同名歌曲。此外,如任賢齊、丁當、張杰、鳳凰傳奇、劉若英、黃綺珊、羅琦、洪辰、黃英、趙露、許藝娜以及詞曲作者李宗盛等眾多歌手都曾演唱過此歌。
勵志歌曲感悟
人生之后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迷茫,有個時候我們真的有點力不從心,想好好是的去做,卻發現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個時候多么的無助啊。在寒冷的'時候想要一個懷抱,這樣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你卻又有那么的高。至在外拼搏的朋友們,為了你們的理想,希望你們一路向前,一路燃燒。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五
我國自古老師教導學生,重視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學家則更加系統地從學生學習的心理活動中,找出其心理規律,指導教學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本書就是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鎮、農村選取典型學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學,向兩千余名師生進行了有關音樂學習心理、音樂能力發展及音樂教師素質等多項問卷的調查與測試,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汲取國內外課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編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實用的教材和參考用書。
全書四個部分共十四章節,分別從音樂基礎心理、師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進行闡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對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心理效應及形成的音樂教學模式對于音樂教師的教學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拜讀了曹理老師的著作《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感觸頗深。
第一,對音樂的興趣就產生在追求音樂美的過程中。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當你聆聽美妙的歌曲時,你就會被音樂感染,會跟著輕聲哼唱,想去學習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這是音樂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學生強烈興趣的重要因素。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音樂的美,例如,學習歌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聽一聽歌曲或由教師范唱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說說聽后的心情,是高興還是憂傷,感受歌曲的情緒。在學唱歌曲時,還可以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感受歌曲的意境。
無論是生動的歌詞還是優美的旋律都可以成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因素。
第二,興趣就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興趣和創造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動聽的歌聲,美妙的琴聲固然能吸引學生,但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加上簡單的律動或嘗試為歌曲編配打擊樂,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第三,音樂的興趣還在于愿望和獲取成功的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興趣,而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興趣。
總之在兒童時期,由于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斷,或像成人那樣為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們只憑自己的興趣,并且這種興趣還是不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六
填詞:唐恬
譜曲:錢雷
都,是勇敢的
你額頭的傷口,你的,不同,你犯的錯
都,不必隱藏
你破舊的玩偶,你的,面具,你的自我
他們說,要帶著光,馴服每一頭怪獸
他們說,要縫好你的傷,沒有人愛小丑
為何孤獨,不可,光榮
人只有不完美,值得歌頌
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樣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
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他們說,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們說,要順臺階而上
而代價是低頭
那就讓我,不可,乘風
你一樣驕傲著,那種孤勇
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樣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
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你的斑駁,與眾不同
你的沉默,震耳欲聾
you are the hero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愛你來自于蠻荒,一生不借誰的光
你將造你的城邦,在廢墟之上
去嗎,去啊,以最卑微的夢
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歌曲的旋律非常動聽,歌詞非常勵志。寫給每一個和自己一樣不善言辭、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這是唐恬創作《孤勇者》的初衷。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可正是這種“反調”引起了大眾們的共情。我們在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光)之前,必須先做一個孤勇者。
從細節來說,很明顯,這首歌的主題并不在與上城的光鮮亮麗,而是將目光放在了陰影中存活的祖安。混亂、污濁、無序、瘋狂、不完美。這首歌里,也有人看到了那些雖沒站在光里,但默默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的人,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在為自己世界的存在而戰斗。
唐恬說,《孤勇者》不只是她的目標,更是“可以用來標記一段人生的寶物,承載時光和夢想的重量”。這首歌處處充滿理解與共情,帶著澎湃人心的力量與希望,像無數簇溫暖的螢火,鼓勵每個在黑暗中前行的人。
這首歌唱出了普通人為生活拼命的樣子。鏗鏘激昂的旋律,走心的歌詞,撫慰著每一個苦苦支撐的平凡人。在這首歌中有人看到了雖不站在光里,但默默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的人;唐恬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即便渺小平凡,依然與命運戰斗到底。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七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深該的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自己教育教學方法有了重新的認識。
我要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讓學生從音樂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這種美的享受來自于寬松音樂的氛圍,可以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隨時隨刻都感受到“我能行!”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可以從中獲得收益,并付諸于一些實際行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里。
例如:欣賞《瑤族舞曲》,我分段的給學生播放樂曲,讓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首先在簡短的引子后,進入了第一主題,情緒優美抒情,描繪了姑娘們婀娜多姿的舞態,第二主題是由第一主題派生出來的,速度加快,節奏便秘,音樂情緒起了變化,更加熱烈歡快,甚至有些粗獷,表現了小伙子們奔放的舞姿。中部出現了三拍子的優美旋律,表現了青年們真摯的愛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再現第一、二主題,人們又紛紛加入群舞的行列,歡跳、旋轉、歌唱,氣氛越來越熱烈,感情越來越奔放,樂曲在強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通過這首樂曲的欣賞,使同學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少數民族的音樂了。
2.引導學生自編動作
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主要是以“動”為主。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心強且情緒極不穩定,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運用體態律動,讓學生自己編動作、自己跳,達到自學、自樂的目的。
3.啟發學生編歌詞
新歌的歌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讀”為主,但有些歌曲,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來編歌詞。例如:在教五年級歌曲,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地改編歌詞,很多學生把他們喜歡的人或事都填在歌詞中。并且唱的朗朗上口,活學活用。
例如,在合唱歌曲教學中,我打破以往教師給學生分聲部的習慣,而是讓學生采取主動學習的態度,告訴他們“你喜歡哪個聲部就唱哪個聲部”,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接著老師再次鼓勵學生:“你能不能試著把較難的聲部也唱會?看誰兩個聲部都會唱?”這樣激勵的話語、大大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向自己挑戰的信心,從而,讓他們感受到“我能行。”
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積累,同時學生們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努力,我的音樂課堂,一定能充滿跳動的音符。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八
說實在的,這么多年上山的機會確實少了,也特別想登山,登高遠望心胸開闊,感覺確實好,是一種享受。但苦于這些年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閑心。站在鷲峰上遠望,心曠神怡.....
這三十年在城里工作,上山的機會少了,即便上山也是純屬游玩,但不是自己喜歡去山上游玩,而是要陪同事或者朋友上山游玩。不像在故鄉農村勞動的時候,每年有很多的時間上山,不是割草打柴,就是刨藥材打荊條,那時候上山不是玩,也談不上什么登山,可沒有那個閑工夫和雅興登高游玩。上山的時候不算什么,下山的時候要背著百十來斤沉重的柴草,累是自然的,但也沒有感到像現在純粹的游玩那么辛苦。看樣子一個人一旦進了城,長時間缺乏體力勞動的鍛煉,上山確實感到力不從心。倒不是說年歲增長了多少,人還是慫了許多,不服不行,還比不上那些早晨天天擠公共汽車,從城里來上山背水的老頭老太太。
我們登的山是鷲峰,海拔才四百多米,離我們村也不遠,從家里出發到鷲峰也就八里地,再從山腳下上鷲峰也不過十幾分鐘的工夫,比我過去割草打柴去的地方近多了,山也矮多了。再說也不是干活,身上也沒有任何的負重,就這回來不過十幾里的路程把我累得賊死,真是好漢不能再提當年勇了。不過當年也不過才過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自己慫的也太快了。
鷲峰是北京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山峰就像展翅的雄鷹,山勢挺拔峻峭,確實很有特點,吸引了不少登山游玩的城里人,但對于我這個本鄉本土的人來說,鷲峰在我的眼里也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再說原來那種上山的勁頭確實沒有了,說到登山游玩倒沒有什么興趣和勁頭了。
說實在的,這么多年上山的機會確實少了,也特別想登山,登高遠望心胸開闊,感覺確實好,是一種享受。但苦于這些年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閑心。站在鷲峰上遠望,心曠神怡,一座座村莊鑲嵌在一望無垠的田野之間,京密引水渠像一條綠色的玉帶橫貫在京郊大地上,從北向南流去,流向頤和園,流向京城。但這種感受和感覺還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時侯打完了柴,好好地歇息一會兒,看看山下,望望遠方,然后背著沉重的柴草下山。記得那時候每次上鷲峰打完柴都是這樣,這是當時的老習慣了。現在想起來還津津樂道,感到很有意思。
歌詞賞析心得體會篇九
—讓語文課堂回歸本性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言、文字、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誦讀并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