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萬能篇一
“好!”蛇驕傲地說:“比什么?”
“比隱身魔法。”
“不能出這個洞?”
“是的?!?/p>
“不能鉆進地下?”
“是的?!?/p>
“不準偷偷溜出去?!?/p>
“好的?!?/p>
蛇從一數到十,睜開眼睛一看,小蜜蜂果真不見了。蛇在樹洞里東找西找,想盡一切辦法,都沒有找到小蜜蜂。
蛇只好大聲喊:“我輸了,小蜜蜂你勝了,你在哪里?”
突然,小蜜蜂從角落的一片葉子里鉆了出來,說:“這是含羞草,一有東西觸到了它的葉子,葉子就會合起來,這樣你就看不到我了?!闭f完,小蜜蜂快快樂樂的飛走了。
萬能篇二
美麗的翠平山上有一個蜜蜂王國,這是一個勤勞、團結、溫馨的大家庭,佳佳就出生在這里。
佳佳是個貪玩的孩子,你看他大眼睛,圓臉蛋,穿一身黑黃相間的花衣裳,戴一頂黑色帽子,兩只觸角不時調皮地甩動著。
春天來了,蜜蜂王國開始忙碌起來,佳佳也接到了任務——跟隨采蜜隊伍從事采蜜工作。
第二天一早,佳佳便告別了翠平山,伴著嗡嗡的歌聲,隨大部隊出發了。
蜜蜂隊伍來到了花海中,呀!多美的景色呀!各色鮮艷的花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一幅美麗的花海圖:熱烈的桃花;淡雅的梨花;可愛的杏花,成串成串的槐花,還有各種不知名的小野花散發著醉人的清香。
佳佳和同伴們唱著歌,快樂地采集著花粉。佳佳慢慢陶醉在花海中,不知不覺離開了蜜蜂隊伍。太陽快下山了,佳佳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迷路了,找不著同伴們,找不著回家的路了。
“怎么辦?”佳佳著急了,他在花海中飛來飛去。“嗚嗚……”佳佳忽然聽見一陣哭聲,“誰在哭呀?”佳佳順著哭聲,找到一大片棉花地,只見棉花們個個耷拉著腦袋,面色蒼白,喘著粗氣。
“快救救我們,蜜蜂大哥,蚜蟲,可惡的蚜蟲!快幫我們消滅它們!”
“棉花妹妹,不要怕,讓我來對付這些壞家伙!”佳佳振作精神,沖向蚜蟲,一只,二只……一大片蚜蟲被消滅了,佳佳也累得喘不過氣來了。
“不行,這樣太慢了,得另想辦法!”
“謝謝你們,勇敢聰明的佳佳和好心的鳥兒們?!泵藁▊兡贸鲎钕闾鸬母事墩写鸭?,棉花妹妹邀請佳佳睡在自己溫暖的小床上。這一夜,佳佳睡得特別香,特別香。
第二天一早,佳佳告別了棉花群,照著棉花姥姥的指引,往東邊飛去。他要快快趕回蜜蜂王國,采很多很多的花粉,釀很多很多的蜜。
她的翅膀折傷了,痛苦地呻吟著。小蜻蜓告訴佳佳:“風、蚜蟲和蚊子是狼狽為奸的朋友,早上我在捕蚊子,蚜蟲叫來了風,風把我吹到這里,摔傷了翅膀?!奔鸭严蛟录净ㄒ獊硪黄彳浀幕ò晏嫘◎唑寻脗?。小蜻蜓非常感激佳佳,送給他一片小草葉,說:“別看它只是一片小草葉,它的作用可大呢,如果你遇到困難,只要吹響這片草葉,就會有人來幫助你”。
佳佳告別了小蜻蜓,又出發了。飛著飛著,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佳佳猶豫了:這么寬的河,我能飛過去嗎?不過,勇敢的佳佳還是決定試一試。他振動翅膀,唱著歌,準備一鼓作氣飛過河去。當佳佳飛到河中間時,突然風來搗亂了,它鼓著腮幫,呼呼地吹氣,把河水掀起一個一個波浪,要把佳佳吹進河里。眼看佳佳快支撐不住了。突然,佳佳想起了小蜻蜓的草葉?!皢琛辈萑~發出清脆好聽的聲音,一大群蜻蜓趕來了,他們托起筋疲力盡的佳佳,飛過了河。原來,受傷的小蜻蜓正是蜻蜓王國的小公主,小草葉就是公主的號令。
終于,歷經千辛萬苦的佳佳回到了自己的家,他長大了。你看他勞動時快樂的身影,你聽他勞動時美妙的歌聲,他真的長大了呢!
萬能篇三
我講的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蜜蜂》,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8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新課標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要求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和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
3、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這課書的教學過程,我總的分為7大板塊。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借”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1)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里,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范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窩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復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為參考,并出示課后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著重號詞語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5、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爾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6、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著奇特的本領?!霸~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后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六)、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七)、課后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26、蜜蜂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①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②把蜜蜂帶到兩里外放。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萬能篇四
《蜜蜂引路》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訓練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學生對列寧的了解不多,在教學中只是點到為止,沒做太多介紹。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還是以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為主。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剛才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認讀生字、生詞,生字包括一類字、二類字共有10個。要做到所有學生會讀,能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分析、記憶生字,部分學生能做到口頭組詞、造句,這也是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基礎,生詞要會讀、會用,理解詞義。
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悟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焙汀巴!钡囊馑?。二年級作為第一學段,課程目標對閱讀教學提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是本課的重點,區別“常?!焙汀巴!钡囊馑加质潜菊n的一個難點。
第三個目標是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這點需要學生能過課文的認知感悟自己完成。
這節課的教學我盡量做到先學后教,讓學生有一個和文本對話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啟發法,教學中還安排了范讀環節,用到了示范法。
這節課我用了ppt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主要語句、段落最后又展示了課文插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這節課我主要安排了導入新課、朗讀感悟和課堂總結三個大環節。導入新課采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簡潔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課堂導入。朗讀感悟又分了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再讀質疑三個環節。初讀課文為了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順,并識記生字、生詞,讀后對生字詞的掌握及朗讀課文作了檢查。在朗讀指導中主要完成了能過找近義詞、造句區別“常?!焙汀巴!钡牟煌蛯Φ谌?、四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這兩個任務。指導第三自然段朗讀時,用圖畫把列寧邊走邊看邊想的過程呈現給了學生,因為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可能會吃力,我又進行了范讀,再讓學生練習。第四自然段是能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把養蜂人驚訝的語氣讀得更形象一些。隨后我又把孩子們帶到了課文中,提問:如果你是列寧,你能找到養蜂人嗎?誰能夸夸列寧?讓學生自己領悟列寧的善于觀察、思考,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有個回味、梳理的過程,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本課的板書我是用文字、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力求給學生最直觀、形象的認知。
萬能篇五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睹鄯湟贰肥且黄獑l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磥碇灰蟿幽X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 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 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 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 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三、 說教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 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 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 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 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四、 說學法:
1、 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 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 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 18 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1)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 2 )列寧的家在哪里?
( 3 )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 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蜂人,首先要弄清養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4 、 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五)、學習第三段。
1 、 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 、 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六)、學習第四段。
1 、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 、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發言。
3 、 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蜂人的話?
4 、 理解“驚訝”,養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 、 指導朗讀此句。
6 、 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 、 理解“向導”,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 、 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全文。
1 、 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 、 (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導”(板書:向導)。
3 、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秀品質,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六)說板書設計:
(七)說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