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故鄉字篇一
暑假里,一本冰心獎獲獎作家精品書系《牽著炊煙的手》讓我百讀不厭。其中,作家蒲靈娟寫的同名文章《牽著炊煙的手》帶給我深深的感動。
作家用靈動的畫筆描繪出“煙霞交織”的鄉村、“樸素清秀”的黃昏、“含煙似水”的夕陽的眸子,以及“徜徉在夢一樣的童年”中的女孩。讀著文字,我的思緒便如同縹緲的炊煙開始升騰,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故鄉,回憶起在故鄉度過的每一段快樂時光。
我的故鄉在遙遠的元曈,那里有我那慈祥的曾祖母,還有從小一起長大的小伙伴們。每年的盛夏時節,當悠長的暑假如期而至,我也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鄉。踩著松軟的小路,呼吸著田間草兒的清香,我一路歡笑著,如同小鳥兒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遠遠地,我就能看見曾祖母依偎在門口向我招手,她笑得臉上堆滿了褶子。我歡呼著撲進了她的懷抱,她用夸張的語氣叫著:“我家伢兒又長高了!”緊接著,她會變魔術似的拿出一串煮熟的蠶豆項鏈掛在我的脖子上,轉身回屋張羅去了。小伙伴們也聞訊趕來,大家彼此嬉笑著打招呼,然后簇擁著向田野奔去。
清晨,我們躡手躡腳地從家里溜出來,踏著晨霧去采野花。紫色的牽牛花臉上還掛著淚珠呢,金黃的太陽花卻又朝我們樂呵呵地笑著。整個上午,我們忙得沒有歇息的時間:一會兒坐在用繩子扎成的秋千上飄蕩,一會兒把小土坡當成滑滑梯爭先恐后地從山上往下滑,一會兒又拿著各式各樣的瓶子去田地里捉螞蚱,回來時還要欣賞雞寶寶們吃美味螞蚱肉的興奮勁兒。
晌午時分可也不能閑著,小伙伴們相約好背著竹竿去捉知了,給知了系上長長的線,感覺自己也跟著知了飛起來了!
傍晚,夕陽的余暉中,我們會坐在河埂邊,看著魚兒在清澈的小河里游來游去,有的小伙伴坐不住了,“撲騰”一聲跳進了小河,濺起的水花又引來歡聲一片。夜晚,我躺在院子里的涼床上,舍不得閉上眼睛。一直熬到藍色的星星睡了,閃爍的螢火蟲也睡了,我這才在曾祖母溫柔的懷抱中,甜甜地睡去。……我童年的每一段歡樂,都是開放在故鄉田野里的花朵。
這個暑假,我因為要學琴,就沒有回故鄉。《牽著炊煙的手》就成了故鄉的影集一樣,隨時打開我思鄉的門。“攤開掌心,炊煙從夢里飛出來,她款款地和天堂的奶奶對話,一起回到那段清澈明凈的童年光陰。”讀到這兒,眼淚朦朧了我的視線……故鄉的`曾祖母啊,愿您永遠健康平安!故鄉的小伙伴們喲,我期待著和你們重逢一起奔跑在開滿野花的田野中!
童年的故鄉字篇二
曾幾何時,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和那親切質樸的故鄉人,時常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打轉,令我久久地回味那童年的一段時光。
在童年,可以做許多不著邊際的事,但卻可以躲避父母責備的眼光,可以在下雨天里蹦蹦跳跳,弄得一身污泥;可以在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可以爬草堆,爬樹;可以掏鳥蛋………就是那些銀鈴般的笑聲,交織了我的童年,使他們變得五彩斑斕。
還記得那個炎熱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游玩的情景。那時候沒有作業,只有靠玩來打發時間,我們一起去摘桃子,個頭才有桌子那么高的我們看著滿樹的桃子卻摘不到,只能夠流口水,勉強爬上樹摘幾個未熟的桃子嘗嘗,解解饞兒,河邊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我們可以互相潑水玩,可以捉小魚、釣小蝦,將炎熱全部拋入水中,換來一片清涼。
有的人家家里有船,我們便求人家大人讓我們坐在船上。船滑動了,船夫劃船趕著鴨子和鵝回去,我們幾個小人便一個挨一個地坐在船頭,將腳伸進水中,踢著水玩,看見正在水中嬉戲的鴨子們,也學著他們在那里叫,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天空中飄起了牛毛細雨,我們又將剛才摘的荷葉蓋在頭上當帽子,幾個小人兒坐在船頭晃動著小腦袋顯得格外可愛。依依不舍地下了船,夕陽還未完全下落,天空微微泛些紅,我們又玩起了捉迷藏,一頭栽進軟綿綿的草堆,弄得身上都是草屑子,等到天黑,才各自揮手道別。
步入少年時代的我已經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往日的歡聲笑語已經消失了,但那爽朗的笑聲卻依舊在心中蕩漾,回響在耳畔。故鄉的山不再那么青翠,故鄉的天空不再那么清澈。再見了我的小伙伴們,再見了我的童年。
童年的故鄉字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美好的。我,也不例外。
我的故鄉在北方,因此,每到隆冬時節,我的故鄉就會下雪。雪給樹,街道,樓房都披上了銀裝。所以,我的童年是在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里度過的。
“啊!下雪啦,下雪啦!媽媽快起來,雪精靈來啦!”我邊說邊把媽媽拽起來,“我們出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吧!”說完,就拉著剛穿好衣服的媽媽飛奔下了樓。
“哇,好美啊!”在我面前出現了一個銀色的世界:銀色的樹,銀色的街,銀色的房屋。一片片晶瑩的雪花悠悠的飄下來,輕輕的親吻著我的臉,一絲絲涼意沁人心脾。我張開雙臂,任它飄落在臉上,頭上。這時,一片小雪花飄到了我的手心,我仔細的看著它:六角形,晶瑩剔透,就像是冰雪女王精心裁剪的一樣。它像水晶一樣晶瑩,又像天使的翅膀一樣潔白。我靜靜地看著它在我手中慢慢的化成一滴清水。
突然,一個雪球向我飛來。媽媽在遠處大聲地說:“快點兒,我們來打雪仗!”“好”說完,我趕緊抓起兩團雪球向媽媽扔去。可因為我力氣太小,所以連扔了幾個都沒雜中,而媽媽卻是個個中“靶”。正好我的雪球用完了,便蹲下身去撿。誰知,媽媽趁人之危,趁虛而入,朝我扔了兩個雪球,結果有個雪球打中了我的脖子。我被嚇了一跳,連滾帶爬的跑到媽媽身邊,以為是被魔鬼抓住了。起身時衣服上全是雪花,連頭上也有。媽媽看見我這狼狽相,先是一愣,然后便捂著肚子笑起來。
玩膩了,我便去堆雪人,可堆成的雪人卻是這副模樣:頭大身小;兩塊碎煤當眼睛,偏偏一大一小;掃把當左手,拖把當右手,還一上一下;好不容易有個鐵桶當帽子,卻破洞滿身;最可笑的是,雪人的胡蘿卜鼻子不僅歪向一邊,還細的那頭在里,粗的那頭在外。雖然這雪人“奇丑無比”,但我仍為我的“杰作”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并硬拉著好不容易才停住笑的媽媽來看。可媽媽看到我的杰作后,立刻捧腹大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也跟著不明不白的笑起來。
童年的故鄉字篇四
假日難得,我回到故鄉。就那么靜靜地坐在院中,享受陽光的親吻、清風的愛撫。此刻,陽光是微笑著的,清風也是微笑著的,疲憊的心靈無限地舒展、舒展,一如藍天上那一縷自在的白云。
蘋果花的芳香不絕如縷地飄來了,這是故鄉的請帖吧?一味坐著,豈不辜負了它的盛情?我信步走到街上,熟悉的小路打開塵封的記憶。這是通往學校的路,懵懂的我正是由這條路開始了求學的旅程。路邊的花依舊星星點點,哪一塊石子我曾踢過?這塊石頭下的小蝎子可還在?“嗨,老鈺昕,再玩一會可就要遲到了!”耳畔似乎又傳來四奶奶的提醒,故鄉的人總喜歡在小孩子的名字前加個“老”字,至今我也沒弄懂這是為什么。
“梆——梆——”賣豆腐腦的梆子聲幽幽響起,這個聲音伴隨了我整個童年。故鄉的老爺爺,十幾年如一日地做著豆腐腦,他從來都是親手制作,親自去賣。從來沒有聒噪的吆喝,這幽遠的梆子聲早已成為一種符號,它是老爺爺,是豆腐腦,是故鄉,是愛。老爺爺似乎又老了一些,眼角慈祥的皺紋又多了幾條。買了一碗豆腐腦,含在嘴里潤滑如脂,品著它,也品著故鄉。
文章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虛實結合,借助眼前熟悉的實景,穿越到童年,喚醒記憶中的故事和情景。比如從腳下的小路,回憶起鄰居四奶奶善意的提醒;比如從學校中不曾改變的景物,回憶起童年的追逐嬉戲;再比如從賣豆腐老爺爺的吆喝聲,回憶起了故鄉的味道。作者由實入虛,將眼前與記憶中童年、故鄉的印象互相疊加,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得回憶津津有味、有血有肉。
童年的故鄉字篇五
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實已經成熟,地里的莊稼開始豐收,人們臉上露出的喜悅笑容,就是秋季里最美的風景!
俗話說,“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收獲豐碩的成果”。對于我們農民來說,秋天就是最幸福的季節,因為我們辛苦一年的勞作,在這個時候就要見到成效了。
秋天不光是豐收的季節,更是美麗如畫,讓人回味無窮的季節。先說這時的果園里,彌漫著濃濃的果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那蘋果樹上掛滿的一顆顆又紅又圓的蘋果,就好像小孩子的笑臉一樣,又可愛又討人喜歡。還有紫色的葡萄,黃黃的梨,整個一個果園里,成了水果的童話世界,我想,他們在沒人的時候一定玩的很開心,就像我們那時候一樣天真無邪。
秋天的到來,也意味著農忙的開始。各種春天播種的農作物,這時候都要豐收了。不過天氣變得涼爽了,在地里干活也不像夏天那會酷熱難耐了。俗話說,“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報”。現在的收成,就是當初付出勞動的回報。我們在放暑假的這段時間里,也幫著家里干活,尤其秋忙的時候,全家大小全部上地幫忙干活。記得那時候,我們全家人在傍晚的時候,坐在院子里剝剛扳收回來的玉米皮,一家人有說有笑的,感覺好幸福。
秋天最大的節日就是中秋節了,這也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記得小時候的中秋節很熱鬧也很幸福,在這一天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尤其是晚飯特別豐盛,有很多水果還有我最愛吃的月餅。記得二哥特別喜歡吃桃子,看見桃子就像丟了魂似得,誰也搶不過他。那時候雖然家里條件差,但一家人都很快樂,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一家人團圓更幸福的事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中秋節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家鄉,還有家鄉的親人。時間過得真快,一晃都好多年過去了,最疼愛的爺爺和奶奶也相繼離開了我們,如今父母也已蒼老了許多,時間帶走了過往,卻永遠帶不走對親人的那份牽掛!
記得有一年,我生病了,整整嘔吐了一個晚上,母親一夜沒睡,一直守在我身旁照顧我,等到天還沒有大亮,就讓父親帶著我搭乘第一班班車去市里看病。那時候,爺爺和奶奶都在市里做生意,我只有在放假的時候去看他們。等車到了市里,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下車后,父親背上我一路奔跑,緊急趕往醫院,等到了醫院的時候,我看見父親一只腳在流血,原來在來醫院的途中,父親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破酒瓶子,他一路上忍受著疼痛送我到了醫院,雖然我那時候比較小,但那段往事我一直記得。
童年的故鄉字篇六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記憶,不斷遺忘的過程。驀然回首,總是希望能看到生命最初的模樣。
故鄉永遠都是我們生命的歸宿,無論它改變了多少藏在心底里那些久久釀就的陳年往事,無論它是否還在歲月里存在,故鄉永恒地都是從前的那個故鄉。
那榆樹好像早已不再是我們眷戀的東西,早已遺忘在我們的年華中,似乎偶爾也會有點點印跡,忘不掉的。只要那老榆樹還在那里生長著,我的童年,它就不會在歲月里走失。
若無所牽系,更何所戀念?
童年的故鄉字篇七
我的腦海里裝滿了有關小時候的回憶,但記憶最深的莫過于三四歲時居住的故鄉。那里布滿了童年時玩耍的足跡。
我的故鄉在高山上,那里空氣清新。天,藍得深沉,藍得透徹。當你深深地注視它時,你甚至會忘了自己身處在何處。那里也有一大片一大片翠綠的竹林,每當雨前雨后,山里就會起霧,這時,我總喜歡在竹林里跑一跑。乳白色的煙霧環繞著翠綠的竹林,那朦朧、如煙如霧的感覺令我癡迷。
在老宅的前面有片花叢,那兒的花都是我外婆種的。有一次,我在門邊的碎石堆中發現了一個破水壺,我立馬跌跌撞撞跑向花叢,傻乎乎地拿著破水壺澆水。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小時候實在好傻。
有時,我覺得無聊也會去找小表弟玩,那時,他也才兩三歲。我和他一起玩起了所謂的大冒險。我們先到比我們都高出一個頭的木桌上,抓了一把餅干塞進褲袋里,再跑進菜園里,裝作被困的樣子,等待對方來救。得救后又一起分享餅干,互換角色。
有一次,在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我總嫌屋里太熱,外婆就把我抱了出來,我依偎在外婆懷里,外婆一邊搖著大蒲扇,一邊指著月亮,一邊用故鄉的方言對我說:月光上毛,外公偷桃,外婆一叫,外公就逃。我聽后,對著外婆嘻嘻地笑。
就在這時,我尖叫起來。原來門口的水泥地上盤曲著一條大花蛇,外婆發現后一把將我抱起來進了屋。那晚我一直哭啼著,害怕蛇進屋來咬我。最后還是外婆告訴我,蛇被外公打死了,我才安分了一點。那晚,一直陪在我身邊安慰我的還是外婆。
如今,我到了縣城里上小學,只有假期里才能抽空回到故鄉,看望外婆。但是,在我記憶里的童年時光,會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永遠在我腦海中閃耀。
童年的故鄉字篇八
故鄉是一個港灣,能給人帶來溫暖。年輕時在外打工的奶奶曾說過:在火車上看見這柏樹就離家不遠了,看見了柏樹也就安心了。
還記得小時候曾經跟奶奶去小鎮上趕過一次集。集市上的貨物琳瑯滿目,讓我應接不暇,直到在一個小攤位前才停下腳步。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小巧玲瓏的撥浪鼓:鼓上有個精致可愛的娃娃,兩邊還系著兩個小圓球,搖起來哐當、哐當地響,聲音悅耳又美妙。我伸手準備去拿那個撥浪鼓,卻被奶奶攔住了。奶奶悄悄告訴我:小鎮上的東西太貴了,回家讓你爸給你做一個。被奶奶牽著,頻頻回頭,十分不甘心地走回了家。
上幼兒園時,奶奶接送我時,總會路過何嬸家的粉館,我經常忍不住流口水。可這是有原因的:何嬸家做的菜總會加上祖傳秘方,一般人根本嘗不出里面有什么,就算是鎮上的老廚師也嘗不出來,但卻好吃的讓人恨不得連舌頭都吞下去。這是何嬸家獨有的手藝,甚至有些外地人到我們這來,都會去何嬸家吃一頓。
她們家的包子更是一絕,你看那包子不大,里面卻裝滿了家和故鄉的味道。白白的面團里包著游子的思戀,哪怕在天涯海角,也無一不思念著故鄉親人。何嬸家的包子便可醫治這思鄉之苦,所以每天的客人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慢慢地,上了初中,我經常和朋友們到小鎮上玩耍。最喜歡的是和朋友們到小鎮上的文化室看書。那里的設施陳舊,書比不上城里多,可我還是懷念以往坐在文化室一角,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的那段時光。
文化室并不是很大,只是用一個雜物間改造的而已,書也多是別人捐贈的舊書,不是殘缺一角,就是少了兩三頁,要用想象來填補。但是文化室就相當于我的秘密基地一樣,帶給我快樂。拿起一本書,就像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那里沒有時間的流逝,只有一頁頁書頁飛快地翻動著。有時候,陽光從腳尖悄悄地爬上膝蓋,也想瞧瞧黑旋風大戰浪里白條的故事。臨近夜晚,我才聽見奶奶的呼喚聲,匆匆走向家去。
上完了初中,因為爸爸媽媽工作調動,轉學到了市里,這一別便是三年,我再也沒有去過小鎮。不知道集市還在嗎?何嬸家的粉館會不會已經搬走了,文化室中是不是多了許多我沒看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