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篇一
在大年初二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逛民俗廟會。
我到的時候,廟會上人山人海,到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我看見里面有各種各樣游戲,有很多種特色的名優小吃,有各種各樣的民俗表演,整個公園變成歡樂的海洋。
我先是玩了套圈的游戲。我拿了三個圈試著瞄準,前兩個圈可惜跳了出來,沒有套中,最后一個我套中了一條紅色小金魚,這叫“年年有魚”。
我接著走到了民間工藝一條街。看見了有賣香囊,糖畫,吹糖人,智力玩具,等等很多種民間藝術。我買了一個直升機的拼圖。
就在這時我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鼓聲,我們大家扭頭一看,那里正要進行舞獅表演。我趕緊跑了過去,占據有利地方,往人群里看。看見兩個人扮成一只獅子,一個人舉著獅頭,另一個人弓著腰身上披著獅皮,搖頭擺尾神氣活現,真像一只獅子,總共有三頭“獅子”。隨著陣陣鑼鼓聲它們一會兒相互追逐打鬧,一會兒爬高上低,一會兒搶繡球,一會兒踩青。真好看!
這次逛廟會我真高興!
中秋篇二
過年了!
我和爸爸來雕塑公園來看廟會。
來到門口,牌樓一下子映入了我的眼簾,那是用不同顏色的花擺成的,用黃色花擺出“廟會”兩個大字,旁邊還有大約100株梅花。“好奇怪,大冬天的哪來的這么多的鮮花啊。”我心里暗暗的想,走近仔細的一看,呵呵!
這時我才發現它們都是一些假花,都是工作人員用手一支一支的做出來的,做得那么逼真讓人都分辯不出來真假。進入大門看到了一些巨型風箏,有蝴碟、蜻蜓、燕子、大雁等。有大約4000多個各種各樣的風箏裝點著廟會,讓大家一下子覺得春天已經來了。
再往公園里走,還有冰雕展,這是平時在北京可是見不到的,一個個巨型的冰雕,感覺自己走進了冰城,一個雪白的世界。
這里還有大型充氣城堡和傳統的燈謎,有一些小朋友再那里開心的玩耍著。他們的父母在旁邊看著,臉上露著甜甜的微笑。雕塑公園里有民族歌舞表演、特產銷售、各地美食等。還有一些娛樂活動。廟會里的好景色還有許許多多,讓我感受到了廟會傳統的民族文化!
中秋篇三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要通過中秋節來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中秋節也不失為一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好機會,可以與家人增進感情。
教師要圍繞“獨具匠心的中秋節”為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書店、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從而進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動日期
中秋節,也就是夏歷八五月十五。
三、活動地點
教室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中秋節的風俗和來歷
1、知道中秋節的日期,了解中秋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二、月餅
1、感受月餅的香甜。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活動三、網上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可以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和詩歌,并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活動四、協作交流
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相互協作,根據自己的愛好,組成相應的小組,來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收獲,一同來體驗共同的快樂。
五、應用與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了解了有關中秋節的一些知識,讓學生設計自己怎樣度過今年的中秋節,并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有關中秋節詩歌的搜集,鼓勵學生培養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與習慣。
六、反思與拓展
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最后舉行“我的中秋節最快樂”主題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價值,同時,教師適當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
期待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中秋篇四
太棒了!爸爸要帶我和媽媽去逛廟會了!
我們剛走到門口,就看見一些人拿著棍子舞著兩頭獅子,在那擺來擺去。那兩頭獅子有時被大家舞著跳起來,還有時被大家舞著頭碰碰頭,像是兩個好朋友在互相拜年問候。
看完了舞獅子,再往前走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啊!因為大家都被廟會上好吃的、好玩的吸引來了。路兩旁全都是小吃、娃娃、稻草人、內蒙古奶酪和朝鮮打糕等,應有盡有。還有風車,那種風車可好玩了,只要風一吹風車就會響起來,風車聲是嘎嘎嘎的像鴨子叫,弄得廟會里沒有風聲,只有風車聲!
還有一種空竹,讓我來給你們講一講吧!空竹是一種簡單的竹制玩具,有單輪空竹和雙輪空竹兩種形狀,像初學者玩兩輪空竹比玩單輪空竹要來得簡單哦。空竹輪子的上下左右都有幾個方形哨口。用兩根短桿系成一根繩,將繩纏在空竹腰間軸,上下抖動,如果速度迅快,哨口便發出像飛機飛過的聲音。人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雜技中的音樂詩”。
廟會結束,我們扛著稻草人、背著空竹、挺著撐得鼓鼓的肚子收獲滿滿地回家了。
逛廟會——兩個字:開心!
中秋篇五
一說起民俗,讓我想到的就是鳴沙的安慶寺廟會。那時候不知道是什么名兒,只記得每年農歷正月初七,初八和七月的初七,初八跟著我那一群與我年紀相仿的小伙伴去廟會上玩。
過廟會的那幾天,就是熱鬧。寺前的空地上有戲臺,有小攤。有掛著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雖然記不清到底還有什么,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孫悟空的面具。在那些小攤位上有各種各樣吸引我們的方式,那面具就是我中“獎”得來的。穿過一條直直的攤位小路,就進到了寺中。人是真的很多,嬉笑的,游玩的,拍照的。沒走幾步便從各個殿中飄來陣陣佛香,就連忙跑上去插香拜佛,以求平安。
那時的我壓根不懂得這些,因此,最讓我意味深刻的還是吃的粉湯和油餅子。淀粉制成的粉,切成丁,放入鍋中,加入一些輔料,便成了一天廟會中的最大樂趣。
在廟會時,最吸引人的則是位于寺內大院的鳴沙洲塔。來廟會,就定要來此一觀。位于高大的石基上,高十一級的寶塔聳然而立,莊嚴威武。兼有著鎮和河塔的含義。
在廟會的.幾天,人們往往都會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廟會放松放松。廟會在那時便成為了我們最期盼,最熱鬧的節日。每當想起那時的場景,就會覺得輕松美好。現在的我很少去逛廟會了,以前的小伙伴們也都各走東西。但我想他們肯定與我一樣,都不會忘記鳴沙廟會,忘記我們無憂的童年。
中秋篇六
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中秋佳節,關于中秋節起源的說法有很多種。最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與我們喜愛的春節,清明節以及端午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都會趕到姥姥家和她一起過中秋節。雖然沒法在中秋節這一天出去玩了,但是姥姥一個人在家太過孤獨,所以每一次我都很愿意去陪姥姥。在去之前我們去買了一些姥姥愛吃的東西還有兩盒月餅。
買月餅的人很多,形形色色人頭傳動,大家都忙碌著挑選月餅,月餅的形式多樣,有大有小、花紋不一、形狀各異,真漂亮。
我們在一起吃完飯后天剛好黑了下來,我馬上拿出我的望遠鏡對著像“白玉盆”的月亮望了起來,我看見了月亮上的許多黑色的陰影,真像神話故事中的吳剛砍桂花樹的傳說啊!
我拿起了一塊月餅吃了起來,我發現月餅里的白蓮雙黃餡還很好吃呢,我想起了一個神話傳說,傳說古代的時候,嫦娥下凡時在天間撒下了無數的月餅,而那天正好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
中秋篇七
同學們期盼已久的喜洋洋廟會節終于要開幕了!
快到中午時候,學校已經把廟會布置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了!
最奇特的就是那扇古色古香的大門了,它顯得格外的神奇而美觀。
興奮已久的我們一到中午就不約而同地沖出了教室。我直奔“天下擂臺”,只見地磚上整齊地擺放著一副副棋盤,一個大棋盤正中寫著“今日擂主:謝本凡、單佳豪” 。于是我馬上坐在攻擂方的墊子上靜靜地等待起對手的到來。
不一會兒,就有一位同學沖過來向我挑戰。我出兩個銅板,他出了六個銅板。看著他那六個銅板,我心里樂滋滋的,準備大顯身手了。
比賽開始了,他第一手就走在“草肚皮”上,我心里不禁一樂,但也不敢大意,小心應對著。不一會兒他就被我殺得片甲不留,棄子認輸了。眼看他那六個銅板到了我手中,他氣得直跺腳呢!
而黃老師在一旁看著說:“殺得好!
殺得好!
”離開了“天下擂臺”,我又去了冰糖葫蘆店。看到他們先把橘黃色的金桔串起來,然后涂上紅紅的糖漿,在鍋里燒一燒,一串紅彤彤、亮晶晶的冰糖葫蘆就做成了。我站在那里排了快一個小時的隊,才好不容易買到了一串,馬上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可是一串下肚,我卻吃不出是什么味,只好又排隊買了一串,這次我才把它津津有味地品嘗了一番。
喜洋洋廟會節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歡笑!
中秋篇八
初夏,吹來了五月的風,吹來了勞動的情,吹來了我們盼望廟會的心。這不,我、爸爸、弟弟、阿姨和小雨一起去趕廟會嘍!
來到廟會,只見那里的商品琳瑯滿目,令我眼花繚亂,真想每一樣都看見,只可惜人流如潮,我只能跟著人群,好奇地東張西望。
“快來看看這個!”聽到小雨的叫喚,我趕緊瞅了瞅,原來是個賣貝殼的小攤,里面的貝殼好看極了,我拿起最大的一個,一聽,是“海的聲音”!“叮叮當當”是貝殼風鈴!它奏出的樂曲悅耳動聽,令人心曠神怡。小巧玲瓏的貝殼挎包,五顏六色的貝殼紙盒。種種貝殼制品令我大開眼界。
咦,那邊人好多呀?原來是套圈圈,我趕緊買了15個圈,分給小雨和弟弟,就開始玩了。我迅速地拋出第一個圈,那圈本來乖乖地套在物品上,可不知為什么,突然又蹦走了,后面幾個都跟第一個差不多,太調皮了,一點都不懂事,存心跟我作對。我緊握最后一個圈,緊張地盯著玩具,小心翼翼地拋出去,屏氣凝神,終于“熊孩子”變成了“乖孩子”穩穩地套在了玩具上。
接著,我們去砸金蛋,小雨砸了個二等獎,而這時弟弟不見了,突然,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一個金蛋旁邊,砸碎了它,搞得爸爸哭笑不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特價商品清倉大甩賣啦。”仍意猶未盡的我拉著小雨和阿姨,再次沖入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