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蠶字篇一
前幾天,科學課的老師叫我們每人自愿買一盒蠶來上科學課本上的第二個單元《我們來養蠶》。
我買了一盒蠶共有十五條,加一包桑葉,一共十五元,那桑葉看起來不是很新鮮。我們剛買的時候蠶是二齡蠶。蠶一共分為六個年齡,分別是:一齡蛋、一齡蠶、二齡蠶……五齡蠶。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卵——蠶(幼蟲)——吐絲結繭——蛹——羽化成蛾(成蟲)。這種階段在科學里叫完全變態形,還有不完全變態昆蟲和不變態昆蟲。
蠶卵一開始是淡黃色的,大小像芝麻。蟻蠶一開始是黑色的,樣子像螞蟻。蛾的觸角為羽狀。
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有些凹下去。有的蟻蠶已經出殼了,樣子像螞蟻,但只有兩三毫米長,可愛極了,脫了一次皮,皮的樣子像蠶的外衣,變成灰白的蠶,有三對小腳,五對大腳,眼睛非常小幾乎看不見,嘴巴下有一對大萼,上面有兩顆“牙齒”。
我的蠶寶寶越來越大,顏色越來越淺。有一天,它不吃東西也不動了,我以為它死了,我就把它扔進垃圾筒,第二天,它從垃圾筒里爬出來,我把它放到我的盒子里,垃圾筒里有一個“外衣”,還長大了不少,顏色更淺了。蠶蛻皮時,千萬不要弄斷它身上的絲,不然它的“外衣”不僅脫不下來,而且還會死。我有一只最喜歡的蠶就這樣離我而去的。
蠶寶寶越來越大,食量也越來越大,以前我扔三片桑葉,現在要扔六片桑葉了。脫了五次皮,身長有六厘米了。在排完最后一次糞便后,它不再吃桑葉了,身體變得非常潔白,幾乎接近透明,變得超級肥,變得讓我更喜歡。它開始練習吐便絲,搖頭晃腦的樣子,真是可愛。
羽化成蠶蛾后,觸角是變成羽毛狀,一共有六只腳,還有一對翅膀。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想不想養蠶呢?快行動起來吧!
養蠶字篇二
半月前,媽媽從外婆家帶回來一些蠶,我很高興。
我湊近了些,揉揉眼睛再看,只見這幾條黑東西在慢慢地移動,它們的頭部比尾部明顯大一點兒,背部有斑馬紋。別看這些小不點兒,還真一慫一慫地移動。
我每天都記著給蠶寶寶喂桑葉,這不它們都有五六厘米長了,身子圓圓的,很健康。
媽媽說:“春蠶到死絲方盡。”它的一生就為了吐絲。蠶絲是一種很貴重的東西,它可以做布料、蠶絲被。
養蠶字篇三
我家有床特別的蠶絲被,因為那不是超市買的,不是別人送的,那是外婆用雙手換來的。
記得這是我上二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一天放學,我在學校門口買了二十只蠶養。沒想到這蠶的繁殖速度可真叫一個快啊!第二年變成了700多只。
一天下午,我在書上看見關于蠶的故事想起了自己家的蠶。我急忙往樓下車庫跑去。打開門,拉開抽屜,拿出蠶卵一看:到處是蠶寶寶。這么多,可怎么辦呀?就在這時,外婆來了,這就像來了一個大救星。她可是我們家頂梁柱。每次有什么事,只要交給外婆干,外婆總是高效率的完成。我滿臉笑容的把蠶交給外婆,求她幫忙養一養。外婆沒有推卻,滿口答應了。看外婆把蠶帶走了,我和媽媽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落地了。
自打那天之后,外婆和外公天天外出打桑葉,回來時除了吃飯就是養蠶,每天精心伺候著蠶寶寶們。蠶寶寶實在太多了,把外婆家整個陽臺都占滿了。俗活說得好:小養怡情,大養傷神。養的動物多了絕對是一種災難。記得那次我和爸爸媽媽去浩口打桑葉,準備幫外公外婆分擔一點,那天打了幾蛇皮袋。一到外婆家,我便驚呆了,陽臺上有十幾個大盒子,聽外公說,養這個可麻煩了,這邊弄完,那邊又吃完了;那邊剛撒上桑葉,這邊又快沒有了。那天在浩口打了一上午的桑葉不到一個小時就吃完了。從客廳可以聞到桑葉的味道:走進陽臺,側耳一聽,隱隱可以聽到蠶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的聲音。外婆家的桑葉更是不計其數,陽臺上的,正在晾曬的,剛打回來的。外公和外婆更是累的腰酸背痛,可是蠶寶寶卻被養的白白胖胖。
到了蠶結繭的時候,這時更是煩惱。蠶會到處亂爬,燈管上,玻璃上,門上......還會到處拉屎,還需要把它一個個拿下來,剪開,把繭拿出來。
外婆用養蠶結下的繭子為我打一床蠶絲被子。每當我蓋著那床蠶絲被時就會想起外婆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