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次調查字篇一
星期五,傅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讓同學們去調查周圍的河是否受到了污染。我們覺得很新奇,就紛紛認真調查了一番,我也不例外。
星期天早晨,我來到河邊,發現水中有許多垃圾,有發黑的樹葉,礦泉水瓶,菜葉,塑料袋我又回憶起以前的情景,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在水中洗衣服、洗澡,甚至還有小伙子跳進河中游泳,快樂的小鴨子在水中嬉戲。可是現在卻堆滿了垃圾,像個垃圾場。
我想:為什么變化的那么快呢?我好奇地問正在鍛煉身體的老爺爺:“爺爺,為什么現在的河水那么臟呢?”老爺爺很遺憾地說:“現在的人都用自來水,保護河水的意識越來越弱,什么臟東西都往河里扔。”“噢!”我恍然大悟。我又看見一個場景,有許多人在河邊釣魚,從8時到9時多還是沒釣上來一條魚,我想也許是因為小河太臟,小魚們早就已經逃走了。 但是,對面小區的人還在這污水里洗衣服、洗被子,而且竟然有人在洗菜!看來人們的衛生意識真的還很缺乏。
雖然心里十分緊張,但是卻有些迫不及待。丁老師宣布今天大家上街調查學生假日生活習慣,并發給每人一份調查問卷。剛一說完,我就按捺不住了,飛下樓,我首先來到了新華書店,但又不敢進去,我畢竟沒有那么大的膽量。我撥轉車頭,又踏上了我的路程。在這烈日炎炎的天氣,我勞累奔波,從新華書店到文化廣場,好不容易找到一位,他卻不愿為我效勞,我只好去尋找別的“獵物”了。
我滿大街尋找我所想要的目標。這時,我來到了我的姑姑家門口,我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就像看到了金銀財寶一樣,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來到門前,敲了一下門,我表弟給我開了門,往里一看“哇塞”,我不禁叫了起來,我弟弟的同學正好在他家玩。這時弟弟問我:“老哥!~你咋來了?”我說:“你叫你同學幫我填一下這個。”我將表格遞給了他,但他擺出一個pose,兩手插手,一副不耐煩的表情:哼!我給他填,死活不愿意。 這時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映入眼簾,他大概10歲,皮膚白哲,坐在沙發上看書。我將表格給了他,表格分為10種,第一種是寫你何時起床、第二種是起床時間是否相同、第三種是吃早餐的習慣。。他一個個填完了,我拿上表格,連一句“謝謝”也趕不上就走了。
來到了培訓班,丁老師進行了一個個統計。天哪!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就嚇一跳。其中有一個勾了一個“√”號。本人睡功很深,能睡到下午,我心想:我靠,他一定是一頭活生生的懶豬。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有的人放假玩電腦玩到四個小時以上,有的人我則十分用功,每天學習有五個小時以上。我們應該向學習勤勞的人學習。
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調查啊!它讓我的膽子變大了,我以后也不會再那么內向了。 今天下午一放學,我、宋容慧、楊琪睿和梁一帆組成了一支調查小隊,直奔里村市場進行調查。途中我們遇到了安逸非和周錦鵬,便一同前去調查了。
一進市場,我和楊琪睿便慢下了腳步,仔仔細細地看著周圍每一處寫有文字的地方。突然,我發現一個賣蘿卜的小攤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把“蘿卜”的“蘿”少寫了“草字頭”。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急忙把這個字指給楊琪睿看,“哦,真的寫錯了!”楊琪睿高興極了。 這時,其他幾個同學也過來找我們了,我們把這個發現告訴了他們,可是誰也不敢去給攤主提出來。就在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安逸非拿著記號筆就要往人家的牌子上寫。我覺得這樣做不太好,那畢竟是人家的東西,可是還沒等我阻止他,他便把“草字頭”寫上了。賣主看到這一舉動,連忙叫了起來:“喂,干什么呢?快走!快走!”我們看她那么兇,急忙溜到了一邊。看著那個不太美觀的“蘿”字,我禁不住笑出了聲。
再往前走,我們又看到了幾個錯別字。這家賣主把“襪子”的“襪”,“褲子”的“褲”,“袖子”的“袖”都寫成了“示”字旁。就那一“點”之差,這個字就錯了。我們這次壯著膽子,十分有禮貌地對賣主說:“阿姨,您這個‘襪子’的‘襪’寫錯了,少寫了一‘點’,您能把它加上嗎?”那個賣主聽了,不太好意思地說:“錯了嗎?”稍頓,她又說:“沒關系,別人能看懂就行。你們可別動!”聽了那個賣主的話,我十分不滿,錯就是錯了,改過來就行了,找那么多理由干什么。我們剛想解釋一下,誰知賣主卻不耐煩地說:“你們別搗亂了,趕緊走吧!”我們看著她那一副不情愿的樣子,束手無策,只好垂頭喪氣地走了。
一次調查字篇二
門里面毫無動靜,我們只好聽天由命。過了一會兒,門吱扭一聲開了。我們欣喜若狂。出來的是一個老爺爺,他雙鬢斑白,臉上帶著笑容。我上前一步,有禮貌的祝他“國慶節快樂”,然后就開始了調查表。
首先,我了解了他的年齡與學歷。然后我問了他幾個問題:
“爺爺,您支持垃圾分類嗎?”
“很支持,很支持。”
“爺爺,那您平常有沒有垃圾分類呢?”
“有啊,我覺得垃圾分類很好。”
“……”
不知不覺,我已經問到了調查的最后一題。
“爺爺,您對垃圾分類有什么建議嗎?
“有啊,我對垃圾分類的建議就是要大家都去做,這樣才有用。”
我們成功地結束了第一次的調查,興高采烈。接下來,我們又成功的完成了十多家的調查,有點飄飄然了。就在這時,我們吃了個閉門羹。
我們敲了好長時間的門,都沒有人來開。我們自我安慰:大概他們不在家吧!就在我們要離開這家的時候,門開了。里面一個大媽探出頭來,沒好氣地說:“你們找我有什么事啊?”我們戰戰兢兢地說:“您好,我們是杭州市時代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沒等我們說完,她就惡狠狠地關上了門。我們三個驚地面面相覷。
在近三個小時的調查中,我們一共吃了五個閉門羹。調查前,我們以為做調查太容易了,現在我才知道,調查工作原來沒有我們想象地那么簡單。調查結束,我們疲憊地躺在沙發上,動也不想動了。現在想起那些做調查問卷的志愿者們,不知要吃多少個閉門羹呢!如果下次再有志愿者來做調查,我一定熱心地接待他們。
一次調查字篇三
剛開學的的時候我就擁有了一個好朋友,它身穿紅色的外套,外套上鍍著一層閃亮的薄膜,像身穿嫁妝頭戴白紗的美麗新娘。好想認識它呀!
期待已久的一天終于到來了!成老師要介紹我們認識了!老師說它不僅是我們的好朋友,還是我們的小幫手呢!
雖然我心情激動、摩拳擦掌,但還是得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工作剛一開始,我就被澆了一盆涼水:這“成”字到底是什么偏旁呢?我決定用筆畫查字法。終于在難檢字表中找到了它。可是困惑依然在我腦子里盤旋。經過多方查找我終于知道了:原來“成”字并非獨體字,它的偏旁竟然是“戈”字旁!
接下來的“諾”字就很簡單了。我們在語文課上可是剛學過“言”字旁的!工作順利進行到了“然”字,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上下結構的字。它的偏旁該不會是下面的四點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打開的字典。竟然成功了!
用這種方法,我認識了許多生字,可是當我需要寫出一個生字時怎么辦呢?老師說還有一種方法是音序查字法,只要能正確拼讀就能找到它。我辛苦背誦的音序表終于能派上用場了。
感謝我的好朋友,它是我的小幫手,也是我的小老師。我要在它的幫助下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
一次調查字篇四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一次調查活動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星期五,傅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讓同學們去調查周圍的河是否受到了污染。我們覺得很新奇,就紛紛認真調查了一番,我也不例外。
星期天早晨,我來到河邊,發現水中有許多垃圾,有發黑的樹葉,礦泉水瓶,菜葉,塑料袋……我又回憶起以前的.情景,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在水中洗衣服、洗澡,甚至還有小伙子跳進河中游泳,快樂的小鴨子在水中嬉戲。可是現在卻堆滿了垃圾,像個垃圾場。
我想:為什么變化的那么快呢?我好奇地問正在鍛煉身體的老爺爺:“爺爺,為什么現在的河水那么臟呢?”老爺爺很遺憾地說:“現在的人都用自來水,保護河水的意識越來越弱,什么臟東西都往河里扔。”“噢!”我恍然大悟。我又看見一個場景,有許多人在河邊釣魚,從8時到9時多還是沒釣上來一條魚,我想也許是因為小河太臟,小魚們早就已經逃走了。
但是,對面小區的人還在這污水里洗衣服、洗被子,而且竟然有人在洗菜!看來人們的衛生意識真的還很缺乏。
一次調查字篇五
為了寫好關于“保護環境”的作文,暑假里的一天的下午,我和宣錦漪、楊樂媛、王思宇去外面調查一下環境情況。
我們走在馬路上,風很大,碎紙滿天飛舞著,樹上掛著各種各樣的方便袋,像飄揚的各國國旗。人們倒垃圾的時候,不往垃圾桶里倒卻倒在了旁邊,垃圾堆得像一座小山。
我們來到了公園,西邊十二生肖園里的雕像已經被弄得不成樣子了,動物們雕像缺胳膊斷腿的。我們又來到了公園中間,假山上光禿禿的。山上的涼亭被損壞了,有人在柱子上刻了“某某到此一游”,還有的刻著一些臟話。東邊的`人工湖里,湖水也不清澈了,岸邊長滿了雜草。
我們來到了伊通河,那里的水非常渾濁。水面上飄著油垢和垃圾,看不見小魚和小蝦。
我一定要寫出一篇好文章,讓人們行動起來,保護我們自己生存的環境吧!
一次調查字篇六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一次性筷子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次性筷子的確方便,但衛生不達標、浪費林木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
面對快節奏的現代化生活,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了使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原料卻是樹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樹木被伐。樹木有涵養水源的作用,大量樹木被伐,森林面積銳減,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現象越來越明顯。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通過共同參與調查實踐,使我們在環保知識、環境意識、環保道德、態度、價值觀等領域受到綜合教育。
1.通過調查全班同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數量,同時收集有關報導,了解齊市一些地區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
2.通過一部分同學的參與調查,得出環境知識與個人生活實踐是分不開的,完成對一次性筷子的調查及思考(包括一次性筷子的危害和污染)。同時給我們的生活實踐提出啟示。
3.宣傳一次性筷子帶來的嚴重問題,例如,洪水、沙塵暴等,讓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使我們建立環保意識,為環保做貢獻。
1.課題組長:關麗。組員:管智力、魯曉宇、任敬偉、戴權、劉建宇、楊天光。
2.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xx年1月(共30天)。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數學推測法、資料歸納法、總結分析法。
4.調查要求:詳細記錄調查日期與調查數據統計、統計數據分析、調查人數、調查結果;收集資料,配合統計分析。
5.問卷內容:
(1)你使用一次性筷子嗎?
(2)你平均一個月使用幾雙一次性筷子?
(3)你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好嗎?
(4)你認為怎樣減少一次性筷子的產生?
(5)你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衛生嗎?
6.統計分析
(1)全班53人,其中戴權、劉建宇等16人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尤其是在中午吃盒飯或拉面時。一次性筷子,平均每人每天用1雙,一個月(照30天算)1人用30雙。在我班有16人經常使用,約占全班的33%。照此計算,全校1440人,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數為475。我市人口約為500萬,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數為150萬,一雙筷子重3?6克,一棵10年成材樹木大約產生72kg木材,能做20000多雙筷子。一天全市要消耗5400kg木材,相當于砍掉75棵樹,據科學家統計:一棵大樹一生的生態價值可達20萬元,如果用來做衛生筷,收益不過千元。由此推算,全國每年被砍伐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多么巨大!這些又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呀!
(2)在班內通過問卷調查表明:10名同學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方便,占全班的20%;20名同學認為使用一次性筷子衛生,占全班40%;25名同學認為不衛生,占全班50%。通過宣傳一次性筷子的危害,全班同學認為減少一次性筷子的.最好方法是拒絕使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占全班人數的100%。
1.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知道了一次性筷子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危害,包括:
①隨意丟棄,影響環境衛生并且易造成第二次污染。
②砍伐樹木,影響造林,減少氧氣,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時會引發洪水。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主要原因就是長江上游大量樹木被濫砍亂伐,導致樹木不能涵養水源,造成水土流失。那次洪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xx億人民幣。
③浪費木材。日本的資源比較缺乏,但森林覆蓋率達67%,可從來舍不得亂砍樹木,而所需的衛生筷基本上從中國廉價進口,用完后的衛生筷再回收利用作為造紙的好原料,也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13?92%,卻還在大量砍伐樹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④不衛生。因為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筷子沒有封口,灰塵等一些雜物通過風很容易進入筷子里,而且好多生產廠家不消毒,等等,造成許多不良后果。由此可見,同學們天天使用這種筷子,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有時電視廣播報導一次性筷子造成的后果更是嚴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考慮它的危害性,從而說明很少人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我提倡大家要從自己做起,提高環保意識,積極參加到環保活動之中。通過我們的宣傳,同學們表示自己與家人要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且幫助我們宣傳,我更希望一次性筷子的“孿生兄弟”:一次性飯盒也堅決不要使用,讓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對于現在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我們呼吁市政府能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回收并再利用,為我市的紙廠提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