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屋的記憶字篇一
風吹不走的,唯有我心中獨有的故事,老屋中承載著太多無法忘懷的記憶。
我記憶中的老屋依舊安詳。整齊的瓦片中刻著童年的記憶,泛黃的墻面上留著小時的涂鴉,如此親切。它伴著我走過了四季輪回。春日,在和風中談笑風生,享受快樂;夏日,在樹蔭下乘涼,尋一份“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情景;秋日,看院中碩果累累;冬日,在窗檐邊幻想,在雪中舞蹈。老屋無聲,卻如麥片膠卷記錄點滴。用時光的筆,在我心中刻下最美的回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老屋只存在于我的記憶中,如海市辰樓,如象牙塔,可想卻十分遙遠,無法去觸摸,感受歲月的痕跡。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了方正的老屋;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老屋中灑下的月光。繁華擁擠的交通驚擾了老屋的寧靜,我記憶中的老屋,在現實中已無處可尋。純粹的心靈,除卻老屋,無處安放。
心靈是相通的,無論身處何方的人們,心中總會有同樣的觸動。記得《海邊的療傷小屋》中,有這樣一件事,帕特麗曼和兒時的鄰居驚聞老房子即將被拆除,立即動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今的地方。作者感嘆,“對于我們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過是有型的物體罷了,但對他們,卻是人生的一部分。”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座老屋,不必豪華大氣,必定溫馨。它的氣息早已流動于我們的血液。
葉賽寧說:“我回到故鄉即是勝利。”老屋不正是我們的棲身之所嗎?作為個體,老屋中融著我們的鄉情。作為國家,那一座座老屋中載著我們名族的精神。名人故居拆了又建,古屋成了人們謀取利益的手段,古屋中蘊味蕩然無存,古屋就只是一座古物,一個空殼,一個沒有情感,沒有文化意義的“行尸走肉”。
不汲汲于功名,不苦苦奔波追逐遙遠的風景,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身邊的美麗,正如高密之于莫言,正如門羅所說:“我無法以同樣的感情再擁有其他任何一片風景,一個鄉村,一個湖泊或一個小鎮。”我心中的古屋,是我心中獨有的風光,雖已無力挽回,我希望更多的文化守望者守望那些故居,捍衛我們的精神之魂。我不希望我的古屋白白犧牲,我想喚起更多對古屋的遙想。
老屋,請不要走遠,聽到我對你的呼喊了嗎?
老屋的記憶字篇二
老屋一直在我的記憶里存在著,模糊不清卻又那么的真實。
三歲是便離開了這座房子,根本沒有任何的記憶。以后的記憶,是從媽媽嘴里開始的,我偷偷的延續著媽媽的記憶。
我知道老屋是一座有三層樓的獨樓。第一層是幾間大客廳,里面有朱紅的木椅和桌子,那是身為木匠的姥爺親手做的。客廳里有一臺小得不能再小的黑白電視機,姥爺不愛看電視,也就沒怎么用過。第二曾是幾間休息的臥室,那是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住了十幾年的房間,里面全是溫暖的回憶。第三層的幾間房間都是空蕩蕩的,偶爾姥爺會把他養的畫眉放在那里。
媽媽告訴我老屋前面的院子很大,姥爺在院子的一角圍了一塊地,種了些花花草草。夏天的時候,她們睡在院子里,便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姥姥會烙香噴噴的南瓜餅,來滿足她們的嘴饞。
媽媽總是在哄我入睡時給我講她和老屋的故事,有時候在夢里,我也會夢見那座老房子,夢見姥爺。
姥爺去世那年,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到了老屋。院子大鐵門上的漆已經掉了大部分,變的銹跡斑斑。院角的那塊地已經沒有了花,只剩下生命力旺盛的野草。一樓的客廳里多了一張床,聽大人們說孩子走后姥爺就睡在了客廳里。客廳里的黑白電視被換成大彩電,可是電視罩子上落上了塵埃,倒是床頭的小收音機已經被用的失去了光澤。二樓的臥室門窗被鎖的死死的,透過窗戶只看到所有的家具上都蓋上了布。我沒有看到那只畫眉,只在三樓見到了一個落滿塵埃的空鳥籠,大概它也已經死了。
樓下的靈棚已經搭好了,傳出一陣陣哀樂,我站在三樓的走廊中,心里卻是一陣陣的空蕩。姥姥去世的早,怎么大的房子,姥爺一個人在里面住了好幾年,那是種多么難熬的寂寞。這座曾經充滿親情回憶的老屋,姥爺守了它一輩子。
最近一次去老屋時,老屋已經被拆掉重建了,雪白的墻壁,嶄新的門窗,院子的土地被鋪成了水泥地,走在上面硌的腳生疼。
我想我以后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來這里了,老屋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只是記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或許也會被忘記。
老屋的記憶字篇三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都住進了堅固的鋼筋水泥筑成的房子,但我還是懷念兒時居住的鄉下小院。那些記憶中留下的許多美好,至今讓我魂牽夢縈。
那是一所單門獨院。房子是兩層的,屋頂用棕色的琉璃瓦鋪成,做成雙龍戲珠的樣子,顯得既美觀又大方。一進院門,就會看見一個露天的大院子。院子里種有一棵梔子花樹,每到六月花開,院子里總是彌漫著淡淡的梔子花香氣。
小時候,我總喜歡和表弟摘下一些花,互相插在頭發上。爺爺奶奶微笑地看著我們這兩個小“花癡”,笑得眼角都漾起了一道道的魚尾紋。當然我也記得,在淡淡的、芬芳的梔子花香中,太奶奶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張黑白遺像。
一進屋子,就可以看見屋內的陳設十分簡樸,一張八仙桌,幾把椅子。一張柜臺上擺放著一個香爐,爺爺奶奶每日定時插上三根香,祈禱家人平安,因此香爐中總會積著厚厚的香灰。柜臺上還有一個香爐,每到鐘點,上面的擺鐘就會搖晃起來,“咚——咚——”的響聲,為這個屋子增添了幾分生氣。
臥室里的擺設也很是稀少,一張木床,一張小圓木桌,一把椅子,角落里還有一臺縫紉機。記憶中,奶奶總是坐在那里為我們縫一些拖鞋、護衣之類的東西。
老屋的記憶字篇四
外婆家的屋前有一條常年不斷的小河,河邊種著幾株柳樹,一株株垂柳挺直了身子,一個個挺秀的身姿倒映在水中。一陣微風輕輕吹來,垂柳搖曳著嫩綠的枝條,如一個個夢的使者把春天喚醒。我淘氣地從樹上摘下一條樹枝,輕輕地,像蜻蜓點水般在水面上漾開了小溪流爺爺的皺紋。老爺爺,可別怪我,我只是不小心的想喚醒你喲!
一到夏天的傍晚,這里就又變成了我們的地盤,幾個小伙伴"撲通"跳入水中,像一群剛下水的鴨群一樣,拍動著雙臂,撥動著浪花,你撥我濺的笑哈哈。有幾個小男孩還淘氣地鉆入水中,上岸時還帶上了許多螺螄呢!
美好的往事如煙,童年也伴隨著老屋的滄桑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想念那無憂無慮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啊!
老屋的記憶字篇五
不久前,去了一趟老家,是七年來的第一次,沿著熟悉的路走過去,突然感覺到有一點陌生,大概是許久未回來的緣故吧。
院子里寂靜的有點可怕,只有幾根長長的竹竿上晾曬著寥寥幾件普通的衣服,在我的印象中永遠挺拔的寶塔松也有幾分疲倦的耷拉著腦袋,像是病怏怏的老人,沒有一絲精神,媽媽說很多人都走了,花壇中那棵巨大的雪松也已經干裂了,像是在沙漠里旅行那些干渴難耐的人,皺如松樹皮的嘴唇,老屋里住著一個年輕人,我只能透過窗戶看一看屋內,所有的陳設都已經被改變,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樣子,從那扇熟悉的小門進去,呈現在我眼前的一幕令我差點失聲叫了出來,堆成小山的垃圾散發著陣陣惡臭,讓人作嘔,一股惡心似乎要從胃里翻涌上來,原來的后院也已經被垃圾掩埋,如此情景,讓我想到了一個很令人心酸的詞——物是人非。夕陽的余暉照在老屋舊舊的屋頂上,暈染上一層淡淡的光圈,煞是好看。
暮地想起了很多小伙伴一起瘋鬧,一起貪吃,一起上學的日子,那時多好呀,沒有煩惱,沒有壓力,整天的任務就是開心,只要快樂就好。可現在呢,他們都走了,散落在各個不知名的地方,也不知有多少年沒看見他們了,只覺得有關他們的記憶已經被時光覆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怎么也擦不干凈,只好一直放在心里,從不拿出來,打開。
我突然很想逃走,滿滿的回憶似乎要將我吞沒,我承受不了這一切,尤其是在萬籟俱寂中。
我走了,沒有一點回頭,就像我每次彈高山流水,到最后以一個干凈的休止符結尾,我總是想起伯牙摔琴時的決絕,而如今的我,站在回憶最初的地方,拍拍身上的塵土,干脆的轉身,離開,沒有留戀,只是很想很想流淚。
我想我不會再回來了。
再見,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