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過年字篇一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終于近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春節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里,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春節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游子的心情,但春節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于學習,春節過年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農歷大年吧!
放鞭炮。今年春節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閑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節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
春節過年是熱鬧的,但大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春節過年的意義吧!
初中過年字篇二
“砰---叭”,“砰---叭”!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今天,我家過年了。
我們一家人歡聚一堂,真熱鬧呀!那豐盛的`年夜飯擺了滿滿一桌,桌上有香噴噴的雞,熱騰騰的鴨……我們一邊吃,一邊談笑風生。爸爸笑著說:“這些菜都有好彩頭。”我好奇地問:“那雞肉表示什么?”爸爸回答:“吃了雞長年紀。”我又問:“那魚呢?”爺爺親切地說:“魚表示年年有余。”我聽了,覺得好有趣呀!
吃完年夜飯,我好不容易才等到夜幕降臨,就迫不及待地讓爸爸去放鞭炮。爸爸把鞭炮放在院子里,他探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導火線點著了。我卻遠遠地躲在一邊,用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 著。突然,焰火好似一顆流星,直沖云霄,頓時,在半空中炸開。那煙花有的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彩帶;還有的像仙女散花……真是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今晚的夜空星光閃爍,五光十色,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時,四面八方都響起了鞭炮聲,仿佛給大地奏響了一首歡樂的曲子。
啊!過年真快樂。
初中過年字篇三
在一陣陣爆竹聲中,一陣陣歡歌笑語中,我們終于迎來春節!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是我們最高興的日子。家家張燈結彩,街面上修飾一新,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老爸老媽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辦年貨,我眨著幸福的眼睛,穿著新衣服在大衣柜鏡子前照來照去,真是美極!
我希望每天都可以這樣開開心心,但是今年春節過后,家里工作的人都各奔東西,該上學的上學,到時候就空空蕩蕩,不會在熱鬧,但我知道,大家都是為這個家,他們必須下定心來,即使舍不得,但是還是得狠下心來,所以我要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晚上,在美麗的月光下,我與姐姐們一起點燃手中的煙花,頓時就噴出美麗的火花,漂亮極!看著這美麗的景色,聽著一陣陣火花聲,別提有多開心!
嶄新的一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讓我們從現在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增加一份動力,取得一片收獲!
世界上許多事情需要珍惜,尤其是守護在你身邊的人,待你好好珍惜她,報答他,及是報答!
初中過年字篇四
俗話說:小寒大寒,收拾過年。今年的大寒節氣似乎比往年的要早一兩天,過了大寒,一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在隴南,這就到了小年,正式的年節就到了,人們就開始更加忙碌,準備過年呀!
在隴南的農村,臘月二十三日是一個有隆重儀式的日子,“臘月二十三,灶房阿婆上青天”(在隴南農村,以為灶房的神主是一位女性,這倒是符合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當地習俗)。忙碌了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儀式,恭恭敬敬地送灶房阿婆回到玉皇大帝處,匯報這一家的一年四季的好事和壞事(這倒有一些像現代人的年終述職),來決定這一家在來年運氣。通常,在臘月二十三日當晚,大人們會在廚房的灶臺上方貼上一張寫著“灶房阿婆”供奉靈位的紅紙,兩邊還會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并在灶臺上布置了一座香爐,并在每天晚上燒香,化紙錢,以表示對灶房阿婆的敬意。因為,從臘月二十三日起,在人間保佑庇護了這家人一年的灶房阿婆就會暫時離開這個家庭,上天述職,暫時的缺位,人們就想了這個辦法,就相當于已經離開的灶房阿婆還在家中保佑庇護著這個家庭和家庭成員。在老家,把這個儀式叫做祭灶。
父親在故鄉是一個文化人,在記憶中,在臨近臘月二十三日這幾天,就會有一些鄰居拿著紅紙找上門來,請父親給他們寫“灶房阿婆”。父親總是來者不拒,盡心盡力地給他們寫好,在等待墨汁干的過程中,父親通常會與他們說一說家庭的年節準備的情況,或是問一問家中小孩子的學習情況,叮囑他們孩子的學習是大事,不可馬虎,并開玩笑說等孩子長大了、有文化了就可以讓孩子寫灶房阿婆了,不用再讓別人寫了。等墨汁干了,鄰居們就拿了寫著灶房阿婆的紅紙,千恩萬謝地離開。以前農村經濟不發達,有一些鄰居不拿紅紙上門來讓父親寫,父親也會找了家中的紅紙給他們寫了奉送。
在臘月二十三日,另一個習俗就和家中的小孩子有極大的關系了,這也是我們在小時候熱切盼望的一種儀式。給孩子喝甜開水!在祭了灶房阿婆之后,家里的大人就會拿出平時積攢下的蜂蜜(或者白糖或者紅糖,這要看家境和當年的將經濟狀況),兌一缸子糖開水,等溫度適合了,就讓小孩子們喝下,在場的小孩都有份。小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這一天晚上喝甜開水,大人也不解釋。那時候反正只要有甜開水喝,我們也不過多地問為什么。長大后我猜想,可能是與送灶祭灶的儀式有關吧!大概糖水是祭灶的供品,祭灶之后才給小孩子喝的。灶房阿婆去天上反映這家人的情況,在灶房阿婆走的時候,給她老人家喝一些糖開水,等她匯報的時候就會多說一些好情況,來年這家的運氣就會比以前好一些吧。
我的童年時代,正是國家物資緊缺的時期,大部分時間大人們就用土蜂蜜兌水,白糖紅糖都是緊俏物資,憑票供應不說,有時還會出現有票沒糖的情況。那時候,覺得白糖開水比蜂蜜開水好喝。不像現在,白糖、紅糖成了司空見慣的大路貨,蜂蜜反倒成了稀罕物件了。
前幾天,準備祭灶用的物品,我自己寫了灶房阿婆之后,與妻子去超市買蜂蜜,千挑萬選地買了一罐蜂蜜,回來一試,還是沒有童年時代的蜂蜜好,沒有了那時的甜味道和香味道,回想起看過的一部電視專題片講的.有商人往蜂蜜中羼果膠,一噸蜂蜜中竟然羼三四噸果膠。也不知道,是我買的蜂蜜也被羼了果膠,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外面,已經有鄰居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燃放起了爆竹,而我,現在卻越來越懷念那一些童年的日子。
初中過年字篇五
大年初一起個大早,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里開始了,剛放過鞭炮的硝煙彌漫在窗前,廚房里飄過的燉菜和餃子香味蓋過了我最不喜歡的硝煙味。癡心的想:什么時候過年都不放鞭放炮了,都用買鞭炮的鋪張錢買來一盆盆花擺滿屋、擱滿院子,水仙、百合、玫瑰、杜鵑……紅的、白的、粉的、綠的……走到那兒都會鬧嚷嚷的一片花海,撲鼻的香氣迎合著洋洋笑臉,那么春節是不是也會是一個春天?那么硝煙是不是也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入心沁肺,讓見面一句:“沒事、沒事,沒事咳兩聲”成了互相道安的口頭禪。
走出家門,戶外一團團的煙霧像個纏人的孩子走到哪兒跟到哪兒,路上的頑童一手拿捏著鞭炮,一手顫巍巍翼翼小心的點燃導火索,再快速把炮扔遠,砰地一聲在那些頑童臉上綻放出一朵朵花,青煙霧下他們嬉笑打鬧著跑遠,年少無知真好!可以在有限的自我認知里尋一份簡單的快樂。我也曾這樣,也曾在鞭炮聲聲的年味里,留下童年快樂的記憶!但這一切也像青山碧水、藍天白云、爛漫星空一樣一去不返了。
上衛校那年老師講預防課,當講到飄在英國倫敦上空的那場霧霾,使數以千計的人在這些自然災難里喪生、罹患肺癌、鼻咽癌;講到洛杉磯的那場光化學煙霧,使四百多人呼吸衰竭死亡,數十萬計的人眼結膜充血水腫、疼痛和咽喉部疼痛,使皮膚癌患病率明顯增加,還使松林枯死、蜜橘減產。雖然為這些感到過恐慌,但覺得這離自己、離中華的土地是多么的遙遠,中國永遠會是天藍藍海藍藍,永遠是水秀美甘甜、物味美富饒,這些會滋養著華夏子孫體魄越來越健壯,日子越來越好。那些災難也永遠不會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
才幾年的時間?我們日子是富了,可上天賜予我們的大美環境我們卻沒有愛護珍惜,我們奢侈的同時生命也在承受著自負其果的多災多難。作為成年人尤其受過幾年的醫學教育的成年人,面對各種生死雖然坦然、雖然無懼,可卻憐惜那一個個被意外、被人為奪去的生命。作為生命神圣的本質,應該在經年流轉里在四季輪回里,經歷自然的風雨雪霜也看遍春暖花開。在一米暖陽下、在一樹蔭涼里,捧一杯茶閉目聽一首小曲,悠然自得的話盡滄桑暮年,在不知不覺穿越進另一個極樂世界。而不是被飛來橫禍、各種環境污染、激素食品添加劑、耐藥細菌造就痛苦,奪去美好的生命。
我仿佛看見一個少女在煙霧中穿梭來回之后突然變成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我想起腫瘤科那一個個肺癌的病人,一個個走進病房,經受手術的疼痛,化療藥物副作用的惡心、劇吐,維持上幾年短暫而又痛苦的生命,又一個個被拉了出來掩埋進了黃土,我就覺得那一聲聲炮響就是一聲聲槍聲。
大過年不應該這樣想,可是健康重于一切, 走在路上看著一團團煙霧,心底一陣沉重,不知道什么時候春節也是一個春天?也見百花競艷、也見戶戶春色,而不是迷霧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