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一
暑假里很忙,有一段時間壓力大的天天晚上失眠,而我又是喜歡睡前多喝水的人,所以常常半夜起來上廁所。
這天,我剛走到客廳,就見父親打開臥室門:“怎么還沒睡?”“睡前誰喝多了,上廁所。”“以后不要睡前才喝水,省得起夜。”“哦,那你呢,也沒睡?”“我睡著了,聽到腳步聲出來,看一下而已,去上廁所吧,早點睡。”
等我再躺下時,關了很久的空調又重新開啟,房間里剛出現的一絲悶熱也被趕走,早被蹬掉的被子現在又重新鋪好,六點半的鬧鐘不知不覺被調到了七點。我嘆了口氣,躺下繼續思考著那道難題的內容,卻始終沒有頭緒,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第二天晚上還是忍不住多喝了點水,想起前一天的事,這次可以抬輕了腳步,沒想到,還是弄出了聲響。“這么晚了,怎么還沒睡?”一番和昨天幾乎一樣的折騰,又睡下后,父親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一鉤殘月在漆黑的天幕下顯得格外清冷。“早點睡吧,讓大腦早點休息,靜下心來。”
窗外安靜的沒有一絲風,我躺在床上,不知如何才好。畢竟父親自己白天工作也很辛苦,如果晚上不好好休息,第二天會犯困的。
“聽到腳步聲……”父親的聲音在耳邊回響,我很奇怪,畢竟睡著的人不可能對于如此微弱的聲音那么敏感,難道……一個念頭閃現在腦海,不知是對是錯,我心里隱隱的有些不安。
原來父親擔心我睡不好,每天都要看著我睡著才放心,怪不得每次一點點輕微的聲響就會驚動他,原來他根本就是醒著的。
從此之后,我硬是逼著自己摒棄了睡前喝水的習慣,因為我知道,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一種不出聲的腳步在陪伴著我。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二
父愛無言,父愛常以他特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職責。父愛越是深重,越是含蓄,你才會在某一剎那間,俄然發現父愛的深重與偉岸。父愛無法用華麗的詞采來描繪。男生對子女的豪情都是深重而廣大的,他們只懂得默默的付出。父愛如山,巍巍山巒挺立高昂直沖云霄,讓你無法不接收。這是一種豪放的氣量,讓你感受到奧秘、神往,甚至有些高不可攀。
在我很小的時分,在我的記憶中,有那么一個巨大的背影,為我遮風擋雨,不管那時分的環境有多么地惡劣,我都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
剛明理的時分,由于家里的艱苦,還常常揭不開鍋,爸爸媽媽常常鬧矛盾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作業。記住有一次,爸爸媽媽又鬧矛盾了,媽媽斗氣去了外公家,把我與爸爸扔在家里,那個時分,家了現已沒有炒菜的花生油了,當然,下鍋的稻米也已剩不下幾頓飯。而爸爸還要天天到外面去忙活。其時弟弟還沒有出生,而我也只要四歲擺布,關于一個四歲的小孩來說,這個年紀就應是很懵懂,但是,有些作業我卻記住很明晰。
媽媽斗氣現已離家四五天了,爸爸天天還要干活,只留下我一個人常常在屋檐下玩泥巴,當然我在肚子餓的時分爸爸也會回來。僅僅由于媽媽的不在,菜地上的菜現已開端變爛,其時日子很艱苦,肉食關于咱們家來說僅僅一種奢求,爸爸只能在作業之余把那些爛掉的空心菜摘回來去掉葉子,由于沒油放點鹽巴炒熟加上白米飯即是一頓晚餐。每次,當吃過以后,爸爸站起來背過我舉起手來在臉上擦幾下,這個動作我記住很明晰,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時的爸爸是無法地流淚了。
其時的爸爸只要二十多歲啊!本應是巨大而英氣的年紀,僅僅卻被實際嚴酷地沖刷得如此落魄與瘦弱,可想而知他此時的身體與精力上有多么大的壓力,一齊在這種艱苦的環境里面臨著多么大的應戰。
過了三四年,我八歲的時分,我開端上學了,由于其時普遍都是大齡上學,八歲的我僅僅學前班。而在其時我現已有了一個四歲的弟弟,因而,家里的日子條件并沒有改善多少,但比前幾年要好上許多了,畢竟春節過節一向奢求的肉食現已不是一種奢求了,僅僅依然急迫,騰不出更多的錢來滿足溫飽。
這個黑夜的下飯菜只要空心菜了,當然在盛空心菜的盤子里還有我吃過的肥豬肉,這頓晚飯,那幾塊沒有肉皮的肥豬肉,直到此刻我都覺得是這輩子吃過最有味道的肥豬肉了。
九十年代末的鄉村,現已開端興修樓房了,而我的爸爸也開端默默地計劃了起來,但他的這個計劃卻是有點綿長,一眨眼即是過了快到十年的時刻,總算把家里堆集下來的債款還清,并且還有了點積儲。爸爸的房子夢能夠實現了,由于咱們都受夠了泥磚壘砌的瓦房的苦,吹風下雨就不得安定。
但是,我卻在這么一個時分把災禍帶回了家里,我私自開摩托車上學,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作了事端,奶奶也在這一次的事端中逝世。當我在醫院醒來的時分,我看見到爸爸,我知道,他是在短短不到十個小時里離這最少四百多公里外趕了回來。這是在四樓的病房,從病房的門口看出去正巧看見爸爸背對著我,雙手放在走廊邊上的護欄上看著遠方,我知道,他的夢幻滅了。
這一次事端造成了我重度腦震蕩,臉上嚴峻肌膚擦傷,右手無名指嚴峻殘廢中指重度擦傷,加上右膝處重度擦傷,更為嚴峻的是奶奶在這次事端中搶救無效逝世。在醫院里醫治了一個多禮拜,在出院的時分,我問爸爸花了多少錢,爸爸卻說最少落后了五年。
五年!五年的時刻不是說這個家庭現已回到了九十年代嗎?并且爸爸仍是說最少五年。究竟用了多少醫療費我到此刻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家庭又要從零開端了。爸爸從醫院里領著我走出來,看著他的背影,我發覺,他現已老態了許多。
精選閱讀(三):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三
就像一溪山泉,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佇立于風雨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在黑暗中迎頭前進,為的是澆灌他人心田。
那年春天,父親深夜那一次次輕輕的關門,在我心中卻像一聲聲驚心的響雷。20xx年,非典肆虐,作為醫生的父親經常要在半夜重回工作崗位。不知為什么,幾乎每一次父親的離開都夾雜著我無法忘卻的風雨聲。我每次聽到的都是狂風摧殘大樹的尖嘯聲,聽到的都是大雨嘩嘩擊打地面的聲音,每一個聲音都讓我心驚。父親就在這樣的風雨中前行,狂風襲擊著他溫暖的體溫,大雨擊打著他筆直的脊梁,暗沉的夜色讓他看不清前行的路。被窩里默默哭泣的我重復地浮現這樣的畫面:風雨露出那猙獰的面孔,仿佛要把大地吞噬。我的淚伴隨著雨水流,浸濕了被子,我的心也在下著大雨,刮著大風,也有雷電在一次又一次的嚎叫。爸爸,我多擔心您前行的每一步,多害怕一個又一個這樣難眠的夜,多想在您每一次關門前能拉住您的衣袖說一聲路上小心。可惜我什么也沒能做,只有恐懼與哭泣,我希望眼淚能分擔你身上的雨水;希望我的牽掛能讓您的每一步都不受風雨的侵擾。可我卻從未見過風雨停止它的張狂,它只是越發的表現出自己的狂妄。那一刻,我恨風雨,恨它為什么無情的擊打著這樣一個如山的父親,恨它為什么不憐惜這樣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恨它為什么不體諒我這樣一個深愛父親的女兒。我看著茫茫的黑夜遍布著風雨的影子,我才知道它是趕不絕的。就這樣,風雨的影子永遠的印在了我這顆幼小的心靈上,無論如何也抹不去。
今夜,我又一次聆聽著風雨的聲音,卻再也找不到那時的感覺。望著窗外,腦海又浮現出那段記憶,我恨風雨,你讓父親滄桑,我感謝風雨,讓我懂得了愛!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四
我六歲那年的夏天,母親在地里勞作,頑皮的我悄悄爬到旁邊的一棵樹上,一不留意,從樹上掉了下來,造成右手手腕脫臼。母親把我送到了鎮醫院,父親正在鄉上的磚廠上班,他是廠里的技術工,平常很少回家,當父親得知狀況后,心急如焚,丟下手巾的活,風風火火地趕往醫院來看我。那時家中貧困,為節省車費,父親一路步行,從鄉上到鎮上有二十多里的路程。
我躺在白色的病床上,疼痛使我處于半睡眠的狀態,朦朧中我聽到了父親上樓的腳步聲,那聲音十分的急促,像雨打芭蕉,其中還夾雜著父親深深的喘息聲。那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輕,最后在門口停了下來,之后便聽到r母親的哭泣聲,父親肯定又在責備母親了。之后那腳步聲又響了起來,徑直來到了我的`床前,我分明感到有一只溫暖寬厚的手輕輕的摩挲著我的頭,一顆滾燙的熱淚滴落在我的臉上,浸潤在我的心里。我突然覺得身上的疼痛消失了,一股熱流充盈胸間,備感舒適。
停留了一會,那腳步聲又漸漸遠去,消失在樓道門,十多分鐘后,熟悉的腳步聲義響了起來,我的意識已經完全清醒了,見父親手里提著一袋水果,放在床頭柜上后,用長滿老繭的手指剝了一根香蕉,放到我的嘴里,我吃了一口,感覺個性滋潤香甜。
吃了水果,父親便附在我的耳邊,小聲地給我講姑事,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不知道父親是幾時離開的,在我住院期間,父親每一天都要不知疲倦地早上來,下午返,在這一往一返中,我也讀懂了父親的腳步聲中的內涵。
第二次聽到父親的腳步聲是在一個天色未明的早上,過了大年,父親照例卷起背包又耍出門了。多少年來我與父親總是聚少離多,父親長年在外,唯有過年時,才能看到他風塵仆仆地趕回家,也許是父親覺得虧欠我太多,要把一年的父愛都在短短數日內全部給我,因此什么事都順著我,無論我在他面前有多頑皮,做多過分的事,他總能以慈父的胸懷容納。
每次回家,父親都會給我買許多禮物,像鋼筆、筆記本、糖果之類的東西。晚上吃罷飯,我就會賴在父親的懷里,聽他講在外面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有時父親一高興,還會唱起以前在部隊上學會的嘹亮的軍歌。我最不愿父親離去,每次父親出門時,我都會跟著父親追趕,最后母親不得不硬把我拉回家,有一次我緊拉著父親的衣服,直到挨了母親兩個耳光才放手,因此父親每次出門,都會選取我熟睡之時。
但那天早上,我睡得不熟,意外地聽到了一陣錯亂的腳步聲在我的房門前徘徊,徘徊一陣又停下來,一會又徘徊,一會又停下,最后那聲音還是離去了,越來越遠,越來越細,再也聽不見。我徹底醒后,翻身起來,想留住父親,可父親早已遠去,只有那響亮的腳步聲還在無邊無際的原野回蕩,父親帶著他的夢想,提著一家人的生計離開了故鄉,在泥濘的小路上,依稀可見父親走過的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足跡。
多少年來,無論我走到哪里,父親的腳步聲總會緊緊跟隨,我像一只風箏,父親就是那放風箏的人,連接我們的就是父親的腳步聲,不管我飛得多高多遠,身邊總有父親為我奔跑的身影。
如今我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父親老了,居住在鄉下,我不能經常聽到父親的腳步聲了,我深深的懷念,多么期望那熟悉的、親切的、堅毅的、沉穩的、鏗鏘的聲音能在耳邊再次響起。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五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一首傳唱多年的經典,將我帶到了無法抗拒的回憶之中。我不記得何時曾坐在父親肩頭,只記的幼年的我貪睡,父親的背便成了我補覺得床,那時頑皮得我常趴在父親的背上睡覺,父親經常是背著我干活。
父親背著我行走,步子是那么地輕盈,走在路上踩出有節奏的當當聲,好似在打著拍子。那時的父親身體健壯,有時背著我在路上奔跑,風在我耳邊呼呼的響,我笑了,父親常常均勻而有力地呼吸幾口氣,然后夸我說:“你笑起來可好聽了,跟銀鈴似的。”又逗笑了幾聲,笑聲傳遍了整個山坡。
上了小學,我不再讓父親背我了。可每當秋雨連綿的時候,父親總是又背我去學校,我不讓,他便生氣了。
時光荏茬,十多年過去了,我早已遠離了父親的背,父親的腳步聲也逐漸模糊,步伐也沒有了以前的輕盈。
上了高中,我也成了住校生,一周才回家一次,每次都是那么匆忙,并沒有過多的注意過父親。只是有些變化卻是那么的明顯——父親的黑發間夾雜著數十根銀絲,那么刺眼。我開始注意起父親來,注意他的動作,尤其注意父親的腳步聲。
當我還想著什么都靠父親的時候,他早已因為我們兄妹的操勞過度而過早的衰老了,在我們的忽視中,一瞬間便老了!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六
走出父母的卵翼,已近20個年頭了。但我的耳畔,仍時常響起父親那鏗鏘的腳步聲。
注意父親的腳步聲,是在二十多年前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那陣兒。為了爭取好成績,我給自己訂了個每天早起一小時的復習計劃。可正值嗜睡年齡的我,沒有鬧鐘的呼叫,怎能從甜甜的夢中醒來呢?那天,當我和村上幾個同學坐在巷子頭上談及這個困惑時,被身旁的四奶奶聽到了。四奶奶說:“傻娃子,聽你伯(即父親)的腳步聲不就行了嗎?你衛勤叔(四奶奶的兒子)每次打起起上街,就聽你伯的腳步聲起來。”第二天早晨,當父親咚咚的腳步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時,天上還掛著星星。我跑到學校一看,教室后墻上一座老式掛鐘的時針剛指著阿拉伯數字“5”。以后的日子,我每天都是聽著父親的腳步聲起來的,而且時間出奇得準,差不多都是五點鐘。
父親是一個特別吃苦肯干的莊稼漢。爺爺死得早,他打12歲就拿根扁擔,跟著大人們“打起起”,到上百里之外的山上挑糧食養家糊口。從那時起,他就一直沒有睡過天明覺。夏天,他起來打豬草;冬天,他起來撿豬糞。一年四季,從不間斷。直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年春上,我出差路過家鄉的第二天早晨,仍是年逾八十的父親那熟悉的腳步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我拉亮電燈,看看手表,北京時間五點整。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促使父親一生都那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呢?是榮華富貴?他恐怕沒有那份奢望。是成名成家?他恐怕也沒有那份希冀。那他想什么呢?“過日子是過啥哩,不就是過娃哩嗎?”幾十年前他說的這句話,倒像是他的精神支柱。父母有我們四男四女八個孩子。在黃河岸邊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生下來八個孩子不容易,要把八個孩子拉扯大,培養成人更不容易。母親大概因生孩子太多,身體很弱,常年離不開藥罐子。父親常常是又當爹又當娘。因為父親的勤勞,我們家的日子總過得比其他人家好。姊妹八個不管誰只要愛學習,上多少年學,父親都愿意供著。
在父親的腳步聲中,大姐上了衛校,當了赤腳醫生;大哥上了大學,進城當了中學校長;我在部隊上也上了大學,成了小有名氣的記者、作家、節目主持人,走上了團職領導干部的崗位。每當我和大哥領著城里的洋媳婦回到村里時,老老少少的鄉親都無不羨慕父親有福氣、有本事。每每聽到這些,父親總是樂呵呵的,走起路來好像更有勁、更有力了。
腳步沉沉,腳步咚咚,父親的腳步聲永遠是我前進的鼓點和鐘鳴。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七
一陣有節奏的腳步聲從樓道里傳來。聽,這是多么矯健而且果敢的聲音。我閉上雙眼,仿佛可以看到這腳步聲的主人的輪廓:他是一個身形矯健,雷厲風行的男人,正在從黑暗中一層一層的向上走來,身后的黑暗卻被他帶來一片光明所取代。
腳步聲終于在家門前停下來,我似乎可以聽到他的喘氣聲。也難怪,畢竟這里是五層。我來到門前,小心翼翼的透過門上的貓眼向外張望,打算在他用鑰匙開門時突然把門打開嚇他一跳。可卻遲遲看不到他掏鑰匙的動作。過了幾秒,他竟轉身開了隔壁人家的門,走了進去。同時還聽到一聲充滿稚氣的“我回來了!”。
我楞住了,那張略帶滄桑的臉并沒有如愿出現在我眼前。怎么不是他?這腳步聲明明是他的啊!
記得還是在老房子住時,幾乎每次老媽都能給回來的老爸準時開門。印象里當時上樓發出這么大聲響的也只有老爸。那個時候的他,仿佛還很年青,所以年少輕狂的他每次在上樓的時候都會故意跺跺腳,發出很大的聲響,充滿了用之不竭的精力。
后來這便成了家力的習慣,每當聽到這種腳步聲時,我都會和老媽異口同聲的說“他回來了,開門去。”因為慢慢的習以為常了,所以這漸漸的消失的腳步聲,也被我忽略。
然而今天這卻被我發現了,那有節奏的矯健的腳步聲,竟不再屬于他了!時光像磨刀石,磨去了他的棱角,消耗了他的精力。他變的圓滑了,變的穩健了。用一個可悲的詞來形容就是,他變老了。
小的時候不敢面對父母會老的現實。記得有一次,老媽的同事開玩笑說,如果你爸媽有一天老去,你會怎么樣時。我竟一下子哭了,并且邊哭邊喊“我不要我媽老,我不讓我爸老……”。
然而他們現在真的老了,不要說他們,連我也都不再是那個哭著喊著,要阻止爸媽老去的那個小孩子了。
前幾天在飯店和一大家子人吃飯的時候,發現所有的人都已經老了。當我和老爸站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感覺顯得尤為突兀。老爸變得不在是印象中那么高大,肩膀也不再顯得寬闊。我甚至發現,現在的我比他還要高出一點點。那時我的鼻子突然一酸,竟差點哭出來。我趕緊坐下,就著辣椒油吃了幾大口素豆腐,然后辣得眼淚簌簌的往油碟里掉。然后抬起頭笑著罵這個辣椒油真叫一個辣。
大概現在再也聽不到那強健有力的腳步聲了,可這強健有力的腳步聲,卻又能常常回蕩再耳畔: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八
自從我們來到廈門,我家就一直住在五樓,每當我呆在家時,總能聽見父親上班、下班的腳步聲。
父親的腳步聲,不緊不慢,“咚、咚、咚”有節奏地響著,像一曲交響樂。有時父親心情不好,腳步聲略帶些沉悶,我便開門迎接,端茶倒水,講笑話,讓父親快活起來。有時父親“龍”顏大悅,腳步聲又輕又快,我分明聽得出這其中包含的喜悅,我便和父親一起樂。所以我們家總能傳出我和爸爸快樂的笑聲,像銀鈴一般。
父親的腳步聲,在離開家的時候總是那么輕快,可回來時卻是沉甸甸的。我懂得了,父親的工作有多么辛苦,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得多么奔波呀。父親的艱辛、苦楚,就伴著這疲憊的腳步聲傳到我心靈的深處,一直伴隨我在這遠離故鄉的這幾年。父親的腳步聲是我的精神支柱,每天都縈繞在我耳畔,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音樂”,也是我學習的動力。
父親的腳已經飽經滄桑,是他,是父親用雙腳撐起了家,撐起了一個家庭的責任。說父親的腳是偉大的,不如說父親是偉大的。
父親的愛像一杯咖啡,它苦澀卻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就像父親的腳步聲一樣,雖然帶著父親的憂愁,卻能夠讓我一聽到就有了精神。父親的愛就是這樸實而又溫暖的腳步聲,一直激勵著我。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父親的腳步聲、父親的愛依然如舊。
一位父親的腳步篇九
女兒額頭的溫度燒熱了父親的心,燒焦了父親的腳步,燒亮了父親滿載心頭的惦念。陰雨過后,蒙蒙潮氣,浮在這城市間,漫無目的地四處游蕩,俯瞰著埋在緊張復習的氣氛里的一群人,遠處的樓房打了馬賽克般,輪廓線卻別樣清晰,淅瀝小雨為學校灑下了一絲靜謐,人們格外安寧。
課件,當我正我趴在教室外的欄桿上,聽著準備上下一節課的班主任在講臺上時不時發出的悠閑的踱步聲時,一位扎著兩根辮子,穿著紅色校服短褲的小姑娘步入我的視野。走進了才認出,她正是班主任的女兒。這次她沒有開心地喊我的名字,而是病病殃殃地輕聲問我:我爸爸在嗎?就在教室呢。她一手搭在額頭上,拖著疲乏的身軀,腳每走一步就松垮地拍一下地,默默不語地走向了教室。
她站在門口示意了一下,重重的腳步聲碾著地面,老師便驚訝地大步走了出來。遠遠望去,小姑娘的臉上是一種顯然的憔悴,泛黃的臉龐呈現著嚴重的病態,身架子像泡了水的油條,格外彎而細。她好像是在像爸爸訴說著自己的身體情況,像一片落葉歸倚在大地的懷里。
老師的神情轉為凝重,眉宇之間透露著一縷擔心與焦慮,厚厚的鏡片下終于卸下嚴肅的目光,載滿了濃濃的愛意。了解了大體情況,他三言兩語簡單吩咐了課代表幾句,響起了匆匆忙忙的腳步聲,他牽著女兒的手在走廊中遠去。坐在窗邊的我,目睹了這對父女的背影。父親攥著女兒的手,大步駛行著,女兒的小步子也被父親帶得加快了頻率。父親著寬寬襯衣,像一只大鳥永遠保護著瘦弱的女兒。
老師這一走,就是半節課,踏著小跑的節奏,伴著輕松的腳步,回來后,他說:最后沖刺階段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身體,我女兒今天發燒,非常嚴重。腦中的畫面定格在了父女背影上,女兒的每一絲頭發,都牽動著父親的腳步,父親愿意為了女兒而暫時忘掉世界,世界也一定歡迎肯這樣做的人。女兒啊,你終究俘虜了父親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