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絲瓜篇一
;絲瓜瓤一是可以做為廚房刷鍋碗瓢盆的炊具,它既耐用又不易腐爛,把餐具刷得干干凈凈,比市場上的鋼絲球強多了。下面達達文檔網小編準備了,歡迎查閱。
“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這是宋代杜北山的《詠絲瓜詩》,詩句儼然如一幅美麗的農家圖,在日常菜蔬中,我偏愛的是絲瓜。絲瓜又叫“天羅”、“布瓜”、“天吊瓜”、“天絲瓜”等,因其老熟放干后可用來擦冼炊具,所以又有“洗鍋羅瓜”之稱。絲瓜是夏秋季節人們餐桌上很常見的蔬菜。每年的谷雨節前后,母親總在自己的小菜園里種幾棵絲瓜。絲瓜種種下,兩場小雨后,那些苗就長了出來。
剛出來的絲瓜苗深綠色,發灰,泛著銀色的光。老百姓常說,有苗不愁長。三兩個星期后,絲瓜苗就長到一米多長,探著頭,有淡黃或者白色的長須,蛇一樣在地上四處探查。母親用果樹枝做架子,伸手把藤蔓拽過來,攀在架子上,這時的絲瓜秧就像需要照顧的孩子,安撫一番,藤蔓就順著樹枝往上攀援。絲瓜的生命力極強,只需一縷陽光,一瓢水,一眨眼的功夫就抽枝長蔓了。
起先,種子萌發出綠葉,一片、兩片、三片……接著越來越多,嫩葉密密匝匝地匍匐在籬笆墻邊。絲瓜開出如小花傘般的黃花。一個原本呆板干癟的架子,頓時有了幾分靈動和趣味。調皮的瓜藤順著支架扶搖直上,又肥又綠的葉子,爬在灰色的墻上,單調的水泥墻充滿了活力與生機,給窗戶安裝了一道綠意盎然的屏障,清涼了整個夏季。
架子上的絲瓜漸漸長大,四五寸長的時候,頂端的花朵掉落在地上,黃色的小花,讓人生出一些憐香惜玉的心情,尺把長時就成熟了。絲瓜長得大部分是豎直的,長長一條;也有的遇到了障礙物,彎曲起來。絲瓜一次就能采摘十幾根,鮮嫩,翠綠,硬邦邦的表皮,稍微有些小小的棱角紋路。還有一絲怪怪的苦澀味,沉甸甸地拿在手里,心里就有股滿足感。
絲瓜用刮刀把皮刮凈,褪了皮的絲瓜變得綿軟。嫩綠鮮脆的絲瓜,褪了皮變得綿軟無骨,不再那么硬朗。 原來絲瓜的模樣,全是用那個硬朗的表皮支撐著,絲瓜的脊梁骨竟然就是那層薄皮。絲瓜是在入秋后才開始猛長的。確實如此,一早一晚天氣涼了,感覺萬物都想休憩的時候,絲瓜這時如同少年,在舒展的小黃花下,一根根小絲瓜任性地在瓜葉間生長。如果你仔細定睛一看,絲瓜填滿了葉子的縫隙,多得數不過來。
母親就每天摘幾根,除了自家吃,還送給鄰家和來串門的鄉親。絲瓜色澤清綠,瓜肉柔嫩,味道清香,做成“絲瓜炒蛋”、“火腿末絲瓜”、“醬燜絲瓜”、“酸辣絲瓜湯”等菜肴,均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絲瓜有很多種做法。爆炒絲瓜,把絲瓜刮去皮去楞,挖去瓤,切成菱形小塊,加大火,油在鍋里燒熱,放進菱形絲瓜塊,迅速攪拌,放鹽,滴幾滴香油,攪勻,旋即出鍋,味道鮮美,口感滑溜。再就是涼拌絲瓜。把絲瓜刮去棱皮,切成條或擦成絲,加鹽放醋滴幾滴香油,攪拌,口感生脆,別有一股秋天的味道。
我家飯桌上常見是絲瓜蛋湯。把絲瓜削皮后洗凈,切成塊,放入淋了油的熱鍋中,翻炒片刻后,加入適量清水,撒上鹽,燒開后,倒入攪拌均勻的雞蛋液,燒沸后出鍋,綠中帶黃,即好看又下飯,十分美味。母親每年留幾個老絲瓜在枝頭。冬天落光了葉子,只看見幾個干枯的老絲瓜在風里飄搖。母親不著急摘,任它們被雪水浸透被長風吹裂,到了春天才摘下來,里面的瓜籽是完好的,自家種也送別人家種。
輕輕剝去腐朽的瓜皮兒,里面絲絲連連的瓜瓤又柔又有韌性,是上等的洗碗刷鍋刷子。絲瓜瓤一是可以做為廚房刷鍋碗瓢盆的炊具,它既耐用又不易腐爛,把餐具刷得干干凈凈,比市場上的鋼絲球強多了。干透的絲瓜瓤還可以做鞋墊。把種子掏出來,絲瓜瓤拍平,剪成鞋墊模樣,上下加上用舊衣服剪成的鞋墊樣,在縫紉機上密密地扎幾道,沿上邊,一雙鞋墊就做成了。絲瓜瓤吸水,所以這種鞋墊既防臭又吸汗。臺灣女作家劉仿在《吃的藝術》一書中說:“嫩絲瓜本身就有一種清甜之味,素炒素煮都比加肉好吃。有人以開洋炒絲瓜,實在是并不比不加這蝦米來得可口。
炒絲瓜容易出湯,所以,加點奶,成為奶湯,更為相得益彰,臺灣人以絲瓜煮面條,絲瓜淺綠,面條潔白,看看舒服,吃著也頗不錯的。”李時珍《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絲瓜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 “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有之,以為常蔬”。 絲瓜,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夏秋之佳蔬,治病的良藥,絲瓜的好處多多。蘇軾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每當看到絲瓜在秋風中搖曳,就會想起故鄉的那架絲瓜,那道綠色的風景線,想起吃絲瓜的往事,還有那無處安放的心中的鄉愁。
?
絲瓜篇二
【名稱】絲瓜絡
【類別】祛風濕藥
【別名】絲瓜筋、絲瓜布。天蘿筋、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瓤、千層樓。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實的維管束。
【采制】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干枯時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
【性狀】藥材為絲狀維管束交織而成,多呈長棱形或長圓筒形,略彎曲,長30—70cm,直徑7—10cm。表面淡黃白色。體輕,質韌,有彈性,不能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呈空洞狀。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選購宜】以個大、完整、潔凈、質韌、色淡黃白、無種子者為佳。
【儲存】秋季果產成熟,果皮變黃,內部干枯時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爛,取出洗凈,除去種子,曬干。
絲瓜絡,藥性甘、涼,歸肺、肝、胃經,功能為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主治胸脅疼痛、熱痹、筋脈拘攣、乳汁不通、肺熱咳嗽、水腫腹水、癰腫瘡毒、乳癰、濕疹等,燒炭能止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絲瓜絡有鎮痛、抗炎、鎮靜及降血脂作用。
通經活絡:本品呈長圓筒形或長梭形,全體系由多層絲狀纖維交織而成段網狀體,形似人體之脈絡,故本品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氣血瘀滯,脈絡不通的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睪-丸疼痛,婦人閉經,乳汁不通等癥,用本品通經脈、利氣血,通則不痛,經脈通,則諸痛自愈,氣血暢,則經復來,乳汁下,故為通經活絡之佳品。
清熱化痰:本品味甘性寒,甘寒質潤,寒能清熱,入肺經,故可清肺熱,潤肺化痰,用于肺經有熱,肅降失司而致咳嗽,氣喘,咳痰等癥,本品可清肺熱,潤肺化痰,標本兼治。
涼血止血:本品性寒清熱,炭制存性,入血,可涼血,其炭可止血,故能涼血止血,對于便血,崩漏等血證用之有效,且以血熱患者用之最佳,既可涼血,又能止血。
風濕痹證:本品善袪風通絡,唯藥力平和,多入復方中應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
胸脅脹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絡,常用于氣血瘀滯之胸脅脹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蔞皮、郁金等。
乳汁不通,乳癰:本品體輕通利,善通乳絡,治產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
絲瓜絡與絲瓜花同出一物,其性味相同,一為花,一為老果實的網狀纖維,二者均有清熱解毒之功,均可治療肺熱咳嗽之癥,但絲絡其力較甚,且又具通經活絡,涼血止血之效。
【】
絲瓜絡水煎劑對化學、電、熱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其鎮痛強度與顱痛定相似。絲瓜絡水煎劑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并與閾下催眠劑量戊巴比妥有良好的協同作用。
絲瓜絡對風濕性關節炎有促進紅腫消退,炎癥吸收而止痛。
對常見皮膚細菌感染有抑菌作用。
所含齊墩果時酸對大鼠肝臟由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損傷有治療作用,能減輕肝細胞漿空心變性、疏松變性、肝細胞壞死及小葉變性反應。
齊墩果葉酸有強心利尿作用以及抑制s一180瘤株的生長。
【性味】甘,平。
①《本草便讀》:"味甘,性寒。"
《絲瓜絲瓜的功效與作用》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絲瓜篇三
在開學第一天,同班同學張某為了歡慶這新學期的到來,特地到奶奶家摘了一棵絲瓜,作為禮物 送給了我們的班主任許老師。
當禮物 送到許老師手中的時候,絲瓜是翠綠色的,它的身體不大相稱,上面細,下面粗。在最細的地方,大概有成人的一個大拇哥 那樣細,在最粗的地方,差不多也有我的小胳膊一樣粗。
漸漸地,一個月過去了,絲瓜的皮也隨之變成了枯黃色,老師便把它的外表皮慢慢剝去,那聲音如同撕扯紙的聲音,呲啦、呲啦......剝完后,里面又露出了一層淡黃色的皮,摸起來好象海綿泡沫一樣,澀澀的。
緊接著,老師把最粗的部分上面捅了三個洞,輕輕松松地倒出來十幾顆絲瓜籽,黑黑的,蠻象瓜子的。老師想把瓜籽都倒出來,但又舍不得把絲瓜皮弄爛,便找來一把剪刀把皮一層一層剪下來,又倒出了40多顆絲瓜籽。
在這之前,老師又捏又搓,想毫發無損地把絲瓜的籽擠出來,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它也紋絲不動。
真想嘗嘗這“瓜子”的味道!可是當老師把它當獎品獎勵給我一顆的時候,我卻興奮不已又小心翼翼地把它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