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滴水經過杭州字篇一
我是一顆平凡的石頭,一直睡在西湖邊上。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不經意間,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傳入耳鼓。循聲望去,那個泛著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繼續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原來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睜開眼看看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發現我被風雨打磨了許多。放眼望去,只見一只只游輪輕松快活的馳騁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們身著紅的、黃的、綠的各種顏色衣服,很是美麗,他們欣賞著西湖的美景。
突然,我騰空而起,原來是一個調皮的小孩撿起了我,把我放在手心,開始了我的一場旅行。他把我帶到了小船上,我被湖面上微波蕩漾的漣漪吸引。他俯下身,把我放進了湖水中,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冰涼的湖水。漸漸地,小船停了下來,小孩把我帶上了湖心的小島上。小孩發脾氣了,突然將我拋到了空中,我穿過茂密的樹葉,劃向小島的上空,對西湖的美景一覽無余,我想定格到這一瞬間。看到完整的西湖,終于明白幾百年前那個泛著小舟的人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我看到了窄窄的斷橋,想起了我在睡夢中聽到的在下許仙,就住在。我看到了不遠處的高樓,看到了旁邊泊著穿梭往來的船只。
還沒細細看完,就被小孩召喚了回來,他用紅色筆在我身上畫了個笑臉,把我放在了西湖的臂彎。不知什么時候,月亮又掛在了天空,皎潔的月光均勻的灑向湖面,湖水波光粼粼,幾條睡不著覺的小魚還在水中蹦蹦跳跳。
欣賞完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過去了。夢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會依傍在西湖的臂彎,安恬的生活。
一滴水經過杭州字篇二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欣賞文章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1.學會觀察和欣賞自然,懂得去發現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麗江的歷史故事,熱愛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2.把握景物描寫的特點;
3.引導學生去發現平凡寧靜生活的美。
1.情景教學法。課前讓學生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假想自己是一滴水,會經過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風景。
2.朗讀教學法。學習散文離不開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洗練的語言風格。
3.品讀鑒賞法。細讀文中的寫景句子,對其進行賞析,并仿寫。
學生:預習“讀讀寫寫”的字詞,搜集有關麗江的民俗、故事,了解麗江的各個景點和地理位置,畫出麗江風景地圖,寫一段導游詞。
(一)情境導入——跟著導游游麗江
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在名山大川游覽,昨天去看了壯觀雄渾的壺口瀑布,今天我們去寧靜別致的世外桃源麗江。有請我們的導游先給我們作麗江介紹。
2名同學預先準備好了導游詞。學生介紹麗江。
(二)整體感知——跟著水滴游麗江
這一板塊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之上掃除生字詞的障礙,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梳理游蹤,即一滴水流經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圈點勾畫表明地點的詞。
學生梳理出路線圖:玉龍雪山山頂——麗江壩——黑龍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澆花人的大壺——蘭花上——壺——中河——金沙江。
老師總結游記文章可以以地點變換為線安排結構。
(三)品味探究——怎樣的麗江,怎樣的水滴
1.讓學生聯系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最喜歡哪處的風景,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朗讀寫景的句子,在談為什么喜歡的時候,老師適當引導賞析句子。
2.根據對課文的品讀對語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美麗、祥和、寧靜、美好、人們安居樂業、充滿文化氛圍……)
3.品讀“水”的形象。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4.探究主旨
這滴水為什么一定要流過四方街?
示例:因為麗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從玉龍雪山山頂奔流而下,就為了去往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實是借“一滴水”來講述自己的心愿,“終于”一詞表現出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喜愛,對寧靜淳樸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頌。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學生小組交流:如果你變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會有怎樣的經歷?(啟發學生想象,鍛煉想象和聯想能力)
(五)體驗反思——一滴水的視角
請學生仿照此文寫一篇以物為敘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貓、一堵墻……的角度來寫作。
附:板書
這是_________的麗江 麗江游記
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敘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墻)……
一滴水經過杭州字篇三
我是一片葉,生長在一棵樹的樹梢。
一年春天,我被一陣不知名的大風剝離了樹梢,跟隨著它飄向遠方。我來到了一座小山城里,落在了一個行人的帽子上。從他們的談話中,我了解到這里叫延平。
花園的主人出來澆花了,他提著噴壺穿梭在心愛的花叢中,心中的歡愉毫不掩飾地在臉上展現了出來。
一只小鳥飛過,把我銜在嘴中,帶離了這座花園,飛上了天空。從天空俯瞰這座城市,一條河彎彎曲曲地穿過延平,上面按順序依次排列著幾座橋,橋下有幾艘小船在悠然地移動。遠處,太陽正慢慢地從山間落下,不緊不慢,好似在欣賞這山城的風光。天邊的晚霞絲絲縷縷,散落在城市的上方,是天空給予的最自然的點綴。可是好景不長,一架掠過的飛機投下的黑影嚇壞了這只鳥,它嘴巴一松,我就飄飄然然,掉到了河里。
順著水流飄了一會,天色逐漸變暗,由剛才的橘紅變為了深紫,再由深紫過濾到一閃一閃的黑。街上的霓虹燈逐次亮起,高樓大廈上,霓虹燈不斷變換色彩,演繹著小山城熱鬧的夜晚。路上的車輛和行人依舊沒有減少,街道反而比白天更加喧嘩——不是忙碌,而是悠閑、放松。一家家店里坐滿了人,他們用在一天中好不容易抽出的空閑時間和朋友們談天說地,釋放幾天來壓抑心中的情緒。河面上還停留的幾艘游船此時也亮起了燈,歡迎人們來此游覽夜景。
黎明時分,我已在河上離小山城相距千里。回頭遙望,昨日的絢麗、繁華仿佛還再上演。但我只是一片葉,一片注定漂泊流浪的葉。
我飄向遠方,尋找下一場邂逅……
一滴水經過杭州字篇四
本課是一篇游記,與前邊幾篇游記不同的是,這篇游記的主人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滴水。獨特的寫作視角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這一部分。
通過上課以及之后的評課,我總結出本課還需以下改進:首先,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麗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第二,在總結概括三幅畫卷時,問題設置不夠明確,如果沒有資料書的輔助,學生不一定能很好地進行概括。第三,課堂上的朗讀較少,品析美句時,可以順勢讓學生進行朗讀。第四,賞析美句時,從全文中搜索范圍較大,可以考慮將賞析美句環節與畫卷概括環節融合。最后,時間把握上,本課原本想一課時結束,但通過試講,發現時間非常緊張,進行兩個課時效果會更好。
本堂課的可取之處:首先,基礎知識扎實,尤其針對基礎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詞基礎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導比較到位。如梳理游蹤時發現學生梳理起來有困難,及時提示應注意表示地點的詞語。第三,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如品析這滴水結束麗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節時,能夠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樹立階段性目標的引導。第四,盡量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對同一句話,鼓勵從不同角度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板書設計新穎。我利用三幅畫卷,結合作者對麗江的熱愛、贊美之情,構筑了一個心形,既新穎,又結合了情感。最后,注意學生的學以致用。課堂最后,趁熱打鐵進行從不同視角進行寫作的訓練,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寫出《一朵云飄過八十五中》、《一只鳥飛過鄭州》等片段。
一滴水經過杭州字篇五
夏天的夜晚很長,但重慶的夏天是永不停歇,永遠熱戀。
山城的風永遠是熱的,永遠會在凌晨的少年身旁打轉,再繞過整個山城。山城永遠不會沉寂,因為有一群追夢的少年正在努力奔跑。
一九年我偶然的旅行來到了這里,夏夜,我來到了八一好吃街中,小巷里燈火通明。街道的兩旁豎立著兩排古色古香別有韻味的店鋪,店鋪頂端或是街道兩旁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
駐足,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家手打冰粉的店里。36度的高溫,是夏季山城的主打歌,涼爽、回甘、清熱的冰粉,是它蕩氣回腸的副歌。
好吃街冰粉,以色相取勝,山楂、西瓜粒、芝麻、碎花生米等十余種輔料,花花綠綠,看得人喉嚨里伸出了爪子。看看櫥柜里的香料推薦,玫瑰味的,桂花味的,百合香味的,傳統紅糖味的……這些味道,夏天都要來嘗一遍才好。
叫賣聲,吆喝聲,美食的香味擴散充斥著整個好吃街。這個點,這是小巷中最熱鬧的時候,人來人往,談笑風生,充滿人情之味。
融入人群,近看人間煙火。街邊上人來人往,人們都在慢慢進食,沒人會嫌你吵,沒有人會在意你的衣著打扮,沒有人會規定你的條條框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沒有人會限制你的自由。而這一切的一切便構成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平凡樸實卻又獨特,耐人尋味。
沿著江邊的青石小道,棧道依江而立,清風拂過臉頰,拿起手機,記錄南濱路的獨特風光。
南濱路的中段是一條民謠酒吧街,走累了,可以坐在小酒館邊,點瓶飲料,依江而坐,聽著民謠,吹吹晚風,一切煩惱都似乎煙消云散。
點上飲料,吹著江邊晚風,欣賞重慶兩岸璀璨的燈光秀,人生中必不可缺這一次體驗。
每至日暮西山,整片嘉陵江鋪滿粼粼波光,與上下浮動的江水一同漂浮,橘黃色的落日隨輕拂著的晚風緩緩下墜,直至融入暗紅色的江面。
少年人的夢想,在嘉陵江和南濱路上熠熠生輝,裹挾在重慶的熱浪間,吹遍一整座山城。
重慶的今天依舊升起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