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初一拜年字實用篇一
鞭炮聲響后的第一天,我隨父母拜年。
下樓。昨晚煙花留下的紅紙,今天依然散在地上。商店里燈籠、春聯還沒有下架,售貨臺上依然粘著拉花。我們揀過一盒過年前沒售完的蜂蜜,準備的禮品雖不高檔,但情誼深厚,予人一種親切的暖意。
把禮物放在汽車的后背箱,簡單的啟程。一路依舊熱鬧非凡。
恍惚間也就到了該到的地方,眼前立著矮小的防盜門,旁邊有不知是誰擺放的花束。寒假以后就沒怎么見到奶奶了。
敲門后就是一些隱約的腳步聲,走得很慢,她來開了門。我向奶奶拜年。她還是老樣子,白發皤然,平易近人的微笑,都沒有隨時間改動太多。
屋小,裝飾利落,窗戶很是透光。端一杯清茶坐在木椅上,光從窗外樹枝椏間一片片撒下,撒落在溫熱的茶杯里。這是奶奶每天的生活,過年也不能改變。
看奶奶的茶倒在一只只玻璃杯里,看被水沖到杯子里的氣泡慢慢浮上。陽光下的茶泛著金色,金色又染到了茶水上白色的熱氣。茶不燙,溫暖適口,心中浮躁減退不少,有關寧靜的殘片拼湊起來。這間屋子好像與時間無關,自己進行著自己的故事。
桌上放著小碟剝好的瓜子,旁邊是一張折起來的報紙。奶奶視力不好,需要借助放大鏡閱讀報紙上的文字。她拿起放大鏡費力的看字,用一只手抓起一些瓜子,遞給我一點,然后吃下剩余的。
父母喝完茶,奶奶也就放下報紙,他們聊起天。上一年里,大家都是苦樂交織。我在一旁沉默不語。父母同我一樣,也為自己的事煩惱著,也有難言之隱。
這里沒有過年的熱鬧,沒有大喜,沒有大悲,一切都平淡到令人驚奇。這里居住著一位溫柔的老人,她聽著一切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笑也好,哭也罷,說出來卻又全都變得清淡。
我們的年都不太圓滿。任有我們想達成,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觸碰的事。奶奶說,沒關系,來年繼續努力,你們還年輕,可以改變很多事。
在寧靜之中,我們向新年獻上美好的祝愿。
初一拜年字實用篇二
春節是最快樂的節日,那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時的笑臉還記憶猶新。
“轟轟轟”一聲聲鞭炮齊鳴聲把我從夢中拉回了現實,哇!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啊!我立刻起了床打算給家人拜年?!皨寢?,新年好啊”!我給媽媽送上了新年里的第一份祝福。媽媽笑了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紅包,我高興的接過了,用鼻子嗅了嗅,里面充滿了錢的香氣息!
下了樓,妹妹在那里高興得又蹦又跳,我也高興的向她揮揮手呵。根據下一部計劃———我們要向奶奶拜年了。我們來到奶奶身邊,異口同聲的說到:“奶奶新年好!”奶奶也說到:“新年好啊”!說著拿出了兩份紅包,邊拿邊說:“這紅包是給你們的,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立刻接過了紅包,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接下來我們要向爺爺拜年了,我們走進他的房間,此時他已醒來,爺爺病了,病的不輕啊,走幾步就喘氣,幾乎不能起床,他臉上的皺紋還是那么多,胡子還是那么刺人,給人以飽經風霜的感覺。我們說到:“爺爺新年好,祝你身體早日康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開心的笑了,我們也開心的笑了起來呵。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新年新氣象!20xx年快快樂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如虎添翼!在里快快樂樂,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初一拜年字實用篇三
在我看來,我最喜歡的過年時光,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拜年這一天。因為隨著本家的兄弟們,可以理由充足的去每家每戶的家中看一看。在大約九點鐘的時候,父母就會督促著我們:快點出去轉轉!于是,邀請著本家的弟兄們一起出發了。
當然,看一看,是最希望看到每家每戶這一年的變化。自己工作的單位雖然離家較近,但每次回家呆的時間、地點有限,很想看看一年來村子里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用自己的視角記錄社會變化中的點點滴滴。同時,看看我的那些同齡人、學生、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們,他們過得咋樣了?因為,只有在過年的這個時節,才能看的到他們。
自從去年部分村民搬到新樓上以后,各家各戶的家堂就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新樓上,另一部分還是在原先的老宅子里。上午的時間,轉了好幾個地方,真是各有特色???!這一家子搬上了新樓,整個的居室打掃的干干凈凈,窗明幾凈,廚房里的設備全套都是訂購的,電視機是新買的,是掛在墻上的led的那種,他家的廚房里已經買上了冰箱。這要是在平房的話,有冰箱是簡直不敢想象的事情。他家的孩子自己開了個裝飾公司,在城里給別人干裝飾。到了另外的一家子,他們的擺設就比較的有文化特色,墻上掛著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圖畫,屋內也是極為干凈,桌子上擦得干干凈凈,他家里已經買上了洗衣機。他們家的孩子是我的同齡人,在城里開了一家藥店,成了一個小老板,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如此種種,總給人一種變化好快的感覺。社會在發展,家鄉也在發展、改變著。每次回到家鄉的人,總是有種家鄉巨變的感覺。真是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如果多年不回家,家鄉真的是在變化中顯得陌生了。就拿農民們住樓來說吧,在幾年前,誰能想到普普通通、土里土氣的農民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呢?但是,住上樓房的農民,他們又覺得很不方便,習慣了原先的雞鴨狗叫聲,鋤鐮锨镢的叮當聲,現在沒了,覺得很不習慣,而且,干活的農具又放在那里呢?農用車放在樓下,整天的淋著,也不是個辦法。對于農民上樓,農民自己也有著不同的意見,這件事情對錯與否,只能讓時間去證明哪種結論是正確的了。
村莊,在每年的拜年時節中總給人一些新鮮,一些變化;不變的是村口的那棵老樹,一年年在寒風中搖曳,只有她默默的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記錄著村莊一點一滴的變化歷史,記錄著祖祖輩輩們辛辛苦苦的在這片土地上流淌的一滴滴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