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孫中山紀念館字孫中山紀念堂篇一
有那么一群人,放棄了閑逸的人生,輾轉奔波中,走出了輝煌;
有那么一種精魂,硝煙遠去,生生不息地傳承,成就了永恒……
1月29日,又是一個陰雨天,我們滿天星中隊星火假日小分隊的王子怡、趙宸瑞、劉凡辰、劉陳依、王嘉逸、張楚梵等6位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這座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英雄之城,二十世紀以來飽經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磨礪,幸有無數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前赴后繼,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以歷史為線索,穿插革命烈士的事跡的形式展示了2500多名英烈的英勇事跡。從而讓我們在回憶歷史、緬懷烈士的過程,也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我們順著盤山公路,步行來到杭州見義勇為事跡陳列廳。走進陳列廳,從一幅幅海報中了解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事跡,每一位英雄的事跡都讓人難以忘懷。有被稱為“最美媽媽”的吳菊萍,當時現場有個小孩從高樓上掉下來,吳菊萍奮不顧身的跑過去接住小孩,不幸的是她自己的手骨折了。比如“最美司機”吳斌,在行車途中,迎面飛來鐵塊穿過玻璃擊中受傷后仍然控制車輛,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乘客的生命。此外,還有很多很多見義勇為的事跡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爬到山上的紀念館廣場,就看到矗立著的一座潔白宏偉大雕像,刻著的是光榮的烈士蔡永祥叔叔,懷抱大圓木,沖出鐵軌的那一瞬間。那年蔡永祥叔叔才18歲,那天,蔡永祥叔叔在錢塘江大橋的鐵路上執勤時,突然發現鐵軌上橫著一根大圓木,此時火車正在鐵軌上飛馳,而且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抱起大圓木沖出鐵軌。這時,火車呼嘯而過……大橋保住了,火車保住了,火車上的數千人保住了生命,可年僅18歲的蔡永祥叔叔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蔡永祥烈士的雕塑和背景墻上的一行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對蔡永祥叔叔最真實的評價。
我們隊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著蔡永祥叔叔的雕像敬隊禮,并鞠躬致敬。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進入烈士紀念館。在前廳,蘊有“英佑錢塘”四個金色大字,頂部有浪花造型燈片,墻面上飾有浪花紋樣裝飾,以此象征前仆后繼的革命烈士。
館內陳列著千余幅圖片和4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各個時期,浙江350多位革命烈士的斗爭史實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風采。按時期,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每個時期都陳列有值得敬仰的烈士圖像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當年穿過的衣服、鞋子、帽子,各式各樣的武器、信件。這些陳列品在無聲地述說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有著怎樣的頑強的信念和毅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爭取利益,建立新中國。在場的同學們都深深體會到革命烈士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也為烈士們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這次參觀,讓我們感慨萬千!我們小學生應該永遠銘記歷史,珍惜無數革命先烈用熱血、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更應該向先輩們學習,學習他們至死不渝、頑強不息的革命斗志,學習他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的強國夢而努力!
孫中山紀念館字孫中山紀念堂篇二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廣州旅游,中山紀念堂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廣州中山紀念堂1931年11月建成。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宮殿式建筑,外形莊嚴宏偉,屋頂全部采用的藍色琉璃瓦,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主體建筑大會堂呈圓形,直徑達71米,而且不設一根柱子,視野遼闊,它共有4700多個座位,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會堂。
大會堂四周墻壁上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特別是xxx先生親筆題寫的“天下為公”字匾,金光閃閃,更是引人注目。
中山紀念堂四周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廣場正中央矗立著高大的紀念堂,氣勢恢宏,在它的前方不遠處,有xxx先生的銅像,他深沉的目光,炯炯有神,凝視著遠方,他在盼望著理想的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站在中山先生像前,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xxx先生是革命先驅者,為實現理想矢志不移、終身奮斗。他帶領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他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一心為公的思想,現在努力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將來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貢獻力量。
孫中山紀念館字孫中山紀念堂篇三
在xxx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我有幸赴廣州參觀了xxx紀念堂。參觀當日,天空并不作美,蒙蒙細雨飄飄灑灑,浸潤著游客的衣衫。
中山紀念堂位于廣州市中心,遠遠望去,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在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廣場上映入眼簾,白色花崗巖石為基座和臺階,淡青色大理石為墻裙、乳黃色貼面磚為墻身,紫紅色水磨大柱上蓋寶藍色琉璃瓦頂,層次分明,大氣壯觀。
紀念堂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如同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預示著強大中國不容分割。大殿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高懸著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xxx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蒼勁有力。
正面檐下,內外兩層分別由八根朱色水磨大石柱撐起,并有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大堂走廊正中,懸掛著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映著鏤花丹門,把殿堂襯托地格外富麗堂皇。
中山紀念堂通過一件件的書稿、服裝及所使用物品全面、翔實地展示了xxx先生的生平事跡、思想理論和他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同時,也介紹了xxx革命事業主要追隨者的情況,并陳列了xxx親屬及后裔的遺物。
透過一件件斑駁的歷史文物,xxx先生的生平事跡和思想光輝繪聲繪色地展現在我面前:在那個內憂外患的苦難中國,xxx先生首先舉起徹底反封建的旗幟,提出“xxx”和“起共和而終帝制”,創立xxx,邁出了中華民族劃時代的一步;在革命果實被竊取后,xxx先生不遺余力地推動了“二次革命”、“護法運動”和北伐戰爭,進一步詮釋了“敢為人先”和“天下為公”的革命情懷。
站在孫先生的銅像下,不由地想起xxxxxx在紀念xxx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xxx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由xxx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通過參觀學習,讓我重溫了在那個風雨如晦的近代中國,以xxx為代表的無數仁人志士為之發憤圖強的偉大事跡,作為xxx先生遺志的繼承者和追隨者,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我們應該不斷學習xxx先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學習xxx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學習xxx先生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惟愿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边@是xxx先生提醒和勉勵后人的警示名言,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更應該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緊密團結在以xxx同志為核心的中國xxx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走多黨合作道路,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作出新貢獻!
孫中山紀念館字孫中山紀念堂篇四
一個國家在一個時代的和平穩定,是經歷了前人不斷努力所創造的,而生活在這和平穩定的時代中的我們,更應該銘記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許多可貴的精神財富。
正直暑假,我就在幾天前參觀了家鄉新建的革命先烈紀念館。那天碰巧是八月一號,那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那個特殊而又有意義的日子,紀念館里自然也是人山人海了,有雙鬢斑白的老人,有年輕人,有學生,就連掃地的清潔工也在紀念館里停下了腳步??粗o念館上“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的橫幅,我不禁贊嘆。遙想九十年前,在江西南昌市城頭的那第一聲“槍響”,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軍隊就在那時建立了。這只軍隊為了抵御外來侵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它救助人們于水深火熱之中。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多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才換來今天安定繁榮的生活。
在紀念館的小玻璃柜子里,存放的都是當時抗戰時用的工具和武器??纯茨卿P跡斑斑的步槍和抗戰片里常有的大砍刀,我不僅感嘆道,如今的中國的軍事科技已居世界前列,各種型號的飛機大炮數不勝數。然而以前的革命軍隊卻是靠著小米加步槍一步一步慢慢挺過來的,這種不畏艱險,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不正激勵著我們嗎?不管當今的科技多發達卻依舊要保持吃苦耐勞的品質,才能讓祖國的未來發展的越來越好。
在大廳的中央還佇立著一塊石碑,走近看會發現石碑上刻著不計其數的名字。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先烈一樣無所畏懼,忠肝義膽為祖國獻出生命的,烈士們的犧牲使我們感到很惋惜。但是,他們死的壯烈,死的英勇,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許多人在此駐足不前,有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還默默哀悼,看著眼前的一幕,使我內心的熱血澎湃了起來。連老人尚是如此,那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又該怎么做呢?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更應該要秉承先烈的品質,學習更多的知識,為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先烈們在祖國大地上撐起一片天,開啟了我們民族的千秋大業,創造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給我們幸福生活的人,讓我們永遠感恩那一個個為了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革命先烈們。
孫中山紀念館字孫中山紀念堂篇五
紅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駕車來到了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開啟了紅色之旅,尋訪一個特別的“紅色足跡”——中央紅色標語博物館。
我原本對紅軍的印象,就是平時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影視劇了解的。外公和我說了好多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我對他們的有勇有謀從內心里特別地敬佩崇拜,覺得紅軍是一支英勇無敵的軍隊。但是,長輩說的這些過去的歷史又似乎離我很遙遠。直到今天爸爸帶我走進了這博物館,看到了墻上這些紅色標語和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領的肖像照,讓我的眼前浮現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爸爸一邊帶我參觀,一邊向我講解標語的意思和它們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將軍的紅一軍團指揮部與少共國際師(即紅十五師)先后到馬洪村上坪駐扎過三次,遺存有紅軍井、紅軍戰壕、紅軍醫院、紅軍學堂等舊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著較完整的紅軍標語及漫畫、留言條有300多條,這里是蘇維埃時期紅軍標語的“博物館”。
我細心地閱覽每一條標語,字體都不太一樣,而且有些標語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說:馬洪村上坪曾是個戰略要地,除了紅軍三進山村,國民黨、當地土匪也多次進村駐扎。村民為了保護紅軍標語,與國民黨官兵和當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紙張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蓋,把紅軍寫在墻壁上的標語保護起來,所以有些標語的字跡看起來不太清晰,也是村民們保護下來的寶貴遺跡。
在博物館里,不僅僅有各種各樣的紅色標語,還有一首樂譜——《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我想讓爸爸唱給我聽,爸爸說他不會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隊隊歌,因為我們是少先隊員,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就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和我們一起參觀的爸爸朋友是馬洪村里的人,他聽我和爸爸的對話,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兒來:“剪不斷的情,割不斷的根。紅軍是咱忘不了的人。建農會,分田地,窮苦農民翻了身……”聽說這首《紅軍是咱忘不了的親人》,洪田鎮馬洪村的村民們都愛唱。當時紅軍在這里駐扎時,和當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魚水之情。他們說,紅軍為勞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犧牲,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的恩情。
我們走出博物館,又看了看門口邊上的介紹:“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為抗日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紅軍不辭辛苦地南征北戰,一手拿傳單一手拿槍彈*敵人;如今,我們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才能為祖國開辟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