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寫合歡花寫合歡花的現代詩篇一
1、梳理文中的多次“錯過”,通過換詞、析詞、補詞的方法揣摩體會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來探究作者選材表達之妙。
2、借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把握“合歡樹”、“孩子”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3、通過擬寫比喻反觀自我,回味母愛,表達真實感受。
1、通過換詞、析詞、補詞揣摩把握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
2、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探究作者選材布局之妙。
1、借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領會“合歡樹”、“孩子”等重點語句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過擬寫比喻、課外閱讀來反觀自我,回味母愛,真實表達。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推送:微課《寒潭里盛開的花》,學生預習了解史鐵生生平及作品。)
一、導語(以史鐵生身殘志堅的事跡啟發學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鐘)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走近作者(檢查預習,學生自主發言談自己了解的史鐵生及作品,7分鐘)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后,于1969年插隊延安,在陜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后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后來發展成雙腿殘廢。1972年因病致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脫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后轉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后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
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知青題材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
哲理性長篇小說:《務虛筆記》
散文:《我與地壇》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
閱讀回答:《合歡樹》是一篇寫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贊同這一觀點,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如果你不贊同這一觀點,也在文中找出依據。
四、精讀課文——錯過,就是過錯!(20分鐘)
ⅰ:尋“我”與“母親”的錯過
(一)心心相錯——抓對話
1、不相讓的斗氣
找出10歲時的母子對話,體會母親話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飾語“故意”的內涵。
“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母親的得意、孩子氣)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我的任性,針鋒相對)
——體會“我”少年時的叛逆。
2、不理解的隔閡
找出20歲時的對話,嘗試在兩個“說”之前加上修飾語。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說。
3、不體諒的心痛
找出20歲時的另一次隱對話,分角色誦讀,體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棄)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自責自悔)
補充材料:“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我與地壇》)
——借助填補修飾語、誦讀、補充材料,體會青年時對母愛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錯——抓虛詞
不復見的永別。
讀讀刪掉虛詞的第四段,體會修飾語所表達的情感。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獎,母親(卻)已不在人世。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
——借助對虛詞的品析,體會作者隨時間流轉對母親的理解和歉疚。
1、源于“我”的感情(錯過=過錯)
在錯過中犯下的過錯,成為悲傷愧疚的源頭。
根據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補寫詩歌,師生交流。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更是當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體會我愛你。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當你就在我面前,我不能體會你的愛,更是。
2、彰顯“我”的表達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齡人習作幫助學生理解。
習作片段:
隨后她說不勞煩我了然后我也下了。這不是什么大事,要說就說家常瑣事吧。但是我卻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傷心。
我也想到前幾天的事。我媽有個缺點,在她講課的時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類的。然后不知為何傳到了同學耳朵里然后我就跪了。
一如麻麻再怎么染發也遮不住的白鬢,再怎么化妝也蓋不了的皺紋,歲月如詩如歌如童話,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會忘事兒,也會嘆息,也會悲傷。而她始終默默地攙著我成長,在我的身后,一臉猥瑣且幸福。
母愛并不總是溫情脈脈,“愛我的人傷我最深”,世俗的母愛更多時候是爭吵、責備、埋怨、哭泣、嘮叨、代溝。而能在這樣的不和諧中發現隱秘的和音,在隔離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難言,我易言之”。
——通過補詩和作文示例,引學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經過作者情感過濾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閱讀本文不僅僅在于了解母親,更要體會“我”通過人、事、物映射出的對母親的感情。
第二課時
ⅱ:尋“母親”、“我”與合歡樹的錯過(25分鐘)
(一)錯過花開——抓虛詞
誦讀第8段,抓住五個虛詞,仔細品讀,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領會這一段與“我”的成長虛實相應的關系。
那年竟(驚喜)
第二年還(不放棄)
又過一年才(期盼)
再過一年都(自責)
——抓住幾個虛詞,以少勝多,細細咀嚼,把握合歡樹這一虛實相生的象征。
(二)錯過相見——抓關鍵詞
文中有幾次欲看合歡而錯過?請找出來,仔細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我心里一陣抖(痛),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傷痛后的面對)
想搖車進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糾結)
——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從字面滑過去,要發現潛行在字詞之下的情感涌動,體會表面平實的文字與內在強烈的感情間形成的巨大張力。
(三)為什么作者反復描述合歡樹與“我”一次次錯過?
錯過不僅是過錯,也是另一種相遇
1、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歡樹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1。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2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問:兩處“那棵樹”含義一樣嗎?
那棵樹1:“孩子”的合歡樹,孩子感受到的母愛。
那棵樹2:“我”的合歡樹,我感受到的母愛。
生命流轉,母愛輪回,合歡樹對于“我”的獨特意義,“我”對生命的獨特體驗,不會消亡。
——理解反復出現的似與文本無關的孩子是教學重點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為攻破重難點,此處緊緊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現的語句,對重復的“那棵樹”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層語意,幫助學生順利理解作者通過孩子表達的對母愛和生命的思考。
2、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藝術拓展(15分鐘)
請同學們結合《合歡樹》說說“起伏”、“平靜”各指的是什么?
提示:文字(平實),起伏(感情),寧靜(思考)
2、回顧“這是一篇關于的散文”的問題,再次填充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愛。
3、師生共同填寫小詩總結全文。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錯過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揮別
生命是一筆又一筆青春任性的墨跡,在歲月的宣紙上慢慢變淡發黃——以蔣子丹對史鐵生文字的評價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推向理性認知,由一課走向一類,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打開閱讀史鐵生作品的一扇門。
六、作業(5分鐘)
1、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樣,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達。以此為標準,比較下列比喻的優劣,并寫一個關于母親的比喻,表達你所感受到的母愛。
學生作品示例比較:母親就像一把雨傘,為我遮風擋雨。
母親就像一只鴨子,嘴是硬的,心是軟的。
母親就像一縷陽光,刺目但卻溫暖。
2、推薦閱讀《我與地壇》,讀出其中的“起伏”和“寧靜”,把它寫下來,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學反思
寫合歡花寫合歡花的現代詩篇二
那一年的某一天,我一覺醒來,已記不清身在何方。北地海風吹來帶著一絲潮濕,風中有花的香氣,陽光照進來一絲,看得出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一個笑意款款的女孩在我眼前沖著我笑,像極了一朵晝開夜合的合歡花。她挨著我那么近,以至于我嚇了一跳。
我起床來到窗前,一眼就看到了那些碩大無比的合歡樹,比之淄博美食街上的要大的多了。正是6月,合歡開的最肆意妄為的時刻,一束一束的紫紅,一樹一樹的絢麗,還有花的香,樹的婆娑,鳥的呢喃。這一切讓人心醉,疑似還沒有從夢中醒來。沒想到睜開眼這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這般的使人愉悅。
為什么來這里?和這個素昧平生或者說只有一面之緣的女孩共處一室?是我的膽子夠大還是我的年少輕狂,多年以后的我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的生命豈不是正如那一樹的合歡花,正開的旺,正開的艷。年輕的生命正處處顯示著旺盛和朝陽。
當時是2003年的夏天,時間還要推溯到2002年的冬天。
那年冬天撕扯了四年的大學戀情宣告結束。那時的我自認為是一個開始暗淡了的生命,一個沒有了未來的`軀殼,耗著蹉跎著度日。勉強打起精神去石家莊買了10臺氣血循環機(一種理療機器),開個小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臺都沒賣出去。后來我去了人才市場找個幫手,晃蕩了幾十分鐘也沒找到人準備走了,因為天快黑了,冬天的夜晚來的太早。就在這時你提著一個碩大無比的行李箱出現了,我問你是不是找工作,你說是,還說自己身無分文。好吧這事也只有我能碰上。
結果是那天晚上我睡到了沙發上,和一個陌生女子共處一室。
當時你告訴我,你一個人一個行李箱從秦皇島輾轉唐山,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濟南,你甚至還打算去江南。你從始至終都是身無分文,你想體驗一種生活一種挑戰。到一個地方掙一點路費,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就此離開,去迎接下一個城市,你一路走來,不辭辛苦。說實話我不知道你后來是不是又去了南方。不管怎樣,你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不同尋常的女孩,這是我現在的感覺,也是當時的感覺。
你在我店里幫過幾天忙,我記得不到一周吧。還真沒想到你是個言語犀利精明能干的女孩,這倒真出乎了我的意外,老實說我對你當時一路走來身無分文這個事是不怎么相信的。不記得你從濟南是怎么走的了,也不記得我去送過你。你走的時候已近年底了,你說你要暫時回秦皇島的鄉下和父母過年。
那一年的春節我沒有回家,是這么多年唯一的一次。
時間還是回到2003年的夏天,還是在溫馨的房間里。說實話,我當時有些惶恐,有些緊張。近中午的時候我們去了海邊,我才發現你竟然沒有交通工具,你出門竟然全是靠打車的。我沒想到你竟然是某公司的銷售主管,月薪當時已經過萬了,我當時一月拿3000塊已經是沾沾自喜了。
秦皇島這名字我從來沒想到和秦始皇有關系,直到遇到你,直到到了此地。原來當年秦始皇東巡至此,并派徐福入海求仙丹即從此地出發。這里的海是藍的,可以說是水天一色。那天我還是頭一次在海里游泳,嗆了我好幾口海水,和小時候在池塘里游泳果然有所不同,還自詡游泳高手,才明白善泳者,死于溺這句話。還是你高明,一個碩大的游泳圈使你看起來像一只白天鵝游弋在水面上,你只在最淺的水域游,你謹慎的樣子讓我感覺好笑。
晚飯時才知道還有個菜名叫東北亂燉,就是大雜燴的菜一鍋燉唄?不過吃起來還真的很好吃。飯店旁邊還有臺球室,后來我就帶你去了,你倒是個很好相處的女孩,叫干什么都不拒絕,而且臉上永遠洋溢著笑容。于是我教你打臺球,結果又一件事出乎我的意料,你的臺球打的很好,竟然比我還好,原來你經常光顧這家臺球廳,因為挨著你家比較近,你沒事就來這里消遣。唉,這件事整的我很郁悶。
出了臺球廳聊著走著就到了一排合歡樹下,隱隱的香氣伴隨著南方的暖風,況身邊有佳人。想起一首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良辰美景如斯,這一切難免叫人忘情所已。現在已記不清當時說了什么,只是我們依著樹聊了很久,記憶中似乎有月亮,還正應了那句老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第二天,你又讓我見證了一個意外,你帶我去廣場底下的一個上千平的旱冰場,你又讓我見證了你優美的冰上飛人,我也會一點,但只能往前走,而且自己停不下來,當我停下來時必須把你撲到,或者摔一跤。當日你成了所有人矚目的對象,我則把褲子摔撕開了。
后來我們去購物,去逛街,你請了三天假陪我真的讓我受寵若驚。只可惜,時光易逝,好夢難長。三天的時光很快過去,我就要到了離開的時候。你讓我留下來,但我思索再三終究還是放棄。我彼時已是北京首信公司駐菏澤的銷售人員,首信公司是專門給諾基亞做貼牌的,同時也出自己的品牌手機。這次出來,是瞞著我的業務員和公司的領導的,時間不能太久,更不能永久的留下。
離開的記憶已很模糊,不記得自己是怎么走的了,只記得走的時候有些零星的合歡花開始凋落。
那些日子你留給了我最美好的一些回憶,在若干年后的現在仍能想起。尤其是那一天清晨我一睜開眼睛所看到的美好的記憶永難忘卻。你給予了我一些最美好的東西,是彼此珍視且難忘記的。
我的工作先后從菏澤輾轉濟寧,淄博。到淄博時已經是03年10月。記得很清楚你來過淄博兩次看我,最后一次似乎是11月底的事了。每次你都是匆匆來匆匆走,你的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工作上,兩次來淄博都有工作順路的意思。那個時候我的工作已經辭去,那是12月初的事情了。因為種種原因我也更換了手機號碼,一段時間以后再打你電話竟然已經停機,我不明就里。一個月后再打你的手機竟然銷號,到今天為止我不知道你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但你我從此確如永訣!再沒相見!
如今我經常去一家公司兼職工作,這家公司緊鄰美食街,這條街上有合歡樹,一到5月就開始有花朵慢慢綻放。工作之余,抬眼望去,是一片殷紅的合歡花,只可惜沒有當年秦皇島的絢爛,也沒有那里的生機勃勃。十幾年過去了,在人生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人擦身而過,終成陌路。可如今看到合歡花還是偶爾想起你,想起當年一睜開眼那片姹紫的嫣紅!此時的你肯定已為人妻為人母了吧。真切的說一聲:愿你此生永遠幸福快樂!
寫合歡花寫合歡花的現代詩篇三
1、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引導學生對作品樸實的文風、間接含蓄的抒情方式進行有選擇的主體性研讀和品味。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兩課時
初步了解史鐵生的生命軌跡和創作經歷,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
課外閱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等
寫合歡花寫合歡花的現代詩篇四
一個灰黑色的“傘柄”,支撐著一個綠色的“傘面”,再加上幾朵粉紅色的小小絨花,形成了美麗可愛的“大花傘”——這就是我們學校里那棵粗大的合歡樹。你看合歡樹彎彎曲曲的樹干,就像一位駝背的老公公,那蔥綠的樹冠,就像一頂綠色的大草帽,戴在駝背老公公的頭上,為他遮擋著烈日。
春天,萬物復蘇,和其他植物一樣,合歡樹也發出了嫩綠的小葉芽,就像小孩探出的小腦袋。不久,那干干的樹枝上就長出了不少橢圓形的米粒大小的綠色小葉子,一枝上分列著兩排,就像兩排小小的士兵。
盛夏時節,合歡樹的葉子開始茂盛了,比春天密得多,也綠得多了。六月時,合歡樹上開出了許多粉紅色的小絨花,就像粉紅色的小絨球點綴在綠葉叢中,使合歡樹顯得美麗年輕起來。一陣清風吹過,那些。粉紅色的小絨花像一個個小降落傘似的從樹上飄落下來。我總愛拾起那些粉紅色的小花,把它們夾在書頁中。
金秋來臨時,合歡樹的葉子由翠綠變為姜黃,豆角形的果實也由深綠變為焦黃。又過了不久,一片片葉子開始從樹枝上飄落下來,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只有那焦黃的果實仍掛在樹冠上,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是不少。
隆冬的寒風呼嘯著趕來了,可合歡樹這位年邁的“老公公”仍挺立在校園中。冬雪給它裹上了銀裝,遠遠望去,就像一只特大的“白蘑菇”。
合歡樹啊,我愛你!希望你永遠陪伴在我身邊。
寫合歡花寫合歡花的現代詩篇五
讀書是由興趣做動力的,在回憶起讀書時代,我們有什么理解和啟發呢,也許《合歡樹》能為你帶來答案。下面是史鐵生《合歡樹》的閱讀答案,一起來學習吧。
史鐵生
①10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做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我裝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② 我20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干點別的事,最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后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于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文學,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嗎?那就寫著試試看。”她提醒我說。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③30 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了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7年了。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④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在一個大院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還都把我當兒孫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⑥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歡樹。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⑧ 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是那么喜歡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么說,我再也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⑨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么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1. 文章前三段選取了人生的三個時段,它們集中表達了哪些內容?(6分)
2.文章結尾說,那個孩子“會跑去看看那棵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3.聯系文章分析“合歡樹”的象征意義。(9分)
1. “我”的長大:童年很淘氣,青年經歷“兩腿殘廢”的打擊,最終成長為能夠獨立活下去的作家,始終離不開母親無怨無悔的愛的付出。(2分)母親的受苦:默默將命運對于兒子的沉重打擊轉移到自己身上,母愛日趨無私和深沉。(2分)“我”的紀念:為母親不再為“我”受苦而求一種安慰。(2分)
2.表現生命的輪回,每個孩子都擁有母親和合歡樹般的故事;(2分)渴盼母愛的無逝,希望自己還是孩子,可以看合歡樹和親近母愛;(2分)寄托心中的紀念,物是人非了,母愛卻恒在。(2分)
3.象征了母愛,它寄托著母親對兒子的希望,見證了母親對兒子的無私付出;(3分)象征了作者的生命,它也曾弱不禁風,因承受著母愛而生機蓬勃;(3分)象征了流逝的歲月,它見證了“我”走向成熟的心理歷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