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一
前幾天,我和朋友結伴去西漢南粵王博物館游玩,隨行而去的還有我們的家人。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實地考察一下我國的古代文物和完成老師布置的博物館手抄報任務。
站在博物館前望去,只見金燦燦的八個大字西漢南粵博物館鑲在大理石上。左右栽滿了綠油油的樹木。既像守衛在博物館前的衛士,又像熱情招待員在歡迎我們到來。
進入博物館,走上二三樓,右側展出了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瓷枕各式各樣,有像可愛小孩模樣,有的張牙舞爪的像一只兇猛的白虎,好像隨時會撲過來。左側是吉州窖,里面展出了吉州窖里發現的各種文物,有陶瓷,有的是玩具瓷狗,還有的是殘存瓷片。
我最喜歡一條可愛的小瓷卷尾狗,因為它十分地惟妙惟肖似乎會蹦出來,朝你搖它褐色的卷尾巴。
來到天臺,一簾綠色映入眼前,成堆的灌木叢圍著中間金字塔狀的小房間。那其實是南越國第二代君主趙昧的墓穴,人們可以進去參觀,不過墓穴十分低矮,只有比我高幾厘米,個子高的都要低頭彎腰地走進去,我想姚明要進去,得蹲著進去了。
這次南越王博物館之旅真有趣!除了這些,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還有許多古老的文物和景點。如果你想了解,不妨自己去參觀,一定會收獲滿腦子的知識哦!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二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市博物館游玩,門前立著博物館的標志——進入大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幾匹用石頭做的馬,好多小孩子都叫著要騎馬。馬的右邊聳立著幾門古炮,它們都已經生銹了。
我們進入博物館的第一層,兩面各有一條金色的龍,是用來紀念澳門回歸的,走進展覽廳,左邊是一些窗花、用之剪出來的動物和畫,右邊是花枕頭、鐘馗、財神爺等,其中用紙剪出的十二生肖最為好看,它們活靈活現,可真像真的。
我們走著臺階,繞到了第二層(博物館像個陀螺,就繞著上來了),這一層是動物,里面有昆蟲、野獸、海底動物等,我最喜歡看野獸類,里面有非洲獅、狼、金錢豹、老虎、貓頭鷹、老鷹、蟒蛇、黃鼠狼等,都是兇猛的動物,但是它們都不會動,現在我就可以摸摸它們,知道這些兇猛的動物的知識。
第三層是說我們的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保安區、龍崗區、鹽田區,講了我們的發展,而且還有詳細地圖可以看。最后我們坐著透明的直達電梯下到了第一層,這次游玩就結束了。
通過昨天我了解了非常多的知識,有動物方面、社會方面、工藝方面等,我很高興。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三
這個周末,喜愛大海的我跟著爸爸,興致勃勃地來到航海博物館參觀。
一進航海博物館大門,就看見一艘高大的輪船,足有三十多米高,據說,這是仿造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的帆船制作的,叫作“福船”,至今還能下海呢,它的壯觀真令人驚嘆不已!
走進大廳,我們發現,航海博物館以“航海”為主線,分為“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設立有“漁船與捕魚、航海體育與休閑”兩個專題展區,還建有“天象館”、“4d影院”和“兒童活動中心”,哈哈,這真是老鼠掉到了米倉里,我拉著爸爸趕緊參觀起來。
一路走來,我不僅增加了各種航海歷史和船艦模型的知識,還參加了各種有趣的互動游戲。你看,我一會兒找“大副”學習打水手結,一會兒按照“船長”的要求模擬駕駛巡洋艦,還學會了發莫爾斯電碼,用六分儀觀測方位……玩得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飛快,在天象館看完了精彩的4d電影后,一天的參觀就要結束了!可我還意猶未盡——奇妙的航海世界里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我一定會再來探索的!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四
《國家寶藏》的開播,讓國寶真的“活”了起來,使我一改往常對博物館枯燥嚴肅的印象,深感“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
于是,在這個寒假,我隨家人一起去了位于河南鄭州的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我在外出前上網得知,它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研學收獲體會: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它的藏品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和玉器最具特色,且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部分藏品還被譽為國之重器了呢。
好不容易到了博物館門口,前面拿著身份證的人早已排成了一條浩蕩的長龍。我便激動又無奈地排在他們后面,仔細打量著這座國家寶庫——主展館主體建筑以元代的古觀星臺為原型,又經藝術夸張地演繹成了“戴冠的金字塔”,讓我深感文化藝術的無限魅力。
由于主展館正在裝修的緣故,大部分藏品被放置在了一側的“大象中原”展館里,而主體展館的前部分則安排些臨時的展覽。我想正是這樣吧。進了“大象中原”的展館,頓時,我感受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它的內部按年代為順序,從史前文物開始,經過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并以明清的玉器結束。賈湖骨笛,婦好鸮尊,杜嶺方鼎,玉柄鐵劍,蓮鶴方壺,云紋銅禁,四神云氣圖,武曌金簡……我不禁沉醉在其中了。
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賈湖骨笛了。它并不張揚,安靜地躺在角落的展柜里陳列著,昏黃的燈光打下來,平添了幾分神秘詭譎。它是由仙鶴的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細,有七個小孔。它是中國考古距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而且,它還是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祖先呀。我們還可以說,它是世界笛子的鼻祖。
一幀幀畫面涌來,我細細地看著它們,可是時間卻不等人。此次博物館之旅,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古時候的魅力,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正如《國家寶藏》所說,我也終于知道了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五
今天,我們搞了一次親子活動——去自然博物館參觀。
首先,我們在講解員阿姨的帶領下,參觀了博物館的一樓的一個恐龍化石展廳,我們知道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具恐龍化石有22米長、箭龍背上一共有17對骨頭,還有許多關于恐龍的知識。看完了恐龍化石,我們又去了看了一些海洋里的魚類。這些魚都是很特別的魚,其中一種叫翻車豚的魚最奇特,它沒有尾巴,而且可以產3億個卵,卻只能存活3個卵。參觀完了一樓,我們又去了二樓。
在二樓,我們似乎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遠古時代:看到了遠古海里的生物,還看到了生物登陸的整個過程。遠古時代的水生動物很特別,它們有的長著尖尖的角,而且還是倒游的,還有的長的像蝸牛一樣。在講解員阿姨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生物是怎樣從海洋到陸地上的。講解員阿姨一邊講,一邊把我們帶到了“恐龍”的時代,這里有兩只仿生恐龍,他們的頭和眼睛都會動,我們走在其中,仿佛身臨其境。
二樓帶我們走進了遠古時代動植物的世界,三樓,要帶我們走進現代動植物的世界。
到了三樓,一張浙江省的地圖呈現在我們眼前。跟著講解員阿姨往里走,我們看到了很多野生動的標本:有兇猛的野獸標本、有各式各樣的鳥類標本、有蝴蝶標本,還有珍惜植物標本。通過講解員阿姨的介紹,我們得知有許多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瀕臨滅絕,我們一定要保護動物。接著,到了一片“森林”里,這片“森林”里有華南虎,豺狼,野豬,松鼠――顯示了浙江生物的多樣性。
參觀完了博物館,我們還在科普教室開展了科普知識競賽。比賽按假日小隊分組,同學們非常積極,回答也十分精彩,爭著為小組得分。知識競賽結束后,我們按小組得分評出了一、二、三等獎,還頒發了獎品。
這次活動同學們都覺得很有意義,不僅通過參觀增長了科普知識,而且在知識競賽中體現出了團隊合作一起奪獎的團結合作精神。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讓我們走出課堂去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六
我在衢州修文物,哈哈,當然不是我們來修這個文物,但是我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文物工作者的敬佩之情油然產生。這些文物可是國家至寶,而很多的文物需要技術人員來維護、修護,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耐心、精力才能完成。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新華小記者“我在衢州修文物”的活動現場看看吧。
我們來到博物館,首先見到的是又熱情又有親和力的程阿姨,她向我們小記者介紹博物館的概況,并講述了我們今天的活動的安排。首先帶我們了解瓷器,程阿姨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瓷器的知識,這里的瓷器琳瑯滿目讓我目不暇接。當然程阿姨給我們一個任務:觀察這些瓷器有沒有裂紋。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這些文物上都有很細小的裂紋,有些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程阿姨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經過修復師修復的樣子。哇!這些修復師肯定很累,因為這需要很專注、很仔細呢。
嗯!一股木頭的香味迎面撲來,這是博物館的三樓的古籍庫房。程阿姨幫我們打開了第一個柜子,“哇!好多好多古籍呀!”我驚嘆道。柜子里的古籍讓我們數都數不清楚,這里面包括已經修復好的,還有一些沒有修復好的書。通過程阿姨的講解我了解了修護這些古籍是一件很漫長很枯燥的事情,他們甚至要花上整整一年才能修復好一冊200頁的古籍呢,我的內心已經不由自主的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體會古籍修復的困難,程阿姨帶我們走進了實踐空間——體驗古籍裝訂。我們來到了工作臺,里面的東西可真多啊,有放大鏡、紙片、薄紙、印刷紙、漿糊……告訴你們我們還嘗了漿糊呢,這可是用純天然的大米調至而成呢。接著老師為我們細致的講解每一個步驟,小記者們各個聽得聚精會神,大家都躍躍欲試呢。首先要在書上面的黑點上打上四個洞,這個每張紙可一定要對齊哦。然后我們穿針引線,手要穩、眼要準,對準針孔一穿而過。“你們可不要把針和線穿錯地方了,不能把針和線穿的第一個洞里,而是要穿在右邊第二個洞里面,這樣才能做好。”老師一邊示范一邊說著注意事項。我們左縫右縫,上翻下翻,從一開始的笨拙到后面的靈巧,啊!一本書終于做好了!我們花費了將近一小時呢,可真是不容易啊,告訴你們這個打繩結也是有講究的哦。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有感觸,文物保護就是我們的身邊事,當我們在觀看、鑒賞它們時,一定要文明,文物的修復確實太不易了,讓我們一起來愛護這些文物,做一個有禮的觀賞者。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七
星期六下午,我學完跆拳道,媽媽帶我去了臺州府城墻博物館游玩參觀。
臺州府城墻博物館座落在巾山腳下的巾山廣場。一進門就看見羅哲文選生蒼勁有力的題字。再向里走,您能看見一座栩栩如生的江南長城的模型。隨著我們的指點,三臺電視機和燈光為我們一一介紹,讓我知道了崇和、靖越、興善、鎮寧、豐泰、括蒼、朝天,這六扇圍繞古城的城門。
我又看見了那英姿颯爽的戚繼光將軍,正在排兵布陣。還有那精致的沙盤,堅硬的仿真石墻,古老的民俗用品等等,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一個櫥窗里的場景是許許多古人在修建城墻,他們有的在打水泥,有的人在挑著沉重的城磚,還有的人在添補墻的破洞。一個個小人都做得非常有趣可愛。他們的城墻也是一樣的逼真。有許許多多的游客在觀賞。我們還看到古人在修城墻的時候在用牛車來把土地壓實。
在這里,那斑駁的斷痕,流金的歲月,有關古城歷史的一切,值得每一個參觀者帶著對文化的尊重,永久記憶和珍藏!
我愛臨海古城,我為我是臨海人而感到自豪!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八
今天早上,我睜開朦朧的眼睛,瞅著瓢蟲表直發愣,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迷迷糊糊的,暈頭轉向。
我這才反應過來,從床上蹦下來,吃完飯,直奔達凱。嘿,撞了個正著,正好石頭老師和大樹伯伯帶著同學們出來:“乖孩子浩然,來得正好,我們等著你呢!快把自行車停好了,我們要出發了!”石頭老師笑咪咪地說。老師邊說邊把“達凱”的大旗幟讓我舉著,我很高興,因為這是第一次舉大旗呢,挺有趣的!
我們過了兩個路口,一個大大的轉盤,遠遠地就看到了博物館。嗬,還挺大嘛!古香古色的,好看極了。
到博物館了,我把“達凱”的紅旗插到大門的草地里,紅旗迎風飄揚,老遠能看得清清楚楚,樣子威風凜凜。
我們一起在博物館門口照了一張合影,我舉著旗子,子鍵哥哥幫我撐著,自我感覺樣子應該還不錯,嘻嘻!
進門參觀了,因為旗高3米,如果帶進館去,不好拿,再說進去后也沒有必要了,于是我就“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在外面了。
民俗風情館里還有年畫。年畫分為兩種,一種是高密的撲灰年畫,另一種則是楊家埠的木板年畫。還有一些別的民間藝術,像陶瓷啊……好多好多呢!孫阿姨獎的好,我們也聽得很認真。
我們又來到二樓參觀,二樓主要講的是我們祖先的一些生活習性和文字,那里面的東西才叫多呢:有陶文,古人用的瓷器,古人的兵器,古人的禮節……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個三維的、跟動畫似的一段小片子。片子主要說的是在一個黎明的小村莊,人們干什么的都有:賣布的、買肉火燒的、弄朝天鍋的、說快板的、賣藝的……太多、太多,簡直是熱鬧非凡,再加上還帶著配音,就跟身臨其境了一樣,那場面,壯觀!
博物館參觀完了,該走了,我又扛著旗幟,跟同學們一路歡快地聊著,愉快地回到了達凱學校。整個參觀過程,我那個興奮呀,根本就甭提了!
太原博物館之旅字篇九
我們從酒店出發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領取免費票入館參觀,每天早上八點開始發免費票,限量發票,發完為止。
歷史博物館收藏文物三十七萬多件,從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至一八四零年(清朝)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器物,是國內唯一一座可以稱作通史性的博物館。博物館有許多看點,首先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其次是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再是漢、唐時代的金銀器;唐代王室墓葬壁畫和唐代王室里的陪葬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讓人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唐朝大皇帝,我在那里看得都不想去參觀其他景點了,多虧媽媽用了一個“調虎離山法”,才把我給拉去了古城墻玩了。
古城墻是一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輝煌的建筑遺跡,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由朱元璋在唐城的基礎上建成的。晚上時分,我就在古城墻上無憂無慮地欣賞著美麗的古城墻燈會。
最后一天也過了,我們三家告別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十三朝古都——(長安)今西安回家了。回來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劍門關,于是我們又一睹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劍門關的雄壯,耳朵里仿佛還響著姜維、關羽軍隊與魏軍撕殺的聲音,眼前仿佛還回現著古戰場的金戈鐵馬的恢宏場面。我們還品了劍門關的特產——豆腐宴,其中有雪花豆腐、麻婆豆腐、熊掌豆腐等等種類豐富的豆腐做的菜,吃完飯,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回成都了。
西安是好玩的地方,我打算以后考上西安的好學校,在西安學好開車,那樣就能在放寒假或暑假的時候把爸爸媽媽從成都接來把西安各個好玩的地方都玩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