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殘缺的完美字篇一
“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當花兒們都永不凋零,詩史上還會有這樣的詩句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果真的永不凋零,恐怕就不會有這樣的千古絕對。
花兒因為美麗,所以才有了凋零之時的傷感,也許這也是花兒的缺陷。人生有了挫折,人們才會感覺生活的不容易,更需要珍惜人生。
但這些缺陷就能使它不完美嗎?不!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縱使一個偉人,從他身上也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如果我們因為小小的缺陷而無法自拔,那我們只能離完美越來越遠。用正確的心態與全面的高度審視完美與缺陷才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時候,缺陷不一定使人遠離完美,有時,完美恰恰是由缺陷塑造的。
月,闕也。倘使高高的夜空就只掛著一輪圓月,月也一定不會走進那么多詩篇中,更不會走進人的心里罷。想必李白月下獨酌,邀的也是一輪殘月吧!殘缺的月可能與人的心靈有那么一層淡淡的默契吧!
蒙娜麗莎如果沒有臉上那么一層悲傷,我想它也不會成為如今不朽的巨作吧!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也沒有絕對的缺陷,完美與缺陷之間絕對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沉思錄》中說:不要期望成為其他任何人,而要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你不要能夠掌控的事。
所以不必羨慕于他人的完美,不必自卑于自己的缺陷。世上沒有不敗的花,我們都是殘缺的月,總有一天,我們會走進每一個人是心里!
殘缺的完美字篇二
擁有了太多反而是負擔,只擁有一塊手表的人知道現在幾點,一個擁有兩塊手表的人卻很難確定現在的準確時間。
夕陽下,綠林中,樹葉間沒有一點間隙。唯有一片被蟲子蛀了一個洞的樹葉。陽光并沒有打到他的身上而是直接通過那個洞,照進這個陰暗的綠林中。
人生來就不完美,被七情六欲所困。難道放下七情六欲就真的是完美的嗎?不,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不完美。人的七情六欲推動著這個世界發展,人的七情六欲支持著千千萬萬個家。
有些人經歷了災難后,失去了雙手或雙腳,便開始自暴自棄。他們沒有想過那些自打一出生便失去了雙手或雙腳的人怎么渡過一生的。那些人并沒有自暴自棄,他們接收了現實,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如果身體上有了殘疾,決不能讓心靈上有殘疾。更有一些人參加殘奧會,為國爭光。那些殘疾人比我們差嗎?差,差的不知道是一星半點,但他們卻用他們的實力與勇氣向我們證明他們并不是沒有用的,他們并沒有去看失去的,而是珍惜擁有的。我們與天使比差嗎?差,但我們卻造出了許許多多他們想都不敢想的東西。要記住了,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自然界如果沒有風風雨雨,大地便沒有春華秋實。世界讓我遍體鱗傷,卻不曾想傷口化為光的入口。光從那兒進來,指引我找到新的方向,化作我的靈魂,給予我新的生命。
蛀蟲之葉卻讓光照射大地,凋零之花,卻綻放出新的生機。請別忘了,生命的獨特性是殘缺。
殘缺的完美字篇三
無情的時間悄然而逝,許多往事在我的腦海里已經淡薄了,模糊不清了,然而有一件事在我心里卻越來越清晰,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的心。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們全家去汽車站,準備乘車去看望多日不見的姑姑。
陣陣熱浪撲面而來,蒸的人透不過氣來,周圍的一切顯得那樣的無精打采,我伸長脖子,踮著腳尖焦急地等著車,終于一倆慢騰騰的車由遠而近地開了過來,我擠上車,并幸運地做到了座位上。
過了幾站,上來了一位顫顫巍巍的老奶奶,大概有70多歲,顯得很吃力,在售票員的攙扶之下才算有了立足之地。
哪位同志給老大娘讓個座位......"耳邊不時傳來售票員的親切話語。我挪動了一下身子,剛想起身,可看見周圍坐著的叔叔阿姨一點反應也沒有,都若無其事地安然的坐著,我干嘛要當活雷鋒呢?想到這里,我那動搖的心有踏實了下來。
就在這時,傳來一陣兮兮的,甜甜的聲音:”老奶奶,您坐我這吧!"這聲音在嘈雜,擁擠不堪的車里顯得那樣清脆親切。
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循聲望去,透過縫隙,我看見一個年齡比我還小的小姑娘。此刻,我茫然不知所措,這才覺得自己是這樣的渺小,內心充滿了自責和敬意。終點站到了,下了車,我急切地尋求小姑娘,剎那間,我像觸電一樣,渾身一震,愣住了。
小姑娘正一搖一拐地向前走著......
小姑娘的身影漸漸的,漸漸的變小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視線里。可我忽然覺得小姑娘就在我面前,而且是那樣的高大,那樣完美。
殘缺的完美字篇四
怡情的早晨,一陣微風吹落零星的花瓣;倦人的黃昏,一輪夕陽染紅西邊的山頭;寂靜的夜晚,一彎殘月照亮浩瀚的夜空……花墜、日落、月殘,身邊的種種事物都不完美,我原以為自己永遠無法接受殘缺,但如今我更愛那殘缺的美。
說起殘缺,我的腦海中首先閃現過的是那位我最熟悉不過的男人——父親。我常聽爺爺奶奶說,年輕時的父親是個看似瘦小但卻力大如牛的帥小伙,他能一口氣挑起百斤重的番薯。可是,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一場車禍徹底改變了父親的生活。
那一年,父親陪著哥哥去杭州游玩,沒想到原本愉快的旅途因為汽車剎車失靈,變成了永久的悲劇。因為搶救不及時,父親被截去了左腿。于是,從我出生的第一天起,我看見的父親就是一個跛腳的人。
自己的父親走不快,不能跳,不會跑。這個有些特別的父親,讓我無法在別人面前驕傲地提起他,我害怕別人的嘲笑。兒時的我,對于“父親”這個詞,總是選擇回避。
隨著年紀和心智的成長,我對父親的印象開始慢慢轉變。在家的他總愛養些花花草草,種些瓜果蔬菜,將家門口的小院子裝點得生機勃勃。生活中的父親對我也十分愛護。那熱氣騰騰的早餐是父親為我做的,那干凈整潔的衣服是父親為我收拾的。
沒錯,雖然父親已不能像從前那樣挑重物,走不快也不能跑,但他卻一直很樂觀、很積極地生活著。
就像斷臂女神維納斯,看似肉體上的殘缺,卻在藝術境界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感謝有這樣一位父親,讓我看到在挫折與苦難面前,生命的另一種完美。
殘缺的完美字篇五
花兒綻放,是花心破碎的美麗;曇花一現,是曇花生命的美麗;流星劃破長空,是流星跌向大地的美麗。
——題記
自古至今,花開花落,人去人來,多少年,波濤依舊。我雖非智者,也非仁者,但我愛山水之間的美麗,那種殘缺不全、雄渾浩蕩的美麗山水。
我愛大山的巍峨壯闊,也愛小巧玲瓏的險峻山丘。我愛云橫雨打的秦嶺,也愛陰陽割昏曉的岱宗。我愛,我愛那雄壯澎湃的長江,愛那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但我卻更喜歡那殘破古老的西山。
西山,柳宗元在此寫過宴游記,贊揚他卓爾不群、傲然挺立。然而,此后西山經歷了磨難,現在殘破難睹。在它高大偉岸的身軀上炮痕累累,殘破不堪,但它凝聚了無限的魅力。
我愛水,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觀松間明月,石上清泉,聽蘇子吟唱,漁歌互答,窺日星隱耀濁渡排空,此有何等閑適也。
黃河也,歷盡上下五千年的滄桑,飽嘗艱辛和磨難,水中有大量泥沙,依舊奔騰如故,那種殘缺令人傷痛,卻更讓人感到莊嚴。遙想當年,黃河清澈見底,水尤清洌,如今的黃河,不僅無利于人民,反而洪水泛濫,使人民遭殃,實乃中華人民族之悲也,然而黃河哺育了華夏先祖,殘缺的美麗,如斷臂的維納斯,如天然的紅寶石,閃爍在中國大地上,雖危機四伏,卻意義深遠,象征一個奔騰前進的中華民族,我將一葉輕舟,蕩盡黃河水。
殘缺的完美字篇六
有這么一個故事:
朋友喬遷新居,大家前來祝賀。大家在草坪上觀賞著鮮花,喝著飲料,談論著輕松地話題,沒有人愿意打破這輕松地氣氛。突然一位女士叫起來:“看,那幾盆鮮花有真有假!”“誰能在5米之外準確的指出假花,我就送他一盆花。”主人得意的說。
我雖然不懂花,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常見的花草也叫不出名字。但是我只知道那些能夠讓我心曠神怡的花草樹木就是好東西。有時那些路邊的野草野草也比那些幾千幾萬更讓我怦然心動。
再仔細觀察那幾盆花,都很美麗,都蒼翠欲滴。可是靜下心來就知道了,有的花雖然很美,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它的葉子上會有淡淡的黃色,那明顯是經歷了風吹雨打才留下的。那是人為造不出來的,而那其他幾盆都是綠的、紅的,亮的刺眼,令人感到很不舒服。
“那盆沒有殘葉就是假的。”有人打斷了我的思路。
朋友,你想想當你十全十美時,甚是極好,可轉念一想,那不就成了木偶了嗎?作為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做一個任人擺布的人有什么意思呢?真真正正的自己最好!做回真正的自己吧!
殘缺的完美字篇七
號稱美食家的東坡先生,怎會被后人叫做東坡肘子?雖也流溢噴香千年,但留在世間的還是他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千古絕唱。
自然界生生滅滅,講述著自然界的故事;人生來來去去,傾訴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完美是人生的渴望,年輪留下的卻是人生的殘缺和遺憾!所以完美是夢,是人生夢的圖騰。想想流芳百世的殘臂的維納斯,美的諦意也許正就在這隱隱的殘缺之中。
美是華麗,美是激情,美是這世界五彩繽紛的花朵,美是這世界從昨天走到今天的理由。美是平淡,美是孤獨,美是無趣,美是生命從今天走向明天的希望。
生活也許不能刻意,生活本來就是一種自然,追求完美的理想,交融在現實生活中的殘殘缺缺之中,演化興許才是真正的人生,才是我們希冀的完美。
殘缺的完美字篇八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就如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會虧欠;又如樹上的果子,一旦成熟了,馬上就會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題記
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都不完美。但人生卻因追求完美的過程而美麗動人。因為殘缺,所以努力;因為努力,所以多彩;因為多彩,所以追求;因為追求,所以完美……因為殘缺,所以完美。
太過完美的東西總是給人一種不自然的感覺。因為任何事物都有缺點。
完美在永恒的追求中,在不懈的奮斗中。少了追求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種殘缺。
人生就是不斷追求完美而走向成熟的過程,結局盡管可能不盡人意,但過程卻總是精彩紛呈。
我們追求美,我們追求完美。然而,那種因殘缺而更顯美麗的魅力震撼人心。正如美麗的故事都不會有結局,正因為它沒有結局所以才會美麗,這就像悲劇總是比喜劇更讓人難忘。
因為殘缺,所以更飽滿;因為殘缺,所以更強大;因為殘缺,所以更完美。
殘缺的完美字篇九
;完美能在殘缺中獲得嗎?
8月17日晚,無臂鋼琴師劉偉在東方衛視為甘肅舟曲災區愛心義演的《中國達人愛心行動特別節目》現場,以一曲《希望》,令我無言動容。
健全如我,再豐沛的想象也無從抵達劉偉生命深處所遭受的苦難;
再深刻的理解在他生命之花盛開的這一刻,也只是膚淺蒼白。
在行云流水的《希望》面前,我所能奉上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
但我仍想留下這樣一些文字,在新學年開學之際,與你們共勉。
當劉偉的腳趾在琴鍵上優美起落時,我想起的,是校園蓬勃的“生命教育”。該怎樣詮釋尊重生命與珍愛生命的命題?我想,劉偉用殘缺之軀,給世人以完美的答案。
雙臂的有無,對劉偉來說,叩問的是生之意志,是怎樣面對生的殘酷必答題。命運對他嚴苛到近乎殘忍,他的夢想似乎總在拿他取笑。他有過退縮,有過彷徨,但終究,“笑到最后”的,是他。
怎么做?
用腳趾彈琴,個中甘苦,怎一個“艱難”了得!
多年來,我們在課本中可以與史鐵生和他的《我與地壇》相遇。今天,有劉偉;
有心找,還有與劉偉相似的很多人。
很多時候,讀書重要,讀人更重要。
生命永不完美,卻永遠有劉偉他們告訴我們,“完美”就在殘缺中。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