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改寫古詩長相思字篇一
康熙二十一年,皇上命令納蘭性德率軍前往山海關,駐守邊疆,抵御匈奴。納蘭性德扈從,火速率軍趕往山海關。
將士們跋山涉水,翻過了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山上的雪沒過了將士的小腿,趟過了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冰川中的水足以把人凍成冰塊。
入夜,納蘭性德察覺天色已晚,但離山海關仍有一段遙遠的路程,便下令讓將士們搭起帳篷,一個個帳篷在雪山圍繞的盆地中星羅棋布,當一個個帳篷在夜里點起燈時,猶如天空中的繁星,不斷地發出星星點點的光芒。將士們趕了一天的路,疲憊不堪,一倒下便昏昏睡去。
帳篷外,肅殺的北風夾帶著鵝毛大雪橫掃營地,嘈雜的聲音驚醒了將士們。將士們先是一驚,之后又躺了下去,可是大家怎么也睡不著了,不禁回憶起家鄉的太平生活來。納蘭性德走出帳篷,抬起頭,眺望著家鄉的方向。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風雪之聲的。潺潺的流水,金黃的麥浪再次浮現在納蘭性德眼前,使他的思鄉之情又濃郁了幾分。
改寫古詩長相思字篇二
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我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非常思念遠方的家人。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的風景,是清寒蒼涼的,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異常。如此壯麗之景。
我為侍衛之職,一生多鞍馬勞役,而的是懷家思鄉之情,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最憶的還是家中的溫暖。所以,我的鄉夢不成,帳外的風雪聲勾起的是對家鄉無盡的思念。
仿佛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晚上,我與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我想起了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軍帳多,隊伍龐大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我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我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我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我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借助于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
更何況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
改寫古詩長相思字篇三
“嘚嘚嘚”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只見那匹馬兒像風一樣跑了過去,揚起一片塵土。只見那塵土中,有一個人影騎在馬背上若影若現。
天空下著大雪,地上被白色地毯鋪滿,馬在地上踩出的腳印沒過幾分鐘就被雪填滿了。
山海關前,只見一個個營帳中都傳來了將士講話的聲音。不一會兒,又下起雨來。只見那個騎馬的人和將士們一樣狼狽不堪。他渾身上下都濕透了,分不清是汗,是雨,還是他和將士們一起登舟涉水時的泥濘。
那個騎馬的人就是納蘭性德了。
入夜時分,按道理來說,將士們跋山涉水,應該早熄燈睡覺了,可是營帳群里還是燈火通明,還隱隱傳來了將士們的哭聲和交談聲:將士們想家了啊!半夜三更,納蘭性德第三次從床上驚醒,他連做夢都在想家呀!但他想回去卻也不可能了。作為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納蘭性德只能服從并執行皇帝給他的任務。納蘭性德頭昏腦脹地走出營帳,望著漫天的飛雪,大聲吟出了《長相思》這首傳世佳作,所有將士無一例外地聽見了。不僅聽見了詞,也聽見了他們的將軍,納蘭性德的哭聲。
那一晚,只見漫天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