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音樂家篇一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音樂第六冊第四課《音樂會》里的一首歌《我是小音樂家》。這首歌歡快活潑,富有情趣。因為這學期一直在研究自制打擊樂器在音樂課堂上的作用,所以在本課的設計里,我也是讓孩子們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打節奏。我讓學生在和諧、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受和表現音樂。同時,體會創編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1.綜合運用示范法、講解法、聽唱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主動性。
3.以正確的范唱和伴奏,用藝術形象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使之產生情感的共鳴。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了解"吉他、提琴、法國號”幾種樂器的形狀,音色和倫敦、柏林、巴黎及歌地區所在的國家。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并在教學中領會到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就必須好好學習文化課,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服務于社會。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先帶領學生復習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真棒。今天老師決定帶大家去參加一場音樂會。但是每個進入音樂會會場的人都必須要有一張這樣的入場券才能進入,如果你們想得到音樂會入場券還必須經過一個考驗。你們有信心進行挑戰拿音樂會的入場券嗎?”從而引出難句旋律的模唱,為等下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通過這一設計,創設開音樂會的情境,輕松課堂氣氛,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又如在聆聽歌曲前我提問設置懸念:“今天,我還請來了三位外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他們還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歌表演。現在我們一起在歌聲中聽聽他們是誰?”接著播放吉他、小提琴、法國號的演奏片段,讓學生猜猜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臺,展生風采
《音樂新課標》強調:“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歌表演這種形式就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當學生學會了歌曲,我請學生用動作表現自己喜歡的樂器的演奏。有的學生選擇表現演奏圓號,有的學生表現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現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們賦予創造性的自我表達,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臺中,從而發展孩子的個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注重創編,培養能力
在新教材中,幾乎每課都增加了編創活動,本課中我設計了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樂器改編歌詞來表演唱這首歌曲。以往到創編環節,往往會因為學生缺乏創編的素材而使創編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課的一開始,我讓班級小樂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創設情境外,還是為完成為歌曲創編歌詞教學任務提供素材,打下基礎。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達到了學生能獨立創編歌詞的教學目標。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總結這堂課優點的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歌曲教學中,有不少節奏難點,如“0 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砰 ”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音符節奏的弱起襯詞“勃隆”,是比較難處理的,雖然通過反復的聽唱,學生掌握得比較到位,但是我覺得是缺少解決方法的。課后我在思考,如果為了不讓學生將“勃隆”兩字常到強拍位置而讓學生只唱“砰砰砰”,將八反休止符及“勃隆”放在心里默唱,這樣,更能確定“砰砰砰”的準確拍位,同時在默唱時也能聆聽“勃隆”兩字的弱起感覺。又比如在“跳?喲 唱 喲” 這一字多音的樂句,處理最不好,盡管我進行了多次范唱,節奏仍有錯誤,學生還是很明顯地將“跳?喲 唱 喲”唱成了“跳 喲 唱 喲”。課后我思考在教學生唱“跳”字時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并在“5 3 1︱2 1︱”中的“3”音處加個“ao”音,節奏,那么難點解決了嘛!
我相信,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老師多想想怎樣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有趣,這樣的課一定會更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我是音樂家篇二
1、初步認識吉他、提琴、法國號。
2、在演唱《我是小音樂家》中,進行編創活動,體驗做小音樂家的情緒。
3、介紹并演奏自己的樂器。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件小樂器。
2、教師準備一件手工制作的小樂器,課件等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幾個會唱歌的小朋友來給大家認識,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歌聲,猜猜他們是誰。(隨后,我播放課件中吉他的音樂,學生很快猜出答案。)
生:這是吉他的聲音!(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提示,在黑板上貼上“吉他圖片”)
師: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樣演奏的嗎?誰能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勢?(學生開始有模有樣地擺出吉他的演奏姿勢。)
2、師:第二位小朋友是誰?(播放了一段《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小提琴協奏曲片段)
生:這是小提琴!(在黑板上貼上小提琴圖片)
學生合著音樂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姿勢。
3、師:現在老師請同學們猜最后一位小朋友是誰?(播放圓號音樂片段,對于圓號的音色,學生可能會出現一臉的茫然)
師:你們認為這件神秘的樂器是屬于吹、拉、彈的哪一種?
(生討論)
師:這種樂器采取吹奏的演奏方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獵號……(教師可以簡單介紹圓號的來歷。)
二、寓教于樂
1、第一遍聆聽
(播放課件,在倫敦、巴黎、柏林三地風光照片背景襯托下,聆聽本課音樂,讓學生帶著問題傾聽音樂。)
2、第二遍聆聽
師:誰能把黑板上歌曲中出現的樂器名與地名正確地連接在一起?
(學生們爭先恐后舉手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可以清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讓學生在無伴奏演唱中感受歌曲的節奏以及加深學生對于歌曲中三段歌詞的記憶,有助于表演。)
3、第三遍聆聽
師:這些小音樂家們在演奏時候的心情怎么樣?演奏的音樂美妙,在歌曲中找找它們的聲音吧!
(演奏時的心情很高興、愉快地,演奏的聲音是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跳喲,唱喲,跳喲,唱喲,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勃隆砰砰砰。這里教師解決后半部分的襯詞)
4、第四遍聆聽(結合動作模仿)
師:大家羨慕這些會演奏美妙音樂的小音樂家嗎?讓我門也來當一會小小音樂家吧!(隨音樂帶上前面模仿樂器的姿勢進行律動)
5、張口默唱。
6、隨琴聲輕聲跟唱。(如果有錯誤,及時糾正)
7、完整演唱歌曲。
8、表演唱(加入拍手動作及樂器模仿的動作,或者也可以按順序跟老師走出位置圍成一個大圈,進行表演)
三、創造表現
(在第四冊中已出現讓學生自己根據身邊的物品制作沙球等打擊樂,這里學生應該會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須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
(自制小鼓:在空月餅盒的旁邊穿根繩子系上結,可以掛在脖子上,再用兩跟筷子做小鼓捶。用一個空的紙巾盒,幾根橡皮筋,把橡皮筋系在紙巾盒上,拉動橡皮筋就會發出聲音。)
3、學生小組進行編創。(學生紛紛像小鳥似的嘰嘰喳喳為自己的樂器編歌詞。)
4、上臺展示。
四、完美結課
同學們,拿起你們的小樂器為自己編的歌曲伴奏吧!(孩子們合著伴奏音樂高興地拿起自己制作的樂器,唱著自己編的歌詞,陶醉地唱起來。這個時候,我們老師也可以拿起酸奶瓶,和孩子們一起唱一起跳,讓我們就在這愉快的、充滿成就感的音樂里結束這節難忘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了解樂器的這部分。沒等我演示完樂器演奏的姿勢時,學生們都能很快的反映出我演示的是什么樂器,這說明學生對樂器的熟悉,也說明我的演示是像模像樣的。等學生回答出來之后,我再讓個別學生來體會,學生們都非常活躍,反映很靈敏,而且課堂秩序活而不亂,這說明學生們已經被我的音樂課吸引了,也說明了學生的訓練有素。看到學生這么有興致的參與音樂活動中來,我鼓勵他們:音樂來源于生活。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成為小音樂家!
對于新教師來說,這節課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通過大家的討論,得出我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加強,我與學生的互動還做得不夠。很感謝大家對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克服這一點,爭取早日成為一個名師!
我是音樂家篇三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讓學生了解鑼鼓的形狀,初步感受音的長短。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小樂手》的演奏,用多種形式表演《小樂隊》。創編《小樂隊》的歌詞并演奏。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演奏活動。
通過《小樂隊》的學習和《小樂手》的練習、感受,讓學生在快樂的自主活動和游戲中,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欲望,立志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和音樂成為最好的朋友。
2.認知目標:通過猜謎語讓學生了解鑼、鼓的形狀,初步感受音的長短,為欣賞《小樂手》、表演《小樂隊》做準備。
3.技能目標: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奏鑼和鼓,并能完整、活潑的表演歌曲《小樂隊》。
完整、活潑的表演歌曲《小樂隊》。
正確掌握好鑼和鼓的節奏及演奏方法。
一課時。
多媒體課件、鑼、鼓、打擊樂器等。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1、復習歌曲《數乖乖》
師:孩子們,上次我們班成立了明星小樂團,通過激烈的對歌擂臺賽,我們班有四名同學光榮入選了,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四位優秀的小歌星為我們帶來最精彩的表演─表演唱《數乖乖》。
2、激發學生成為一名小樂手的愿望
(二)、欣賞樂曲,探究表現
學生活動:選用自己喜愛的樂器,模仿相應的動作,跟隨音樂自己演奏。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各種樂器演奏的曲子,下面我們一
學生活動:選用自己喜愛的樂器隨音樂《小樂手》自由演奏,讓學生初次體驗成為一名小樂手的自豪和快樂。
(一)認識鑼和鼓
1、猜謎導入,指導認識,初步感知
師:好,成為小樂手,就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樂器,下面跟隨老師一起進入樂器城,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樂器吧!
2、認識鑼和鼓,初步感受音的長短
學生活動:
(2)每猜出一種名稱,就出示相應的樂器讓學生看,讓學生
(3)鞏固練習:老師再出示幾種以前學過的打擊樂器,按聲音的長短分組,讓學生自己比較,通過感知,自己說出哪些聲音長,哪些聲音短?如:三角鐵和雙響筒,碰鈴和木魚。
(4)拓展練習:可讓學生自由說出生活中發現的聲音長短比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聲音長短的感知。
1、激趣導入,激發愿望
師:小伙伴告訴老師,參加演奏會前,先得學習一首兒歌《我的小樂隊》。
2、指導體驗,學習歌曲
(1)用學習兒歌《我的小樂隊》的形式解決歌曲的難點。
(2)師生活動:這首兒歌采用先由老師教會,重點指導節奏。
(3)學生活動:學會后,讓學生采用領讀、分組的形式,進
行兒歌和節奏的合作練習,同時請部分同學上臺用鑼和鼓邊念邊敲擊節奏,其余同學可采用跺腳、拍手、打鉛筆盒、拍桌子等多種自己喜愛的方式,一起邊讀邊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正確打出節奏,在活動中,解決歌曲《小樂隊》的難點節奏。
3、大膽參與,積極表現
(1)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分組分角色練習,一些同學自由擔任小鼓、小鑼、喇叭、電子琴這幾種樂器的演奏,一些同學用舞蹈表現,一些同學演唱《小樂隊》。
師生活動:練習完后,播放樂器小伙伴演奏課件,讓學生和小伙伴一起完整地表演《小樂隊》,老師可擔任指揮,指導學生正確地演奏和表演,達到本課的高潮。
(2)分組創編,拓展能力
師:除了剛才這幾種樂器外,你還能選用學過的哪些打擊樂器為我們的小樂隊演奏?(如:三角鐵、沙錘、木魚、手鼓等)
學生活動:鼓勵學生將學過的打擊樂器編唱進歌曲《小樂隊》里,分組進行歌詞的創編,老師注意引導,最后讓學生把創編的打擊樂器的歌詞唱進歌曲《小樂隊》里。
學生活動: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或聲勢動作再次完整演奏《小樂隊》,讓學生自由參與,自由表演,鼓勵人人都成為小小音樂家。
老師:孩子們,今天你們來到樂器城玩得愉快嗎?
節音樂課吧!同學們再見!
我是音樂家篇四
本課是人教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快樂的doremi》單元第二課時內容,通過演唱歌曲,感受樂器熱烈、歡快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這首歌曲有三段,每段由五個樂句組成,第三句是難點,第四句與前三句的情緒不同,所以不適合大步子教學,適合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
在欣賞藍精靈表演的節目時,大家都想和藍精靈一樣,當一名小小音樂家。教師在示范的時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歌曲,讓學生找出不同并進行模仿。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學唱、表演、創編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2、認識中外樂器及了解音色
1、技能目標: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表演。
2、認知目標:認識手鼓、喇叭、木琴三件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3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樂家,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歌曲情緒的處理。
2、熟練掌握十六分音符。
3、正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唱法,如“跳吧、唱吧”。
一、創設情境:
2、生:手鼓、喇叭、木琴......
3、師:“同學們真棒!我們現在來看看這三種樂器!”(出示樂器圖片和樂器聲音)
4、師:“藍精靈們,用這些樂器演奏了一段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出示旋律片段)
“這段旋律很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吧!”(板書節奏)
5、師示范節奏,生模仿。(用“噠”表示),
6、師:(出示板書“手鼓”“喇叭”“木琴”)讓學生說出動詞和樂器的聲音。(打起、吹起、敲起、嘭嘭嘭、嘀嘀嗒、叮叮咚、)
7、全班帶歌詞一起表示該部分的節奏。
8、師:“大家表現的真好!”
“藍精靈們給我們帶來了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播放全曲)
“這是一首非常歡快的歌曲,同學們聽了之后是不是也覺得很快樂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歡快的歌曲吧”(出示課題)
二、學唱歌曲
1、師:“學唱之前,我們再聽一次歌曲,我們用”啦“來哼唱。”
2、播放歌曲。(出示歌詞)
3、師范唱第一段,生跟唱。
4、師:“老師唱完第一段了,誰能跟琴來唱唱第二段?”
5、個別唱,并讓生說說第二段哪里最難唱。師進行指導。
6、師:“前面兩段大家都會了,現在同學們可不可以唱唱第三段呢?”
7、生齊唱第三段,難點部分單獨唱
8學生隨琴跟唱整首歌曲。(如有錯誤,師及時糾正)、
9、師:“大家唱的很好,現在老師再來唱一遍,大家來找找有什么不同?”(師加上舞蹈動作范唱)
10、師:“現在誰能更有創意一些,自己加一些舞蹈動作呢?”
(全班邊唱邊跳一遍,請個別學生上臺表演。)
11、引導學生用伸懶腰的方法掌,掌握“跳喲、唱喲”的節奏特點。
12、歌曲對唱、接龍唱、前后唱......
三、小結
1、師:“先前,我們認識了三種樂器,分別是手鼓、喇叭和木琴。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種樂器,看看那位同學知道是什么?(三角鐵、串鈴、沙錘、)
”認識了新的樂器之后,我們請幾位同學來演奏吧“(全班表演唱,個別學生伴奏)
2、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大家都當上了小音樂家,還能用樂器給歌曲伴奏,真是太棒了!課后,大家還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些樂器,和精靈們一樣自己開一場音樂會!現在同學們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演給自己的好朋友、老師、家長。(響音樂,生表演唱、下課)
二、分段教學:如果在教唱的過程中,反復演唱歌曲,學生理解不了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在演唱過程中表現不了歌曲情緒。分段教學一般是先教重點,學生掌握重點之后再學唱其他部分,輕松很多,對歌曲的理解也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學生的創編:在學生創編的環節里,教師應該事先多準備不同的方案。本課在試講的時候,讓學生拿出鉛筆敲打課桌來為歌曲伴奏,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低年級的學生不適合,破壞了課堂秩序,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整個課堂顯得雜亂。后來改為學生自己創編動作來為歌曲伴奏,如:拍手、擊掌、拍肩、跺腳等。
通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吸取了很多經驗。我很感激有這次學習的機會,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缺乏教學經驗,望各位老師多提點,我一定虛心接受。
我是音樂家篇五
《我是小音樂家》是人音版三年級音樂第六冊第五課的歌曲。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的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雖說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難度,表現為速度較快,節奏有點難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因此學生唱時容易出現吐詞不清楚的現象。
課后我也反思了本節課的優缺點,總結如下:
我首先用分段聆聽的方式進行導入,我問學生:剛才的三位音樂家來自哪里?都演奏了哪些樂器?接著自然引入到第一個聽辯活動。整堂課始終圍繞在這個特定的情境當中,學生在很寬松、美好的.情境中進行著學習。
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問題,因此不管是歌詞的設計,還是節奏的創編,到進一步打開思路,自編歌詞,都是學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嘗試和探究欲望,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即鞏固了本課的節奏內容,拓展了學習。
在創編活動中,我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各組組長匯報成果。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動”等要素,讓學生去體驗音樂的情緒。因此整堂課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1)教師授課中語速太快,學生還沒聽清就過去了。
(2)講解難點節奏時,應讓學生多感受練習節奏,而不是一味的老師講。
(3)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創編歌詞展示時顯得有點倉促,應該讓更多地學生展示創編成果。
最后,感謝校領導及同仁們對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爭取更上一層樓!
我是音樂家篇六
《我是小音樂家》是人音版三年級音樂第六冊第四課的歌曲。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的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在教授本課時我比較注重將音樂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節課是在欖邊小學上課由于有教師看課以及師生新接觸的影響,學生在剛開課時很緊張,動作、聲音都放不開,但通過游戲和教師的鼓勵,讓他們結合音樂進行動作表演,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放松學生緊張的情緒。
雖然這首歌曲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難度,表現為速度較快,節奏有點難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頻頻出現,因此學生唱時容易出現吐詞不清楚的現象。
在歌曲重難點上使用了過關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難點后,再采用了聽唱法,提出問題讓學生熟悉整曲后,教授歌曲……如讓學生認識了歌詞里所提到的三個地方名:倫敦、柏林、巴黎,并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城市都是哪個國家的首都。再讓學生了解他們分別演奏的樂器:吉他、提琴、法國號又叫圓號。通過觀看圖片上的樂器演奏方式讓學生進行模仿每種樂器的演奏方法,不但使學生了解了樂器同事拓展了學生的人文知識。
1、欣賞《匈牙利舞曲》,由于欣賞的次數比較少,學生有些過分依賴于看圖譜,在表現樂曲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進行指引,學生缺乏將音樂與圖譜相結合的能力,在速度上沒有統一。
2、由于學生一直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所以難點掌握時拖延時間,沒有時間讓個別學生展示。
我是音樂家篇七
1、學唱、表演、創編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2、認識中外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教學理念及思路:
本課以唱歌教學為核心,以音樂家為主題,以音樂會為貫穿,通過學生主動地視、聽、唱、演來逐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從而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演唱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再自己制作樂器進行歌曲創編,進行合作性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演繹自己制作的樂器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教學過程:
類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1、 技能目標: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歌曲表演。
2、 認知目標:認識小提琴、吉他、圓號三件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3、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家 ,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重點 歌曲情緒處理,創作歌曲
難點 1、繼續鞏固十六分音符,并在歌曲中正確運用。
2、正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唱法如“跳吧”等等。
準備 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音的長短
1、吹卷紙“看”音的長短
師: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過,在我們生活中,音樂中有許多長短不同的音,現在我就讓你們“看看”兩個長、短不同的音,會出現什么現象,(音越長,卷紙伸得越長,音短,立刻縮了回來。)
2、出示打擊樂器,請同學們自己摸索奏出長、短音;
碰鈴、雙響筒、可樂瓶(可以逆向思維)
3、交流身邊、自然界的音響;
4、 喊名字
師設計幾種情景
例一:站在高山上喊,
例二:你路上見到一個熟人,可一時想不出他的名字,還好想了一會而叫出來了。
生喊: 張— 寧— 寧—、 張 —寧寧。
(教師用圖譜的形式記錄同學們的答案:— — —, — - -, 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始一種情景,自己用圖型表示)
二、游戲“轉圓圈”,在歌曲的樂曲中體驗音的長短。
過渡:說話中有長有短,音樂更是有許多長短不同的音組合而成,在作曲家筆下,成為一首首美妙的旋律。
1、講要求:根據聽到的長、短音做“轉圓圈”游戲,短音在圈外走、長音跳入圈內。
2、聽旋律:初步感受
3、個別玩,其余同學在原地用不同動作表現長、短音;
4、全體律動。
三、“呱呱琴”哼唱——小小演奏家
剛才這段旋律很好聽吧,現在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演奏家”,把這首樂曲演奏出來。
1、嘴哼唱。短音拍嘴,探索長音的演奏方法(手伸展)
2、取名(呱呱琴)鼓勵學生每次學歌,都可用此“演奏”
四、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范唱,不出示“吉他”,學生猜;
2、聽錄音,揭示——吉他
3、說說這個樂器聲音特點,介紹吉他
4、學唱
①學生先模仿唱“砰砰砰”,師唱詞
②師唱“砰砰砰”,學生唱詞
5、齊唱,歌處理。唱出喜愛之情。
6、 有感情地完整地唱、動
五、欣賞:
1、聽到你喜歡的樂器的聲音就用動作模仿這個樂器。
2、聽到喇叭聲吹長音動作,聽到鼓聲敲打。列隊邊走邊表演。
六、創編歌詞:
能像剛才那位演奏家那樣,把你的樂器聲模仿一下,并向大家夸獎一番。
1、教師先模仿表演唱“心愛的小琵琶”
2、學生個別上臺表演
總結:今天我們還真得涌現出好多“小小音樂家”,有演奏家、歌唱家、編詞的,那張老師希望你們以后每次上音樂課,都能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小音樂家”,自信、勇敢地向同學和老師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