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風俗春節風俗字篇一
每個人的家鄉過年的時候都會有千奇百怪的風俗,我們家鄉也有風俗,現在就由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風俗吧。
我們春節的時候會買對聯不管春節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貼對聯。對聯還可以讓你幸福,辟邪。
春節過后,我們還有一個讓小孩子們歡天喜地的風俗,那就是發壓歲錢。發完壓歲錢之后就可以去小賣部里面買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說孩子們能不開心嗎?發壓歲錢就是給孩子們發幸福,還能讓孩子們天天開心。
大年初一還可以放當門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過你可以不定鬧鐘,因為別家放當門炮的聲音,可以把你給吵醒。放完炮以后還可以去很多地方請神仙,請神仙的時候不可以去上廁所。放當門炮可以開門大吉,萬事如意。
我們家鄉的大年初一都會吃餃子,可以不凍耳朵,我們還可以在餃子里面包錢,只不過只能包硬幣一元錢如果誰吃到了那一元錢這一年你就會有好運氣。
我們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的開心,夜晚還可以放煙花呢,每一個人都可以觀賞。
我們家鄉的風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開心。
春節風俗春節風俗字篇二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汕,那里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
今天是除夕,穿上新衣,整個人精神了許多,大家容光煥發,屋子里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春節還未正式來臨,到處就已經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一切準備就緒,一家人開著車說說笑笑來到飯館吃團圓飯。到了飯館,親戚全都到齊:爺爺奶奶、伯伯嬸嬸、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個個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開飯了,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按一家子一家子地坐,爸爸和伯伯叔叔們坐一塊,談事業,說股市;媽媽與嬸嬸們坐一處,嘮家常,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小孩們一并坐,則說說笑笑,討論有趣的新鮮事兒。吃飯時,小孩子們即使不跟大人們一樣喝酒,也要以飲料代酒向長輩敬酒,尤其是爺爺奶奶,這便是拜年的必要禮節。酒過三巡,大人們紛紛拿出紅包派發給孩子們,這也是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刻!能拿到紅包,孩子們個個嘴上像抹了蜜——一聲比一聲甜。
吃完飯回到家,一家人團團圍坐,吃著糖果,品著功夫茶,全家人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孩子們都可以破例12點過后才睡覺,這叫“守歲”,于是個個活蹦亂跳,欣喜若狂!
零時降至,新年的鐘聲將被敲響,大人們都停下手中祭拜神佛的活,陪著孩子一起倒計時,大家既興奮又激動。新的一年就在這一片歡樂的氣氛中誕生了!
初一到初四,人們開始互相拜年: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同事之間,聲聲祝福不絕于耳。接下來有的全家外出旅游,有的一起聚餐,歡樂的氣氛一直持續到十五。
春節風俗春節風俗字篇三
春節,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打掃家,把家里舊的東西都扔出,把窗戶擦洗一遍、地掃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氣都掃走。
春節,還要準備年貨。街上,處處可看到正在準備年貨的人們。小孩子們在買爆竹、小吃、玩意兒等,可高興了。大人們十分忙亂,準備過年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節時與親人共享天倫之樂。
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不過,“福”字是倒著貼的,倒與到諧音,目的是春節到,福也到。下午,還要用黃皮葉和桃葉燒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來的晦氣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們還要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有魚,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雞,表示年年積福多多。吃完了團圓飯,還要守歲。到了午夜12點,煙花飛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蒼給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蒼保佑以后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到了1點,還要迎福,把好運都迎來。
年初一,沒有什么人出來,都在家休息。小孩子們一起來就問大人要壓歲錢。
年初二,大人們都帶著小孩子們走訪親戚。當然,小孩子們又會得到壓歲錢,只要對大人說句祝福話。小孩子們拿壓歲錢拿到手都軟了,十分高興,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還要吃元宵,表示團團圓圓。
我家鄉春節的習俗,的確十分特別。
春節風俗春節風俗字篇四
又是一年春節,我就用筆來記錄下春節的前后,去體驗、去享受這美好節日帶來的快樂。
莆田的春節,是莊重的。在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都擺上一大桌供品,祈禱一家人在新一年里萬事如意。干完這些后,每家每戶放鞭炮,趴在窗上看著火花中的街道,還真別有一番風味。
莆田的春節,是熱鬧的。大年三十晚上,先是一道豐盛的年夜飯。吃晚飯后,便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發壓歲錢。當那一個個鼓鼓的紅包賽到手中的時候。有些小孩,道聲謝,一溜煙似的跑到一邊數錢去。也有些懂事的小孩把錢交由大人保管。八點時,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如果說大年三十的晚飯是味覺上的年夜飯,那么春晚就是視覺上的年夜飯。快到十二點時,真正的高潮來,不知是哪家開個頭,不到兩分鐘,整條街便“噼里啪啦”熱鬧好一陣。鄰里間說上幾句吉祥話,我們小孩子便拿上幾根煙花在空中揮舞,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熱鬧程度不亞于往年。
莆田的春節,是歡快的。初一要“游春”。我們今年的目的地就是九華山、南少林。雖然天氣十分炎熱,但正好點燃我們的熱情。穿梭在九華山茂盛的叢林中,心情愉悅;置身于南少林雄偉的主殿前,心潮澎湃。
莆田的春節,是辛苦的。初二上壺公山燒香。由于我們去時已晚,所以車子開上山不到一半就被堵得動彈不得,只好棄車而行。好不容易上山,望著那排得像長龍一樣的隊伍,我不禁有些憂郁:“天!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時候啊!”但最后還是不得不排隊。當站在隊尾,我終于才意識到,什么叫“龍的傳人”。
莆田的春節,是多味的。但不管怎么說,我們永遠愛我們的家鄉,愛它那純樸的民俗!
春節風俗春節風俗字篇五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后,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著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么紅豆、綠豆、黑豆……什么花生、棗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灶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灶神,據說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
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床單、窗簾、臺布……全部洗干凈。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
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一、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十五元宵節,要吃元宵,看花燈,上午還要看表演,好不熱鬧!
春節到十五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怎么樣,我家鄉的春節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