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知己記敘優選篇一
拿起一支筆,展開一張紙,手起筆落,用心去描繪,等待一幅畫作的產生。
從幼兒園起,不知為什么,我就對繪畫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下課回家,既不玩玩具也不看電視,拿出顏料和紙,畫粉色的南瓜,畫藍色的小狗。每一張畫都是那么富有童趣,那么可愛。也不說畫得有多好看,但我一直為自己的畫自豪。周末在家,也只是偶爾看看電視。看完,再拿紙,拿油畫棒,把自己心中最喜歡的人物描繪在紙上。
老師說我畫畫非常認真,在涂顏色時,從來不涂到輪廓外邊。
上小學后,在白紙上涂涂畫畫的時間一下子少了很多,更多的時間會用在家庭作業和看電視上。在外面的培訓班也忽地多了起來,任務也多了起來,包括繪畫的培訓班。后來我在學校藝術節上繪畫得了一等獎,只能說,我畫得比較一帆風順。
三、四年級時,可能是因為作業比較多、比較忙的原因,我逐漸對畫畫失去了興趣,除了學校里的美術課和培訓班,其他時間我都將畫具丟在了一邊,然后把時間花在看電視上。畫具上積了一層薄薄的灰塵。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術上開始使用彩鉛、水粉、水墨畫工具了。曾經的筆和紙就這樣孤單地被我“丟棄”了。
在家里的一次大掃除中,那些畫具又被整理出來了。奶奶說我必須要練一練繪畫了,單單在學校或培訓班里畫怎么行呢?我以前不是很喜歡畫畫嗎?現在怎么一點也不感興趣了?面對奶奶一連串的提問,我只是尷尬地笑了笑,并沒有做出什么反應。畫具依然躺在原位,等待寂寞的來臨。
五年級了,第一節美術課,老師忽然要求每個人一個星期畫5張速寫,看到什么畫什么。哦——速寫呀!我在培訓班可沒少畫,畫速寫要用畫具里那種特制的筆!
回到家里,急忙開始翻找起來。咦?畫具呢?我的畫具呢?奶奶見了我這著急樣,微笑著說道,我把它放在一個它該待的位置上了。往我的書桌上一望,那些東西正端端正正地在那里等我了。輕輕地拂去上面的灰塵,歲月并沒有在上面留下什么痕跡。拿起畫筆,輕輕描繪,用心去畫。畫出的線條是如此流暢,這種感覺又是如此的熟悉,停在筆尖的靈感頓時在紙上涌現出來。就好像是和童年的小伙伴重逢,用紙和筆在訴說一段故事。
筆停,畫紙上出現的是——我的童年。
知己記敘優選篇二
離別母校時的記憶,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里,任憑記憶浪潮沖刷,也永不消逝。
正當我陶醉于校園景色之時,一陣鏗鏘有力的朗讀聲把我的靈魂帶了回來。我細細地聆聽,緩緩地回頭,哦,原來是那五年級的學弟學妹們在朗讀課文。此時此刻我腦中忽然浮想起《次北固山下》里的一句話: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啊,當我們步入初中后,他們就會成為新的六年級,希望他們能夠代替我們愛護這個校園,愛護這美麗的知識天地。隨著一聲聲的“咔嚓”,六年的風雨歷程,化作一張嶄新的照片。我和幾位同學一同前往老師的辦公室,請班主任和我們一起拍照。他說拍什么呀,都五十多的人了,陽光照在她慈祥的臉上,格外燦爛。終是禁不住我們的請求,班主任隨我們來到班里。同學們一看,紛紛前來一同合影。大家其樂融融,享受著最后的小學時光。
離別時,很多女生忍不住眼淚,放聲哭了出來。男生們互相擁抱碰拳,此次離別必有下次重逢。最后我們頭頂藍天,腳踏綠地,迎著曲子告別了校園。
詩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啊,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校園、老師、同學仿佛就在身邊。
心與心連在一起,我們在小學的故事必將成為校園中最美的風景。
知己記敘優選篇三
大樹以小鳥為知己,花朵以蜜蜂為知己,我以飛機為知己。
“撲通”我倒在床上,淚水打濕了衣襟。抬頭,朦朧中,那個飛機又一次躍入我的眼簾,幾個大字撞入眼眶:展翅高飛,永不言棄。它靠在書上仿佛在說:“小主人,堅強點。”窗外,雨漸漸停了,夜幕里,一只小鳥浴著月光,揮動翅膀,飛向遠方。
你就是我的知己——飛機。
知己記敘優選篇四
對我而言,音樂,就是一個無比貼心的知己,是我最重要的那個朋友——沒有之一。
音樂無處不在,它不會像人一樣離開,它會一直在你身邊,永遠不會離你而去,只要像我一樣去試著傾聽萬物,音樂,也就無處不在。
合上眼,靜下心,音樂就像一泓清泉,自心頭留下,洗去多余的不滿和煩躁,留下了許多好心情。
我以音樂為友,因為我能理解它,它也能了解我,這樣的好友可遇而不可求。它會給你帶來好心情,帶你進入美好的聲樂世界,這樣的知己也就只有音樂了吧。
你如果用一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就會發現它的美。婉轉的聲音是美妙的韻律美;忽上忽下的音調,又勾勒出一種曲線的美;一個個活躍的音符,更是一種靈動的形象美……啊!音樂的美無處不在。
我交音樂為友,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更是為了去創造美,去欣賞美,為了以一種傾聽的角度,去感受音樂的美麗。
傾聽音樂,它就是你的知己。
知己記敘優選篇五
遇見你,是我人生之中的一大樂事。是時光,使我們相遇,讓我遇見最真實的`你。
初遇,是與明月的緣分。月,是我們一生的共同牽絆,“今人不見古時月,近日曾經照古人”,明月千古,正如你我跨越千年而遇。你向明月望去,一眼萬年。“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是何等孤寂,你向明月傾述著你的憂思,率性舉杯向明月發出邀約,這世間仿佛就只剩你與明月,而我在暗處看著你。自此你的身影在我的腦海中扎根。
再遇,是與美酒的緣分。初遇時那三千丈的愁,在此刻被三百杯的酒所消融。我遇見了你和酒,這兩道影子互相交錯著,最后竟分辨不出哪個是你。酒,成了你一生的信仰,是刻在你骨子里,融在你血液中的東西。酒,讓我遇見了一個不一樣的你,意氣風發,率性豪氣。
你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你不在乎那功名利祿,豪飲酣暢才是人生第一大事,“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酒錢什么的不是問題,但一定要喝個痛快,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遇見了那樣一個瀟灑,倜儻萬古的人,為你所迷醉。使得處于千年后的我,獨處月下時,腦海中時時浮現的都是你月下對酌偶,望著長空,吟著:“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身影。
最后,是分離時的深情。“桃花流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相遇,相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什么道理,都無法將離別時的不舍之情所了斷,那情是那么地深,深不可測。這是你與汪倫的分別,而關上書是你與我的別離。我在美麗的年華中,遇見了于時光中行走,于歷史中徜徉,于文學中漫步著的你。分別,是句號,卻不是終點,而是你我遇見的起點。
我們在明月中相遇,在清酒中相遇,在深情中相遇。每一次遇見都有驚喜,帶著身體及靈魂的升華,我期待著下一次更好的遇見。
知己記敘優選篇六
一棵老竹,挺立于一片新竹林中,顯得鶴立雞群。老竹的竿足有十多米高,海碗口粗,上面早已褪去稚嫩的霜白,露出枯黃的底色,好像人飽經滄桑后一臉從容淡定的微笑。老竹的葉比新竹要黃很多,冠比新竹要大很多,像一片谷黃的云飄在一片新竹的上空。
這棵老竹,打我記事起就聳立在這片竹林中。老爸說,它是竹王,很多人早就想砍掉它,老爸卻不舍,雖然想買它的人一再提價。說到此處,老爸的臉色顯得格外深情,許久,老爸才緩緩地告訴我,老竹早已成為他的知己,他懂得老竹的夢想,老竹也明白他的心思,他有什么不能言的苦衷都對它訴說。難怪,自我懂事時起,就常常見老爸立在老竹下,一待就是老半天。
其實,我也早已把老竹當作知己了,它伴隨著我從童年一直走到少年,直至今天。
小時候,老竹所在的竹林是我的樂園。我常常和小伙伴們在竹林里做游戲。那時的它,沒有這樣高大粗壯,沒有這種蒼老的膚色。那時的它很溫馴,躬著腰,低著頭,任由我揪著它柔長翠綠的“鬃毛”,“駕,駕……”地“奔跑”在綠色的竹原上。暮色四合,炊煙裊裊,母親喊吃飯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如波浪般把耳鼓叩擊得嗡嗡作響時,我才依依不舍地下“馬”,那棵當時還不是老竹的年輕竹子充滿青春的活力,在我腳沾地的瞬間,便倏地挺直了腰身,在晚風中頻頻招手,向我簌簌地輕笑,好像舍不得我離去。
在春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竹林里挖竹筍,挖出來的竹筍一個個又香又脆;夏天時,傍晚我們在竹林里乘涼,晚風徐徐,驅走了人一天的疲勞和暑氣;秋天,我靠著老竹安靜地看書,陽光不燥,微風輕起,好不愜意;有時我給老竹讀書,它便“簌簌”作響,仿佛聽懂了似的;冬天,我和伙伴們在竹林里嬉戲打鬧。老竹給我帶來了無限美好與歡樂。
上學后,我再也不能天天走進竹林,天天與老竹相依相伴了。可喜的是,我卻在廣袤的文學“竹海”里時時見到你挺拔的身影,我依稀看到你與一個個文人墨客結下的不解之緣:你讓戴熙浮想聯翩,“心虛根抵固,指日定千霄”;你讓劉禹錫贊嘆,“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你讓陸游欣慰,“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你讓鄭板橋贊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也讓我學會正直,不畏困難,自強不息。
老竹,我心靈的知己,伴我走過童年的歡笑,走過少年的思索。如今,你雖然滄桑滿面,但仍然活力十足,你也把我當作你的知己了吧,想拼足一身勁,陪我一直走到生命盡頭,撫慰我一生,溫暖我一世。感謝你,我的心靈知己——老竹。
知己記敘優選篇七
友誼在人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人的靈魂,使人的生存有了光彩。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情感世界而進入和風細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每個人都有知己,而我的知己便是――她。
那年冬天,我和她在放學隊伍中初次見面,不知怎的,我們突然互相問起了對方的生日,有趣的是,我和她的生日是相鄰的,不過我比她大了一歲少一天。就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成了彼此的姐妹,都把對方當做了自己的知己。
但是,友誼是會變的,我們也不例外。在我們當姐妹的第三年,因為一個女生的加入,顯得生疏了不少。每當,我們三個在一起時,我總會在她們倆身上,看到我和她的影子,曾經我和她是那樣的親密,可是如今因為那個女生是加入,我卻成了那個多余的。
久而久之,我們的友誼貌似走到了盡頭,直到……
或許,她也感受到了我們之間不可言說的隔閡。于是,她邀請我參加她的生日宴會,我知道后,真的去了。
就這樣,我們和好如初了。
其實,我不必羨慕鐘子期有為他斷琴絕弦的俞伯牙;也不必羨慕管仲有為他放棄飛黃騰達的鮑叔牙;更不必羨慕劉備有為他獻計獻策的諸葛孔明。因為我也有一位懂我的知己――她。